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70节
作者:番茄菜菜      更新:2023-05-09 09:47      字数:2735
  下次没能再来黄家庄的子弟兵只能交代新去的人,怎么掰棒子快些,土豆装车的时候别太毛躁,不然磕伤了运过来怕是就要坏了。前三次,都是空车过来的。等到第四次,已经九月底,赵政委带着三辆大卡车过来,哪怕是做了固定,车上也时不时传来清脆的碰击声。从车上下来的子弟兵们抬着钢管跳下车。叶英松了口气,能交差的东西有了,她可以放心的搞自己的小事业了。“这些都不合适,本来该退回钢铁厂,我用土豆跟钢铁厂换了下。”叶英眼前一亮,“那回头要是这钢铁厂缺粮食,我可以跟他们换啊。”怎么还缺粮食?这话要是让有心人听到,不得气得暴打她?赵政委念叨着交代了句,“可别胡说八道。”他这次在黄家庄多呆了两天,准备着帮村里人把玉米地收拾好再走。晚上的时候,十几个子弟兵就在隔壁村委大院里将就着睡觉。叶英过来的时候,赵政委正在那里跟战士们商量明天的农活安排。“正好,我找你有事。”把明天的活交代一番,赵政委跟叶英出去聊。“农场的事……”两人异口同声,这让叶英明白过来,俩人是想到一起去了。草滩那边不适合建农场,气候问题导致常年低温,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就那么点。极端天气多,钢铁水泥能抵抗得住暴风冰雹,农作物可没那能耐。与其这么费尽力气还弄不出多少,倒不如换个地方搞种植。黄家庄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所在。往北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想开垦荒地要多少有多少。南边就是黄河,引河水灌溉也好,自己挖井也罢都不方便。不用担心太极端恶劣的天气,怎么看在这里搞农场都合适。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这里距离基地那边太远了些。不过这也不算啥,当年去朝鲜打联合国军,不都是全国支援志愿军吗?现在是在国内,还怕运输问题?小推车都能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现在有了大卡车还怕?怕什么。赵政委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能满足的我肯定答应。”办农场这事,得找值得信赖的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叶英都是首选。“要求啊……我想知道这件事您跟上面商量好了吗?要是上面能同意,我就一个要求,多给我派些人,不说有一个连队,但至少得有一个加强排。而且涉及到农牧场的事情,必须听我安排。”就这些。叶英的要求很简单,可要是细细究查却也并非那么简单。赵政委拧了拧眉头,“这件事我已经和孔团长商量过了,他觉得可行,你这边要是没问题我就跟老首长报告。”毕竟221厂的大事,最终还都是褚石来拿主意。“农机器械方面,你不提些要求?”“我跟县里机械厂的师傅有过节,轮不到我们这里分配机器。不过之前首都那边给我批了条子,前两天还打电话跟我说下个月就能去提那台收割机了。”叶英略有些兴奋,“我打算回头让凤霞大姐研究下,看能不能仿制个。”这话惹得赵政委一笑,“那么多工程师折腾了这些年才出了一台,你说仿制就仿制呀?”这话说的,太孩子气了些。“政治工作我不懂,但是在搞农场牧场这件事上我比您有经验,不过回头您得帮我把那收割机给拉过来,我这里没有大卡车,可搞不定这事。”赵政委看着漫天星光忍不住笑了起来,“行,我挑选些战士来这边干活,回头再匀给你一辆大卡车,这样总行了吧?”“行的行的,我很好说话的,一点都不挑。”只不过叶英没想到,把农机学院的收割机送来的不是赵政委派遣过来搞农牧场的小战士,而是褚石本人。