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作者:照破山河      更新:2023-05-05 21:19      字数:10687
  除却方才萧岫突然出现外, 这一路上萧岭过的都尚算安静,随行大臣宗亲皆知他此次去城外大营绝不是为了给季咏思叙功,因而不会在这个时候请见。像萧岫那般, 明明是皇帝亲弟,太后幼子,有着这世间最最名正言顺的继位身份,却从不关心任何政事,没心没肺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的小王爷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在外的禁军统领眼睁睁地看着萧岫高高兴兴地去买花,又比买花时高兴地送给萧岭看,然后又快快乐乐地捂着有点红的脸颊策马回来, 心里很难不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马车内, 萧岭因为昨晚没有睡好, 在与谢之容简单说了两句话之后便一直闭目养神。一个时辰多转瞬即逝。车马行至城外大营。虽被人习惯性叫其为大营,但此处实际上应该是一块驻地,除却外设置一丈高的围墙外,就如一小镇无甚区别, 营房如民居,营房之间又设道路, 而最为宽敞的那条路则直通校场,偌大校场后,方是众将议事的官署。驻地周遭尽植柏木, 郁郁葱葱, 已有参天之相。通往驻地,唯有眼前这一条青石路, 平整宽敞, 看上去年头久远, 背阴处生着苔藓, 边缘已隐隐破碎了。行在最前的禁军统领危雪忽地勒马停下,眉头深拧,犹豫不过须臾,即命令官传令下去,前军暂停前进,自己则策马,行至萧岭车驾前。车驾方停,便听危雪的声音在外响起,“臣危雪有要事欲报陛下。”谢之容看了眼萧岭,得萧岭首肯后方打开车帘。萧岭道:“怎么?”因着甲胄,危雪并未下拜,只半跪于地,道:“回陛下,臣发现通往大营的路上设置了拒马,因是中州军驻地,臣不敢自作主张,故来问陛下,是否前进?”若放在平时,以皇帝对季咏思的宠信,危雪是无论如何都要寻几个由头让这话听起来委婉一点,然而今日陛下的意思已再明显不过,他绝不会在这种时候触怒皇帝。况且,陛下并非微服出京,自陛下说要出京,至现在,最少也过去了将两个时辰,季咏思不可能不知道消息,便是驻地平日里营门前要放拒马,难道明知陛下要来也不提前挪开吗?其中那点小心思,谁看不清楚!此刻,危雪对于季咏思此人只有八个字评价:胆大包天,不知所谓。闻言,谢之容眸色微沉。季咏思此举,是在试探皇帝。最最聪明的举动是在数里之外相迎,表现恭顺,若帝王问罪,则脱甲请罪,如此,未必不能全身而退。偏偏,做出了这样不知死活的举动。君心,也是此等人可以揣测的吗?谢之容垂眼,将眼中的阴暗压了下去。即便他甚喜萧岭,也很难恭维萧岭培植亲信的眼光,这等蠢笨之人,居然也能得圣心数年?还没等萧岭回答,外面已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但还未到萧岭车驾前,眼前一道寒光闪过,竟是刀兵挥来,为首之人急急勒马,在撞上刀刃前堪堪躲过,心头砰砰狂跳,惊怒交加,一时口不择言斥道:“你……!”为首之人正是中州军守将季咏思。执剑者不着戎装,反而一身绯色官服,粲然夺目,仿佛生怕旁人不知道他的身份。照夜府。季咏思蓦地一惊。在知道皇帝突然要来城外大营时,他亦不解,但并不惊慌。比起皇帝身边那些动辄就要换一茬的内侍,季咏思可谓圣眷常隆,还在张景芝麾下时便被尚是太子的萧岭看重,调回京中,又在萧岭登基后,成了中州军的新守将,这么多年来,凡季咏思说中州军所需,皇帝无所不应——当然也可能是皇帝根本不在意的缘故,在四个月前,一应奏折都是奉诏殿在处理。皇帝信任他,他知道。