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作者:陈财主      更新:2023-05-07 08:45      字数:5659
  他们爸爸跟变魔术一样,突然之间就变出来了,孩子们不知道外头的事, 可以感受到江心的不安,但没有具体的惊惧, 不知道到底是哪里让人害怕,何况事情过了,旁边的气氛变了, 他们也就不再跟着不能动了, 缠着问爸爸是从哪里来的, 是不是专门在火车上等着他们。霍一忠把孩子抱住,又坐到江心身边, 江心靠在他肩上, 霍一忠这才发现她在细细发抖, 伸手把她也揽在怀里,一家四口挤着,低声说话,许久没有放开彼此。火车往前开着,外头是一片苍茫的原野,地上覆满了白雪,近处和远处的天色都是阴暗的,一望不到头的漫漫白雾混着黄沙,这是独属于北方的冬,一趟列车、或是一个人,身在尘沙里面,无法被辨认,只能融入其中,成为一粒细沙,或是一个剪影。个人于荒野的渺小,如同沧海之一粟,天地之蜉蝣。霍一忠在车上,到了她身边,江心就定下神来,看他嘴唇干燥,拿出水和包子给他吃,怕也是赶了一路了。“林秀那头,我已经把电报给了她。”江心告诉霍一忠,又说了昨天带孩子去见她的事情。“好。”霍一忠把两个孩子放下,一手捏着江心的手,另一只手在吃包子喝水,只要她在身边,他仿佛就习惯这样的动作。往后他再也不会把她带入这样尴尬的境地中,霍一忠的心刚硬了起来,他处理感情,之所以有些黏黏糊糊的,不过是拥有的太少了,因此特别珍惜有过的,可往后,他要再一次精简自己的人生,珍惜现在的,而不是只沉湎过去。外面没有下雪,反而下起了零星小雨,下了一阵,又没有下了,外头的天又黑又冷,所有车窗都关上,夜里乘客们陆续睡去,两个孩子也窝在他们身上睡着了,江心拿了霍一忠的棉衣出来,盖住两个孩子小小的身体,不让他们受凉。江心软软地靠在丈夫身上,不声不响的,脑子里嗡嗡响,仿佛还有下午在车站听到的喊声。夜这样深,寒风在咆哮,霍一忠在这样的静夜中,听到有人打呼磨牙,有人还在低声说话,他想起和人一起挤在墙角睡了一冬的自己,十二三岁,不知道明日醒来是否能乞到别人剩下的半碗粥,那时他多盼着爹娘和大哥大姐能回头找到他。今日他差点错过江心母子三人,那样百转千回,又那样盲目失措,这种自上而下的饥荒感,又在这个坐火车的夜里袭击了他,令他突然涌起一股倾诉的欲望。“...我还有个弟弟,叫老四。”霍一忠没有抑制住那股想抒发的情绪,千头万缕,不知从何说起,干脆随便抓了一条线,作为开头。江心的头轻轻动了一下,表示她在听,心里又觉得怪异,她一直以为霍一忠是霍家最小的孩子,不算那个自小夭折的老二,那么前头就一个大哥大姐。霍老四?她从未听他提起过。“逃荒那年,我们四个孩子跟着爹娘往南方跑。走了很久,在一座桥上,有人说前头有吃的,爹娘先跑了,大哥大姐年纪大,腿脚快,跟了上去,我和老四年纪小,挤不过那些人。”霍一忠的声音很低很低,若不留心,根本听不清楚他的咬字。“大哥比我们大很多,不爱和我们玩儿,老四和比我小四岁,他自小就爱粘着我,哥长哥短。那天,一开始我牵着他,可看着爹娘和大哥大姐越走越远,我着急赶上去,就松开了手。”霍一忠整个人都非常低沉,江心这才察觉到他的不对劲,往他身边再靠近了一点。“我的手一松开,只听到他喊了一声三哥,人就不见了。那座桥是座吊桥,逃荒的人都挤在一起,前胸贴后背,晃动得很厉害,底下水流急,好多人都掉下了水,扑腾几下,人就被冲走了。”“过了桥,我想去追爹娘,又怕老四赶不上我,就一直等在桥头,可没等着爹娘,也没等到老四来找我。”