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就这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3-05-05 05:31      字数:5557
  雨后天晴,彭蠡湖面,大量战船逆风航行,劈波斩浪,往东南而去。船队之中,主帅座舰上,南海王萧大临看着四周密密麻麻的船只,只觉热血沸腾。湘州出产大量竹木,所以能建造大量巨型战船,使得中游各州水师实力强劲。大船各有名号,有“飞龙”、“翔凤”、“金翅”、“青雀”,以及高大的楼船。许多大船装着大量拍杆,拍杆发拍后,一击便可击沉中小船只。此次诸王起兵讨贼,聚集起来的水师,拥有大型战船数百艘,萧大临的座舰,则是高达五层的大型楼船,船上兵卒上千,本身就是个活动的堡垒。各船之中,搭载许多兵马,船队抵达彭蠡湖东南畔鄱口之后,兵马登陆,便能沿着鄱水,往鄱阳而去。但大船笨重,水战时抢风、抢速很吃力,所以水师之中,数量更多的是各类中小型快船。譬如蒙冲、斗舰,以及快船“鸩舸”。鸩舸,是一种形体狭长的快船,有棹手七八十人,航行时来去如飞,疾如风电。萧大临的水师,如今光是“鸩舸”就有上千艘,护卫在船队四周,气势汹汹,他站在楼船顶上举目望去,只见到处都是船,仿佛要把湖面铺满。前方,前军战船忽然吹响号角,萧大临拿起千里镜看去,却见东南湖面上,出现密密麻麻的帆影。那是鄱阳逆贼拼凑起来的水师,得知王师即将抵达,便想来个垂死挣扎。萧大临勉强看得清,对方所谓“水师战船”,大部分都是小船,即便也有一些大船,和己方相比,大船的数量明显少了许多。这些大船,恐怕大半是饶州水师战船,再加上一些大型民船凑数,整个船队看上去,规模倒也庞大,有些气势。一会,将有一场大战,但在萧大临看来,对方却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他的水师开始备战,鼓声、号角声响起,此起彼伏。船队当中,许多船上有火光大作,浓烟四起。这不是失火,而是兵卒们点起火炉,要熔铁为汁,等交战时,居高临下,将熔融铁汁泼洒到敌船之上。熔融的铁汁浇到船上,能够直接点燃船体,浇到人身上,人即便披着铁甲,也一样会被烫得皮开肉绽,死路一条。萧大临看着将士们备战,心中激动,再看看前方渐渐明显的敌军船队轮廓,心中充满期待。虽然鄱阳逆贼是乌合之众,但不能掉以轻心,萧大临战前听将领们分析,知道不能轻敌。乌合之众当中,多是熟悉彭蠡湖水情的渔民、船民,甚至是从良的水寇,所以有可能利用彭蠡湖区特殊的水情,出奇制胜。什么是特殊的水情?彭蠡湖在左里以南湖区,有许多浅滩,看上去好像能行船,可大船过去后,就会搁浅。不明水情的人,行船时就容易遇到这种问题。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彭蠡湖这数百年来不断“南侵”,左里以南湖区,数百年前其实是陆地。譬如,秦汉之际,汉高帝(刘邦)在豫章郡北设枭阳县,此县到了刘宋初年被废。废县的原因,是因为彭蠡湖湖水南侵,导致枭阳地界变成沼泽,县城沦为湖中岛,然后被水淹没。刘宋废枭阳县后百余年来,湖水继续南侵,这些被湖水侵吞的陆地,在夏秋雨季时没于水中。到了冬季,雨水变少、水位下降,便有许多地方露出水面,形成沙洲或者浅滩。枭阳县故址,就时常在冬天露出水面,不知情的人经过时,还以为这是一片沙洲。