一来是皇帝对他有恩,皇帝觉得,因此季咏思会对自己忠心耿耿,而季咏思也的确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哪怕只是在表面上。二来,皇帝需要一个知兵的亲信来掌管中州军,而他,除了季咏思无人可用。凡亲信,却不知兵。而朝中最为知兵的,用兵如神,百战不败的两人,一是张景芝,远守玉鸣关,二是顾廷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最重要的是,这两人都是先帝留下的臣子,而非萧岭一手提拔培植的亲信。他不相信这两个人。他相信季咏思,也只能相信季咏思。因此,季咏思有恃无恐。他并不像来传信的人那么焦急,相反,他觉得皇帝此次前来,只是因为在宫中过于无趣,突发奇想罢了,根本不足为惧。甚至,为了试探皇帝对他的宠信是否如旧,他不顾众人的反对,不令将士撤掉拒马。然而,在皇帝发现时再凑上来,向皇帝请罪。看看皇帝究竟能容忍他到何种地步。然而,在看到照夜府卫的时候,季咏思原本的笃定开始慢慢动摇了。凡照夜府出,无有不见血时。这一支帝王亲君,就如鹰隼锋刃一般,只有皇帝动了杀心时,才会出现。因为照夜府卫过于特殊的身份,季咏思强行按捺下怒气,拱了拱手。尤其是,拿剑的人还是沈九皋。照夜府卫不戴面甲,因而可以清晰地看到沈九皋有几分不好意思的笑脸,仿佛也在为拦了季咏思的路而感到歉然,沈副使笑眯眯道:“职责所在,得罪了,还望季将军见谅。”季咏思压抑着方才差点被沈九皋切了脑袋的怒意,虽然知道沈九皋身份特殊,但他还没全然将沈九皋放在眼里,只道:“沈副使多礼。”他有意加重了副字,提醒着沈九皋与自己的身份差距。沈九皋挑眉,沈副使这个叫法他有很多年没听到了。无论是在朝在野,知道他身份的人都会叫他一声沈指挥使,而非刻意强调官职。于是唇角笑容愈发粲然,点点头道:“应该的,应该的。”“陛下可在其中?我有要事,欲报陛下。”季咏思一点也不客气,说完便要上前,然而沈九皋的刀刃一点抽回的意思也无。若非季咏思勒马够快,此刻定然撞到了刀刃上。季咏思一日之间被这没有品级的照夜府副使驳了两次面子,面色更难看,“沈副使这是什么意思?”“公务在身,”沈副使手指压在剑柄上,姿态散漫的像是在折花,剑猛地下落,季咏思勒马倏地退了两三步,方才被一道凌厉剑锋割过面颊的季咏思怒视沈九皋,却见其在半空中划了一道,“若无诏令,不得靠近陛下车驾。”沈九皋还是一副好脾气的模样,薄唇开阖,吐出一句含着笑意的话,“上步者,杀。”季咏思大怒,却不敢真的去较量那把剑。照夜府中有三位副使,一位正使,各个仗着皇帝宠信,都是做事不计较后果的疯子。别说季咏思是硬闯违制,便是没有,惹恼了沈九皋,这个做过数年刑名的沈副使,也能找个罪名安在他脑袋上先杀后奏。季咏思被萧岭调回京后哪里受过这样的气,面色气得由红转青,攥着缰绳的手青筋暴起。他深深地看了眼沈九皋,已为这位副使寻好了死法。听到声响,感觉到萧岭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危雪向不远处眺了一眼,道:“回陛下,是季将军来了。”萧岭在听到拒马时已然有些呆愣。先前暴君身边的那几个内侍他不是没见过,媚上欺下、谄谀取容、自作聪明,可谓集齐了萧岭所厌烦的所有特质,然而即便是自作聪明,也是有几分小聪明在的,然而,然而他没想到,身为深受暴君宠信多年,身居高位的中州守将季咏思,居然能蠢成这个德行。你在是做什么?试探我,还是在向我示威?季咏思仿佛根本不明白,他现在的种种威势,并非因他战功赫赫,声名在外,而是因为,他是皇帝亲信。他的荣宠、他的权势、他的性命,都是皇帝给予,并且可以随意收回。萧岭道:“他独自来的?”危雪道;“还有五位将官。”萧岭端起热腾腾的杏仁茶暖手,随口道:“既然来了六个人,那便继续向前走。”危雪一愣。没了?没有惩治?陛下何时脾气好成了这样?还是说,季咏思当真对陛下而言重要得无可替代?“到了营门口时,让季咏思和那五个将官把拒马移开,”萧岭喝了一口,觉得吸入了几口冷风的嗓子舒服了不少,“人可够一次将拒马移开吗?