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作者:狐狸不归      更新:2023-05-05 08:49      字数:4481
  第48章 乱想北疆的一行人于两日后入宫, 皇帝设宴款待四方来客,这样的场合,长公主自然也被邀出席。宫中张灯结彩, 容见听书斋里的人讲着北疆、羴然人、南愚之类的事, 忽然想起了些书中的片段。《恶种》正文的时间线在一年多以后,所有之前的事都是配角口中的旧闻, 大多是作为背景补充描写的几段话。这件事起于知晓禁庭往事的人谈到长公主在一次腊月的筵席中, 差点被北疆人绑架, 以后的一年中, 再也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过面。长公主是如此红颜薄命, 命途多舛,令人感叹。而另一个人却接话道,长公主遇刺不过是声东击西的手段, 实际上是为了引起骚乱,南愚人里的天神遗族,准备趁机接近皇帝,以厌胜之术咒杀费金亦。南愚人没有得手, 但却暴露出锦衣卫中有内奸的事实。费金亦差点死在天神遗族的手中, 勃然大怒, 将锦衣卫上下大清洗了一番, 除了深受信任的指挥使以外, 其余上至锦衣卫同知, 下至吏目,全都被无证处死,令提拔了一批新人上来, 再查验手下之人是否为奸细。答话之人是当年在清洗中侥幸活下来的锦衣卫, 他逃出上京, 后来又投奔明野,说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容见再三思忖,还是觉得这件事应该就是发生在今年。北疆的朝贺十分难得,自古以来都没有几次。而如果是在协助南愚人刺杀皇帝不成后,以费金亦的脾性,此生此世都不会允许他们再入京。而若是明年发生的事,最开始的人也不会提起之后的一年长公主都不再露面。这次刺杀中,费金亦并未手上,长公主也不过受了些惊吓,只有锦衣卫的血染红了镇抚司。容见沉默地想着此事。本来他对周姑姑口中的人.皮面具一时还半信半疑,在经历了诸多不科学的事情后却信了大半。世上真有这样东西,容见觉得自己的出逃就变得有可能了。比如用合理的手段消失,长公主重病缠身,顺理成章的病死,也可不牵连到身边的人。否则长公主出逃,长乐殿上上下下侍奉的宫女太监,都难逃审问。不过容见也只是这么想想,其间种种,还须细细筹划打算,现在的容见无法得知宫外的情况,这样的计划也如同镜花水月,难以实现。最容易配合帮忙的,还是能在内外行走的锦衣卫。而以此次南愚厌胜之术作为筹码,换取锦衣卫的帮忙,对方应当是划算的。容见想了片刻,对身旁的人道:“替本宫支会章同知一声,就说有要事商量。”比起才穿越过来时,容见在宫中已经自由很多。如果是现在,他完全没有必要用很多激进的手段做成当初那些看起来很困难的事。*一刻亥时,神仙园内却还未歇息,灯火通明。上次明野作为二掌柜听了一半的帐,这次作为掌柜再听一次,桌案上还摆着近几日大胤四处送来的账本。当完值入夜后,出宫倒不算困难。大掌柜们皆坐在春在斋外头,中间隔了重重帷帐,明野戴了一张人.皮面具,端坐其中,他做事总是很谨慎,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外人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帐上微微摇晃。周照清则在一旁陪同。明野一边听他们报账,一边看近几日上京城中发生的桩桩件件。科徵阐部的达木雅率领车队,代表北疆来大胤朝贺。明野的视线停留在这一页上。前世的十余年里,明野打过很多场硬仗。他有打仗的天赋,也有看人的才华,对于人心幽微,也十分明了,无论是亲自上阵,还是托付给将领,他没有尝过几次败绩。明野从弃都起事,当时的大胤摇摇欲坠,他却打了十年。完全没必要费那么长的时间。明野打了那么久,盖因中途与大胤以怒涛江为界,转头驱逐北疆的缘故。最难的一场仗是和北疆的可汗都尔仑打的。