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作者:易楠苏伊      更新:2023-05-03 16:06      字数:4235
  随后她开始跟人打听开办铅笔厂。她救不了所有人,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她对铅笔厂一窍不通,甚至不知道要哪些设备以及要多少钱?人们都说隔行如隔山,一点也不差。她原以为铅笔的制作流程非常简单,可是等她走坊一圈才发现,一整套流水线居然有十几套设备。一位专门负责兜售设备的经销商给她介绍,“这台机子专门负责粉碎、研磨、混合、压滤。将黏土、石墨、色料、滑石粉、油脂、蜡类、树脂等原料加工配制成心料。”她又介绍另一台机子,“这台机子专门负责捏练、辊压、锤击、压棒、压心、切心、浇注,可以将心料致密加工,注压成铅心。”除了这些机子,还有烘心机、烧心机、油心机、截断机、锯木机、煮木罐、煮木池、切板机、规边机、塔板机、干燥窑、染板罐、烤板机、化学药物反应设备、刨槽机、胶心束夹机、刨杆机、磨光机、油漆机、印花机、热印机、烫印、移印、转印、丝印和电镀、氧化、电泳涂装、刻花镶嵌以及检测设备。光这一套生产线,秦无双要是不听专业人士介绍,她压根都凑不齐。最后当对方报住30万报价,秦无双心里第一个想法居然是:不贵。真的,这么多的设备,真的一点都不贵。每小时可以生产1万支铅笔。一天24小时运转,一个月就能生产出720万只铅笔,就算每只铅笔批发价是2毛钱,也有144万。相对于30万而言,贵吗?不贵。可是心里觉得不贵,但是实际情况不允许。她手头只剩下20万,还差了10万。这还不包括她在民国盖厂房的花费。就算砖可以在这边买,可水泥呢?民国的水泥厂在唐山,离上海那么远,价格贵到离谱。她只能从现代买。可是这样一来,她差的就不只是10万。该怎么把手头的钱转成人民币呢?她想来想去,只能再冒一回险。秦无双去了趟杨庆和银楼,鉴于上次她财大气粗买了十锭,这次伙计见到她,立刻将人请到雅间,然后去请了东家过来。秦无双也不跟他客气,说明来意,“我想做100个上次的50克一两的天足赤金锭。你们什么时候能做好?”东家这次不慌不忙,请她先喝茶,随后说明来意,“外头在打仗,现在黄金水涨船高,去年才30个大洋一两,现在涨了……”他伸了一巴掌。秦无双倒是知晓黄金会涨,乱世古董,盛世黄金,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她沉吟良久道,“那就翻五倍。我要五百个金锭。”东家颔首,“好。没问题。”秦无双付了一半的定金,两人签了文书,约定一周后先交付五十个,剩下的三个月后交付。这次定的货太多,工期延长也在情理之中,秦无双爽快答应了。回到家,苏锦绣看到她过来,告诉她一件事,“那几家西餐馆又派人过来,问你什么时候能再运到牛排?”秦无双把牛排卖完,她就没再补货。一来是牛排进价并不低,却卖不上价。二来是她手头没法把大洋转成人民币,所以一些利润低的项目被她停了。之前她卖了好几样,有蔬菜、粮食、牛排、黄油、棕榈油、自行车、钢笔、纸、铅笔、自动铅笔、鞋子、衬衫和西装。蔬菜只卖了两回,她就不卖了,卖菜浪费她大量时间,来回倒腾不划算。粮食回报率太高,她全部用来喂牲畜。牛排、黄油和棕榈油三样也被她放弃了。利润太低,不划算。鞋子的利润也是一样的,卖完之后也被她放弃了。衬衫和西装是因为她自己有厂,利润低一些也没关系,主要是量大,而原材料结算周期也长,最主要在民国也可以卖给日本人,只要能赚日本人的钱,这门生意就可以继续做。自行车、钢笔和自动铅笔的利润是最高的,需求量也很大,可以持续做下去。至于铅笔,虽然没有自行车几样那么赚钱,可是秦无双打算在民国开厂,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岗位,还可以阻止银元外流,这可是一举双得的好事。秦无双冲苏锦绣摇头,“你就说现在一直在打仗,船过不来,暂时先不进牛排了。以后再说吧。”她没把话说得太死,谁知道她将来还会不会用到这些人,先留点香火情。苏锦绣颔首,“我明白了。”“记得说的时候,给他们赔个不是。再给送点礼物。”秦无双提醒她。苏锦绣懂了。那她到时候买几斤点心让伙计拎着。秦无双交待完这事,招手让小华过来,帮她去租界送一封信给苏望亭。小华接过信,飞快往外跑。他常帮忙送信,所以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到了脚踏车店。苏望亭正在店里盘账,看到小华过来,给他倒了杯水,让他坐下来慢慢说,“是不是东家又有事交待?”小华将信递给他,然后接过水,咕嘟咕嘟喝了半碗,一抹嘴,把原话重复一遍,“东家说,想让你帮个忙,能不能给我回句话,不能的话,她再想个办法。”苏望亭打开信,一目十行看下去,皱眉想了半晌。小华眼巴巴看着他,等他回复,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他抓耳挠腮道,“东家肯定是找不到人,才请你帮忙的。你要是能帮就帮一把吧。”苏望亭看着这孩子有些好笑,“你回去告诉东家,我先帮她找人。要是约到人,我再通知她。”“那什么时候给结果?”小华不死心追问。苏望亭摸摸他的脑袋,“怪不得东家只叫你过来问话呢。瞧着就是比小乐机灵。”小华乐得嘿嘿笑。他也觉得东家更喜欢他。苏望亭想了一会儿给出答案,“一周后吧。”小华点点头,飞快跑出店门。回到凤凰街,小华把苏望亭的答复告诉了秦无双。秦无双表示自己知道了,也就没再多问。