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作者:远上天山      更新:2023-05-03 21:58      字数:5028
  但气氛确实有些尴尬,趁着老驴没有说什么,他们赶紧绕过对方冲下了楼梯,曾泰然一下子冲太快没站稳,差点跌个狗吃屎,好在纪时和周伟乐走在前面,曾泰然砸在他们背后没摔下来。“急什么,跑慢点!”老驴看到这群学生都有些发笑,他这外号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知道的学生肯定不是一个两个,他有回逛超市还听到前面的学生在说老驴老驴什么的,那还不是他们班的学生。毕竟在他的带动下,化学教研组的题就从来没简单过,老驴在理科班的名气就类似于“没得命”老师在文科班的名气,绝对是年级上的大红人。生气他当然也不会生气,这年头没被学生取过外号的老师才是少数,他也不太计较那些小事,他的关注点永远在学生成绩能不能提上来这件事情上。……一逃脱老驴视线之外,曾泰然就被揍了,纪时在后面踢他屁股,周伟乐个子更高,拽着他一路到操场上,刚到草坪就把他扔了下来:“曾泰然,你不是第一次了啊!”“我就嘴快了点。”曾泰然被挠到嗷嗷直叫,“而且你们都不讲话,就我一个人在那儿讲,你们现在还来怪我!”“那也不至于喊驴老师吧?”“这么喊的也不止我一个。”曾泰然从草坪上爬起来,“之前是谁的家长,好像就是咱们班的。”“谁,什么八卦?”纪时围了过去,“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八卦?”“因为你平时根本不关注这个。”曾泰然道,“好像是谁家长给老驴打电话,全程驴老师驴老师,打到最后快挂电话了,老驴终于忍不住了,说我不姓驴。”“哈哈哈哈哈,有这事?”纪时快笑疯了。“关键这还不是最搞笑的,最搞笑的是被老驴提醒过之后,家长说,不好意思吕老师,是我记错了。”一群人笑得都不困了,在草坪上打滚。老驴这才晃晃悠悠过来了,先来操场这边,班里人一起坐在草坪上拍一张,时间足够的话,他们再互相拍一拍,老驴在这种时候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他们班不少同学都要和他合影。纪时他们也拽着他拍了一张,整个过程中,曾泰然全程低着头装鹌鹑,生怕老驴和他计较刚刚叫错名的事。今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太阳有些大,但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纪时和班里熟悉的同学一起拍了合影,照片的像素不高,但他们每个人笑容都特别灿烂。在操场上的合影拍完之后,他们又转移阵地,去中庭那边拍,从操场过去,正好能在楼下遇到已经拍完的9班的学生,10班的正在拍,他们班在走廊下面等,任课老师们也都来了。拍毕业照总是热热闹闹的,学校请了专业的摄影师过来,给他们把队伍整整好,女生和个子矮的男生在前面,个子高的男生站在后排,纪时属于高得不突出的那种,所以他在最后一排,但没在中间的位置。他这一年长得不算矮了,毕竟z县这边个头能过175就算不错了,他们班也有不少170以下的,不过好在高三这一年大家营养都不错,没有特别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在,拍照的时候自然不能像在操场上那么不正经,几乎所有人都抿嘴浅笑,嘴弯出一个小小的弧度,视线专注地看向镜头。“咔嚓——”再一次。合照拍完的那一瞬间,大家从椅子上下来,把地方留给接下来等着的12班的同学。他们心里很清楚,这就是高三的最后一张照片,甚至是最后一次相聚了,因为同学聚会也未必会是所有人都来参加,还有拿毕业照的时候,除非大家都约好了,否则时间只会错开。可能出成绩的第二天还会再聚一次,因为要填志愿,他们要把志愿表集中交给学校。但那时候已经是彻底散开了,心情和现在也是截然不同了。这会儿应该是他们怀念高三生活的最后时刻了,因为考试成绩一出、填写志愿的时候,他们心里就已经在想大学的事情了,高中大概要到10年以后甚至更久才会被重新怀念。“纪时,等会一起去打球吗?”曾泰然拍拍纪时的肩膀,“一起去。”“我没带球拍。”球拍和其他东西昨天都被卡车带走了,纪时身上只剩一个书包,里面装着昨天考试用的文具和零花钱。