若是不够,就多移几次。”危雪颔首道:“是,臣明白。”他余光瞥了眼远处不知道在和沈九皋说什么的季咏思,“陛下,可要季将军过来?”萧岭淡淡道:“不必,等下便见了,叫他先去挪拒马。”危雪领命而去。季咏思先放拒马,又装模作样地过来状要请罪,实则便是试探皇帝。可皇帝并没有加罪于他,只是让他过去将拒马移开,轻飘飘地给了个耳光做教训。但再轻,也是耳光。若是这位季将军能幡然醒悟,现在也不是没有回头的机会。如果危雪没有猜错,这是皇帝对于季咏思最后的提醒。毕竟是从前的宠臣,又为官多年,表面上从未有过大错,危雪想,陛下或许也不能落个鸟尽弓藏的凉薄名声。危雪在面色不虞的季咏思面前停下,唤道:“季将军。”季咏思看见陛下那有人过来原本眼前一亮,看到来人是谁时刚稍微好了一点的心情瞬间烟消云散。怎么是危雪?他皱着眉,不太耐烦地问道:“危统领,陛下可要见我?”危雪毫无情绪地传达着皇帝的命令,“季将军,陛下知道了拒马之事,请将军带着几位将官将拒马移开,便于入内。”季咏思初闻皇帝诏令时先是怔然须臾,而后眼睛不可置信地睁大了,“什么?!”他断然没想到皇帝竟会这般处事,他猜测过数种皇帝的反应,唯独没有不见他,还令他将拒马移开这一种。半点颜面也没给他!季咏思只觉得脸上发烫,尤其在接触到沈九皋看热闹似的视线之后,更是一阵辣辣的痛楚,他正要开口,身后同行而来的将官低声劝道:“将军,何必如此。”同行人中已有人察觉到了不对。“请季将军与几位将官移开拒马,陛下说,若是一次移不开,多移几次也可,请将军立刻就去,莫要耽误。”危雪道。季咏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咬牙道:“臣领命!”策马而去。危雪与沈九皋二马并行,沈九皋啧啧,问危雪:“危统领,秋寒风冷,人易着凉,你说这季将军是不是着凉了,发烧烧坏了脑子?”危雪目不斜视,好像根本没听到沈九皋说什么,然而唇角的一抹淡得几乎看不见他的笑意泄露了他内心的想法。他觉得,恐怕不是烧坏了脑子,而是烧胀了胆子。沈九皋看不上这幅一本正经的模样,低声道:“危雪,你方才的话说得可半点没为季咏思遮掩。”危雪义正词严,平静回答:“照实罢了。”危雪这个禁军统领与照夜府正使、副使、兵部尚书还有季咏思,勉强能算同僚,年末述职时也都在一天,季咏思张狂,曾经在述职结束后在城中纵马,被危雪拿绊马索拦过一次,差点摔断了胳膊。无故城中纵马,惊扰百姓按律当诛,闹到了赵誉面前,因皇帝偏帮,季咏思无罚,反而又被赐了太医看伤,危雪拦路是职责所在,无奖,还因下手太重,伤同僚之和,被申饬了一顿。赵誉说这话时很是歉意,末了又告诉危雪不必放在心上。皇帝不见他们,但赵誉表达的,大约就是皇帝的意思。不过,无法直达天听,真真假假,谁又知道什么?危雪是禁军统领,深知自己要是异心要么表现出来干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要么被株连九族,前者风险太大,他想都没想过。但这不代表着,他和季咏思日后就能相安无事。危雪目光远眺,见季咏思已下马了。马车内,萧岭正要再倒一杯茶,发现茶壶中已经没水了,对着看过来的谢之容摇摇头,示意他不必麻烦。将手往锡奴上一贴,温暖的触感让萧岭舒服地半眯起眼睛,“想不明白。”他笑道。谢之容道:“时移世易,季将军当年未必不堪早就。”这话是安慰,安慰萧岭眼光不行。季咏思当年还行,不过是数年之后恃宠而骄了而已,是他修心不足,非是陛下之过。这是谢之容的安慰,虽然很是口不对心。萧岭听懂了谢之容的意思,失笑,“亏得之容非是朕内侍。”不然说不定能做成古今第一的佞臣。他的不明白,是不明白萧岭怎么就看上了这么个玩意。谢之容偏头,原本有几缕搭在肩上的头发顺势滑落下来,看得萧岭心中一动,甚至起了想勾起他长发的手痒,一捻手指,才压下去,“臣是陛下的侍君。”他语气温和,看向萧岭时眼中含着醇和笑意。