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73节
作者:番茄菜菜      更新:2023-05-09 09:47      字数:3220
  以至于省委和军区的领导过来时,他们惊奇的发现当事人正在和那个喜欢喝酒的苏联专家相谈甚欢。说的净是一些他们听不懂的内容。军区的领导招手喊来了翻译,“他们在说什么?”翻译脸上挂着几分无奈,“一开始在说土豆的吃法,后来就聊起了钢铁冶炼,好像还说起了海上的大船,提到了什么珍珠港。”珍珠港?省委派来处理这事的副省长还有点懵,可军区的领导已经反应过来,这海上的大船,说的是航空母舰吧?“快,你也去听,别管说了什么,都记下来,尤其是斯科莫列夫斯基同志说的话。”他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本子,“偷偷的,别让人发现,能听多少是多少。”翻译还有点懵,他俄语其实就那样,说点日常没啥问题,可要是说说怎么冶炼钢铁,他也听不太懂啊。这不是难为他吗?他就是把人带过来找吃的啊。帕维尔·斯科莫列夫斯基离开黄家庄时已经半下午了,他带走了两麻袋的沙棘枣,又是带着一堆咸鸡蛋和咸鸭蛋离开。那个煮熟了流淌着金黄色汁液的蛋实在是太好吃了,比他太太做的煎蛋要好吃一百倍。抱歉玛丽娅,我不是嫌弃你的厨艺,只是真的太美味了。“那真是个可爱的姑娘。”翻译悻悻,“是啊。”不止可爱而且还特别聪明,把谈话所有内容倒背如流,搞的现在军区和省委的领导拿她当宝贝。“叶英同志有写下菜谱给我,详细步骤都写了,等我翻译好给您,回头您太太也能按照这些做出美味的餐点。”帕维尔眼睛闪闪发光,仿佛喝了十瓶伏特加,“真的吗?她可真是个天使。”第045章 李处长你们宁县真是庙小……天使安……叶英如今正在那里回忆自己和苏联专家的谈话内容。做惯了实验的人本身就对数据敏感, 只不过有些专业类的名词叶英也有些闹不懂。她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能明白才怪呢。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个脑袋瓜。实在不行就谐音先记下来,等着叶英忙活完, 外面天已经黑了。叶英揉了揉眼睛,坐的时间久了腰酸背疼的。“写完啦?”关定国的声音中都透着几分小心翼翼, “渴不渴, 要不要喝点水?”这态度让叶英恍惚仿佛以为自己怀胎八月。“就是有点饿。”她喝了口水,发现里面竟然放了蜂蜜。这让叶英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么好的待遇啊。”“嗨,下午的时候县里头送来的。”省里来的领导在这边呆着,闹出了事情的宁县县委可不得好生伺候着?叶英没着急出去, “领导怎么处理的呀?”“还能怎么处理?说是要向中央打报告,对了……”关定国小声了几分, “我瞧着军区的首长对你这土豆挺感兴趣的, 说不定要学北边种玉米,想着要推广种土豆呢。”他毕竟在黄家庄待得时间长,跟叶英不能再熟悉。说起话来也就没那么多的忌讳。说白了就是被叶英带的有点不怎么正经,没了当初在部队里一板一眼的严肃作风。当然, 这也不完全是叶英的问题。但关定国说完这话又有些后悔,他是不是把叶英给吓着了?“叶英, 你还好吧?”叶英的声音都有些恍惚,“还好……非常好。”其实常见的耐旱作物就那几个。土豆、西红柿、茄子还有红薯、大蒜。从粮食作物角度来说, 其余几样都不好合适,土豆和红薯是首选。其实大部分农村地区也都会种植红薯, 而冬天的蔬菜也是土豆。大家对这两样作物都不是很待见。一方面红薯没有经过品种改良,现在吃略有些剌嗓子。而是吃多了都会不耐烦。可到了饥荒时候,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如果能够自上而下的推广……比如说学学北边的赫玉米?那是不是能够在未来三年里, 尽可能的少死一些人呢?叶英觉得自己手心里涌出了汗水,她前所未有的慌张,“这个苏联专家跟我闲扯了很多,我想有些可能首长乐意听。”事实证明,她这个小小的夸张的确奏效——当说出航母这个词时,叶英看到军区首长骤然间闪亮的眼睛,仿佛星球碰撞,在浩渺的宇宙中引发了一点光。“你还记得多少?”叶英现在反倒是冷静下来,“差不多都记得,但是有些单词我拿不准,只有个印象。”军区来的张副司令笑了起来,“能记着就行,小关你去跟曹大姐说一声,我得借用叶英同志两天,至于炼钢的事情,谁再来捣乱一律打出去,你们这农场,可担负着成千上万人的口粮,这点主意你还拿不了?”“是首长!”省里来的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还是趁着夜色与军区来的一块离开了黄家庄。至于宁县宣传部那个同志胡闹的事情,他已经打电话报告给省委班子,等着上面处理。