都尔仑年近六十,他一生都活在马背上,从未停止过征战,是最老道的将军。他的幸运在于有那么多能干的儿子,不幸也在于他的部落差点因为儿子们分崩离析。明野抓住机会,他杀了都尔仑的三个儿子,他们之间有不死不休的血仇,最后割下了都尔仑的头颅。最后将科徵阐部赶出北方崇巍关,回到几十年前的草原深处,至少在明野活着的时候,北疆人再也不敢掠夺边民了。外面的声音逐渐停止,暗卫见明野挥了挥手,就让大掌柜们去外头的堂子里休息去了。明野将手头的书信看完,他抬起下颌,随意地撕下脸上的面具,丢在桌子上。周照清看着那面具眼睛都发光,价值千金的东西,他怎么能不想要。明野提笔写了些什么,又盖上掌柜印章,对周照清道:“和北疆的生意,以后不能做了。”在此之前,万来商会的生意遍布各地,北疆人的生意要做,南愚人的钱也要赚。不过和南愚人做生意也没什么,他们本来是蛮夷遗民,天神遗族痛恨现在的世道,也顶多是咒杀皇帝,掀不起什么风浪。而与北疆人做生意无异于与虎谋皮,让科徵阐部的军队更加兵强马壮。明野前世杀掌柜用的法子更血腥,动静也更大,他花了很大力气整顿万来商会内部,那时候账面上与北疆人的交易则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此次这么着急查账,也正是为此。周照清听了他的话,似乎有些肉痛:“那么好的马……”明野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没理会他。周照清不敢再说下去,自动收了声。明野推开窗,偏头看向外面。草木上凝着一层薄霜,今年的雪来得格外迟,但也该下了。*容见与章三川约在梅园见面。当日下午有骑射课,容见不必去,本来还要找个借口不去补习。但时至年关,侍卫的职务也很繁忙,明野有事不能前来。容见一身轻松,独自去往梅园。章三川也是孤身前往,他穿过小道,往梅园深处的亭子走去,花影枯枝交错间,映着一个人的身影。长公主倚栏而坐,身上罩了一件绯红色的披风,他的脚步声愈近,长公主也没有回头,似乎正看着近处的梅花。行礼过后,长公主总算开口道:“这一次外族朝贺,章同知是怎么想的?”章三川闻言眉头一皱,这是与朝政有关的事,长公主本来不该关心,但这又改变不了目前的局势,毕竟势如北疆,也不可能推长公主上位。而如果长公主问的是此次上京述职觐见的地方大员,反倒要警惕了。于是,章三川道:“外族朝贺,是古往今来都有的事。不过那些蛮夷之辈民风并未开化,臣等必然加强守卫,防止他们冲撞了殿下和诸位主子。”长公主偏过头,不算温暖的日光落在他的脸上,他轻轻笑了笑:“哦?那同知怎么看待南愚?”不问北疆,而问南愚。此次朝贺,朝中文武大臣,全都盯着北疆,生怕他们在宫中闹事,或是有什么阴谋。章三川更不明白长公主此次叫自己来的意思,他暗自揣摩了一会儿:“南愚人是出自惊魂山一脉的蛮夷之族,常年出没在深山瘴气中,更有所谓天神遗族,专修占卜诅咒蛊毒等厌胜之术,胆大包天,于先朝在宫中行走时咒杀皇嗣,犯下株连九族的重罪。但南愚人包庇天神遗族,协助他们逃亡,加上又处于崇山峻岭中,外人难以靠近,所以仅让地方太守长官警惕,不许清白的百姓与他们勾结,让南愚人在深山中自生自灭。先帝在位时,怜悯南愚人贫困哀苦,特意赦免了他们在前朝犯下的罪行。南愚人感恩肺腑,所以年年上贡觐见,已颇为顺服了。”长公主听了这话,眉眼低垂,漫不经心道:“颇为顺服?若是本宫说,南愚人此次准备以厌胜之术咒杀陛下,同知以为何?”他这话说得随意轻松,与之前的任何一句并无不同,却恍若惊雷,在章三川耳边炸开,将他惊得一颤。章三川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这件事长公主是从哪知道的,最后才是为何要告诉自己。但这么点事,也不至于让他方阵大乱,章三川道:“若真有这样的事,臣等必将竭尽全力,捕获逆贼,护卫主上安危。”