“我这有,两副就够了吧?”周伟乐拍了拍书包,“昨天又没回家,球拍一直在身上呢。”拍完毕业照,老驴也没别的事情需要说,等一整个年级的毕业照都拍完,他又通知了毕业典礼的时间,就让学生们都解散了。时间还早,没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去操场打了会乒乓球,东西刚放下来,乒乓球台居然就只剩一张了,其他球台都被别的班的学生给占用了。篮球场和草坪都是一样的热闹,草坪上足球已经开踢了。“明天再想进来就不容易了,珍惜最后的时间。”曾泰然道,“今天我要把纪时时给削到哭。”纪时:“……放心吧,我肯定是最早下来的那个。”黄雅琼也跟他们一起去操场上打了会球,不过她已经和班里女生约好了去逛饰品店,没待多久就走了。她们女生要细腻很多,解散的时候,女生们几乎给班里每个人发了明信片,都是特别好看的那种,一看就是认真去挑的,现在他们已经不写同学录了,初中的时候同学录和贺卡比较流行,现在主要是没有时间。男生们基本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拿,只在最后离开教室之前,他们班男生一起去小卖部搬了几箱饮料,给他们班一人分了一瓶。“后面就是等出成绩吧?”“嗯,也快了。”姚蒙突然想起来,“等会到了外面你们别忘了买《扬子晚报》,今天的《扬子晚报》有名师点评和试题答案,到时候记得看。”“放心吧,肯定买不着的,咱学校门口的肯定早就买空了,去年我就买过。”周伟乐道,“因为不止高三生会买,高二的学生也会买的。”果然,出校门的时候纪时确实没买到《扬子晚报》,他们学校门口的书店一天也就订那么几份,可他却在中巴站门口买到了一份,那里有一个报刊亭,纪时买了张《扬子晚报》,又给他爸买了份《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坐车的时候纪时没有看报纸,车子摇摇晃晃的,人还多,他坐着不舒服,只能把窗户开条缝,头伸出去一点吹吹风。第158章 依旧日常 煎熬的等待纪时下车之前没提前给纪爸打电话,下车走了一会,他估计这会田里挺忙,干脆就从十字路口往西走,十字路口往东就是他们初中,往南再拐一点就是小学,这条路他不知道走过多少遍了。初中的时候周五放假他妈经常忘了去接他,纪时都是骑自行车回家,再小一点还骑不了车的时候,他自己能从天亮走到天黑,除了有点怕狗之外其他还好。反正遇到熟悉的邻居会带他回家,而且这一路上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妈和他爸也不怕他丢了。现在也是一样,除了有些晒之外其他还好,说起来,高中之后,他就没怎么走过这条路了。从东往西,先是镇上的服装店,他们本镇人又勤快又省,服装店基本做一家倒一家,还在坚持的只有做了几十年生意的本地人,房子是自己的,不怕亏本,也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能扛得住大妈们一次比一次狠的还价。然后是超市、医院、电影院和浴场,最后是镇政府,这个时候他们镇还没和隔壁镇合并,广播站和政府里还都有人,不像之后那么冷清,但是电影院确实破败得不行了,上面长满了杂草,以前负责放电影的夫妻俩家就住在影院里头,现在应该是搬了,电影院就更没人管了。回家的路其实不长,也就三四里路,不过纪时小时候就觉得这条路特别特别漫长,他有阵子特别懒,连自行车都不想骑,就觉得这条路特别长。他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家能住在学校旁边,最羡慕的职业是在学校附近开小卖部的,又能买文具又有零食吃。再往西就是隔壁村了,他们一个村都挺大的,下面分了不少小组,纪时身上背的东西少,他走着走着就开始跑,跑跑停停再跑,其实这一片住了不少他的小学同学和初中同学,也有老师家在这一边,以前他坐他妈的自行车总要和他妈指,这是谁家,那又是谁家,可毕业几年之后他妈提起他某个初中同学,他连人家名字和长相全想不起来了。过了桥,再走上一段不短的路,纪时路过了邹勇和周婷璐家门口,周婷璐她爷爷在门口择菜,看到纪时冲他一笑:“时时,你爸没去带你啊!”“我没让他们带。”纪时跑得有些热了,干脆把书包提在手上,背上就稍微舒服了些,经过村口,再绕个弯,就到他们家附近了。