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开府仪同三司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3-05-05 05:22      字数:2298
  午后,寒山城南城一隅,一座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李笠正在巡视。他因为“入邺”之功,进号镇北将军,并以本号开府开幕府仪同三司,这里,就是他幕府的办公地点。整座建筑,布局中规中矩,和寒山城里许多官署一样,以砖墙替代夯土墙、夯土围墙,看上去瘦了一些,却显得短小精干。李笠来到自己办公室前,看着一扇扇纱窗,觉得有些遗憾。没有空调、电风扇的时代,夏天要给室内降温,就只能靠打开门窗通风,可如此一来,蚊虫袭扰,苦不堪言。于是需要用上纱窗,可到了冬天,要御寒就得在保证适度通风的情况下关闭大部分门窗,那么室内的采光就没有保证。所以,应该上玻璃窗。但是,李笠的玻璃作场作不出大面积的平板玻璃,只能做出拳头大小的小片平玻璃,然后组成一扇扇玻璃窗。可玻璃作场是李笠的摇钱树,他不想引人注意,所以无法公开使用玻璃窗,那么,无论是府邸还是办公场所,玻璃窗是不可能用上的。走进房间,看着崭新的书案,以及坐榻,李笠同样觉得遗憾。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坐就是垂足而坐,所以这里应该摆着高脚的办公桌,以及高脚的椅子。但不可能,所以只能是中规中矩的摆设。李笠来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看着室内陈设,依旧觉得遗憾。没有空调,夏天难过;没有暖气,冬天也够呛。但是,有自己的幕府,这种感觉,让人舒坦,毕竟权力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开府仪同三司,介于荣誉官职和实职之间的一种高级待遇,开府,指的是开幕府,自行辟僚属。仪同三司,即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仪仗如同三司,无三司之实,却有三司之待遇和排场。三司,最初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后来指代三公:太尉、司空、司徒。开府,加上“仪同三司”,连称“开府仪同三司”,是朝廷用来嘉奖有功之臣的高级荣誉及待遇,为加官。按梁国的官制,诸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官秩为十七班。再往上,就是最高一级的十八班,为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可以说,现在的李笠,在官场上的成就,已经达到许多人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从班秩上来说,距离位极人臣,差一个官阶。但开府仪同三司本身,并不是什么罕见的待遇。梁国开国以来,获得开府仪同三司待遇的人不说多,但也不能说少,其中有皇子、宗室,有武官员,不仅武臣能有这待遇,臣亦可。但开府之权,对于李笠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拥有自己的私人幕僚团队。他在徐州刺史任上,有州府序列的幕僚团队,有军府序列的幕僚团队,但这和职务挂钩,并不会随着他的升迁而跟着走。开府自辟的幕僚就不同了,府主去哪上任,幕僚们就跟着去哪。这个幕僚团队中的成员,有朝廷认可的正式编制,是正经的大梁公务员,其任职经历,是得到吏部承认的正式履历。所以,李笠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梧桐树,可以招来凤凰落户。幕府的幕僚长长史,当然是张铤,但同时依旧兼任徐州主簿一职。按说府长史得朝廷任命,不过这不是问题,毕竟这是交易的一部分。李笠把揪出刺杀皇帝的元凶之首功,让给鄱阳王萧范,萧范在办案过程中,给此案安上“齐国细作参与其中”的罪证。于是,李笠就有了借口发动入邺行动,即便因此导致齐国大规模报复也在所不惜。因为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朝中无人能对他入邺后导致两淮有化为白地的风险,进行质疑和责难。而凭此功劳,鄱阳王萧范让他如愿得“开府仪同三司”之待遇,这对于李笠往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梧桐树有了,凤凰呢?按照主流的做法,开府后,应当让名士或者士族子弟为自己的幕僚,以此装点门面,抬高府主的名望。而且名士和士族子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熟悉各类典章制度,个人化素质以及经历,理论上可以很好完成幕僚的职责。一如后世的人才招聘那样,名士和士族子弟等同于名牌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学历至少硕士研究生起,可以提升用人单位的逼格。这些人入职后,可以利用其亲友、师长、同学等各种人脉开展工作、拓展业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有事半功倍之效。然而用人单位和名牌大学毕业生之间,是双向选择,出身微寒的鄱阳李三郎,开府后选用幕僚,这个“用人单位”的吸引力,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生有多大呢?大概,吸引力不为负而已。也就是说,没什么吸引力,这个时代士族对武人的歧视、对出身的歧视,导致他这个府主对名士、士族子弟的吸引力很差。按照这个时代“主流阶层”的视角,士族子弟给一个渔家子当幕僚,极其掉价。即便其服务的府主,战功赫赫无人能及,但出身决定了所处阶层极其低下。而朝廷的体制决定了,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及其家族的阶层,是很难靠军功来改变的。所以梁国的军号制度,设置了一百多个军号,就是要断了寒人以军功改变阶层的念头。现在,即便鄱阳李三郎成了军号三十二班的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在士族眼中,他依旧是浑身鱼腥味的渔家子。这就是时代的歧视,不会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李笠无所谓这种歧视,但自己幕府极大概率招揽不到名士,也是可以预见的。所以李笠决定务实,不问出身,任用实干人才,但即便如此,选拔也有讲究。他自己本来就有一套私人幕僚班底,可以协助他处理各项事务,只是一直摆不上台面。而现在开府后,若李笠全都用自己人当幕府僚属,只会让人鄙夷他格局小。一如后世,一个公司的要职若都是老板的亲戚担任,这就是家族企业,注定留不住人才,也不会有做大的可能。若要职用的都是同乡,没有外地人,这就是排他性很强的小团体,人才同样留不住。想着想着,李笠拿出随身携带的一份名单,琢磨起来。齐军会快就要大举南下,许多事不能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