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119节
作者:番茄菜菜      更新:2023-05-09 09:49      字数:2228
  “小叶呀……”郑县长一开口,叶英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我捡来的。”郑县长:“……”那我咋就没捡到呢。他不信。叶英倒是也不勉强。就坚持我捡来的。郑县长没得办法只能铩羽而归,他也想捡呀,给县里头的公社一家一台,多好。做梦呢。秘书揣摩着领导的心思,“叶英同志的拖拉机来路不明,应该是跟苏联人换的吧。”郑县长能不懂这个道理?可宁县又不是边境小城,压根不跟苏联接壤,怎么换?捡来的可能性不大,估摸着是从军区那边要来的。真要是军区给的,那自己还真就没办法再惦记了。再想法子吧。郑县长摇了摇头,“回去吧。”这边郑县长刚回去,吴钢就回来报信,“人走啦。”叶英大手一挥,“这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走,咱们去给老母猪接生去。”她知道这些拖拉机是烫手的山芋,可比起机械化作业的便利,这点风险值得承担。郑县长他们也不会刨根问底,一口咬定捡的就行了。送走了这尊大佛,叶英带领吴钢去猪圈那边。嘴里头也没闲着,“想要小猪崽长得好,你得做好护理,尤其是产后护理……”吴钢抢答,“我知道,得多喂饲料。”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猪也一样。叶英白了他一眼,“那你喂什么饲料,青草干草还是什么?”这一下子让吴钢的兴奋劲儿打了折扣,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有这么多区别吗?”他咋不觉得呢。“区别大了去。”叶老师开始自己的小课堂,“咱们最近雨水多了,雨水多容易滋生细菌,所以猪圈得勤打扫,其实猪可爱干净了,你看到老乡们养猪总是脏兮兮的,浑身都是渍泥那是因为条件不到。”吴钢小声辩驳,“可凤霞姐那里也是呀。”这个问题让叶英一时间沉默,“那是因为猪太多,照看不过来,而且还要忙别的呢。”她话锋一转,“所以你要注意,首先产后,行吧不管什么时候猪圈都要保持干净,拒绝滋生细菌。其次你要喂它的饲料得含有蛋白,什么含有蛋白知道吗?大豆,秸秆……”小吴同学嘴里嘀咕了一遍,将这些苦口婆心一一记了下来。末了总结道:“看来养猪也不简单啊。”叶英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养猪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想要养好并不容易,就像是过日子似的,浑浑噩噩过一天是过,发愤图强过一天也是过。”这话让吴钢恍然,“明白,青春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燃烧青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年轻战士忽然间这么一句话让叶英错愕,旋即笑了起来,“对的呢,养好猪也是为国家建设努力。”……刘冬冬看着远处的晚霞怔怔出神。来到这里多久了?他记得刚开始跟着沈工在戈壁滩勘测时还会数着太阳升起太阳落下的次数记日子,后来记着记着都糊涂了。倒是沈工,从来都脑子清醒。唯一一次不清醒,是前年五月份。原本的运输车迟迟没来,基地没了粮食。再加上旱,连那处水源都几近于干涸。一滴水、一粒米都成为弥足珍贵的东西。沈工当时带着大家去寻找新水源,其实这个活不该他来做。他是基地建设的设计师,负责所有建筑的规划建设,本来就够忙的了。可他坚持,“没了粮食咱们还可以撑几天,没了水我们怎么活?”新的水源找到了,可沈工却落入流沙陷阱里。其实是为了救他,这才险些牺牲了自己。这个从刚开始认识就十分清瘦的男人,在昏迷的那些日子里越发的消瘦。就当刘冬冬以为沈工熬不下去时,他醒了过来。嗓子却哑得像是被沙子一遍遍的擦过。直到现在,都不复往日。小战士结束了自己每天观测的休闲时间,起身时脸上带着笑,“沈工,今天的晚霞很漂亮的。”他说这话时带着几分孩子的天真。沈清晏见状笑了笑,“那怎么不多看会儿?”刘冬冬十分有眼力劲的帮忙搬东西,“天天都有,今天看够了明天就不想看了怎么办?”他说的振振有词,倒是让沈清晏一时间词穷。好一会儿又是笑着说,“那就看书学习好了,你今天想要学什么?”他是个合格的老师,倘若不回国在美国也会是一名合格的研究者、教育者。传道受业解惑,从青海的草滩到罗布泊戈壁滩,沈清晏一直都不忘本行。受益最多的,莫过于刘冬冬,谁让他是贴身的警卫员呢。刘冬冬嘿嘿一笑,“沈工你要不教我拉二胡?”那二胡,还是郭文栋送的,但沈清晏一直都不曾动过。“那我试试看。”他的应允让刘冬冬十分兴奋,太好了,他这小计谋得逞,很好。之前听沈工无意中提过一次,他的小提琴拉的挺好。小提琴和二胡,没什么区别吧,反正都是乐器。但小刘同志还是有些太年轻,哪晓得这其中有着天差地别。小提琴拉不好听着像锯木头,可二胡拉不好……那简直要人命。这是刘冬冬同志决计没有预料到的。可惜人这辈子,最要不得的就是后悔药。……六月下旬,远涉重洋的货轮在旧金山停靠。从上面运来的,除了日本制造的一些日用品外,还有很多来自香港。码头工人搬运着那一箱箱的货物,好奇地问,“里面是什么?”很轻。看似分量十足,但一上手……太轻了。伙伴摇头表示也不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不过这是木箱,这些码头工人熟练的掌握撬开而不被发现的技能。只是看到里面花里胡哨的包装袋时,码头工人有点懵——“decrisps,什么意思?”伙伴也不明白。但他们很快就又见到了这花里胡哨的包装袋。那是在超市的货架上。在这个六月天里,袋装薯片在美国西海岸畅销,异常火爆。消息传到叶英这里,叶英脸上也只是露出微微的笑而已。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奇怪。吴钢捏着薯条吃了起来,“叶英姐你是不是早就算到了?”所以才这么镇定自若。叶英笑了起来,“倒也不是。不过陈先生既然敢把这玩意儿运到美国去,自然有自己的把握。他选择的城市很有意思,选在了旧金山。”吴钢对美国地理不是很熟悉,不明白旧金山怎么了。叶英笑着解释给他听,“旧金山源于西部淘金,名字里有个金字对吧?”“可这不是翻译过来的名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