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假夫妻 第153节
作者:番茄菜菜      更新:2023-05-09 09:51      字数:2236
  “你刚才,做了什么噩梦?梦到家人了吗?”叶英舔了舔唇,“没有,只是梦到你了。”沈清晏:“……”他所有的学识似乎都不能用来应对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叶英却也没指望他做出回答,沈清晏是什么样的人,叶英再清楚不过,“梦见我们都死了。”死,是一件大事。没有什么事情能超脱生死。人死如灯灭,除了留给后人的记忆,似乎也剩不下什么。只不过有的人死的窝囊,有的人则死的光荣。沈清晏看着依旧惊魂未定的人,他反手握住叶英的手,“死也没什么好怕的。”他不止一次的面临着死境,回国的路途中,早前病重时,甚至在美国的时候还遇到过车祸。那车子就在他身边爆炸,他比别人更幸运一些。叶英看着这有些模糊的面孔,“我不怕死。”她经历过死亡的人,不怕死。但那梦境还是让她恐惧了,因为死的不止是她,还有沈清晏。还好那只是个梦。叶英努力笑了笑,缓和这有些凝重的气氛,“吓着你了吧?四哥你可真是胆子小,就一个噩梦而已,怎么这么担心受怕了?”活动了下肩膀,叶英把手抽了回来,“睡觉吧,你明天还要去工作呢。”基地的研究人员向来没什么休息日,即便是有也都把时间耗在了实验室里。这个不是规定的规定遵循多年,以至于叶英都忘了,明天其实是休息日。沈清晏可以不去上班。“我给你读书吧。”他之前给战士们讲课,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材料学方面的课程时,总是会把他们念得昏昏欲睡。要是能把叶英念睡了,倒也不错。“好啊,大博士给我一对一辅导,我赚了呢。”乐观是常态,悲观只是一时情绪。当然有时候太乐观了也不好,听课听得满肚子疑问,这后半夜就在不停地提问作答中过去了。外面天色渐白,叶英伸了伸胳膊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咱们去食堂吃饭吧。”沈清晏看着精神越发好的人,有些懊恼,“要不我去给你打点饭,你再睡会?”睡什么睡。叶英一点困意都没有,“我等会要去找颜料,回头还要再去找赵政委,对了四哥你觉得这边种什么好些,我打算种点庄稼。”种花家的天赋点在了种植上,没什么地方是不能种庄稼的。有的产出才有的吃嘛。沈清晏稍有些迟疑,作为土木工程师,他对地质研究颇有建树,“似乎种棉花和瓜果更好些。”“我也觉得,那咱们就种棉花,回头把棉花卖给外国人,不是技术封锁嘛。哼,挣他们的钱来搞我们的国防,回头气死他们!”第100章 包饺子二胡叶英早前就想要种棉花。如今有沈清晏的建议, 像极了钦差大臣拿着尚方宝剑。她中午去找赵政委的时候,就说了这事。“种棉花?”“对,棉花。”粮食作物是必需品, 但是这边不太适合种植。缺水。意味着小麦水稻都不好种。种棉花反倒是好一些,棉田需要人打理。而基地回头倒是不缺人——好几千人的家属要赶赴来到这边。这些人是最好的劳动力。“不然, 你哪有现成的工作岗位安排?”这话让赵政委无话可说, “你之前不是说还要再考察一段时间吗,怎么这么快就定下来了?”“咨询了专家的意见。”叶英过来是提要求的,“我联系几个人,但是您也得再帮我找找专家什么的。”人多力量大。叶英可不觉得自己就能把所有的事情给干完,她也不过是占了点便宜, 有一些先机而已。“行。”赵政委是个爽快人,“你都这么说了, 我还能不去办?”说完正事赵政委忽的想起了其他的事情, “你在这边生活还适应吗?”沈清晏最近忙了些,他的工作向来没定数,偶尔会被拉去当土木工程师用,时不时的又会牵扯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搞革命的是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沈清晏本人从来不会提意见,但赵政委多少觉得有些对不住叶英。可能是因为这是自己撮合的一桩婚事吧。“还行, 哪都一样。”叶英对生活环境素来不挑剔,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好, 要求太高达不到反倒会增加落差感。“该提要求就提要求,倒也不用太客气, 等年后又有家属来,后勤这边也要做点事前工作不是?”叶英明白了,“我就是那个试验品。”“话也不能这么说。”虽说道理没错, 但不能这么讲的啦。咋能说是试验品呢,分明是革命工作的“急先锋”。“我还小旋风呢。”叶英嘟囔着从赵政委这里离开了,她下午还要再去找颜料。赵政委给她指派了新的警卫员,确切的说是临时警卫员孙铭。孙铭很是认真的解释,“铭记的铭。”好多人都以为是明天的明。孙铭不算太年轻,比叶英还要大上几岁,眼睛却格外的明亮,这是个话很多的人,“听政委说,小刘想要来给您当警卫员呢。”刘冬冬?叶英很快就想明白怎么回事,“那孩子喜欢胡思乱想,不用管,你对这边都很熟是吧?我想去水源那边看看,有地下暗河的地方也可以。”孙铭点头,“您会骑马吗?那边有点远。”远?基地有车,但用的不算多。叶英也没想着用车,只不过基地没自行车?还真没有。孙铭有些不好意思,“骑马更方便一些。”毕竟这路也没完全覆盖,自行车在沙地里并不好行走,还不如马好使。“如果遇到沙尘天气,老马也能带着人避险。”倒也没错。但问题来了——叶英不会骑马。两人最后还是去附近捡了些石头。孙铭不太明白,“你要石头做什么?”他一直您您的让叶英觉得自己七老八十了,好歹纠正过来舒坦了些。“提取颜料,大自然很慷慨的。”古代的画家们向来喜欢在这些矿石中萃取颜料,虽说叶英更擅长分解植物,但多少也算了解石头。乱七八糟的石头捡了一堆,她带回去研磨搞颜料。等着那白布上染了色,已经过了腊八节。尽管这里远离了人世的喧嚣,但上万人的基地在新年到来时多少也热闹了几分。有手巧的工人已经剪了各种各样的窗花,叶英也得了些,很是兴奋的贴在了擦得反光的窗户上。沈清晏回来的时候就看到玻璃窗上的红色窗花,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春节来临时,母亲把家里头布置一番。如今这房子,原本只是用来休息的所在,倒是有了几分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