村口是现在的村委会,也是纪时小时候幼儿园的所在地,他们村委会现在还破破烂烂的,不过好歹还保留着原来的建制,再过几年,等他们村好不容易有钱重建了新的更气派的村委会,结果没过多久就被和一个更大的村合并了,村名也改成人家的,关键那个村离他们还不近,距离挺远的,主要的干部也是别的村的。纪爸就嘀咕过几次,每次纪时回来他就指着村委会的标志牌念叨,颇有点保守主义的意思。主要是他们镇已经被合并过一次了,村子又被合并了,按他们那边人的想法,怎么也应该自己并了别人,偏偏回回都是被别人并。老百姓也是很有自尊心的。……纪时到了家,他爸他妈果然还在田里忙,家门口晒了不少粮,靠窗户的台阶上挂着上午洗的衣服,但温度高,已经差不多全干了。这个点回家基本是见不着人的,家家户户都在田里忙,纪时家大屋的门也锁上了,不过厨房没锁,他搬了张小凳出来,去看《扬子晚报》上的题和答案。题还没看上几道,他手就黑乎乎的了。他们这边的《扬子晚报》印刷起来都挺黑的,有种说法是《扬子晚报》在苏省各地的印刷由各地负责,他们这一片的印刷插,油墨味道重,有毒,又说苏南的油墨干净,摸起来手不黑。具体到底怎么样纪时也没法验证,但他们对待苏南的态度就是——一旦自己家哪里不好或者要求得不到满足,那就是看看人家苏南怎样怎样,可一旦到了网上,那就是苏南有什么了不起,海市的小弟等等等等。大家自我伤害,也互相伤害。纪时主要是看数学题,数学毕竟是第一天考的,具体自己究竟是不是这个答案纪时也记不清了,他只是大概看看,看大题的思路是不是和他差不多。曾泰然正在群里嘀咕没买到《扬子晚报》,纪时把自己看的这几页拍下来发到群里。“纪时你买到了?”“买了。”报纸太大了,拍照其实拍不太清楚,所以纪时问曾泰然要不要下次见面给他带过去。“行啊。”曾泰然回答道,“反正再过一阵子也要参加毕业典礼的。”分数没出,这几天他们都挺难熬,嘴上说着不在意,可不到分数出了、要报的学校也确定了,他们都没心思干别的事情,也不想出去玩,在出分之前,所有的计划都暂时搁置。纪时研究了一会题目,好在他手上有笔,就直接在报纸上画起了图。其他还好,就是后面那道大题他估计拿不了多少分,倒数第二题前面的计算可能也有点小失误,纪时实在记不清了。可惜高考试卷不会发下来,不然他还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纪时也把化学试卷看了看,化学是昨天考的,他好歹还有点印象,只能说错的题目确实有,但达到a+的目标应该问题不大。因为他在网上搜过历年达到a和b等级需要的分数,只能说分数比他想象中低多了,他一直以z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就全省而言,z中的分数一直以来都属于偏上一层的。今年苏省有50多万人参加高考,文理科加起来一本人数也不过4万多人,只有8%,z中一年能有4、500号一本,纪时的排名还在前面,并不是卡着8%的那一批,所以他想拿a+并不会难。……他看了一会报纸,纪妈中途回家喝水才发现他回来了:“怎么没给我们打电话,你爸刚一直在看手机,还嘀咕说你到现在没打电话,是不是又和同学一起玩去了?”“饿不饿,锅里有饭和汤,我买了点田螺,晚上炒给你吃。”“不饿。”纪时摇了摇头,他把试卷收起来,“我跟你一起去田里。”家里最近在忙西瓜的事,西瓜上市也就这一两天了,今年下雨不算多,所以西瓜长势不错,可长势好不代表价格就能高,但纪爸纪妈心情还算不错,因为下雨了瓜容易坏,表面看不出来,可瓤子里都红得发烂了,那种瓜瓜贩子根本就不收,就算来看了也只冲他们摇头。纪时今天去的时候,就有瓜贩在田里看。他们负责看瓜,再把瓜卖给老板,能从中拿到一部分提成。看到纪妈带着纪时过来,对方好奇地看了一眼:“你家小孩,没上学?”“上了,今天刚高考结束。”纪爸道。“他们家时时成绩不错,在z中上的,说是成绩都排在年级前面,今年估计能上个不错的大学。”“那挺好。”不管是不是熟人,大家都知道小孩成绩好是件值得夸耀的事,纪爸自己平时不太提,可听人夸纪时他心里就挺开心。纪时看着他们看瓜挑瓜,他是没本事看着西瓜的样子再敲敲就知道瓜好不好吃的,他一般只负责吃,而且夏天瓜还不能吃太多,吃了肠胃不舒服。纪时给曾泰然他们发信息,说自己家瓜快熟了。“我买两个!”“给我一个!”瓜也不是不能带,就是带着确实挺麻烦,没有车,纪时打算等毕业典礼的时候再说,他塞个瓜在书包里,先给他们分着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