霍一忠闭上眼,手上还抱着熟睡的霍明,陷入了十二岁的回忆中,那个慌乱瘦弱的少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头。江心本来两手抱着霍岩,又空出一只手去握住他的大掌,想在这个寒夜里给他传递一丝丝暖意,霍一忠干燥的手也回握住她的,夫妻二人只是依靠着对方。良久,江心以为他已经说完,又听到一句:“我明明看到爹娘回头看了我们一眼,他们明明看到我们了...”说完,霍一忠就彻底沉静下去了,如同这深黑的夜,只闻风声。所以他那么介意林秀放下两个孩子置之不问。所以他怎么样都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怕他们吃他吃过的苦头。所以他没办法放开从前有过的交情。......回到风林镇是三天后,车到站,接近中午了,外头是个晴天,田野上有几堆没有化开的雪,风大,吹得人脸上发干,火车站依旧没有什么人在,江心牵着孩子,霍一忠则拎着行李下了车,一家人往镇上走去,下车的时候,骨头都跟着响了几声,硬座太磨人了。这一路,霍一忠和江心两人话不多,但夫妻二人又更亲近了些,那是一种不言而明的亲密感,交付身心的默契。吃过中午饭,在街上幸运地遇上了炊事班的车,于是不等下午四点的那趟,两大两小和他们挤在后排一起回家属村去了。直到坐在家属村自己家里的摇椅上,江心的这颗心才算真正尘埃落定。他们回家了。霍一忠似乎脑子里有些混乱,他让江心和两个孩子先修整,自己把家里上下整理了一遍,烧了热水,早早地洗澡洗头,半天了也没出门去。江心担心他,问他是否要先回去报道。霍一忠摇头:“明天再说吧。”他是休假,不是出差,不需要这么赶着回去,何况他也要想想,怎么和姚政委说这两天的事情。夜里,待哄睡两个孩子,霍一忠把他们抱到隔壁房间,自己脱了衣,和江心贴靠在一起,没有任何距离,没有任何空隙。窗户紧闭的屋子里的喘声如同困兽,那么迫切,渴望,空气里一种难以言说的气味,腥甜,交织的汗水,缠绕的身躯,这一夜,他们好像要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付与对方,要抱得紧一点,再紧一点。仿佛偌大的世间,他只有她,她也只有他。后半夜时,霍一忠才坐起来,江心把头枕在他腿上,眼睛犯困,脑子却清醒。霍一忠抚摸她的背脊:“睡吧,明天起来我把被单换了。”江心“嗯”了一句,手臂从被子里伸出来,有一阵凉意,抚摸上他坚硬的小腹和手臂:“你陪我睡。”“好。”霍一忠随手拿衣服擦了擦背后和额头的汗,低头吻她,也睡了过去。......霍一忠回去报道,请姚聪带着忆苦思甜来家里吃饭,说这回带了好吃的回来,让几个孩子也闹一下,顺带还请了鲁师长,但何知云回来了,必定在家做了他的饭,老鲁就摆手拒绝了,让他们去吃。姚聪和霍一忠一同往霍家小院儿走去,说江心会去接两个孩子下学,顺道去把隔壁初中的忆苦思甜也叫回来,就不用特意去找他们了。姚聪看他一眼,笑问:“一忠,你什么时候也学得这么弯弯绕绕了?”霍一忠脸上浮起一个笑,却又没到眼底,看着四周有一同回家属村的同袍,也无人注意他们,用平常的声音说:“老首长让我给您转交一封信。”姚聪定了一下,又继续走,扶了一下头上的帽子:“这趟出去,带孩子爬长城了吗?”“没有,风大路滑,孩子小,江心不放心,就带着他们在城里兜了几天。”霍一忠和他拉家常,“忆苦思甜说稻香村的点心好吃,买了一些,等会儿拿一包回去。”两人边说着首都的事情,偶尔和路上的人打个招呼,不紧不慢地就走到了霍家小院儿。