第17节
作者:易楠苏伊      更新:2023-05-03 16:04      字数:4149
  94斤,秦无双给他们结算了四个大洋五角一分钱。中年男人拿着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贩美得不行,“爹,你看,我没骗你,真的能挣到钱。”经过秦无双套话,得知这小贩叫锁子,他平时就不着调,回去后告诉父亲他能将一头猪卖四个大洋,锁子爹不信任儿子。经过锁子再三赌咒发誓,锁子爹终于带着猪进城。锁子爹激动得抹眼泪,表示回去就多卖运几头猪过来。秦无双谢过他的好意。接下来的几日,父子俩在乡下收猪运到她这边卖。一开始只是一次只有一两头,后来是三四头。**等秦无双把牛排和棕榈油全部卖完,她仔细算了下这次倒卖赚的钱。刚开始的本钱26636元4角,再加上10万元的信用卡和花呗额度。这次买的是玉米、蔬菜、水果、牛排和棕榈油。换成民国的猪、羊和鸡。总共卖了20头猪,3只羊和203只鸡。家禽的收入是36647元。还有些玉米是预支出去,等村民们的猪养好了,她可以收回来。至于牛排和棕榈油赚的是大洋,棕榈油赚了980块大洋,牛排是2000大洋。她还没有将它们变成人民币。总得来说,这次生意赚了一万人民币和2980块大洋。如果这些大洋直接当银子卖,一块大洋值75元,这次能有233500。倒腾一次等于赚了196863.6。这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她总结这次能这么多钱的原因:找对了项目。牛排是最赚钱的,可惜它的消费群体不够多,每天顶多只能卖一百份。这次生意给了秦无双启发,赚平民百姓的钱来得太慢,她应该去赚中产阶级的钱。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原来民国时期,不仅仅自行车是高奢物品,就连手表和钢笔都是高级奢侈品。现在的钢笔很便宜,普通牌子的钢笔八块钱就够了。她要是买多了,还可以再让一块钱。她找个可以定制品牌的店,不是本地,而是外省的。不过对方许诺可以给她发顺丰。秦无双让对方给她印上“hero”这个品牌,定了一千支钢笔,每支价格十块钱,花了她整整一万块钱。之所以没有买手表,是因为现代手表比民国时期进步太多。如果被外国人看到,肯定会拆下来研究,对他们提升自己的技术起到相当大的助力。这跟她的目的背道而驰。自行车和钢笔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虽然也有改动,但毕竟不大。除此之外,秦无双从她一位开鞋厂的朋友那里定了九百双男士皮鞋和一百双女士皮鞋。用的也不是头层牛皮,而是猪皮,给的价格很实惠,只要二十元。因为天气冷的缘故,她要的鞋子全是加绒的。剩下的6647买的牛排,除了整切牛排,她还买了合成牛排,专供凤凰街这类不够奢侈的西餐店。合成牛排的价格便宜许多,每份只有五块钱,比整切牛排便宜一半。皮鞋需要两天才能送到。手表也差不多。牛排是同城,当天就可以送到。第18章东西还没有全部送过来,秦无双暂时不急着回民国,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趁现在有空,她就把服装厂的库存整理出来。三年疫情,断断续续,仓库堆积太多库存,她登记了五个小时,堪堪只登记了三分之一。其实这三年能便宜卖的衣服,她之前就已经亏本大甩卖了。货架上堆放的这些,要么是华国人根本穿不了的尺寸(特大码),要么是基本款,也有一些是外贸尾单。华国人的胖子也多,但是多集中在上半身,而外国人的胖多半是大腿,这些特大码都是裤子,腰比水桶都粗,在国内亏本大甩卖都没人要。基本款就是经典不过时,想什么时候卖都行,货架上的这些基本款都是今年刚接的定单,因为疫情发不出去就留手里了。剩下的外贸尾单是接订单时多做出的部分,款式多,量少,有西装(男式女式都有)。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但秦无双还是将它们全部找出来。各个尺码都有,男士西装52件,女士西装24件。因为数量太少,又赶上疫情,没能及时处理,就一直堆放在仓库。很快到了饭点,秦无双下了碗螺蛳粉,吃饱喝足后继续整理。除了尾单,数量最多的是男女款衬衫,有纯白色,有条纹,有花色,各式各样都有。这些衬衫就是她接的最后一批定单,没能及时出货。男士衬衫倒是没问题,可是女士衬衫有点犯难,民国进步女青年穿的是上褂下裙,根本不是衬衫。再往后几年,流行的是旗袍,她这些衬衫只能卖给现代人。秦无双思忖再三,拿了些男士衬衫和西装出来,满满当当装了一大袋。这里面并不全是全部的西服,主要民国时期的人个子并不高,超过xxl码的的她都留下了。里面放了几件男女士衬衫,除此之外她又往里塞了十双皮鞋,男士八双,女士两双。装了整整一麻袋,秦无双从仓库提到小洋楼一步三挪,花了整整十分钟。回了民国后,秦无双想先去打探一下衣服的价格。这凤凰街就有一家西装店,不过这时候的西装都是测量后定做的,用的也都是国外进口面料。这时候的女人没有穿西装的权利,只有男人才可以穿西装。秦无双看向店内右侧挂的价目表。深灰色的西装一套15元,衬衫1.25元,领带两角五分,别针一对两毛,丝巾一元,一双皮鞋四元。这个价属实不便宜。秦无双换算一下价钱,她之前卖的米,买来的价格是40元,每袋20斤。这里卖四分钱,差了50倍。而一套西装再加衬衫,在2022年售价是200元(同等面料),这个年代卖15元洋,仅仅只差了13.3倍。也就是说西装的价格比大米贵多了。