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禾优      更新:2023-05-07 04:14      字数:3492
  可他看了半天,除了柱子和墙上到处贴的、市场上买一块钱一打、写着的“囍”字儿的红纸外,没一个和书法有关的。难道是他看漏了?牛仁唇角缓缓上扬,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谢德毫额头的青筋一跳,他突然有一丝不祥的预感。牛仁:“我没说这个舞台有书法呀!有书法的舞台在后头呢!”谢德毫:……他气得差点想暴揍牛仁一顿。既然《阿娇》没书法,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害得他全程都没好好欣赏《阿娇》这个舞台!谢德毫对着牛仁吹胡子瞪眼:“老牛头,你快点告诉我!到底哪个舞台有你口中说的书法?”虽说写书法能静心养性,可华夏现今书法第一人谢德毫——从小学习书法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怎么也改不掉的暴脾气。他练了一手世间绝无仅有、能写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毛笔字,可他的性子还是一如小时候那般暴躁。牛仁性格则如他的姓——和老黄牛一样温吞、表面和善,但实则一旦犟起来,一百头牛都拉不回。牛仁温吞道:“你接着往下看呀!后面就有了!”要不是看在他和老牛头是至交好友、老牛头前段时间晕倒了,身体不好,谢德毫早就不分青红皂白,先殴一顿牛仁了。只可惜,现在的谢德毫简直对牛仁无可奈何。谢德毫只能狠狠地瞪一眼牛仁,气呼呼地继续看着《创造888》。依老牛头的个性,谢德毫能猜出来,老牛头口中说的书法字肯定会在这个节目中出现,至于是在哪一个舞台出现,那就不一定了。谢德毫猜测,书法字大概率是在后边的舞台出现。这么一想,谢德毫决定好好欣赏接下来的舞台。反正书法字是在后头出现,他前面的舞台可以沉浸式欣赏。等到后头的舞台播放时,他再一点点耐着性子慢慢瞧,总归瞧得见。谢德毫打了一手如意算盘,可他不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当谢德毫下决心欣赏接下来的舞台时,他便再也摆脱不了《创造888》三公舞台的魅力了。《阿娇》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梵音》、《百鬼》等舞台,更是一个比一个精彩。它们所使用的华夏传统音乐各不相同,每个舞台也都诉说着不一样的思想内涵。有洗涤人心的、有发人深省的、有点燃热情的……老头们鼓掌的手从第一个节目《阿娇》,一路鼓到倒数第二个节目。他们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拍得“啪啪”作响。唯一令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创造888》舞台每一个表演间隔太过短暂。他们还没来得及回味上一个舞台、和身旁的好友们好好聊聊舞台精彩之处,那主持人便忙不迭地跑到舞台上播报下一个舞台。一个老头皱眉道:“这主持人也太烦人了。”谢德毫也应和道:“是啊!我上个舞台还没好好咂摸出味儿来,又开始报下一个节目……真想把他拽下去!”现在许多电视节目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所制作的舞台综艺电视剧等方面,越来越年轻化。当然也有一些电视节目,照顾老年人的喜好,会稍微制作一些家庭伦理抗/日等方面的内容。只是他们对老年人的喜好与口味,没有对年轻人的喜好与口味那般重视。所以制作出来的电视剧和节目——如手撕鬼/子等剧情,或多或少都有点侮辱智商。老头们只是老了,不是蠢了。除非闲得发慌,不然谁会闲在家里没事干,天天看这些玩意儿?所以在座的老头们,平日里都对看除了新闻以外的电视内容不感兴趣。也因为他们不常使用电视机,所以对现代电视机可以快进、快退、暂停等功能都一无所知。牛仁则是因为自从他检查完身体、出了院,天天待在家里,感觉身上都要长毛后,他的孩子才教会了他电视投屏等功能,好让他看《创造888》、然后安安分分地待在家里。牛仁虽然学会了暂停功能,可他就是故意坏心眼儿地不给几个老头们,在每个舞台结束时按暂停键。谁让现在看《创造888》看上瘾的那几个老头,先前还在嫌弃《创造888》、打心眼儿里觉得《创造888》不好看的?他老牛头不仅犟,还记仇呢!《创造888》三公最后一个舞台——《丹青》前奏响起。牛仁立马坐得板正。《创造888》三公一共有八个舞台,可唯独这个《丹青》,即使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却怎么也都看不够。颇有经验的牛仁,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张干净的纸巾。