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
作者:苇衣      更新:2023-05-04 00:52      字数:3609
  第243章 朕怕是活不到万岁了不到半月时间,西北军就强行征收回京城及郊外大部分土地,并将那些躺着也能赚钱的营生都收归手中,其中包括并不限于盐铁,青楼,赌坊,烟草。除此之外,永安郡主透出风声,各地办学处也将由朝廷统一管辖。有人迫不得已俯首听命,只为留一条活路;也有人抵死不从,以为拼一把或许能有不同结局,可惜,正好被拿来杀一儆百,让他们跟着萧家上路。鲜血流了半座京城,屠刀下再没人敢心存侥幸,之后,进展便一日比一日顺利。立夏那日,天气尚未热起来,京城的一切已尘埃落定。内阁将重组的消息被传出,若不出意外,杜平将被推举为内阁首席,毕竟京城最大几方势力和西北军都看好她,连她的老师,前任首辅孙繁都愿意为他这名闭门弟子让位铺路。如今内阁席位增至五十,各方摩拳擦掌,又是一场势力之争。这种时候,他们只在乎自家在新成立的朝廷上争到多少,已无多少人在意皇帝下场究竟会如何。这日,杜平刚用完午膳,正要跨步往外走,却被元青叫住。她回眸,问道:“什么事?”元青神色中透出难得一见的犹疑,道:“宫里的事,你打算自己处理?还是交给其他人?”他言辞含糊,“宫里的事”四字,似乎能读出许多含义来,不过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什么。永安郡主贵为皇亲国戚,和宫中关系匪浅,诸人也不想在这事上为难她,她若愿意动手,那是大义灭亲,她若心软,那也情有可原。当然,大部分人都不觉得她会心软。这女人狠到这地步,还会不忍心?她迟迟不动手,最多是顾惜名声罢了。元青却不这样想,他知道,她是真的难过,难过到想逃避此事。杜平看他一眼,反问:“交给谁?”元青认真想了想,建议道:“可以像以前那样,投票表决,这样做出来的决定便不是你一人之责。”杜平:“内阁五十人还没选完。”元青听出她的婉拒之意,便静静看她。两人对视良久,他开口问:“你想自己处理?”杜平笑了笑,笑意苦涩。元青:“我知道了。”他从未与当今圣上有过接触,他对皇帝的了解全部来自于永安。当年下江南时,永安因情伤而哀痛欲绝,说她喜欢的人要跟别家议亲了。甚至她离开京城的理由,也是平阳公主担心女儿大闹一场而特意将其支开。后来,他知道永安喜欢的那个人,就是李承业。元青凝视道:“你决定保下他,架空其皇位或者直接削为平民。因此又不敢进宫见他,害怕看见他憎恨的表情。”杜平避开视线,苦涩道:“师兄,不用这么直白。”元青:“你若不敢去说,我可以代劳。”杜平一怔,侧眸望他。元青:“我可以代为传达你的意思,之后一直派人贴身保护,确保他此生善终。”师兄出口的话,向来一言九鼎,杜平从不会怀疑。她垂眸犹疑片刻,摇头道:“不,我自己去。”她抬眸望来,“我做的事,我自己承担。”元青:“好。”时至今日,虽京城皆知皇室已名存实亡,可杜平仍想给他留有体面。进宫之前,她依旧按照以往的流程,先往宫中递帖子,等待皇上批复。她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其他人对皇帝的态度,连她都如此规矩,其他人自然不敢不敬。帖子送上后,杜平心中忐忑,担心皇上一怒之下拒而不见。她苦笑,真要这样,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办了。她若是强行进宫,那前头的一切就像在演戏般可笑。可若依着皇上的意思不见,其他人会等不住出手处理,到时候,事情的掌控未必还在她手中。这些日子下来,李承业都宿在御书房。他晚上常常睡不着,便披着寝衣在案前作画,一直画到犯困为止,有时天色都快亮了,他才迷迷糊糊到倒在塌上凑合着睡,日夜颠倒,作息紊乱,整个人都颓废许多。一开始尚有人劝,可劝了也没用,反倒被他赶跑。到最后,御书房内无人随伺,只在屋外有两名侍卫守着,皆是西北军出身。李承业仿佛看不到他们似的,一心扑在画作上。书房外响起脚步声,唐总管疾步而来,他与门外的侍卫低语两句,获了准许入内。他跪倒在地,道:“启禀皇上,永安郡主求见。”李承业顿了顿,缓缓抬起头来,问道:“你说谁?”唐总管老泪纵横:“郡主来了。”李承业目光盯在他脸上,似在看他,又不似在看他,许久,他笑了笑,又问:“你说说看,她来干什么?送朕上路?”唐总管抬头:“不,不会的,郡主跟您有情分,肯定会给一条活路。”李承业轻声:“留朕苟延残喘的情分?”唐总管痛哭出声。李承业仿若未闻,放眼朝门外望去,又低头看一眼画作。