江心在厨房里做饭,他们回来得急,根本买不了什么,就是一些家常小菜罢了,只是霍一忠一大早就说,今晚要请客吃饭,让她多做两个菜。忆苦思甜是常客,见江婶婶来接,一人拉着一个小豆丁就往霍叔叔家跑,到家就自觉练字,谁叫江婶婶还是他们的老师呢。霍一忠借口让姚聪去屋里看江心酿的酒,掩上门,把那封信拿了出来。信很短,姚聪两眼看完了,又再看了一遍,见霍一忠正低着头,估摸着他没看过,但肯定接到了什么话,把信件都给他。霍一忠扫了一眼,多少有些落寞:“鲁...鲁师哥他 ,没有做错什么。”信里正是让姚聪想办法把忆苦思甜安排走,后续再把他调动到首都附近,紧跟着的后面还有霍一忠和另外两个人的名字,就是没有提鲁有根。霍一忠昨夜想了一夜,决定把见到老王哥的事情,和他说的话,一五一十转述给姚聪。姚聪没有问他和这个老王哥是怎么联系上的,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以为到明年中才会有的变动,现在已经开始了,而且中间似乎有许多看不见的博弈。“忆苦思甜要走,你我也要动,至于老鲁...”姚聪沉吟,问霍一忠,“你呢,你有什么想法?”“我没有想清楚。”霍一忠真诚到有些过分老实。姚聪点头,把信收起来:“没有想清楚,就先吃饭,等想清楚了再说。”霍一忠确实是心软的人,他想向上走,但做不到斩断一切地向上,让他和姚聪一起,过两年把老鲁拉下来,他还做不到这么理直气壮。鲁有根边缘化了,然后呢?他呢?又会面临怎么样的结局?他不得不想。正要开门出去,姚聪又转身说了一句:“一忠,难怪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没有搅弄风云的本事。”霍一忠想起前几日的聚集和震动,实实在在感觉到了自己不过是一粒尘埃,他们的对抗对于滚滚前行的车轮来说,仿佛螳臂当车,个人在这样的红尘中,活得如此随机、不确定,又充满漂泊感。姚聪见他失落,又劝他:“事情没有到头,不必过分郁结。先吃饭吧。”第129章回到家属村, 日子就平淡了下来,除了人的心里不平静,其他时候都在按部就班, 外头的事情没有影响到这个小村子里, 不过偶尔看报纸, 听广播, 也能想象其中的拉扯场面,江心连着好几天都没有认真看过报纸。扫盲班的课程在他们出发去首都之前就已经结束了,后勤的意思是明年不会再开班,所以江心算是正式“失业”了,不过她现在正是要准备过年的事情, 闲下来也好。霍一忠照常上班训练, 他和姚聪自那日谈话过后,两人就再没提过这件事,姚聪让他想清楚再说,他只有沉默以对。不过, 霍一忠倒是开始慢慢把一些能讲的事情和江心说了,这是他最放心的枕边人, 他愿意对江心敞开一切心扉:“心心,我们要做好准备,未来两年有变动, 我大概不会再待在这儿, 但往后会去哪里, 现在没个确切的方向。”老首长的心意已经不是那么容易能猜到了。按照老王哥的意思,老首长和夫人也退让了许多他们不知道的条件。江心思忖, 这两年, 不单是他们家会有变动, 整个神州大地都会有变动,不过有的人影响大,有的人影响小,她没说出来,只是说:“只要我们在一起,去哪里都行。”天地广阔,总有去处。“好,我们不分开。”霍一忠搂紧她,心里圆满起来,他年少时吃过苦,可如今是幸福的,像是上天给的补偿。十二月份过完,孩子们放寒假了,现在霍明霍岩在班上认识了几个附近屯里的小朋友,开始有了自己玩乐的圈子,江心若是有空,就带他们去屯里周围走走,但是天冷,大多时候还是在家待着烤火,家里的蛤蜊油一罐一罐地用,这里的冬天太干燥,哪天不同涂,身上就起皮。