除此之外,彭蠡湖区风向多变,一日之内,风向可以变来变去许多次。所以,战前会议,萧大临麾下将领根据彭蠡湖区特殊水情,以及对手的情况,判断对方可能采取的战术。如今是夏季,东南风大作,所以两军开战时,自鄱口而来的逆贼,必然会放出大量火船,顺风冲击己方船队。己方船队是逆风前进,大船活动不便,为了避让大量火船,必然导致阵型大乱,于是鄱阳逆贼的大量快船就尾随火船而来,撞入阵中,展开混战。鄱阳逆贼水师,多为船民、渔民、水寇,所以大混战才是对方获胜的希望所在。但是,王师多有大型战船,居高临下以拍杆发拍、击船,又射箭、泼洒熔融铁汁,不是这些小船可以硬抗的。所以,对方可能会牺牲小船,让王师大船拍杆发拍。发拍之后,再升起拍杆需要不少时间,这时,对方大船冲来,趁着王师战船发拍完毕,发拍击船。即便如此打法得逞,对方因为大船数量居于劣势,未必能击退王师,所以,还有可能诈败,引诱王师战船追击,进入浅水区。王师的大船吃水深,进入浅水区后极易搁浅,一旦搁浅,必然动弹不得,只能任人鱼肉。对方的战法可能是这样,萧大临必然针对性做出布置,因为开战时,极大概率刮的是东南风,己方自北南下,是逆风,颇为不利。所以,临近交战时,要以快船护住船队外围,先阻挡敌军放出的火船,并拦截敌军快船,不让对方轻易冲入己方船队之中。然后,以快船为先导,引一支由大船组成的“游击”船队,迂回到敌军侧翼,乃至后方,争上风向。先导快船,必须具备测水深能力(绑上定深竹竿),为游击船队开路,避开浅水区。彭蠡湖湖面广袤,有足够的水域,让王师游击船队迂回,绕到敌军上风向处。若对方分兵来拒,靠着小船来挡迂回巨舰,无异于螳臂当车。若分大船来挡,只会进一步摊薄大船数量,打也打不过。简而言之,要稳扎稳打,不能急。尤其对方溃败后,己方不能轻易以大船追小船,哪怕是顺风时,大船满帆走得很快。因为那些浅水区,藏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下,周围根本就没有任何标志,恐怕除了当地渔民,外人无法确定到底哪里是浅水区。萧大临想着战前布置,只觉己方准备充分,兵力有优势,绝无可能打败仗。“火船,他们放火船了!”有人喊起来,萧大临用千里镜向前看去,果然当面敌军放出大量火船,在不少快船的护卫下,借着风势,往这边而来。己方大量快船前出,要将火船挡下,双方快船很快缠斗在一起。萧大临却见火光之中浓烟大作,渐渐形成一道渐渐厚重的“烟雾墙”,挡住了己方视线。他放下千里镜,就能看到眼前湖面一片昏暗,根本就看不清“烟雾墙”后面,敌军船队的情形。船上烧的是什么,为何烟会这么浓?萧大临心中疑惑,左右亦是如此,此情此景,仿佛敌军放出的火船不是为了纵火,而是为了纵烟,故意遮挡他们的视线。萧大临不通水战,此次随军作战,是为了鼓舞士气,他看着眼前的烟雾墙,忽然觉得不安。这种时候,浓烟里突然冲出什么来他刚冒出这个念头,却见烟雾墙忽然“晃动”,随后,一个个巨大的身影从浓烟里冲了出来。萧大临和左右定睛一看,愣住了:冲出来的都是大船,这些船的桅杆极高,高得有些不正常,张着许多巨大的船帆。类似尺寸船身的船,桅杆似乎才到对方桅杆高度的一半。这是什么船?怎么交战前,这些船不显眼?莫不是一开始只张了一半的帆?有人仔细一看,喊起来:“横帆船?是鄱阳的横帆快船,船帆是布做的,软帆!顺风时兜风,走得很快!”