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作者:一点萤      更新:2023-05-05 19:51      字数:6003
  “这不她就提出条件来了嘛,只要让她带着仨闺女,瞎子瘸子瘫子她也嫁,老大你这条件,不比那瞎瘸瘫的好多了?你这个时候跟她结了婚,就是救了她跟她那仨小闺女的命,你给了她们母女一个家,她不得感激你一辈子?用心伺候你一辈子?”这么惨吗?秦意岚顿时心生怜悯,不由得就看向不远处坐着的那个秀儿。王翠花一看秦意岚的表现顿时大喜,这是心动了啊!她赶紧添油加醋地游说秦意岚:“秀儿长得好看人也勤快,家里地里的活儿全都能拿得下,你要娶了她就是娶了一个好帮手,她那三闺女也不是问题,女孩子么,花用不了多少钱,给一口饭吃养大了打发出去就得,她们出了门子你还多三门亲戚,这对象再合适也没有了,对不对?”秦意岚眉头微微一蹙跟王翠花道:“合不合适不能只看这些外在条件,得互相了解过才能知道,我这儿正好也缺人,让她在我这儿干一段时间活我们相处着看看再说吧!”王翠花在秦意岚这儿吃瘪吃的太多了,这一看秦意岚点了头松了口,虽然跟她预想中的结果差了点儿,还是喜不自胜地连连点头:“那也行,你好好看看,秀儿性子温柔又能干,绝对是个贤妻。 ”干完了手里的活儿秦意岚跟着王翠花往那个秀儿跟前去,她看见母子俩走过来,远远儿地就站了起来,见秦意岚看她,讨好地冲秦意岚笑了笑就温驯地低下了头。秦意岚心里就泛起了一股酸涩,作为一个女人,若没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收入和财产,一旦离婚或者被抛弃,就跟这个秀儿一样,多半会落得个无处容身的下场。要么许多情感软文里会说女人结婚后反倒没了家呢?婚后的女人对于娘家来说,是泼出去的水,对于婆家来说,是嫁进来的外人,两头没着落,若婚姻顺利还好,若婚姻出了问题,不管娘家还是婆家,都难有她的立锥之地。秦意岚打着相处看看的幌子把这个秀儿留在了她的农场里,王翠花没说错,秀儿确实能干,秦意岚逮着机会就给她洗脑:“你这么能干,不用靠找对象,凭你自己也能养活三个女儿。”“再婚家庭矛盾多,万一人家重男轻女不待见你女儿怎么办?你能眼睁睁看着你闺女受轻视?”“女人得跟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回来还得刷锅挠灶伺候男人,运气不好还得伺候他一大家子,伺候的不好了还得叫人家挑毛拣刺,不比单身过日子更累?”“结婚找个男人女人就有依靠了吗?未必,男人要是正派肯干还好说,要是运气不好,碰上个吃喝嫖赌的二混子,给不了女人一点儿依靠不说他还想反过来靠女人呢。”“要想过上好日子,不是靠婚姻,也不是靠男人,靠的是自己,靠的是财产,‘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有婚姻日子也不好过,有钱了一辈子不结婚也能舒舒服服。”秦意岚一向认为女人要想生活的好,不是非得依靠男人依靠婚姻,通过自己的努力抓在手里的东西,远比男人和婚姻给予的更可靠。这论点出于秦意岚自己的感受,就有许多女性跟她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女人离不开男人,家里没个男人就没主心骨”,“不结婚不生子,女人的人生就不圆满”。秀儿正处于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就算看在她那三个小女儿的份上秦意岚也想要拉她一把,机会给了,如果秀儿自己立不起来,非要找个男人当依靠,秦意岚也不会再多事。秦意岚给秀儿分了单人宿舍,允许她把孩子带到农场来,秀儿感激涕零下越发卖力,拿布兜把最小的闺女绑在背上一天到晚干个不停。王翠花来过几回,眼见着秀儿在农场干的卖力,秦意岚跟她处得不错还经常有话说,心里就暗暗窃喜。大儿子要是在她的操持下跟秀儿成了家,那以后母子俩的关系必然能和缓上许多,这儿子要是挣了钱,能不孝顺她?儿子不能人道,就算结了婚,他名下的儿女也就秀儿的那三个闺女,小闺女不用盖房娶媳妇,发嫁她们的时候不用花钱还能收一笔彩礼,替秀儿养闺女一点儿都不亏。