那日江心用当扫盲班教师积累下来的油票,请炊事班的人帮忙带了两斤油回来,叫上附近几个嫂子聚在一起炸果子炸撒子,准备过年吃。炸东西用的油多,大家都舍不得花这种票,江心和大家一样,都是算着油票过日子的,也就是在扫盲班那儿有点儿补贴,存了几个月,她才能这样大方,干脆就把要好的那几个都叫了过来。黄嫂子她们说起刘娟的事,现在如果医院工作不忙,她就带着圆圆去上班,可就是这样,圆圆手上还是被开水烫了个好大的水泡,哭了一天一夜,可怜得一刻离不得人,现在被烫的位置还敷着药,郑婶子看到一手带大的孩子烫成这样,得多心疼。刘娟身体本来就不好,被圆圆这样折腾一下,人看起来又黑又老,跟隔夜酸菜似的,有四邻嫂子见着,白天帮她看会儿圆圆,她才能睡上一会儿。郑婶子如刘娟关系不和,几个月前,婆婆所刘娟愿回了老家,赶人的时候心里是爽了,觉得自己赢了,但很快煎熬也跟着来了,芳芳和圆圆年纪都小,无人帮她看孩子,下了班回家也没人做饭,跟丈夫更是三天两头地吵架冷战,等婆婆走了几个月,这才想起人的好,咽下苦水,放下姿态,只好向四邻求助。也就是家属村的嫂子们心善,无论是不是看在刘娟的面子上,光是想着郑婶子,都愿意帮一下忙。郑团见家里这几个月都不成样子,就说去把郑婶子接回来,刚好要过年了,这个气不能带到明年去。刘娟不说话,也就默认了。黄嫂子说完这些,顺手在面团儿上撒了一层黑芝麻和花生米碎,捏成一个半空圆球,往油锅里一放,没一会儿锅里就浮起了一颗颗圆溜溜的油炸果子,看着喜感可爱。江心在旁边看着火,也防着孩子们跑进来,问黄嫂子:“这两天没见郑团,他是回老家去了?”“听说是去哪个中转站接郑婶子,怕是要几天。”黄嫂子捏了个圆圆的果子咬了一口,酥脆甜口,好吃,掰了一半给旁边的人,又说,“郑婶子听说圆圆被烫伤了,电话里头都哭了,不过天寒地冻要回来带孙女儿呢。”这黄嫂子,也不知道哪儿打听来的细节,有模有样的,好像她在现场听郑团打电话一样。结果到了隔天下午,那头郑团就回来了,没接上郑婶子,说是因为有几条铁路没通,被拦住了,郑婶子本来是由另一个儿子送到中转大站的,那个大站封锁,郑婶子和郑团都过不去,互相发了电报,只能等通车,人家郑团兄弟也有家口要养活,不能光顾着送老娘坐车,这么一拖,估计得到明年才能把老人家接回来了。等霍一忠回来时,江心把这件事告诉霍一忠,两人看着对方,都有些忧心,他们所幸是走得快,若是晚几天,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离开首都十来天了,他们才收到林秀的电报,林秀说她和三哥已经回到仙留,一路上很不容易,有两段火车断了,两人坐了很长一段牛车,把三哥折腾得更虚弱了,在省里医院观察了几天才回家。霍一忠看完电报,却只放进抽屉里,没有再提要帮助林文致的事情,他能做的已经做了,往后他的心都要顾着自己的妻儿。江心告诉霍明:“你亲妈和三舅舅已经回自己家去了。”霍明对危险的认知是一知半解的,那日他们逃亡似的上了火车,事后她还问过江心为什么跑得这么着急,江心只能说,因为人太多,怕他们被夹扁了,到时候扁得跟铅笔盒一样怎么办?霍明就笑嘻嘻的,说要把弟弟压扁,比铅笔盒还小,把他放在书包里头,天天背着他去上学。霍岩在火车上其实也没睡好,白日里玩得好好的,夜里就偶尔会啼哭两声,好在回到家属村,睡到熟悉的床,环境安稳下来,睡觉正常了。“我没叫她妈。”说起林秀,霍明小人儿有些惭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