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作者:匹萨娘子      更新:2023-05-08 19:19      字数:2735
  谢兰胥双膝弯曲,跪行大礼。朗朗道:“微臣谢兰胥,以谢松照遗孤的身份,恳请皇上重审谋逆一案,为无辜之人沉冤昭雪,令有罪之人罪有应得!还我大燕朗朗乾坤!”荔知也跟着跪了下去,掷地有声道:“请皇上为无辜之人沉冤昭雪,令有罪之人罪有应得!还我大燕朗朗乾坤!”日光之下,谢兰胥气质高洁,神情清朗。一晃眼,还以为是谢松照死而复生。“太子……”有和谢松照同朝为官的老臣泪眼婆娑。也有受过谢松照恩惠,后进的官员面露感慨。太子有愧于个人,但无愧于苍天。无论是从前,还是以后。他的人望并未消散,而是沉寂。直到某一日,重新风起浪涌。当第一个附和的官员跪下请命后,越来越多的官员跟着跪了下去。他们的声音,在不知不觉汇成滚滚前行的浪涛。无可阻止地扑向谢慎从。他气得吱呀乱叫,毫无帝王之仪。站在他身后的鹿窈叹了口气,说:“皇上病重,无力理政。但如今内外交困,诸位大人可否为本宫出个主意”众人面面相觑。张之贞一直在暗中觑视众人神色。他不傻,皇帝分明是受了琅琊郡王,鹿德妃以及前宫正司宫正荔知的挟持。身为中书令,他理应帮助皇帝。但那殿中所坐的皇帝,口歪眼斜,不能言语,连性命都掌握在他人手中,一看便知是秋后的蚂蚱,余日不多了。他若现在赶去护驾,岂不是上赶着送死更何况,他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放着,荔乔年没有谋反,皇帝心知肚明,但为了扳倒太子,还是毫不留情地丢弃了这枚棋子。昨日是荔乔年,明日就可能是他张之贞。他比荔乔年活得更久的唯一原因,便是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忠于过谢慎从。“……当务之急,自然是立太子,让太子监国。”张之贞站出人群,揖手道。“依各位之见,谁更适合做这个太子”鹿窈问。一时间,百官中各说各话。“当然是最受皇上器重的凤王……”以苏嫦曦之父为首的凤王党连忙开口。“既然太子无罪,当然应有琅琊郡王承袭东宫之位!”也有人道。各异的目光,渐渐集中在谢凤韶和谢兰胥两人一身。一人光鲜,一人憔悴。谢凤韶胡子拉碴,眼神无光,早已没有一开始的意气风发。身边的党羽眼神火热,他的双目却只有悲哀。谢凤韶深深地看着神色平静的谢兰胥,说:“父皇退位后,会去哪里”“自然是太上皇宫中颐养天年。”谢兰胥说。谢凤韶看着谢兰胥,四目对视半晌后,他向着谢慎从的方向跪了下来。“儿臣谢凤韶,恳请父皇为大哥昭雪,另立琅琊郡王为太子监国,对内重审谋逆一案,对外和谈叛军,以安天下苍生之心——”“吚吚……呜……呜……”谢慎从气急攻心,喷出一口鲜红的血液,随即奄奄一息,徒留憎恨的目光看着殿外众人。“皇上!”“皇上——”鹿窈按住谢慎从的手,叹息道:“皇上想起太子之死,哀思过重。由此来看,皇上定然也是属意由琅琊郡王承袭东宫之位的。”连凤王都推举琅琊郡王为东宫之主,这场原本应该有腥风血雨的争执倾轧便已经有了结果。一时间,推立谢兰胥为太子的声音此起彼伏。谢兰胥几次推拒后,张之贞带头跪了下来。“殿下,大敌当前,为了天下,为了苍生,殿下便接过这重任吧!”众人附和,接连劝说。谢兰胥这才“不得不”接下了高善端出的太子金宝。而太子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令三司彻查当年谋逆一案,以及荔夏死亡一案真相。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毫不犹豫地揖手行礼,异口同声道:“微臣领命。”督御史钱仪望一脸意料之中的平静,他望向谢兰胥,揖手道:“微臣领命。”谢凤韶走到谢兰胥面前,直视着他的双眼,低声道:“你要记住你说过的话……留他一命。”“凤王大可放心。”谢兰胥说。他当然会活着。有些时候,活着会比死了更加痛苦。第115章 结局章琅琊郡王在紫微宫前受太子金宝, 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行监国之职。沉寂了数年的东宫,在众人的注视之中,重新开启了尘封的大门。谢兰胥入住东宫的当天, 百官奏折就摆放到了他的案头。荔知作为新任的东宫女官, 从宫女手中接过茶具,为坐在桌前的谢兰胥倒上一杯香气四散的新茶。宫女完成任务, 诚惶诚恐地退出了大殿。谢兰胥的用人习惯从鸣月塔一直延续到东宫, 人员精而少, 要少言寡语,识时务, 更要学会潜遁之术,少在主子面前晃悠。随着荔知的动作, 茶汤从壶嘴中倾流而出。碧绿的茶叶泡着茶汤, 在杯底微微蜷缩着, 显得娇嫩可爱。她放下茶壶后,谢兰胥向她招手。桃子和西瓜在外间侍立, 内殿之中只她一人伺候,反正也没有旁人,荔知不客气地坐在了他的腿上,还端起她刚刚倒的新茶先品了一口。供给皇帝的, 果然是极品好茶。谢兰胥拿起两张奏折给她看。“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要致仕”荔知问。“大约是查出了些东西。”谢兰胥漫不经心道, “狡猾的泥鳅们察觉到了不安,想要逃走。”“你会让他们逃走吗”谢兰胥唇边露出一抹微笑。他抚过她的脸颊, 意味深长道:“般般会让他们逃走吗”荔知也笑了。事到如今还想明哲保身, 与痴人说梦无疑。下午些的时候,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一同被召入东宫。他们被带到了新建的百回游廊之中。百回游廊修建在一片广阔的湖面上, 既是游廊,也是长桥,廊柱上镌刻着众多姿态各异的昙花,纤毫毕现,仿佛有暗香袭来。曲折百回的游廊上有许多供人歇息的小三角亭,犹如散布在湖面上的星芒,众星围拱着中间的那座湖心楼。接见他们的,却不是谢兰胥。“这……太子何在啊”大理寺卿试探道。新建的百回游廊之中,荔知转身面对两位朝廷三品大员。“太子命我接见两位大人,聆听二公的难处。”她落落大方,不卑不亢道。两人回过神来,虽是不合规矩,但依然按奏折上所写的大致方向,絮絮叨叨地说着身体如何不好,好像不立马致仕,便要暴毙在工位之上。荔知心里门清儿。“二位大人是查出了什么吧”她笑道。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皆是一滞,眼神闪躲,不敢言语。“二位年事已高,若要告老还家,太子仁慈,当然应允。”不等两人脸上的大喜之色再停留久一点,荔知接着说道,“不但应允,还要让你们的嫡子来顶替你们二人的官位。”“赵思和张之翘,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材,他们在原本的官位上蛰居已久,本就该擢升一二了,此次正是一个让他们二人大施拳脚的机会。二位大人以为如何”荔知有条不紊,温温柔柔地说的话,在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耳朵里,却变成晴天霹雳,天塌地陷。“小儿资历尚浅,不堪此任啊……”大理寺卿哆嗦了起来。“太子说了,现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当不拘小节,任人唯才。资历深浅,不成问题。”荔知笑道。她的笑,在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眼中看来,实在可怕至极。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姑娘,为何脸上竟看不出一丝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