一如他所喊,冲出烟雾墙的横帆船,一张张硕大的布帆都兜满了风,如同发飙的野猪,乘风破浪,径直撞向萧大临船队。这些船的船身庞大,体型“苗条”的前军快船根本就挡不住,眼睁睁看着这些“野猪”撞开前阵,往中军船队而去。飞扬的火星,渐渐点燃了这些船上的布帆,与此同时,船上火光大作,萧大临看了一下就知道,这些大船,其实是火船。敌军果然如事前所料,用火船打头阵,只是没想到,对方居然用大型横帆船当火船!高大的桅杆,可以张起硕大的布帆,兜满风,跑起来很快。所以即便布帆已经着火,但在燃烧殆尽之前,这些大火船就能撞入阵中!萧大临只觉后背发凉,己方大船众多,却因为逆风,所以躲闪不便,真要被这些大火船撞进来,损失可不小。他的右翼,“游击船队”正要出击,可前方大火船已经冲到眼前,如果己方本阵被这些火船烧得焦头烂额,即便游击船队迂回成功,恐怕也于事无补。就在这时,风向忽变,本来刮着的东南风,忽然停了,随后挂起北风来。萧大临一开始还没回过神,眼见前方那冒着火光、气势汹汹的“野猪”,忽然如同瘸了腿的丧家犬缓缓停下。然后调头,往来的方向去,于此同时,那些不断燃烧、冒出浓烟的小火船,也转向了。无数火星,顺着北风,往对方船队飞去。几乎是瞬息之间,战场形势扭转,在上风向纵火的敌方,要被自己放出的火船给烧了!亲眼所见,让萧大临难以置信。“风、风向变了?”他喃喃自语,左右欣喜若狂:“大王!天助大王,天助大王啊!!”“天,天”萧大临抬头看天,先是一脸惊讶,然后渐渐绽放笑容,笑道:“天助寡人,天助寡人!!”左右赶紧恭贺,水战时因为风向忽变导致战局逆转,纵火者被火烧,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将领们不会太意外。但是,北风未必能刮太久,所以,眼下就得趁着风向有利,来个猛攻。不懂打水仗的萧大临,见诸将极力主张全军进攻,毫不犹豫点头。他麾下本来逆风作战的战船,借着突然出现的北风,乘风破浪,绕过开始倒退的那些大火船,向前方被风吹散的烟雾墙冲去。萧大临的座舰,在几艘金翅船的护送下,穿过渐渐稀薄的烟雾墙,他不用千里镜,就能看见前方战况:广袤的彭蠡湖面,敌军船只已经四散奔逃,可见倒转回去的火船,已经烧掉了这些人的胆气。萧大临这边,右翼“游击船队”,不需要特意迂回,就已经借助北风,与本阵船队一道,向南“平推”。敌军小船跑得快,如鸟兽散,但大船们动作迟缓,或许是调头时花了太多时间,如今落在后面。对于萧大临而言,这些试图逃跑的大船,和己方本阵很近,可谓近在咫尺。却见对方的这些大船,两舷伸出长棹,然后开始划水。仿佛一个个身形臃肿的短胖蜈蚣,挣扎着要逃!萧大临用千里镜看得明白,这些船之中,多有“黄”字旗飘扬。按照之前斥候所探,李笠的妻兄黄氏兄弟,就是纠集逆贼占了鄱阳,并妄图以乌合之众抗拒王师的贼首。萧大临认为,那些被鼓动起来的愚夫,正是因为黄氏兄弟的身份而被迷惑,而李笠想要鼓动鄱阳百姓造反,目前就只能依靠妻兄帮忙。所以,只要此战将黄氏兄弟抓获、击杀,王师兵临鄱阳,乌合之众们没了主心骨,必然一哄而散。“追,追!!”萧大临下令追击,不放过眼前这几尾大鱼,一开始主张全力进攻的将领们,这时觉得追击有些冒险。赶紧劝:“大王,可记得战前布置?提防有诈!”“诈什么诈,他们也是大船!我军是大船追大船,怕什么搁浅!”萧大临反驳,“趁他们手忙脚乱,就该一鼓作气,追到底!”“绝不给他们再次聚集党羽的机会,我军要一口气,追到鄱口!”左右觉得这话也有道理,便纷纷传令下去,奋力追击。