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
作者:苇衣      更新:2023-05-04 00:49      字数:3623
  他看着她,眸中有激动,有难堪:“在你心里,我算什么?”从昨夜到今日,杜平经历太多事情,眼泪已流干,伤心亦枯竭。她心中堆积太多情绪,扯了扯嘴角,反问:“如果是你,你会坦诚相告?”杜平仰头长长吐出一口郁气,又去看他:“将心比心,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你认识我这么多年,早该知道,我从不是大义灭亲那种人。”她望着他:“若你也做不到,就不该苛求我。”冯瑛之静静看她一会儿,转身就走。杜平飞身上前,紧紧拽住,用力得青筋都迸出。冯瑛之回眸,眼底伤痛。杜平闭了闭眼,恳求道:“对不起,是我错了,原谅我。”冯瑛之闭上眼,深深呼吸一口气。听到她道歉,他心口比扎一刀还痛,可是能怎么办?他笑容凄凉:“一条人命,如何原谅?”他将她的手拉下来,望进她眸底,“就如你所说,换成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我没资格谴责。”他反手拉住她往书房走,一步快似一步。杜平已猜到他要干什么,往后使劲向拖住他脚步,可惜毫无作用。冯瑛之将她拖到桌案前,铺展宣纸,磨墨提笔。他用并不熟练的左手字写下一封和离书,语句平和,却字字诛心。一滴泪落在宣纸上,缓缓化开。他侧首随意一擦,凝视她的眸中还有情,也有决绝:“就这样结束吧。”杜平倔强:“我不要,结不结束我说了算。”“永安,别这样,”冯瑛之的声音似乎快要坠入万丈深渊,“我们给彼此留一份体面吧。”杜平眼眶湿润,可已没有足够的泪水能流下来。她轻轻的,柔柔的,可怜兮兮的声音传出来:“瑛之……别这样……我只有你了……”冯瑛之抬手遮住眼睛,仰头一动不动,泪水从指缝滑下。杜平扑进他怀里,双手环住他腰身,紧紧地,仿佛要嵌入身体:“别离开我。”冯瑛之拿下手,深深望着她,然后一根根手指将她扯开,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杜平大喊一声:“瑛之!”冯瑛之停下脚步。杜平声音沙哑,似诅咒:“遇见过我,你这辈子都不可能爱上其他人。”冯瑛之回眸:“也许。”杜平眸中带血:“你会后悔的。”冯瑛之落泪,嘴角笑了笑:“现在就后悔了。”看她神色一动似要上前,他坚定说出后半句,“我宁可后悔。”他整个身子转过来,深深鞠躬:“就此别过。”这一回,无论背后说什么,他再也没有停下,一直走到公主府门外,骑上马离开京城。杜平在书房呆呆坐很久,盯着那份和离书,对折再对折,然后放进袖中。许久以后,等她走出来时,神色已恢复平静,只眼睛还是红的,对寒山吩咐:“马上去准备,现在就离开。”“是。”日上正午,冯瑛之已离开京城一段距离。快马疾驰吹了一路凉风,脑子也冷静下来。他犹豫片刻,想起皇帝要永安终身守陵……即便他们已结束,至少也该将她带离京城。永安的性子,如何忍得了被囚禁一辈子?这样一想,他一扯缰绳又调转马头,向京城跑去。冯瑛之敲开公主府大门,却找不到她去向。终是郑嬷嬷不忍:“郡主已离开京城,你若想找她,就往北门去追。”冯瑛之睁大眼,立刻上马朝北门追出去。可一出城门,看着人烟越来越稀少,他又停了下来,罢了罢了,她已留好退路,无须他担心。他往后走一段路,越走越慢,到后来,骑马的速度比走路更慢。他停下,任由骏马原地打转儿。他想,他还是要见她最后一面,她若去了匈族投靠父亲,他则住在冯家南方老宅,从此天涯两隔,恐一别就是终生。冯瑛之下定决心,策马狂奔。初冬的日头带着暖意,反而狂风呼呼,刮得人脸生疼。杜平停下休息时,隐约感到身后有人跟踪。她将耳朵附在地面听声音,似乎远处有马蹄声,又似乎是错觉。她想了想,决定守株待兔,躲在暗处等一等。她没想到,会等来瑛之。“谁?”冯瑛之警觉地转过头,一看从巨石后走出来的人,一愣。一时间,两人都没说话,仅彼此凝视。杜平问道:“你追上来干什么?后悔了?”冯瑛之跨下坐骑似乎感受到主人心情,不停呼着气儿。他轻声:“我只是想来问一句,”他犹豫要不要说真心话,苦笑一声,觉得自己婆婆妈妈优柔寡断,嘴里说出另一句话,“祖父的案子,皇上知道真相?”杜平点点头。冯瑛之望着她:“所以,无论我如何努力,这辈子都不可能真相大白于天下?”杜平:“在皇上眼里,李家的颜面比冯家的声誉更重要,凭如今的情势,你永远无法翻案。这世上本就无公平可言,有人天生荣华富贵手握权柄,也有人落地为奴劳苦一生,同人不同命。”冯瑛之:“是啊,知道归知道,轮到自己身上,就想不通了。”