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
作者:舍宓      更新:2023-05-07 05:03      字数:3619
  最关键还是按照两毛钱一份那样卖完的!就很不可思议!米卫国虽然对苏芫的手艺有信心,但是没想到开局会这么好,顿时激动得他收摊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跟老婆商量明天的量要不要翻倍。相比他的激动莫名,苏芫反倒显得十分平静,她拒绝了米卫国加量的要求,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一、他们在这里是陪米大哥来报到入学来了,做生意只是顺带,搞大了到时不好收摊子。二、他们来这里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游玩,要是搞得太多,到时他们只怕完全没时间玩耍了。苏芫一通冷静分析,兄弟俩沸腾的大脑终于冷静下来,一个乖乖又去称了十五斤小鱼干,一个赶着去看大哥今天买回来的布匹以及衣裳等物。只是等到晚上,大家盘点今天一天的收入的时候,就连苏芫也冷静不下来了——今天十五斤小鱼干,他们整整卖了七十五块钱!要知道成本她可能也就花了二十块钱不到!再加上她早上顺手捎带熬的一锅酒酿圆子,以及房东大婶在火车站那边拿到的预订,她今天的毛收入就有整整一百!“这生意做得!”苏芫的表情瞬间变得火热:“这样,明天每种口味再各加多三,哦,不,两斤!然后我再熬点别的甜汤!”米卫国:……刚才还冷静分析说不能把摊子搞大的人咧?!这会儿去哪了?而且每种口味各加多两斤,跟他说的翻番又有什么区别?笑哭……第117章 卧铺小鱼干的火爆既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又在大家的意料之外。连续三天,苏芫头天做二十五斤小鱼干,第二天用不到一早上,必定销售一空。连带着来房东大婶家住店的人都多了不少。这几天,小鱼干加上甜品,每天的毛收入都能稳定在一百左右,欢喜得大家伙恨不得盘个店面下来。最后还是米大哥泼了大家一盆冷水——他们现在是摆摊还好,没有后世那么严格,需要各种手续。但是如果要盘店面,那各项手续肯定是要齐全,否则是要被罚款的。于是苏芫又提议让陈秋菊留在这里陪米大哥上学,自己慢慢办手续盘个店面,也算是一个营生。陈秋菊很心动,但是家里那一摊子也不是她说扔就能扔的,因此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慎重考虑,不过明显这几天她跟着苏芫的时间就多了许多,一直在问制作小鱼干的注意事项。苏芫也不藏私,不仅有问必答,最后还做成了一个小册子交给两位嫂子,上面不仅有现有几种口味的小鱼干做法,还有几种她没时间实验的,都一一写了下来,让她们日后有时间自己去做。福福心眼多,第四天开始他们卖的小鱼干就开始有了专用包装。这年头物资匮乏,东西不好找,她就用小竹板,上面画了她精心设计的“蘇”字标识,上面记录着每一份鱼干的生产日期。且每一块小竹板都可以一分为二,一份随着包装卖出给顾客,另一份自留,相当于底票。两块小竹板如果合并,那个“蘇”字就会连同四周的花纹一起,变成“xx口味魚干”的字样,相当于一个简易的防伪标识,也算是销售凭证。这东西一出,大家计算收益就更加简单明了了,乐得冯秀萍一个劲夸奖福福聪明。对此福福表示——给我一条小鱼干,我还可以画更多!……很快,大家在江北就呆够一周,要离开去京市了。米大哥已经得到审批住进宿舍,一切都安顿好。陈秋菊便带着小狼跟着大部队一起,去京市送大儿子上学。临走时,米卫国采购了一大包鱼干带着,米二哥则是带了不少布料衣服等物。这边纺织厂有不少积压下来的存货以及残次布料,价格低廉,米二哥拿了整整两大包,准备拿回去倒卖。从江北去京市的火车上人就多了很多,米卫国便建议家里女眷全都坐卧铺,能舒服点。这次冯秀萍没有反驳,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她们现在小赚一笔了,可以享受一下了。这一番论调引得耿翠翠侧目不已,觉得老太太实在是少有的活得通透之人。但是等她把这夸奖的话跟老太太一说,老太太却是毫不客气地一瞪眼:“咋滴?以前你觉得我不通透?”耿翠翠:……她错了,老太太还是以前那个彪悍老太太……qaq。……一行人拎着行李,被人流推挤着不由自主往前走,米满仓、米卫国、米二哥以及米小虎四个一人扛了几个大包,完全没功夫照看孩子。于是冯秀萍便拍板,叫他们几个男人先自去找座位坐,她们几婆媳带着孩子上卧铺,大家记着各自的车厢号,等上车了再碰头。大家分成两路,这才感觉稍微轻松点。