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
作者:柚子在跳舞      更新:2023-05-05 00:09      字数:3715
  学校中虽然依旧是男多女少,但沈楠枝已经学会看发展的地方。至少新入学的这一批学生中女性占比已经有了提升,虽然主要集中再设计和纺织工艺这样的专业上,但沈楠枝也依旧觉得满足。女性入学不需要秀才的门槛,但是女性本身识字的便少,能够走出来的更少,如今学校中这副模样,已经是进步了。不过沈楠枝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让女性入学识字对于如今的大宴来说,是一项长远的计划,永远不能停歇。这事情是沈楠枝自己安排下去,没有让慕行徵插手,因为朝堂之中已经有另一件事情闹了起来。有许多举人不满意京都学校秀才就能入学的条件,尤其是在学校毕业之后便能安排到各地去成为官员。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官,但是对于举人而言,也是抢夺了他们的利益,诏令上明明说了举人若是不想继续考进士,也可照常入学。但偏偏有人自持身份,不愿意入学。再加上身后有不少利益被侵犯的世家大族煽风点火。举人们利用现有的报纸和月刊,终于在年前将这件事情闹上了京都,摆在了慕行徵面前。第52章 ·起初慕行徵收到第一封折子的时候, 心中并不在意,现如今大宴各地建设都缺少人材,不说是个熟读诗书的举人, 哪怕只是囫囵认识两三个字,只要愿意, 也绝对能找到发挥自己的地方。这些举人既然有闲心闹上朝堂, 定然是觉得同秀才一起学习丢面子,最后还要被安排去做边陲小关。原本捐官一事又想不通,自己也非科举人才, 没办法考中进士,所以才会如此。直到慕行徵发现自己面前的奏折之中是本里竟然有四本都在说举人的困境。有些朝臣甚至言辞中直说,现如今举人之所以变成如此模样,是因为开了专业学校的原因。秀才们都去学校学习什么数学化学造船的专业了, 而且读书期间的花销一律没有, 成绩优异者甚至能够破格得到皇帝和丞相的召见,还能提前毕业, 就算不能提前毕业,也不忧愁之后的去向。这些人都是大宴如今最受欢迎的人材,有的去基层,有的留在京都。这是秀才的另一门出路,自然而然考举人的秀才就少了许多。奏折上一排胡言乱语,说若是放任这些学校发展,大宴危矣。看完这些奏折,慕行徵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原以为经过自己这两年来的改变, 朝臣们都应该清楚他如今是怎样的行事作风。没想到竟然还有看不清形势之人敢在奏折上说这么一番话。慕行徵默默将奏折上的人名记了下来,又让人去看在报纸上联合签名的那些举人。如今距离过年已经不足两月, 慕行徵不愿意在年前大动肝火。况且这些举人虽然有些思想僵化,但若是肯低下头做实事,对大宴发展很有用处。毕竟大旱之后有大涝,大宴虽然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基础建设,但应对快要来临的洪涝灾害明显是不够的。还需要抓紧时间建设排水沟渠。所有事情都要马不停蹄的安排,举人虽然闹事,但是也不能一味镇压,将他们全都送进牢房,反而应该让他们将功补过。因此慕行徵并未有大动静,只是利用报纸,刊登了另一则消息。现如今朝廷缺能人志士,只要通过朝中的新型考试,便可以成为官吏,朝廷包分配,管吃住。并且这些考试不是像春闱那般三年才能一次,而是一个月一次,只要能考中便能立即走马上任。即便是一次不中,但月月都能够考试,一年十二次总会有一次考中的。若是一直没有考中,春闱开始后也可以继续春闱。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不闹事,老老实实听朝廷的话,大家都是能够当官的。慕行徵的政令通过报纸发出去之后,有许多举人消停了,一个月考一次,一年平白多了很多机会。而且现如今只要是朝廷编制的官员,福利待遇都很不错。而慕行徵也将煽风点火的几个人重点关照,派了几个隐卫去官员家中暗访,悄悄搜集官员的罪证,准备来个一网打尽。“接下来一年的重点应该放在防洪一事上,虽然洪灾没有旱灾影响范围这么广,但也有许多地方暴雨连绵不断。”慕行徵想起自己上辈子看过的奏折,有些地方由于地势低洼,下暴雨的第一天便完全被洪水掩埋,待洪水退去后,只能看见零星的盖房子的茅草,旁的什么都不存在了。还有些地方因为雨势太大,导致山体崩塌,砸死了不少百姓。当初旱灾和洪灾接连不断,大宴的国库十分空虚,到最后连赈灾的粮草都拿不出多少。这些事情沈楠枝是从原书中的描写所得知的,但是毕竟不同于慕行徵这个亲身经历者印象深刻。洪灾的受灾部分主要在大宴中部。老天连续下了三天的特大暴雨,让人躲无可躲之后,仍旧不愿放过,又继续连绵了一个月得阴雨天气,才终于让百姓们见到太阳。“大宴的京都经过好几个朝代的建设,其地势已经很高了,但即便是这样,京都城北依旧被淹了不少地方。”