萧岭目光还停在谢之容的长发上,“之容,等入大营后,你随兵部尚书一道行事。”萧岭虽没说做什么,但谢之容还是点头,道:“是。”不多时,拒马便被挪开,车驾缓缓驶入。一路上,营房安静无比,仿佛其中无人似的。至校场前,车驾停下。谢之容先下车,而后扶萧岭下来。萧岭下车本就是万众瞩目,然而在看到谢之容扶住萧岭的手时,众人又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当什么都没看见。萧岭觉得有点微妙,“之容以后,”谢之容明澈的眼睛一眼不眨地看着他,等待着他接下来所说的话。被这样一双漂亮的眼睛郑重地看着,萧岭顿了顿,“无事。”他若是突然令谢之容不必扶着他,以谢之容的性格,大约会立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惹皇帝厌烦了。罢了,罢了。他想。校场宽阔,其上空无一物,唯有遍地黄沙,于秋风之中,萧然肃杀,而比风沙更为凛冽的,则是校场上甲士手中的兵刃。寒光耀目。校场之上,约有一千人,其皆着重甲,整肃铮铮,在风中一动不动,宛如石像,虽有千人,而午一声响动,唯闻砂石打在甲胄的脆响。若整个中州军都是如此,季咏思可称一句治军有方。见此场景,诸臣神色各异,难辨情绪,唯有吃了一嘴沙子的萧岫皱眉,满脸不耐烦。而在校场边上,则有一三丈高台,可居高远眺,校场中种种,一览无遗。高台已布上屏风,显然是为了萧岭登台观礼用的。季咏思站在最前,他亦着甲,见到皇帝没有下拜,见了军礼,道:“陛下。”萧岭见到眼前种种,并没有露出满意之色。“起来罢。”皇帝道。不冷不热的语气听得季咏思有些后悔自作主张试探皇帝,但是这种后悔和心慌,马上就被皇帝无人可用这一事实驱散了,他直起腰身,向前几步,“陛下,诸将士已准备妥当,只待陛下一声令下。”萧岭点头。季咏思腰挺得更直。只要让皇帝知道他还有用,只要让皇帝知道他无可替代,那么他就会一直都是中州军守将,无人可以撼动。然后,他听皇帝道:“让他们退下,各回营房。”语气冷淡,半点见到此情此景的振奋也无。季咏思愣了愣,而后听萧岭吩咐危雪和沈九皋,“令禁军和府卫在这候着。”“陛……陛下,”季咏思反应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将士们在这等候许久,若是陛下,”萧岭抬眼看他,这眼神中并没有显露杀意,只有清晰可见的冷淡。一种,季咏思从未见过的冷淡。季咏思如坠冰窟,当下不敢再多言,吩咐将官赶快去做。将官更是一脸惶恐。谢之容目光在撤走的甲士身上转了一圈,他看得认真,眸光发冷。他没看错。其甲士行步缓慢,有几人甚至有些踉跄。他们扛不起这样的重甲。季咏思则走到皇帝身边。待兵士皆退下,萧岭才道:“去将军府。”所谓将军府,便是前面的官署。在他们进去后,禁军与府卫立刻潮水一般地将整个官署围上了。季咏思心中惴惴,终于意识到了陛下今日的怒气恐怕不小,一面走一面同皇帝解释道:“陛下,臣先前不知道陛下前来,为了防止旁人窥伺营中,才设下拒马,臣先前不察,罪该万死!”萧岭笑,方才那种冷淡顷刻间烟消云散,他道:“不过是小事。”皇帝眉眼艳丽,然不少威,不笑时令人震恐,笑时更令人觉得心中惴惴,怕是怕的,在怕中却又多了几分别的。随行而来的诸臣心中都一紧。这在萧岭心中是小事,不足以让季咏思如何。那么,会有大事吗?萧岭坐下,见众臣面面相觑,示意众臣也坐。众臣坐下,他们中每一个和季咏思有关联,这时候倒并不十分紧张,毕竟皇帝要发作的是季咏思,而不是他们。又对许玑道:“朕口渴,许玑,过去把茶泡了。”在许玑要领命而去的时候突然又道:“再寻几个暖炉来。”许玑领命下去。萧岫看了眼上首的皇帝,觉得自己呆在这很没必要,干脆跟着许玑过去了。季咏思急忙道:“这点小事,何必劳烦王爷,臣去……”萧岭摆摆手,“季将军,坐下。”季咏思只好又跪坐下去。