**既然要建个铅笔厂,秦无双就得现在着手建厂房,她从金银村和张家村各调了10个村民帮忙盖厂房。就建在服装厂另一半的空地上。她从现代买的机器不能让外人盗走,所以只能安在服装厂,毕竟这儿有监控设备,有什么异常,她第一时间就能发现。民国的瓦匠建不成服装厂那样阔气的厂房,所以只能她只能放低要求。各成一排溜的瓦房,总共八间房,每个房间放一台机器。一间专门制作笔芯。一间专门切割木板。一间负责将笔芯装上,然后再将木板合并在一起并且切割打磨。一间就是给铅笔外表上色,并且刻字,还有一间房要作为仓库。剩下的房间分别用于囤放原材料存,比如石墨、木板以及胶水。看似只要八间房,其实每间房都必须很宽敞,完全不是农家土房那点空间就可以的。负责盖房子的老师傅万分羞愧,表示他盖不了这样的房子。秦无双无奈,只好去找专业建筑师帮忙设计。她不是没想过回现代,找个工程队帮忙做。但是她的服装厂进进出出那么多人,谁都看到之前那儿是空地,一夜之间冒出一个车间,多吓人。所以她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找个民国建筑师更为靠谱。她在上海不认识这样的人才,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登报。她直接表示想建一个厂房,想招募负责人或公司参与设计与建造。她只登报一天,就有十几位设计师过来应征,其中还有一位女建筑师,让她很是意外。其中有几位曾经在国外留过学。秦无双对他们的名字没什么印象,所以她直接说出自己的设想。她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有两个要求:第一稳固,够坚固。起码要几十年不会倒。第二要够宽敞。她的设备很大,需要留足空间。她是个裁缝,经常跟服装设计师接触,最知道这些人的思维有多天马行空,为了所为的艺术,他们有时候完全不考虑实用性。她必须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她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严厉,但是这些人并没有任何不适。也没有人退出。反倒认真说出自己的构想。秦无双让他们定份项目书交上来,如果采用,她会聘请对方全权负责。如果不采用,她可以将项目书原样奉还。设计师们也没有意见,拿着尺子去实地勘察后,就回了家。三天后,十几份项目书送到她手上。秦无双一个个看,最终选中那位女建筑师的项目。她倒不是出于她的性别,而是这人真的非常有才。这时候没有电脑绘图,但是她画的图纸居然跟印刷样的一样,一眼就明了。让她非常喜欢。相反其他的设计作品,更多的是文字,没有图纸直观。秦无双选中之后,邀请对方过来签合同。女建筑师叫顾施清,之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念的就是建筑专业。刚回国没多久。原本想找份工作,一展所学。但是国内经济凋敝,没有钱修建大型建筑,她只能闲置在家。但她不甘心一直待在家里,更不想听从父母的话,嫁人结婚生孩子。在报纸上看到这则广告,虽说只是建厂房,但是费用却不低。要是接下这个项目,足够她生活一整年。好在她终于被对方看中。秦无双说了自己的要求,“我对建筑不太懂。一应材料和采购都由你负责,可以吗?”顾施清立刻点头,表示没问题。“水泥呢?你也能买到吗?”秦无双提醒她。顾施清笑了,“不用。我有个姐夫就在北京,我可以托他帮忙买水泥。”秦无双就喜欢这么利落的人,什么事都自己解决。她笑道,“那我分批次付你钱。就按照你的报价单来。如果要加价,你现在跟我说还来得及,我过几天要出趟远门。其他人做不了主。”顾施清看着自己的项目书,摇了摇头,“不用了。我已经算好了。就按上面的来吧。”秦无双先付了她三成,“那你现在开工吧。至于工人,如果你没有人,就用我请的人吧。他们是附近的普通村民,以前也帮人盖过房子。大概是十个左右。工钱也包括在项目里,工钱就按市面上的价格就行。如果还缺人,你自己找吧。”顾施清听到只有十个,看样子都给安排做小工也没问题,她点了点头,“行。”交待完一切,秦无双就将剩下的事情交给顾施清。她算是将项目全包给了顾施清,自然也不会给这些工人管饭。当然她还是再三叮嘱苏锦绣,不许这些工人到服装车间门口溜达,更不能进去。她本意是不想让自己的车间外泄,但是苏锦绣误会了她的意思,以为她在担心这些女工的名声,所以她对这些人严防死守。烈日当头,饭点时分,干活的工人们又累又饿,当工头喊一嗓子,这些人立刻放下手头的活计,拿着陶碗到自来水旁边的土灶前排队。顾施清特地请一个做饭婆子负责做饭。每天负责做两顿饭,上午红薯配咸鱼,下午窝窝头配咸鱼。汤是一样的,野菜汤。打完饭,他们蹲坐在木头上,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有个工人看着不远处的车间,好奇问,“那个白色房子到底是什么?一整天都在嗡嗡响。”立刻有人出声回答,“之前不是说了吗?服装厂。里面都是黄花闺女,不让我们靠近,免得坏了她们名声,谁要是靠近,直接被开除处理。你可警醒着点,别带累我们的名声。”现在活计不好找。许多工头都只招熟人,这也是方便管理。旁边也有人接话,“是啊。之前下工时,你不是看到有好几个姑娘从里面出来嘛。”刚开始提问的那工人道,“看是看过,就是特别好奇。我还没见过服装厂长啥样呢。”“能有什么样儿。就跟裁缝店一个样儿呗。只不过缝纫机多了点儿。”有人嗤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