较之于上次见面,褚石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毕竟整个工程他是指挥,统筹管理忙得很,巨压之下难免有些苍老。“小赵的提议我觉得可行,你好好干,有什么麻烦就跟我说。”老将军除了这句话,还留下了一台国产拖拉机、两台收割机。这让叶英十分兴奋,上去试开了下这拖拉机。没那么大的噪音,也没那么摇得慌,虽说是仿制品,但这些小革新还真不错。村里的女人们也跃跃欲试,过了把手瘾后这才心满意足的去地里头拾棉花。等着赵政委派来的加强排到来,黄家庄又开始“大兴土木”。三十五人的队伍总需要有地方住才是。进了十月份眼看着天就要冷下来,凑合着在村委大院住着可不行。子弟兵们知道这边特殊了些,所以把房子盖在了西边,跟村里人拉开距离,省得外人说闲话。这边紧锣密鼓的忙活让河对岸的付家庄村民有些奇怪,怎么对面就一天天的忙个不停?这是咋的了?村民打算去问问他们生产队的老支书,刚巧看到付常德在这边跟老支书说话。“我昨天去找了叶英,她说已经帮忙联系了,等过两天有了确切消息就通知我。”这是在商量卖沙棘枣的事情呢。听说去年付常德可是赚了大钱呢。不过他也够义气,没说一个人吃独食,带着村子里一起干。就是刚种下的枣树总得需要个两三年才能结果子,得慢慢等着。“老支书,我刚才在河边打鱼,瞧着对面热闹得很,好像在盖房子,常德知道咋回事不?”“哦,说是附近的部队在这边弄农场。”村民眼前一亮,嘿嘿笑了起来,“那往后咱们可不能再喊人家寡妇村了。”这话惹得付常德皱了皱眉,“别胡说八道,部队有纪律。”那村民还想要说些什么,被老支书淡淡看了一眼,当即神色悻悻,不敢再说什么。付常德也没在这边久留,“那我先去上工了。”如今村里头记工分,好在他干活一把好手,去的晚些倒也不怕。掰玉米拾棉花,忙活完又得砍玉米秸秆犁地种麦子。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就冬天里能休息休息,但还要出河工。付常德叹了口气,不过好歹也有口吃的,总比小时候吃观音土要强吧。人得往前看。……前来搞农场的战士们带来了一些农具。自带装备搞开荒,十分的上道!不过垦荒这事不着急,先盖好房子收了庄稼,比其他都靠谱。叶英干活不算一把好手,但是统筹规划一点问题没有。到了十月下旬,黄家庄的玉米秸秆已经堆成了小山,农田被来回翻了两遍,只等着过两天时候到了种小麦。村里的女人们这段时间忙着晒玉米,屯垦的战士们三分之一割牧草,几个人烧荒,剩下的则是驾驶着拖拉机、牵着老黄牛拉着犁耙垦荒。忙活到十一月底,趁着地上冻前赶紧把那二百多亩土豆还有山药和芋头给挖了出来。挖地窖不好使,屯垦的战士们索性盖起了仓库,把黄家庄愣是往西扩张了好几百米,俨然一个大村庄——除了人少,别的没啥毛病。忙活完这个,屯垦的战士们开始剥玉米粒。愣是没让自己停下来过。曹秀芬看着粮仓里的麦子棉花和玉米,她怎么也没想到,就三十来个女人的黄家庄,如今竟然成了宁县的大粮仓。“英子,你说这些粮食怎么办?”该交的都交了,还剩下这么多。就算是按照人头把这些都分下去,也用不了多少。“先分下去吧,剩下的话先存着。我这两天去黄河边看了下,今年河水比去年水位下降了不少,听对面的老支书说这十来年第一次这么低,我怕明年闹旱灾,收成不好。”曹秀芬听到这话慌了下,“那要不咱们明年多种点土豆?”反正粮仓里的这些粮食多得是,明年的公粮都管够。叶英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大姐你还说我呢,自己不也是土豆狂魔?”曹秀芬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玩意产量高嘛。”也不用费心打理。“我打算新农场里全都种土豆芋头,对了大姐,你上次去交棉花的时候有没有见到牛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