慕行徵说起上辈子的事情,心中全都是怅惘。他身为帝王对当时的天灾毫无办法,还要看着楚天行领兵,逐渐入京,让他顿觉身为帝王的失败。沈楠枝从慕行徵这里仔细了解了之后会发生的事情,心中稍微有了些成算。沈楠枝将大宴地图中所有有河流和山川的地方都标注了一番。他们现如今最应该做的是地下的排水系统,以及相关河道的处理,最好还能在洪水真的来临之前建成一个大工程,蓄水防洪,做好提前的安排。好在慕行徵隐约记得洪灾是从九月份才断断续续开始的,现如今还有时间让他们修筑各种排洪设施,完善排水系统。这些事情虽然吩咐起来很简单,但真正等到落实,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慕行徵同朝堂众人很快运作起来,让地质检测局的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深入到各处,了解山川河流,排查往年留下的水利设施。而沈楠枝也借着这个名头让学校中学习水利和地质的学生出去实习。京都学校发展到现在虽然比以往强了不少,但是真要说起专业人材并不多,因此更多需要学生从实验中找到自己的思路。旱灾虽然已经过去,但慕行徵忧心即将到来的洪灾,所以特此下令要求朝廷各官员勤俭奉公,今年年节的祭祀赏赐也处处透露出节约。朝廷官员有样学样,处处以慕行徵为的行为为准。而沈楠枝也在忙忙碌碌中收到了王仁的信件。海船终于落成了,只等着她挑选出黄道吉日便可以下海航行。沈楠枝无聊地翻着有钦天监做出来的日历,心中默默算计着若是自己想要亲自去南凌见证大船入海这一事件,什么时间最为合适。如今还是正月,南凌的刚开虽然没有因为天气冷而上冻,但也并不是一个实验的好机会。沈楠枝的手指翻来翻去,最终将视线定格在了三月。因为想要远航,沈楠枝早就做了相应的准备和分析。依照大宴的气候分布,每年入海远航有两个时间最为合适。一个是四月,一个九月。现如今才正月,若是三月能够将实验完成,四月正式带人入海航行,是个不错的安排。况且如果能将时间定在三月,自己二月从京都出发去往南凌,想来时间上也是差不多的。想到赶路,沈楠枝未免有些头疼。现在虽然各处的道路都十分平坦,但马车根本不适合长途赶路,日夜奔波,让沈楠枝十分不适。只不过现如今沈楠枝暂且还未听说哪里有油田和橡胶树出现,改变交通工具这一想法只能暂且按下。若是她准备去往南凌,京都手中的事务还要放下一些,并且同慕行徵商议一番。不过还没等沈楠枝将手中的日历放下,慕行徵便从外面走了进来,“在算什么?”沈楠枝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了慕行徵。尤其重点说了自己想要二月初便动身去南凌,这样即便路途上有什么事情耽误也不要紧。沈楠枝这么说的原因是想让慕行徵留在京都,安排好之后的水利建造一事。没想到慕行徵听说后不过片刻,便下决定,“我同一起前往。”“陛下,京都事务……”沈楠枝反驳的话尚未说完,便被慕行徵及时打断了。“南凌虽然临海,港口也适合远航,但是南岭附近却多山多河,朕记得九月份的洪涝灾害,南凌附近有不少城池被淹。”“此番大规模修建排水系统也是从南凌附近开始,朕过去正好当监工,也顺便看看经过这两年的时间,除了京都以外旁的城市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况且朝中一切运转平稳,各个总局的大臣都已经习惯了万事开会投票的模式,我去南凌之前也一定会选好监国的大臣。”“来来回回即便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也不耽误朝堂的运转。”“若是有事大臣们解决不了,自然会传信于朕。”沈楠枝看慕行徵心中是真的有安排,索性没再劝说。南凌附近是重灾区的话,确实需要好好监督水利工程的建造。况且如果慕行徵同她一起前往南凌,那就表示这一路根本不用她费丝毫心思。“那便这么说定了,朕现在便去安排。”慕行徵心情也是激动。他想出京已经很久了,现如今终于找到了机会。但帝王出京并不是一两句话便能说定的。因此第二日早朝时分,朝臣便因为前往南凌一事吵成一锅粥。平日里成瑞帝私下出宫,他们这些大臣多多少少都是知道的,但是从未在明面上提起过。毕竟京都安全,成瑞帝自身也并非贪图享乐之人,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但是前往南凌一事同出宫是不一样的,两件事情并不在同一个高度上。帝王出京,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即便慕行徵一力要求节俭,也要比好端端在京都坐镇花费得多。第53章 ·但这是慕行徵下定决心的事情, 既然帝王仪仗太过张扬,花费过多,那他便放弃帝王仪仗, 只当个普通人过去。之前沈楠枝出宫前往柔城也并未以皇后的仪仗出京,而是轻装简行, 一路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