皇帝对着随后过来,已经隐隐有发抖的态势的将官道:“去将军中廪吏都找来,带上各项用度和人丁的册目,之容,叶卿,”他在叫兵部尚书叶秉和,“你们二人一道去,核对详实,即来报朕。”季咏思大骇,连笑容都保持不住,急道:“陛下,军中册目众多,叶大人与,”之容这个名字一闪而过,他隐隐想起了几个月前被皇帝弄进宫的那个谢世子,“谢世子恐怕一时难以看完。”他以为皇帝就算来也是阅兵,怎么就查了册目!那些册目拿来上报时敷衍还好,如今皇帝已经发话,那些东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何况是要兵部尚书去查!叶秉和从前可在顾廷和麾下为官,负责粮草辎重,这些军中司空见惯的把戏,可瞒不过叶秉和。以往皇帝不在意,这些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去了。但今日……季咏思蓦地意识到,或许,圣眷当真不在了!就因为他请国库拨银两?可以往,以往他这么干陛下都是同意的,这次怎么就因为这点小事而发怒呢?萧岭根本不看面色惨白的季咏思一眼,询问叶秉和,“叶卿可觉困难?”叶秉和道:“臣以为,不必太细致,粗略看完,也不需要多少时日。”季咏思做的那些事,根本不需详细核对,就查出端倪。况且,也不必全查出来,先查出几样罪行交给陛下处置,之后再让大理寺仔细查也一样。萧岭点头。叶秉和额外看了眼谢之容。谢之容师从张景芝,对军中之事定然熟悉,可惜的是,已被陛下剥夺了爵位,纳入后宫,这样的身份,再想参与军政大事是不可能了,今日陛下要他一道来,大约是怕自己包庇季咏思?叶秉和揣摩着萧岭心中所想。比叶秉和更不解的谢之容。如是为了清查册目,有叶秉和也无需他人,两人一起看,无非是让速度快一些。况且,这件事并不是非他不可。两人一道迈出正厅。谢之容道:“之后一切事宜,有劳叶尚书指教。”叶秉和不惑之年,人看起来极和善,毫无锐气,闻言笑道:“张将军的高徒,我不敢称指教,但我虚长公子十几岁,少不得要倚老卖老了。”他对谢之容印象非常好,越是欣赏,就越是惋惜。两人一道过去。许玑泡了茶回来,却不是自己端回来的,是萧岫端的。他端着托盘,晃晃荡荡,看得许玑在后面心惊肉跳,生怕他到陛下身前没站住烫到萧岭。萧岫放下,先给萧岭倒了一杯,亲手捧过去,待萧岭接过,就退到萧岭身边。在这种时候,他极有分寸,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况且,萧岭含笑无奈看他的样子,他也不想让别人看去。正厅中一片死寂。宫人们为诸臣与宗亲倒茶。季咏思接过茶,冰凉的手指挨上杯壁,烫得他险些拿不稳茶杯,他仓皇地抬眼,看向萧岭,可萧岭只看向窗外,不知在看什么。他攥紧了杯子。他与中州军只有治权,而无指挥之权。当然,有些人即便没有皇帝兵符调动大军,却有指挥之能。季咏思,显然不被包括在内。况且禁军和府卫已将外面围了起来,这正厅中,里里外外把手的都是皇帝亲军。照夜府一正使,一副使都在萧岭身边。他即便能豁出命鱼死网破,也博不来一线生机!后槽牙咬得死紧,季咏思仿佛听到了外面凌乱的脚步声。廪吏皆拿钱做事,看似对他毕恭毕敬,但若事发,也无半点忠心。即便他现在不认,等几个时辰过去,铁证如山,由不得他狡辩。季咏思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从一开始就做错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一贯信任他的皇帝会突然如此无情。但他,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重重放下茶杯,声响让目光皆聚在季咏思身上。季咏思颤抖地吸了一口气,上前数步,还没等萧岭面前就被拦下。他心中愤恨,但哀切恳求地看着皇帝,奈何萧岭根本不为所动。季咏思只好在那跪下。甲胄撞击地面,发出一阵响声。