画上是一个头上扎着双髻的小女孩,五官灵动粉雕玉琢,正是杜平年幼时候的模样。他淡淡开口:“西北军入京的时候,朕等着她入宫解释,可惜没等到她,反而等来更加严格的看守,她将一个皇帝当成囚犯对待时,就已经忘了过去的情分。”他翘起唇,自嘲一笑,“朕早就过了天真的年纪。”唐总管跪着上前,膝盖磕在地上作响,哭道:“皇上,您别这么说。”李承业的情绪格外平静,他又拿起画笔,低头继续这副画作,道:“让她等着,等朕画完了再宣见。”“是。”御书房内又安静下来。永安郡主求见的消息同时也传到皇后宫中。王落英立刻察觉到这是个机会,她命人泡好香茗,然后亲自端着往御书房走去。一路上,她心跳很快,紧张得不能自己。如今皇宫里,处处是西北军眼线。虽然他们仍被好吃好喝供养着,可完全没有自由,一举一动皆被人关注。令人讽刺的是,她能依仗的竟是父亲偷偷塞来的那瓶毒药。这是唯一能翻身的机会。王落英平复呼吸,仪态万方地站在御书房外,柔声道:“拜见皇上。”李承业蹙眉,抬头道:“你来干什么?回去待着。”王落英不退反进,她端着瓷盏托款款前行,轻轻置放于案上。她顶着皇帝不赞同的目光做完这一切,抬眸道:“臣妾听说皇上近来胃口不佳,心中担忧,特来探望。”李承业叹道:“朕没事。”王落英紧紧拽住他的视线,一瞬不瞬盯着说:“这是皇上最爱喝的茶,臣妾亲自泡的。”说罢,她自然无比地斟一盏茶,随后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袖中滑落出小瓷瓶,递到皇帝手中。李承业一怔,立刻反应过来,神色复杂地望着她。王落英望过来的眼神格外用力,双手举起茶水递上前,声音带着几不可闻的颤抖:“臣妾知您心中苦闷,并不想见任何人,可您除了是皇帝,还是臣妾的夫君,臣妾不能不担忧,瑜儿这些日子也过得提心吊胆,连睡梦中都唤着父皇,”她深深呼吸一口气,“无论是为了臣妾,还是为了瑜儿,请您千万保重身体。”屋中很安静。李承业一声不出地望着她。王落英的手开始抖,眼眶泛红,又柔情万种地唤了声:“陛下,您不喝吗?”他们都知道,京城的情势走到今日,大半都是永安郡主主导的。只要她一死,皇室也许还有转机。李承业伸手接过茶盏,轻抿一口,感受着茶水缓缓滑下喉间的感觉。他喉结微微滚动,望着她说:“谢谢,朕正好口渴了。”王落英松一口气,万幸,他接下来了,说明他答应动手。李承业轻声:“你先回去吧,永安待会儿就过来了,你留这里不合适。”王落英欠身道:“是。”画作上还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李承业凝视画上的小女孩时,仿佛有种错觉,画中人活过来了,也笑吟吟望着他,随时都有可能唤一声“承业哥哥”。他眼前渐渐模糊,呵,人生若只如初见,只如初见。李承业已没有心情继续作画,他身子往后一靠,仰着脑袋望向屋顶,只希望自己把什么都给忘了,可若真忘了,他又舍不得。怎么舍得忘记?年少时,父王对他痴迷作画大为不满,勃然大怒,将他的作品撕成一张张碎片。母妃在旁声泪俱下,只求他迷途知返,甚至皇祖父也表达了不悦。整个天下都仿佛站在他对立面。他心中仓惶孤寂,不知所措。他做错了吗?他只是喜欢画画,控制不住的喜欢,可整座皇宫都仿佛在嘲笑他不务正业,连他都开始怀疑自己做错事。唯有平儿站在他这边,冒着大不韪将画具和颜料偷偷送进宫中。那时候,小姑娘托着腮朝他笑,说,不管承业哥哥什么样子,她都喜欢。曾经春风十里柔情,不及她妙目流转情思溢。呵,曾经。“宣永安郡主觐见。”不多时,杜平便踏入宫门。她迎着阳光走来,身上仿佛镀一层金光,耀眼得让人不敢直视。“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承业听闻只觉可笑,她竟连行礼都变得如此生疏,急着撇清关系?他轻笑一声,自嘲道:“朕怕是活不到万岁了。”杜平缓缓起身,对他说:“这世上,本就没人能活到一万岁。”第244章 那个爱我至深的平儿,……她今日穿了件圆口领的窄袖骑装,黑底腰带上用金丝绣着简洁纹路,将腰肢束得愈发纤细。她脸上脂粉未施,额头上还蒙着一层薄汗,整个人都是生机勃勃。与此相反,他却行将就木,连身上都散发着腐朽的气息。李承业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笑道:“说的是,万岁不过是句戏言,可做皇帝的总忍不住当真。”杜平接不上话,张了张嘴,又闭上。李承业也一时无言。两人沉默相对,屋子里竟比一个人独处更显安静。李承业打破沉默:“朕还能活多久?”杜平:“我从未想过要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