店主看她的气度不像是旧式女子,应该是新式女子,估计是给男人买的,担心对方嫌贵,他还在边上补充,“我们西装用的呢绒是从美国进口的。”秦无双问他,“我有成套的西装和衬衫,做好的,分为好几个尺码,要是放在你店里卖,按你这个价格,我给你两成提成怎么样?”店主一愣,“做好的?”秦无双肯定点头,“对,做好的。”店主显然没想到对方如此财大气粗,不过他也没有拒绝,白白就能得到两成好处,还不用他做,好多好的事,不过他心里乐意,嘴上却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讨价还价,“我还不知道你的做工呢?你得拿来我看看。”秦无双颔首,“我现在就回家拿。”店主一口答应,“行,你拿过来,要是针脚不错,放我店里,我帮你卖。”秦无双跟店主约定好了,回了家将之前整理出来的衣服拖过来。西装店老板看到整整一麻袋,整个人都傻了,“这些衣服那么贵,你就把它们随意放啊?”秦无双笑道,“没事儿。我这衣服都是叠好的,整齐着呢。”西装店老板不信,秦无双直接打开麻袋,露出里面的衣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皮鞋,老板微微有些惊愕,“你居然也卖皮鞋?”秦无双颔首,“您也帮着卖吧,卖出去了,我也给您两成利。”老板看到鞋口有厚实的绒毛,往里摸了一圈,顿时乐了,“居然还有这么厚的毛。行。放我店里吧。”将十双皮鞋拿出来,下面就是各式各样的衬衫。各式各样都有。老板微微惊愕,“哟,居然有这么多款式。你这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吧?”他拆开一件衬衫,摸了摸面料,细腻硬挺,暂时还没有卖这么好的面料。秦无双也没否认,主要她说不表这东西的来历,笑眯眯点头,“漂洋过海来的不容易,您试着卖吧。”老板颔首,“行。没问题,放我店里吧。兴许有人喜欢呢。”他看着衬衫放在袋子里叠放整齐,赞叹外国人就是细致,居然叠得这么方正。秦无双失笑,“这有什么难的?我可以教你怎么叠。”她接过衬衫现场给对方演示叠法,老板学了好几次才记住。衬衫放到一边,秦无双拿出放在下面的西服。这是国外的牌子,老板没听过,他摸了摸面料,“这面料细滑,这是怎么做的?”秦无双却是一问三不知,主要她不清楚国外有没有这些面料,最保险起见就是不回答,“这面料比您的好吧?”老板颔首,迫不及待拿起最小号的西装套在身上,他里面穿的是袍子,虽有些不伦不类,但是这做工比它的还要好,尤其是肩膀的地方似乎经过特殊处理,瞧着更为笔挺。他迫不及待脱下来,摸了又摸,“这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候的西装跟现代西装有许多不同,比如肩部结构不同、收腰较猛、袖弧较大、驳领较宽、驳头位置较低、衣长较短、扣位较高。从肩部来看,现代西装的肩宽通常比人本身的肩宽大几厘米,但民国时期的西装通常是做成完全贴合肩部的自然肩,而垫肩的材质也和现代西装有差别(来自百度百科)。秦无双这套西装又是大机子上做出来的,板型相当好。老板也不指望秦无双能回答他的问题,他越看越喜欢,跑到穿衣镜前,左看右看,不自觉昂起头,整个人精神不少。他小心翼翼将西装收起来,而后看向秦无双,“这西装确实不错。放我店里卖吧。”秦无双想了想,“你给我开个单子,再给我付一半的钱。卖完后,再付另一半的钱。”老板怔住,“你之前也没提给钱啊?”秦无双之前没想到,不过口头协议可以补充啊,她笑道,“您要是不愿意,那我就去找别的西服店。我听说租界内有好几家西服店。”老板看着这些款式新颖的衣服,咬牙答应了,不过他确实没有那么多本钱。偏偏这丫头不同意赊欠,老板只好每个尺码要一件,就连鞋子也是一样。秦无双也没有说什么,等对方将挑好的衣服和鞋放摆在架子上,她就将剩下的全装进麻袋。“我这边的皮鞋都是一层的,你这里面都是毛,我觉得每双可以卖十个大洋。”秦无双颔首,“可以。”鞋子要了38,39,40,41。女士皮鞋只要了34,35和36。西装要的是s,m,l和xl,xxl的没要,衬衫也都是这个尺寸。付一半钱,总共是71.5元。付完钱,写好收据。秦无双拎着剩下的衣服和鞋子往外走,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告诉掌柜她就住在178号。老板笑了,“要是卖得好,我就去找你。”秦无双颔首。第19章第8章 钢笔下午秦无双没有出去,而是在家琢磨怎么卖钢笔。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传来吵嚷声,她打开门就见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人正在拿着手上的棍子朝着地上的乞丐一下又一下没命地打,那力道恨不得将对打死。那乞丐穿着一身灰扑扑,打满补丁的单衣,整个人缩成虾米,不住地哀求痛哭。围观群众麻木地看着这一切,既不敢阻止,也不敢大声议论,偶尔有人跟身旁的同伴咬耳朵。不知怎地,秦无双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药》里的描写,百姓长期在封建统治下变得麻木不仁,愚昧无知。在她看来,百姓顾然可恨,却是情有可原。反抗就意味着被杀戮,不反抗就可以苟活于人世。而这些当官的呢?他们残暴贪婪,腐败暴虐。怪不得北洋政府被□□推翻,这是历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