他伏地叩首,道:“陛下,臣罪该万死。”萧岭面上流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惊讶,“季卿何罪之有?”一无所知的模样。季咏思第一次发现连萧岭也这样会装模作样,嘶声道:“臣在京中识人不明,一时不查与小人相交,受其诱惑唆使,鬼迷心窍,做出种种不堪之事,上负皇恩浩荡,下负三军将士,请陛下降罪!”此言一出,厅内诸人皆面色一凛。来了!季咏思看似在认罪,实则话说得一点都不老实。何为识人不明,何为鬼迷心窍?难道他挪用军中银两,倒卖辎重,玩忽职守只是因为识人不明,被别人蛊惑了?被人蛊惑了幡然悔悟,以求皇帝原谅,就算不能原职留任,也想保住身家性命,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事情!萧岭看向跪在地上不住磕头的季咏思。皇帝交给季咏思的,不是一个官位,而是拱卫王城的国器。以国器谋私利,万死难赎。萧岭半眯起眼,却露出了一个近乎于痛心疾首的表情,“你……!”本想训斥点什么,话到嘴边,却仿佛顾惜当年的君臣情谊一般,难以说出口,最终只恨铁不成钢地长叹一声,道:“你令朕何其失望!”不是问其罪名,而是一句你令朕失望。这句话让正厅中的官员和宗亲敏锐地意识到了陛下的动摇与纠结。沈九皋微微皱眉。以皇帝先前对季咏思的恩宠,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然而,当真发生的时候,作为臣子的他们,面对君主偏袒有大罪之人,难免会有些失望。季咏思也意识到了萧岭话中的回护之意,顿时泪如雨下,涕泣道:“当年陛下因臣受伤,而将臣调回京城,陛下浩荡皇恩,臣一直感念在心,九死难以报。”刚才那点因为自己试探皇帝,被打了脸的不满,一瞬间丁点都不剩。皇帝这是想敲打他。他瞬间明白了萧岭的用意。萧岫在后面克制着自己啐一口的欲望。呸,什么东西,说九死难报,不还以没有亲自出来迎接,却以拒马相拦试探,也别九死了,死一次便罢!萧岭唇角浮现出一抹冷笑,他对着重重磕头的季咏思道:“快扶季卿起来。”已磕得额角裂开,鲜血自面颊流淌而下。季咏思咽声道:“臣辜负陛下信任,臣不堪为人。”一宗亲见萧岭面露不忍之色,道:“陛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若杀季将军,可胜任守将者恐怕一时难以找到。”能胜任守将者,的确难找。萧岭颇为赞同地点头。对方以为皇帝这是赞同自己的话,便继续说下去,试探着提议道:“不若,先让季将军留任而停俸,暂时继续处理中州军一应事务,找到合适人选再换岂不是更好。”留任停俸?厅中有几人脸色都不好看。季咏思又不靠俸禄过活,停俸与他而言不痛不痒。刑部尚书魏嗣沉默了一下,开口道:“陛下,臣曾闻: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这话令厅中众人精神不由得一震,有人震惊地看向魏嗣,心道魏尚书平日里看起来斯斯文文,却还真敢说,季咏思听得眼睛都红了,恨不得命人教魏嗣拖下去处死。方才说话那宗亲不善道:“魏尚书何意?莫非是再说,陛下不堪为人主?”“今有大罪因陛下之故免之,于国法乃是大害,”魏嗣理都不理,以往萧岭连朝都不上,所以魏嗣对萧岭没什么守法圣君的指望,但萧岭做出的改变令他欣喜,他实在无法眼睁睁地看着仿佛豁然顿悟了君主再像从前那般行事却不发一言,他难以听之任之,“陛下,倘开先例,日后人人效仿,恐生大患。”萧岭看向他。尚书神情平静,仿佛并不畏惧接下来的帝王之怒。季咏思大骂魏嗣,咬了咬牙,泪珠簌簌落下,“陛下,臣犯了此等大罪,早该拔剑自刎,然而,臣之所以苟活于世,是因为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臣……臣还想为陛下效力,待陛下寻到替换之人,臣即刻赴死。”