大儿子无后,让小儿子婚后多生几个孙子,过继给老大一两个,这样老大两口子死后也有个摔盆打灵的,这家产也便宜不了外人。有了这一挂小算盘,王翠花安分了很多,虽然三不五时还要去秦意岚跟前刷刷存在感,讨人嫌的话倒是少了。王翠花对这桩婚事的期望让秦意岚看了只想发笑,这女人怕不是以为介绍了个“媳妇儿”给她,以后在她跟前又能理直气壮地作威作福了吧?秦意岚拿到农场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了,农场面积大,足有三十多顷五百多亩地。受困于本钱不多,这么大面积,她自然不可能全部拿来搞养殖,只划出了三十亩地建了十几个简易的塑料大棚用来种蔬菜,鸡场和猪场的占地面积更少了,两个加起来都没有二十亩。本地一年两熟,八月份种冬小麦嫌早,秋土豆正是时候,秦意岚在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把五百亩地全种了大豆跟秋土豆。大豆跟秋土豆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阳光跟空间,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十一月底先收大豆,正常大豆亩产能到五百斤,秦意岚的大豆因为是套种的原因,种的比较稀,亩产只在三百斤左右。土豆也是同样的原因,人家高的能达到五千斤,她只有三千斤出头,虽说亩产少,可她一亩地却是两样收获,这样算下来,套种还是比单播要合适。五百亩地只大豆她就收了十四五万斤,土豆更是收了一百五十多万斤,这两项加起来,就收入了三十多万元。秦意岚跟时下的农民不一样,老农民们卖粮,不管是瞎的瘪的,只要是从田里收起来了,那都是粮食,一股脑地混起来全要卖掉。秦意岚却耗钱耗时耗力,专门买了优选的机器回来,把她的农产品都做了筛选。这一筛选,她的产品质量立马就上去了,粮贩子主动找上门来要加价收购她的大豆:“就冲你买的那台机器,这一斤加两分钱就不算多。”还有菜贩子从隔壁市来她这儿买土豆:“早就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农场种了几百亩秋土豆,我盘算着土豆这几天也该收了,这不就赶紧过来了吗?张老板,你这农场明年种啥呀?”“明年种啥现在还说不好,”秦意岚抖出一根烟递给菜贩子:“冬菠菜的种子我已经撒下去了,这一茬菠菜我不准备让它长太大,估摸着到过年能有个七八公分左右,年前你来我这拉菠菜,我多给你留点儿。”“真的?你还种了这么多菠菜?”菜贩子大喜。过年时绿叶菜本就少,水灵灵鲜嫩嫩只有半掌高的小菠菜会有多受主妇们的欢迎,他都能想象得到:“那感情好,年前我过来拉菠菜,张老板,咱可说好了哈,您得多给我留点儿。”除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大菜贩子,跟秦意岚合作最多的还是本地的小菜贩们。三十亩地的简易大棚每天都要出菜,一到晚上秦意岚就张罗着雇人连夜摘菜,收拾好都到后半夜了,菜贩子们连夜赶来把菜拉到市场上,再批发给那些摆摊的小贩们。整个链条连夜转动,就为了让顾客天一亮就能买到新鲜蔬菜。种菜确实挣钱,但也太过辛苦,从种到收到卖,周期短,流程快,一时半刻的也离不开人,别的不说,每天到处雇人这件事就让秦意岚头大如斗。附近的村民们都是兼职来她这里打工,农闲还好,一旦赶上农忙,村民全忙自己地里的农活儿去了,人手很难找,秦意岚干了这多半年就已经不耐烦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她决定保留一两个优质项目,其它的全都下马,新世界新生命,劳心劳力干一辈子活儿有什么意思?享受生活这件事还是要放在首位的。盘算完了农场后续的发展问题,秦意岚又去看被她寄予厚望的猪和鸡,种植已经见了效益,养殖却还一分钱没赚。第37章 婚姻,底层男人的出路9该你们给我建……目前国内大规模养殖的少, 饲料厂也不见踪影,秦意岚喂鸡猪的饲料都是农科院的专家按照猪鸡每个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给她配比的土饲料,完全没有添加各种生长激素。