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125节
作者:番茄菜菜      更新:2023-05-09 09:50      字数:2370
  吴钢闻言悻悻,“那岂不是还要再招工人?”“对,需要再招工人。”不等吴钢说,叶英就说道:“你让曹大姐跟县里头打个电话,看咱们县里头毕业待就业的学生有多少,另外统计下牧场那边的知青,看他们有没有想来工厂上班的。”饲料厂、工业酒精厂、榨油厂。这些生产线和食品厂又不完全一样,多少需要一些文化基础。参加过扫盲班的村民或许可以胜任,但做的多是出卖力气的活。叶英寻思着还是找学生更好些。“找的话也是就近找学生,咱们这边没宿舍住不下人。”吴钢闻言连忙跑去跟曹秀芬说,这让曹秀芬笑了起来,“这也行,让他们那些学生娃娃天天放牛放羊怪大材小用的。”她是个利落人,当天下午就去牧场那边去做了统计。因为有大农场大牧场的缘故,当初安排到宁县的知青绝大部分都被郑县长送到了黄家庄这边。活不算太累还有空学习,重要的是在这边起码能填饱肚子。知青们倒也喜欢这个安排——背靠母亲河,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农场那边实在是忙不过来时他们才会被调过去挖土豆。询问了安排到其他地方的同学,这里的确是人间天堂。而现在,人间天堂再度抛出了橄榄枝——招工。这是在做梦吧?他们为什么会下乡?可不只是为了从贫下中农这里接受教育。本质问题是因为毕业后城里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他们只能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农村找口饭吃。谁能想得到,在农村反倒是有工作岗位。曹秀芬认真的解释,“工资的话我还没问,不过应该跟食品厂那边差不多,这几个工厂也是县里和军区一起办的,所以都是国营工厂,也算是铁饭碗吧。当然英子说了,将来你们要是想回城也不拦着。”这惹起了知青们的热烈讨论。半小时后,几乎所有知青都想要去工厂工作。但也有极个别的情况。曹秀芬看着在少数几个没有这一意愿的娃娃,忍不住问了句,“小秋你们不想去?”小秋是初中毕业生,今年才十六岁,说话时透着几分稚气未脱,“我们都去了,就没人在牧场这边帮忙啦,在牧场工作也挺好。”这话让曹秀芬心中一动,而其他知青们的神色也多少有几分不自然。牧场的活虽然不重,但是牛羊多,放羊放牛是少不了的。他们现在走了……那未免有些不太合适。“那我还是不去了。”这一来二去的,原本踊跃去工厂的也都积极留下。就是有心想要去工厂上班的,在其他人的注视中也有些不好意思,默默放下了右手。曹秀芬傻了眼,自己岂不是折腾一圈没完成任务吗?她没得办法,只好去找叶英商量。小秋是好心,但是这一句话,怕不是又落下了埋怨。叶英也没想到这一出,她有些哭笑不得,“那还是我过去一趟吧。”曹秀芬也跟着,怕闹出事情来不好收场。毕竟叶英和那些知青打交道少。叶英过去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不过知青点倒是还热闹。正值九月天,天气不冷不热的正舒坦。牧场这边打扫的极为干净,也没什么蚊虫,主要是他们点着一种草药,能驱蚊虫。关键是知青点供电,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后,知青们还能够在电灯下读书。在家里读书的时候都不敢这么用电,反倒是来到乡下不需要担心,知青们对这里的生活可谓一百个满意。屋子里正热闹,有热烈的朗读和讨论,也有人在外面坐着。啪叽一声,那是漏网之鱼的蚊子叮咬住了她。“在这里坐着干什么?”小秋这才注意到过来的人,她认出了叶英,不知道为什么情绪一下子就上了来,很想要落泪。“我是不是办错事了?”或许曹大姐问她的时候,她应该再找一个理由。这样害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去工厂上班。虽然没有谁埋怨她,可是小秋知道自己的确是得罪了大家。叶英坐在那台阶上,揽着小知青的肩膀,“怎么会错呢?你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还为牧场考虑,这没错呀。”这件事,怎么会有错呢?“这件事是我安排的不妥当,放心了,我已经想好办法了。”小秋有些不太确定,“真的?”叶英虎着脸,“怎么,不相信我?”小知青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叶英你好厉害的,我好喜欢你的。”叶英一愣,感情在这牧场里,自己还收获了迷妹一枚?第80章 侦察机敌机侦查……小秋的表白来的太过于突然, 就连小知青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只是觉得你真的好厉害。”就连知青点里最博学多识的卫耿都很佩服叶英呢。“你们也很厉害呀。”叶英帮着小姑娘整理了下额前的碎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帮助国家搞建设,也很厉害的。”这夸赞让小秋有些不好意思, 正想要说什么,就听到叶英那淡淡的声音, “走吧, 我们进去说。”在宁县招工消息也发了出去,郑县长联合教育局那边在安排。不过王局长也说了,合适的人可能没那么多。叶英自然把目标锁定在知青点这里。储备人才库,而且人还多。但小秋的话倒也没错,知青都走了, 谁来帮着放牛放羊?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毕竟牛羊的管理都具体到个人, 若是知青们都走了, 这又得重新分工,怕不是要累死曹秀芬一伙人——就在前不久牧场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叶英给出的折中方案倒是简单了许多——不管是留守牧场,还是去工厂上班,都有工钱拿。取消了原本的工分制度, 用工资全面取代。只不过原本的工人工资缩了水。打个比方说,原本是一个月二十, 现在只有十五块。少了的五块贴补到留守牧场的知青那里,而这部分知青还需要十块钱来看齐去工厂做工的。这十块, 则是由牧场来出。总之两个字——公平。绝对的公平。不管是留守牧场还是去工厂工作,都有固定的工资。这就打消了大部分人的疑虑。“那我们去工厂上班的, 还是铁饭碗吗?”这个问题让其他知青忽的愣在了那里,好像也蛮重要的哈。叶英反问了一句,“你不打算回城吗?”这个问题让提问的知青傻了眼, 有一会儿才轻咳了一声,“谢谢叶英同志,我知道了。”哪可能事事圆满呢?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还指望铁饭碗?国内其他地方的知青可没这么好运呢。叶英倒也不是为了怼人而怼人,只是实事求是说一句而已,“如果将来打算扎根在此,当然可以拿稳了这个饭碗,我不知道你们未来有什么打算,不过目前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案,当然如果你们有好的建议尽管说就行,不用藏着掖着。”还能有什么好的提议?因为小秋的“奉献精神”害得他们可能工资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