即便没能击杀贼首,己方乘着逆贼兵败、溃散,一口气抵达鄱口,兵马登陆,直取鄱阳。那么,逆贼尚未来得及收拢败兵,鄱阳便已易主,这些乌合之众没了城池做依靠,只能四散躲藏,所以追,全都追上去!众人看着前方仓皇南逃的敌军大船,不再担心什么,各船棹手伸出长棹,也开始棹、帆并用,提升船速。一追一逃,不知过了多久,指挥船队乘胜追击的萧大临,发现见己方前军大船忽然速度放慢,最后停了下来。他还没来得及惊讶,却见越来越多的大船停下。前军受阻,导致后续船只不得不放慢速度,纷纷往左右避让,因为是顺风行船,船速很快,有些避让不及的船只甚至发生了碰撞。而许多往四周绕行的船只,渐渐停了下来,船上人员发现,自己的船竟然搁浅了。连带着整个船队的队形渐乱,许多小船放弃追击,掉头回来,护在船队周围。中军,萧大临看着前方扬长而去的敌军大船,觉得难以置信:“他们怎么没事?”“我们怎么就搁浅了?”这个问题,左右也想问,但他们没空多想,发现四周情况不对:那些四散奔逃的敌军小船,又慢慢聚拢过来。前方逃跑的大船,慢慢转向。仿佛一群被猎人撵着跑的野狗,忽然转过头,向进入陷阱的猎人围过来。风停了,萧大临和麾下将士们的心跳,也快停了:他们的船队陷入混乱,不要说重整队形迎战,想从容撤退都难。南面,一艘大船上,黄柞看着被引入陷阱的猎物,吩咐左右:“一会,怕不是南风又起,传令下去,准备纵火。”左右应诺,黄柞又说:“鸣桹,打渔收网,就该有收网的样子。”每年的冬天,渔民们在彭蠡湖里打渔时,都会“鸣桹”,惊吓水中鱼儿往渔网阵里钻。不一会,四周响起嘈杂的声音,那是即将“收网”的“渔民们”,敲击着船帮,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丰收。黄柞拿起千里镜,看着搁浅在浅水区的敌军船只,笑起来,露出一口烂牙。眼见着妹夫要做大事,他们三个当妻兄的可不能闲着,老三不在鄱阳,兄长要守着鄱阳城,那么,作为家中老二的他,就得召集兄弟们,到鄱口迎客。本来很顺利,结果刚才出了点意外,风向忽变,把火船吹回来了。还好,大伙当年吃饭的手艺没有生疏,一哄而散的同时,把敌军引到浅水区。现在,赢定了。黄柞看着眼前这些密密麻麻的搁浅战船,忽然想起当年,自己第一次跟着父亲黄大车在湖里驾船砍人的情形。彭蠡湖里风向多变,某些水域,即便是雨季,也存在浅水区,所以在湖里讨口饭吃可不容易。“黄虎”的队伍,就能在湖里稳稳端碗吃饭,靠的不光是胆大。那时,年轻的黄二郎,战前作了一番准备,交手之际,一上来就放火船施展火攻,结果风向一变,放出去的火船被风吹回来,眼见着己方就要玩完了。还好,有父亲指挥,将计就计,己方船只掉头就跑,引对方来追。引到眼前这片水域,导致对方的大船在这里搁浅。之所以己方的大船没事,是因为黄大车事前就交代,船要轻载,严格控制吃水。并摸清了水情,所以即便当时是雨水充沛的夏天,他们依旧能让对手的大船搁浅,自己的大船却没事。现在,又是一个闷热的夏天,黄二郎带着聚集起来的渔民、船民,以及从曾经的彭蠡湖好汉们,把气势汹汹的敌人,困在这片浅水区。东南风起,又一批火船准备完毕,借着东南风,向乱成一团的敌军船队驶去。火光大作,呼号声渐起,黄柞忽然觉得有些无趣。水师精锐?就这?连我都打不过,你们哪来的胆子跟我妹夫叫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