后世的肉猪两百天能出栏, 肉鸡快一点儿的四十多天出栏, 慢一点儿的养上三个月四个月顶天了。秦意岚养的猪和肉鸡蛋鸡都是在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淘换来的优质品种, 品种虽然优良, 不吃带添加剂的饲料照样长得慢, 半年过去了,猪才一百二三十斤重。专家告诉秦意岚,接下来的四五个月才是猪上膘长肉的快速生长期, 现在出栏不是最佳选择。这样一来春节这个肉类的消费高峰期是别想了,最多能赶上端午节, 秦意岚推断了一下猪的生长周期,再盘算了一下几个肉类消费高峰期的节日,决定现在立马入手一批猪崽,好赶在明年的中秋节上市。秦意岚野心勃勃,赚来的钱也不着急还贷款,还把她的摊子不停往大了铺, 赶在年前, 又建了一个占地面积近十亩的养猪场。猪场建好,她跟着专家跑了一趟沿海的淮市农科院,买回来了十几头大约克夏种猪。这些种猪都是国家在前几年从英国引进的优质肉猪品种,国内已经用这个品种的父本和本地猪种杂交,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杂交效果。秦意岚有心把猪的养殖这块儿做大做强,长期大规模的养殖,猪崽的来源就必须保持稳定,靠买猪崽既不稳定成本又高, 她决心要在自家的农场里建起一个种猪繁育基地。她这计划得到了农科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农科院本来就有优化本地鸡和猪的培育计划,受困于经费问题,这计划自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小打小闹,现在秦意岚要建繁育基地,那农科院完全可以跟她合作,把培优计划放到她的农场里去。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农场提供物质供给,这合作双赢简直不能更完美。兴致勃勃的专家跟秦意岚一商量,秦意岚立刻就点了头:“行啊,那有啥不能行的?农科院的专家老师们来指点我,研究出成果了农场也能第一时间受益,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这儿完全没问题,就看你们院里能不能同意了。”现在国内经济刚刚起步,许多偏远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各省的农科院存在的目的就一个——做综合性的农业科学研究。根据本省的实际农业条件,研究制定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科研方案,解决本省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力争让本省境内的温饱问题更快地得到解决。不管是庄稼种子还是牲畜,农科院在优化改良之后,所有的成果都是要面向本省农民进行推广的,当然别的省想要这成果也是完全可以的,毕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三十四个省市是一家,大家都是亲亲的兄弟姐妹,研究成果是完全可以共享的。对于农科院来说,科研成果根本就没有保密的意义,得了秦意岚的首肯,专家又把他的计划报到了农科院,农科院果然无有不允的,很快就批复了专家的计划,另外还给秦意岚的农场拨了三万块钱的费用。看着农场大门新挂上的“xx省农科院种猪繁育基地”的牌子,秦意岚拿人手短,给专家们改建了条件相当不错的食堂和宿舍,还专门建了一栋小楼用来安放从农科院运来的各种化验器材,又专门划了一块地建了个培育场,大肆收罗了一番各种各样的本土猪种送给专家们做培育的母种。有了农科院诸多专家们把关,秦意岚的猪养得越发好了。从饲料配比到生长情况到防病防疫到猪苗繁育,这些全有专家给她操心,她只需要把心放在买进卖出和人手调配上就行了。猪还没出栏,就有附近县里和市里的大猪贩子和屠宰厂请秦意岚吃饭喝酒。这年头屠宰厂想要杀猪卖肉,得坐等猪贩子送货上门,贩子们下乡挨个村里吆喝收购猪牛羊,收到送到屠宰场检疫宰杀,然后各个市场里的肉贩子们再批发回去零售。