除了耿翠翠跟苏芫,大家都是头一回坐卧铺。很快,大家就被她俩带着找到她们座位所在的车厢。上车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几乎完全不用自己出力,就被人挤着上了车。好在大家都是干过农活的,除了耿翠翠被挤得有些狼狈以外,剩下的人全都没事,几个孩子更是被长辈们牢牢护着,连根头发丝儿都没乱。看到这幕,好不容易挤上来,连鞋子都差点被人踩掉的耿翠翠:……果然有妈的孩子才是宝!一上车,还不等她们缓过劲来,大家顿时被眼前那颜色雪白的被褥枕头给吸去了注意力——“啧啧……我的天。”老太太忍不住伸手摸着那厚实的面料喃喃自语:“这得花多少钱呀?”她这边话音刚落,就听旁边二嫂李来娣也发出一声惊呼:“哇,妈你快看!这桌上竟然还有热水瓶!是给我们用的吗?连搪瓷缸子都有!别不是上个客人落下的吧?”一名乘务员路过,闻言顿时笑道:“老乡,这都是给你们用的。如果热水瓶里热水没有了,还可以找我们要。”“哇,真的?!”李来娣眼睛瞬间亮了,然后下一刻,她就感觉眼前一黑,脸被老太太一把捂住。“呵呵,那个列车员同志您去忙吧,不打扰您办事情。”像他们这样的乘客列车员见得多了,见状也见惯不怪,直接点点头:“那您要有事就喊我们一声。”然后转身走了。身后,老太太重重一拍李来娣:“稳重点!都两个孩子的娘了!别给我们福福丢人!”李来娣:“……”您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么?然而她话还没来得及出口,就见老太太眼一瞪,李来娣顿时什么心思都没有了,腆着脸笑呵呵地问:“娘,那咱的座位在哪啊?”这些日子在镇上帮厨,冯秀萍也是学着识了不少字儿的,闻言把票怼到眼前仔细辨认一阵:“12……耳朵?”耿翠翠顿时哈哈大笑:“婶儿,那是12b,哪是什么耳朵?”冯秀萍闹了个洋相也不害怕,反而还得意洋洋:“哈哈,那洋文字母我可不认识。反正数字能认出来就已经不错了!”周围的人顿时被她的爽朗逗笑,纷纷应和。然后就有那热心人指出来:“呀,那婶子你们一家子可不在一起,这里1号,12号隔了一段呢。”冯秀萍瞅着说话的人似乎是在苏芫隔壁,便道:“能不能行个方便,咱换个位置?”对方单身一人,闻言十分爽快,直接拎包就走,把位置换给了她。冯秀萍笑眯眯地拉着陈秋菊在那里坐下,然后瞅准了苏芫对面的空位:“不知道这里是谁,我在这儿等等,一会儿我换到这里!”哪知老太太一直等到江北站发车,这个座位的人都没上来。然后她就以为这个位置是空的,于是就放心坐了下来,一直招呼着福福吃这吃那。至于耿翠翠跟剩下的人,也都各自跟附近的人换了位置,大家坐到了一起。火车“哐当哐当”往前走,冯秀萍心里那股子新奇劲儿终于下去了一点点,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困意袭来。见状,原本正在埋头画画的福福赶紧开口:“奶,你躺下歇歇吧,时间还长呢,咱还要坐三天两夜才能到京市。”来自孙女的关心顿时让老太太笑逐颜开,伸手摸了把瓜子慢慢剥着:“你画你的,奶不困。奶给你剥瓜子儿吃!”福福爱吃瓜子,但是小孩子口腔娇嫩,如果磕多了就容易起泡疼痛,因此老太太有空就喜欢摸把瓜子给她剥仁儿吃。正剥着,旁边有路过的乘客无意间扭头一瞥,发现福福画的正是他们走过的这段景色。两边山峰陡峭,中间一条铁轨蜿蜒伸向远方,上面的火车仿佛一头亘古巨兽,吞吐着青烟行驶其间,十分的震撼人心。“豁,小闺女不得了哇,小小年纪画儿就画得这么好,厉害厉害的嘞!”这人说话带着明显的江北口音,听得老太太心里一阵舒爽,赶紧拿着瓜子给来人分了一把,然后攀谈起来。一聊才知道,原来他也是送学生去上大学的。两个人的话题顿时围绕着“大学生”这一主题发展了起来。这个说自家孩子品学兼优,考上了京市的好大学,日后肯定是铁饭碗拿定了。冯秀萍立马接一句:“我家孩子也不差,一个考上了江北大学,我们先送的他去江北大学,现在去京市给剩下三个孩子报到。”乘客:“……”被噎得无话可说。不过听到她说自家一次性考上了四个大学生,这人无语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好奇继续问:“那你们一家有四个孩子上学,生计咋办?”“那怕啥,”冯秀萍大手一挥,“大学生自己每个月不是有补贴么?我们在老家也是有手有脚,只要勤快点,肯定饿不着!”“唉呀,也是。”这人羡慕得不行不行的,感慨:“啧啧,一门四个大学生,这搁古代就是文曲星下凡呀,还一次性下了四个!天呐,您这也太厉害了哟!”来自陌生人的崇拜顿时让老太太笑眯了眼,她摆着手十分谦虚:“哪里哪里,你不也一样?也是文曲星下凡,一样厉害!”“哈哈,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