刚看到《丹青》开头,见打扮成文人墨客的练习生们抚琴吹笛饮酒,几个老头不由得微微眯起双眼,脑袋跟随着惬意欢快的音乐摆动。和牛仁交好的老头们,都是华夏文娱圈的大拿——他们对华夏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很深、也很向往古代文人墨客与好友隐居山林、自由自在地生活。可再美好的世外桃源,也总会遇到现实的冲击,真正的极乐世界、无忧之地根本不存在。金属器鸣,搅乱竹林的静。熊熊烈火,撕碎桃源之乐。家是国,国是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在旦夕。于是,他们选择投笔从戎。昔日的文人墨客,化为今日在战场上,守卫国土、英勇杀敌的战士。不能墨水写下爱国的热情,那他们便用淋漓的、热腾的鲜血浇灌、守护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热血,他们的激情,是比记载在史书上的文字更生动、更震撼、更触人心扉的感情。最后一幕,持剑的战士腾跃,剑锋直指敌人咽喉。战士们被鲜血染透的衣服,由红转青。身着一袭青衣的他们,与舞台布景板的华夏江山画融为一体。人景相融,象征无数出生于华夏,死于守卫华夏的华夏英烈先辈们——他们倒在战场上的那刻,血肉化为华夏绿水青山的养分,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丹青》将写实与写意结合至巅峰。舞台上,舞美布景与每一名练习生都能建构出一幅绝美的立体画卷。《丹青》的故事如同音乐,先扬后抑再扬,起承转合层层递进,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而其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更是让在座的老头们情不自禁地流下滚滚热泪。年事已高的他们几乎都在小时候,经历过华夏最动荡、被各国列强虎视眈眈的年代。那个年代虽然难熬、虽然各国列强都将华夏当作嘴边的一块肥肉,但华夏幸而有无穷无尽的爱国人士,愿意为国家牺牲自我、奉献自我——他们拼尽自己的性命和精力,用血肉构建防线,尝遍了千辛万苦,最终换来胜利。也正是有这批热血的爱国人士,才有现在强大、不再被外敌肆意侵扰的华夏。每一个华夏人能够安稳入睡,都因于前辈们负重前行。牛仁将手中紧攥的纸巾摊开,他先擦擦被泪水润湿的眼尾,再用力擤了个鼻涕。接着,他不忘拿起一旁的遥控器按下暂停键。《丹青》袅袅的尾音戛然而止。牛仁身旁沙发上坐一溜的老头们老眼含泪,齐齐转头看向他。哭红了眼的谢德毫一边儿用袖子抹眼泪,一边骂骂咧咧:“老牛头!音乐还没放完呢!怎么就给停了啊!”“老牛头!你太不义气了!”“就是!”就连里头脾气最好的一个老头,都忍不住骂:“老牛头!这节目是你死乞白赖地让我们看,我们看得正高兴你又给停了!你是不是故意的!”牛仁无辜地眨眨眼睛:“我不是故意的呀!”“你们看这节目,不是说只想看看里头我说的、比老谢写得还好的书法吗?喏,书法就在那儿呀!”谢德毫:“呸!我现在一点都不想看书法,老牛头,你快点给我把节目调出来……”不过谢德毫虽然口上这么说,可他一双眼睛还是不由自主地朝着电视机的方向看去。电视机上,几名练习生和他们身后的背景占据了一大片屏幕,谢德毫一双眼睛不住地往练习生们身上瞅,丝毫没有注意到背景板一侧靠角落的位置上还写着两行字。谢德毫:“你们瞧瞧,这哪儿有书法字?我根本没瞧见!”“那是你眼神不好!”牛仁站起身,他走到电视机前,“喏,就在这里。”牛仁说着,他用手指点了点背景板上要是不仔细看、便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两行毛笔字——“任凭鲜血染青衣,此生无悔入华夏”。这两句话正是《丹青》最后两句歌词、也是音乐旋律推至最高、最触动人心的节点。当时大家只顾着看《丹青》舞台、沉浸在音乐中,根本没在意那两列毛笔字。现在被牛仁点出,看向那两列毛笔字的谢德毫,眉头微微上挑,骤然紧皱。舞台背景板上的那两列毛笔字,和现今华夏人时常学习的、古人的书法写法几乎截然不同。虽然这字看着有点像瘦金体,但是笔锋字与字的连接等方面,都与瘦金体不同。这字看着瘦瘦长长,但字俊逸潇洒、风骨具存,颇有一气呵成、下笔如神的味道。华夏书法界中,能一气呵成、不受任何前人书法影响,写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大家屈指可数。就连谢德毫的书法风格,或多或少也是受到前人书法的影响。谢德毫这回总算明白,为什么牛仁刚才信誓旦旦地说,这人的书法比他写得还好了。谢德毫身为华夏书法协会前会长,对现今华夏书法大家的字迹如数家珍。可没有一个人写字的风格,和《丹青》舞台背景板上那两列书法字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