季咏思哭得伤心,然而明里暗里都是在告诉萧岭,朝廷无人可用。他不可替代,所以,有恃无恐。魏嗣跪的腰背笔挺,瞥了眼伏在地上哭得瘫软的季咏思,心中厌恶,只觉得他不配着这身皇帝亲赐的甲胄。“陛下,人非圣贤,”又有人道:“季将军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中州稳固,无有大功,然而小功不断,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季咏思道:“不敢……不敢居功。”他哭得都要说不出话了。萧岭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季咏思为人,能力平庸,自作聪明,傲慢狂妄,然而正是因为这些缺点,暴君可以放心地启用他,因为他蠢、所以他没有能力控制中州军,即便有野心,也不会造成威胁,因为他狂傲,所以他无法与同僚相处,无法结党,只能牢牢依附于皇帝。所以,为了这点益处,任由季咏思视朝朝廷所拨银钱如私库。除却辎重粮草,朝中所发军饷,到了最下的兵丁手中,十不足一。萧岭实在喜欢聪明人。很可惜。季咏思不是。萧岭许久都没说话,众臣以为皇帝此刻正在天人交战,季咏思更以为皇帝心软,小心翼翼地抬头,眼含希冀地看着皇帝。就在这时,一片脚步声打破了寂静。众人看去,只见一修长人影。谢之容。谢之容道:“陛下。”季咏思死死掐着手指。谢之容此刻出现,是为什么?那些废物连半个时辰都敷衍不过去吗?萧岭点头,“之容来此作甚?”“臣与叶尚书看了不过数册,便见到了不少可疑之处,方才随同臣等一同去的将官不知或许是自知罪孽深重,震恐不已,说了关于季将军的事情,臣等觉得兹事体大,便先与陛下说明。”谢之容道。季咏思面色更白,“陛……”沈九皋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对他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谢之容道:“除却倒没军中粮草辎重外,臣等还发现,册中记载中州军是三万人,年年也是按三万人的军饷支取,实则核对只有一万两千人,”他扫了一眼面无人色,脸上伤痕累累的季咏思,“其中一万八千人,皆是冒领空饷。”季咏思慌忙起身,“陛下,臣……”萧岭抬手,“继续说。”沈九皋轻声道:“陛下,若是季将军不够安静,臣可以令将军安静下来。”季咏思听见了沈九皋的威胁,求救般地看向萧岭。萧岭却根本没看他。自从谢之容进来后,他的目光就一直都在谢之容身上。萧岭声音也轻,“等再出声时,再由沈卿出手。”沈九皋颔首。皇帝话音的森冷让他悬着的心下落了大半。“还有一样,便是臣等以为务必先汇报给陛下之事,”谢之容面无表情,只是语气中的冷意任谁都听得出,“一年前,季咏思奉命剿灭桓县山匪,杀三千人,斩获匪首,”听到这句,原本还在磕头的季咏思猛地僵住了,“据那将官所言,有两千多人都是桓县普通百姓,以季咏思为首众将,杀良冒功。”这四个字,足以令尘埃落定。萧岭这一刻,彻底起了杀心。季咏思僵立须臾,忽然重重磕下。泪水与血珠混合,一同飞溅。“陛下,臣也是被小人蒙蔽啊陛下,臣先前根本不知道他们杀的大多是百姓!”季咏思声音嘶哑,“况且,况且那些人也算不得百姓,他们大多与土匪勾结,是刁民啊!陛下,请陛下明鉴!”他霍地抬头,血覆盖了小半张脸,早看不出先前清秀的模样,只让人觉得有如恶鬼,“陛下,臣掌管中州军多年,事多繁杂,求陛下看在……”到了这种时候,他竟还没忘记向皇帝提起自己的独一无二。不对,越是到了这种时候越要提起,因为,这是季咏思现在能抓住的,他自以为的,唯一的,救命稻草。萧岭半阖了下眼,而后问跪在他面前,始终神色不变的魏嗣,“魏尚书,以季咏思之欺君罔上草菅人命,该以何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