长公主轻轻叹了口气,似乎是因眼前之人的不识趣,又或者是他的不聪明,于是抬眸看向章三川:“同知不明白吗?本宫将此事告知于你,自然是与锦衣卫有关。”他慢吞吞道:“锦衣卫中有南愚人的奸细,正等着里应外合行事呢。”章三川闻言一愣,勉强道:“殿下说笑了。我们锦衣卫中都是些忠心耿耿的好儿郎,愿意为了大胤和陛下而死,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但其实心中已有几分相信,他与长公主相交的时间不算长,也知道长公主不是那等口若悬河之人。何况长公主也没有必要以这等事恐吓自己。没有必要。长公主也并不因此恼怒,继续道:“同知不信吗?也是了,锦衣卫耳目遍布天下,本宫却是从别处得来的消息。”锦衣卫是皇帝的耳目,内线遍布天下,论消息灵通是第一流。但四方朝臣之中,多是文人清流,在明面上为官时拦截到某些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知道兹事体大,先行上报给师长同窗,商讨对策也不无可能。而朝堂清流,大多属意长公主。章三川终于信了,也不得不信。他能做到锦衣卫同知,自然知晓皇帝的秉性如何,表面看起来温和宽容,内则狠辣无情。若是南愚人的手段一旦暴露,被费金亦得知锦衣卫中竟然会有内奸,一定会惊惧愤怒。他们本深受信任,而这种信任一旦消失,会有怎样可怕的后果,令他不敢相信。他单膝跪地,恳切道:“章某愚笨,恳请殿下指点。”容见在心中一松,他知道事情成了。至于什么文人清流,自然都是他编的。但章三川却会相信,因为他和对方没有交集,不知道对方私底下掌握了什么消息。在朝廷中,立场比什么都重要。立身不正,左右逢源之人,会被两边厌弃。譬如科举高中的进士,便自成一派。而锦衣卫是个世袭武职,是皇帝的鹰犬,也是埋伏在朝臣中的刽子手。两方立场完全不同,没有和解合作的可能。或许也有人私下互通有无,但两个圈子都对对方封闭,拿不到什么好处,只可能是些金银浮财,而不可能长久,因为没有真正的利益交换,也不会长久。要么有共同利益,要么有相同志向,两者皆无之人便不能同道而行。容见便是利用了这个信息差,毕竟他的身份特别,唬人还算好用。他思索了片刻,慢条斯理道:“如今南愚人才入京,只透露了些细枝末节,现在大肆探查,反倒引起他们的警觉,打草惊蛇。”可对于章三川而言,南愚人的厌胜之术不过是其二,最主要是锦衣卫内部不能出岔子,他忙问道:“那殿下可否将奸细的消息告知微臣?”容见瞥了他一眼,大约是有点责怪的意思::“同知未免太着急了。奸细之间的沟通手段何等隐秘,怎会说出些能被外人一望皆知的消息?”不是容见故意吊着人,而是他真就知道个大概经过,至于奸细是谁,不说书里的配角根本没提,就算提了,容见估计也不记得。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容见又道:“但本宫也有些眉目,不会叫同知陷入那样的境地的。”章三川愣了会儿神,他还记得第一次正经拜见长公主,那会儿自己是怎么想的来着?可如今生死却掌握在眼前这位看似娇弱天真的长公主手中了。既然长公主说已有眉目,章三川不会再追问下去,只会徒劳无功,毕竟身家性命都可能压在上头,他还是道:“殿下恩情,微臣感恩肺腑。日后殿下有事相托,必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几个月前,容见托付给谢都事一点小事,对方都敢推脱,而到了现在,连章同知都要听命行事。容见站起身,一枝红梅横亘在他的脸颊边,缓慢眨眼时,睫毛几乎落在花瓣上,那么美丽到近乎虚幻的神态。他波澜不惊道:“一点小事罢了。”也不知说的是告知的是一点小事,还是要托锦衣卫办的事不过是一点小事。但无论是哪个,章三川既然得了这等救命的恩惠,就没有不办的道理。*走出梅园后,容见肉眼可见的活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