杜平深深望着他:“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和离书都给了,还能说什么?”冯瑛之沉默许久,问道:“你是去找你父亲?”杜平看着他,没搭腔。冯瑛之自嘲一笑:“那地方和京城大不同,如果待不下去……”他眸中有藏不住的情愫,“随时可以投靠我,冯家毕竟是望族,藏一个人还是藏得住的。”杜平反问:“以什么身份投靠?”冯瑛之说不出来。杜平:“让我躲躲藏藏一辈子?”冯瑛之了解她,叹道:“是啊,你不会愿意。”杜平勾唇一笑,笑容中有苦涩,亦有骄傲:“如果有一天我回到中原,那么,肯定不是我投靠你,而是我给冯家庇护。”一阵大风吹过,裹着沙子飞到面颊上,一粒一粒疼得厉害。杜平围上面巾带上帽子,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她深深鞠躬,以同样的话还他一礼:“就此别过。”冯瑛之眸中泪光闪动。杜平翻身上马,最后看他一眼:“瑛之,即便走到今日这地步,我仍然觉得当初选择嫁给你的决定,没有错。”向来情深,奈何缘浅。他们在春日灿烂中成婚,短短不到一年,刚至初冬,连今年的雪都还未共赏一场,就匆匆结束。杜平策马奔腾,风中只留下一句淡淡告别——“谢谢,还有,再见。”第177章 出事以后,他仍选择与……平阳公主死讯传出后,皇帝也彻底病倒,似乎一朝之间失去所有生机,卧床不起。朝中诸臣唯一感到庆幸的是,这次皇帝很快立李承业为皇太孙,由他来监国。有了上回的教训,这次内阁再不敢如法炮制,用当初对付太子的法子去拿捏皇孙殿下,众人皆知皇帝虽然躺下了,可眼睛还睁着呢,谁也不想当下一个冯首辅,是以双方相处太平无事。皇帝将平阳公主的葬礼大办特办,甚至让她停灵于宫中。他望着爱女遗容,想起还有些人需善后:“灵佛寺里有多少是她亲信?都收拾了?”方总管:“不好查,公主御下有方,口风都很紧,证据也抹得差不多,”顿了顿,“陛下若执意想办,不如将整座寺都清理一遍。”皇帝闻言,不禁怀念起旧事,笑了笑:“轻容一向都能干,”亏她能想出这法子来养私兵,而且养在他眼皮子低下,“其他人就罢了,弥英不能留,轻容都死了,他还活着干什么。”“弥英已于昨夜圆寂。”皇帝轻轻“嗯”一声,他觉得女儿一个人在下面太孤单,她既喜欢这妖僧陪伴,就让他下去陪她。他又下令:“弥英座下弟子,都判流刑。”“是。”皇帝一叹,地底下有人陪了,地上的人也该准备起来。轻容在京城就剩她一个女儿,也该进来守灵:“让永安进宫来陪陪她。”皇帝一句话,下面立刻有人去办。结果一查,众人脸色大变,整座京城都翻不出永安郡主。总不能回禀皇上说郡主失踪,下面的人开始彻查,不查还好,查清楚了两条腿都不住地抖。方总管听完后,脸色也不好看。他疾步走到皇帝身旁,低头回复:“陛下,郡主前日就出城了。”皇帝本虚弱无力地躺着,正想淡淡问一句“去哪了”,忽地,他反应过来,瞪圆眼睛质问:“她敢逃?谁给她的胆子?”方总管垂手而立。皇帝怒道:“看看,惯子如杀子,轻容视她如珍宝,她竟连陪她母亲都做不到!给朕找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方总管领命而去。立刻安排人手去将人追回来。前日有外形颇似郡主的人从南门离开,身旁还有一个高大侍卫保护,从下头的描述来看,像平阳公主的亲卫寒山。从这方向走,应是去往江南,那块地儿几乎是郡主除京城外最熟悉的地方。人和地方都对上号,方总管立刻下令:“立刻派人去追。”消息传到东宫后,李承业怔愣许久,等汤都凉透了也没喝一口。“殿下?”王落英柔声唤道。李承业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沉默不语。按常理推断,方总管的判断并无错,平儿在江南那两年收服不少势力,到了那里,有不少人会帮她隐瞒行踪。可是,他却觉得平儿会向北方走。她不会愿意默默无名躲藏一辈子,可这天下,哪里能容她光明正大站出来?她十岁那年看史书,脸上稚气犹浓,嘴里却问出一句:“承业哥哥你发现没,历朝历代当皇帝的,大多是从北方起兵,一路统一南方,为什么呢?北方比南方厉害?”李承业至今仍记得她困惑的模样,自嘲一笑,许是他想多了,李姓是姑母的姓,她与姑母感情至深,应不会做出荒唐事对李家生出反心。他只想快点找回她,过不了多久,等他登上大宝,一定让她恢复往日荣光。京城往南派去的追兵,是支十人小队。他们追寻过程并不坦荡,对手狡猾多端,极善于隐藏躲避,一路上骗着他们绕远路,坑着他们掉陷阱,好几次快追上的时候又被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