乡下的农户们养猪,一家多是养上一两头,最多养上个三五头的就顶天了,况且农户们养猪不一定会卖给贩子们,他们还会选择卖给本地小屠宰户或者干脆请了屠宰户来家自己杀了吃肉。这么一来市场上的肉类供应就可想而知了,那是极不稳定的。这年头的部队炊事班都附带养猪任务,锻炼战士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上没有稳定可靠的肉类供应。现在经济情况好了,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开始日渐增多,屠宰场却经常面临无猪可宰的窘境。因为供应不多,市场上摆摊卖肉的小贩们往往是菜市场里最早收摊的那批人,为了有生意可做,他们半夜就开始在屠宰场排队等候,毕竟去得稍晚一些,今日就很有可能进不到货。基于这种情况,农场主养猪大户秦意岚就很值得拉拢一番了。国人的传统就是在酒桌上谈生意,几个屠宰场的负责人颠儿颠儿地跑来请秦意岚吃饭喝酒。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农场的猪会越养越多,销路当然是越宽越好,多认识一个人就代表多一条销路,秦意岚倒是来者不拒,每天跟人吃吃喝喝称兄道弟。转眼间猪到了出栏的时候,秦意岚除了卖还宰杀了一批走人情关系。县政府跟她称兄道弟的几个小领导一个都不能拉下,这都是人脉关系,以后说不定啥时候就会用到,尤其是她认作“亲哥”的那位,当初人家帮她良多,正巧又在五月节的当口上,这礼她送的尤其重了几分。还有农场里的几位专家教授,在忙活他们自己的研究项目之余,对农场的各项技术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这年头还没什么购物卡可送,送现金又太过失礼,秦意岚特意跑到省城的百货大楼买了彩电提货券一人送了一张。然后是村里当初被她蹭过饭的本家亲眷们,正好借着五月节的理由,一家分了一刀肉。最后秦意岚也没忘记农场的员工们,大笔的奖金一发,大块的猪肉一分,齐活儿了。王翠花得了消息赶紧摸了过来:“老大,听说你卖猪挣了不少钱?”“是啊,”秦意岚点头:“没少挣。”王翠花一听脸上就挂上了温柔可亲的微笑:“挣了钱就好,总算这大半年的辛苦没白费,你跟秀儿处得咋样啊?她那几个小丫头还乖巧吧?”“秀儿细心又能干,是个好员工,小丫头们也非常的懂事儿听话,我们处得都不错。”秦意岚似笑非笑地看着王翠花:“你还有啥问题?”王翠花前头打了这么多铺垫,问题就是要钱。去年农场卖了那么多土豆跟大豆菠菜,村民们都猜测农场没少挣钱,王翠花两口子那时候就蠢蠢欲动,想要找大儿子要钱。有这个想法的两口子却一直没敢开口,原因就是张大根将心比心了一番,认为大儿子肯定特别恨他们俩。那种能力对于男人来说不止关乎着后代的繁衍,还包括面子和尊严,它对男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张大根品味着若有人把他打废了,他说不得就要操刀子去捅人,自家大儿子恨他们那是肯定的,这小子对他们两口子的厌恶都不加掩饰,去要钱必定不能得偿所愿。既然这样那就不急着要钱,先把这个儿子笼络回来才是正经,只要能把儿子的心笼住,让他像以前一样乖顺听话,多少钱要不来?出于这番考量,王翠花费了老鼻子功夫打听来了秀儿,秀儿性子温驯长得漂亮,她要是能跟老大结了婚,也算他们俩在老大跟前将功补过了,以后他们两口子再把姿态摆得低一些,不愁关系不能弥补。现在老大跟秀儿处得不错,农场最近又陆陆续续地卖出了上千头猪,还给张家的本家送了肉,王翠花两口子琢磨着秦意岚没少挣钱,就又坐不住了。张山峰是他们俩的亲儿子,农场开了快一年了,养了那么多的鸡他们连一颗蛋也没吃过,种了那么多菜他们连一根葱都没见过,现在农场卖了猪挣了大钱,就连干活的工人都发了奖金分了肉,他们身为张山峰的亲爸妈,怎么着也能分一杯羹吧?“老大啊,既然你跟秀处得不错,那你俩的事儿就该盘算起来了是不是?”王翠花笑得更可亲了:“你看咱家那房子,还是当年分家时你爷给操办着盖起来的,二十多年的老房子了,又矮又小上半截还是土坯墙,看着不像个样子是不是?”“是挺不像样的。”秦意岚点头:“所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