相信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军区的吉普车很快与省里的那个分道扬镳,四个小时后叶英已经坐在了一辆军用飞机上,而目的地所在正是首都北京。“我刚才跟北京那边联系上了,明天一大早就组织专家,你把知道的都跟他们说,明白吗?”叶英点头,“首长,你觉得我们那边的农场牧场经营的咋样?”年轻姑娘半点不怯,眼睛闪亮亮的像是夜空里的星星,这让人忍不住笑了起来,“是挺好的,你们那土豆还挺能变着法子吃。”“那是。”叶英带着点小骄傲,“我在河堤上种了好些向日葵,再加上种的大豆,弄了大豆油和葵花籽油。有了油做什么不好吃?其实我今天中午给那个帕维尔做土豆饼都懒省事,要真是想要弄好吃点,还是得把土豆煮熟了,弄成土豆泥,都不用用油,我们曹大姐最会做这个土豆饼子,甚至都不用油,可好吃了呢。”“你这吃法还挺折腾。”叶英忍不住反驳,“哪里折腾了?你说要把麦子弄成面粉就不费劲了?种土豆就省事多了,就开花的时候多浇点水,保证能结出果子来就行。对比起来,可比种麦子省心多了,今年双抢的时候亏得我们有收割机,不然那好几百亩地的麦子怎么收?土豆就不一样了,在地里多长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坏。关键是土豆产量也高得多,一亩地差不多就有一千多斤,是小麦的两三倍呢。”张副司令听到这话愣了下,今年八月份的时候,关于各地夏收放卫星的事情闹得挺大,中央点名批评一番后这才把这势头摁下去。要不是知道叶英和遏制这股不良风气有关,下午的时候跟小关他们聊过一阵,他还真以为这是在吹牛皮呢。“怎么,你还想全国推广不成?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种粮食可不能一概而论,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这都几百上千年了。”说白了,国人可从来没有拿土豆当主食的习惯。叶英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我知道啊,其实北方也能种水稻,只要有水就好,但气候条件的话一年也顶多种一茬,跟南方没法比。谁让北方缺水呢?”“这话倒也没错。”他这个生在江南的人过去这些年来游历了大江南北,对各地气候倒也有所了解。“不过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叶英点头,一副乖巧听话模样,“我知道。”不过嘴长在她身上,谁还能管得住她?她保证不乱说,就是跟欧阳司长,跟沈成钧说道说道。但叶英压根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她在会议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着苏联冶炼钢铁的技术,凭着印象蹦出那一个个略有些生疏的俄语单词时,会议室的门被悄然推开。停在外面的中年女性站在那里,看着里面热火朝天的讨论,轻声问守在门外的人,“说什么时候吃饭了吗?”她看了看腕表,“快午饭时间了,让食堂那边送来些饭菜,加个肉菜,多送点饭。”门外的警卫应下,敬礼之后这才去找食堂的大师傅。中年女人站在那里,又是说了句,“等他们讨论完了给我那边打个电话,我有事情要找叶英同志。”其实叶英看到了门外的女人,不过会议室的门很快关上,她也没留意,还以为是哪个领导的秘书呢。午饭送来的时候,地质部李部长笑了起来,“还是沾了苏联人的光,中午多了两碗红烧肉。”警卫员笑了笑,“是李处长吩咐的。”叶英瞧到李部长笑了笑,她有些好奇,这李处长又是谁?不过红烧肉的确不错,牧场倒是也有猪,喂得还挺好,不过那些猪是要供给给221厂那边的,也就过年时候才方便屠宰一头。下午三点多钟,把自己从苏联专家那里打听到的一五一十做了汇报后,叶英算是结束了工作。地质部的专家笑着打趣,“这些苏联专家虽然来帮咱们,但涉及到资源的问题,不太肯告诉咱,还是小叶同志有办法,要我说小叶你不如多弄点好吃的,跟那些专家聊聊套套话。”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叶英笑了起来,“我没问题啊,不过那得有专家去我们那边,我们那穷乡僻壤的,专家不去我也没辙不是?”那专家听到这话指着叶英道:“仲谦你看看,人家这小同志,还真有主意。”李部长收拾着那厚厚的资料,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还要在跟技术员讨论才行,不过叶英的确是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