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作者:老胡十八      更新:2023-05-09 19:02      字数:5549
  结果,《石兰晚报》接到她的文章,是过了征稿期限,可她实在是写得切题,既有干部们钟爱的引经据典,又有老农民也能听懂的大白话,论点论据清晰,逻辑连贯,主编直接拍手叫好。正巧赶上《红旗》征稿,要求每个省选送至少两篇文章,主题是新华国新风貌,安然写的三篇全切题,主编犹豫半天,终于是忍痛割爱,挑出最好的两篇送上去。要知道,每年的新年特刊都是各个省份文艺工作者争相大展拳脚的时候,光石兰省就有三百多篇备选稿,其中有各个领域的杰出工作者,也有有多年写文写诗经验的诗人作家,推安然的文章,那是全报社无一人投反对票的。到了《红旗》,两篇文章同时被选中,发到各大机关单位,反响也是相当不错,就连副主席看了,也亲自写信到报社,表扬“像安然同志这样大批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青春的年轻人”。省里收到消息赶紧给阳城市委打电话,市里找到县里,县里找到公社,公社那儿不就有她插队的信息嘛,找到响水生产队去……结果闹了半天,她已经不在响水生产队了,说是户口给迁回市里了。阳城市那么大,光知道个名字和毕业学校,要找到人也不容易,就这么一层一层最后通过杜红旗找到海燕村来。在这个信息不发达,奖励金被人冒领,存折让人冒取,甚至连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能冒领的年代,真是不容易。自己文章被表扬不算啥,安然觉着政令信息这么一层层传递下来,费老大劲找到真正的写文章的人,这股认真的劲头才是让她敬佩的。在她死后二十年,这个国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起飞,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离不开每一个这样认真努力的人。“安然同志,这是副主席他老人家亲自给你写的表扬信。”副县长孔南风说着,双手递过一个牛皮纸信封。“谢谢孔县长。”孔南风今年三十出头,本该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年纪,却因为革命给闹得白了鬓角,这年代吧,革委会才是大权在握的机构,像什么市长县长的,也得避其锋芒。他打量着屋子,问粮食和猪肉都分到了吗,年货都备上没,生活上有没啥困难。安然一一回答,都有,都好。不过,孔南风看这家里摆设比一般农民家庭体面,倒也信了,还说:“看来你们生产队生产抓得好,日子都过得不错,今年上了多少公粮,还有多少余粮?”姜书记战战兢兢说了个数字,他到目前为止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乡长和公社革委会主任。孔南风皱眉,“只余这么点,那战备粮呢?”这下,姜书记额头的汗变豌豆那么大了。他直到下午也没查清楚到底少了多少,粮食都去了哪儿,现在要是说不清楚,孔县长还不得撤他的职?可说谎吧,作为一名党员,他又不能欺骗组织。说真话是死,说假话也得死,心里鼓点子打得“咚咚咚”的。安然忽然接口道:“去年底战备粮刨除耗损后还余5480斤,今年新增人口为18人,每人每月12斤,储备2月则是432斤,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2斤,一共5912斤。”小海燕生产队原有248人,加上她和猫蛋刚好250人,储备粮都是按人头计划,每人每月计划12斤,只不过全是粗粮,一斤细粮也没有。饶是如此,也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计算,别说老眼昏花的姜书记和不识几个大字的何队长,就是出纳姜德良也说不出来。每一次公社下来查账,都是一堆人抱着一堆账本,一面翻一面打算盘。谁也没想到,这个细皮嫩肉漂亮得一朵花儿似的女同志,居然说得清清楚楚。不对,这个整天逃避劳动的小女同志她是怎么对队上的人哥事这么清楚的?不等他们想出来,安然又接着说:“余粮减少是因为今年天气干旱,作物产量低,明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保证国家粮食供应的同时,让每一个社员都能吃饱饭。”她的声音不高不低,不卑不亢,仿佛一棵挺拔的青松,这样的人,没有谁会怀疑她说谎。果然,孔南风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其实他也是城里孩子,母亲是在重庆当过卧底的老革命,自个儿也是被选派下来锻炼的,俗称“镀金”,以后不管出不出政绩都是要往上走的人,革委会那帮造反派给他说的他不爱听,公社这些队长书记说的他又听不懂,难得有这么个条理清楚,逻辑清晰的“下属”,他高兴得很。“不错不错,看来小安同志的会计工作做得很到位,咱们其他公社也得向你学习。”知道姜德良是出纳,他下意识的觉着这个就应该是会计。何队长嘴一动,刚想说她不是会计,姜书记忽然给他使了个眼色,几乎在一瞬间,这俩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老对头,居然奇迹般的达成了统一。副县长讲完,石安公社的书记和主任也得说两句,安然拿出上辈子跟市委省委各种官员打交道的态度:问到就仔细回答,没问就静静地听着。果然,所有人都对她赞赏有加,“这么有才华,有能力,又艰苦奋斗扎根农村的青年,咱们不能亏待她,得让她有奋斗的动力,是不是?”公社书记连忙点头,“是是是,明儿我让武装专干给她们孤儿寡母的送二十斤清油来,再加五十斤细粮。”包淑英惊讶得张大了嘴,打死她也想不到,就这么几句话,居然就能得到这么多奖励!送走一堆领导,她觉着自己嗓子眼紧张得生疼生疼的,“那个,然然啊,咱们真有清油和细粮了?”“真的。”包淑英立马捧着心口阿弥陀佛的感慨,这新社会就是好啊,这么金贵的东西都能随随便便说送人就送人,却哪里想得到真正价值这些东西的并不是几句话,而是她的文章。***就说小铁蛋吧,尾随着领导们来到村口,顿时让人给叫住:“喂,狗崽子铁蛋,过来。”是一个叫牛蛋的八九岁孩子,整个人胖乎乎的,两个小脸蛋子冻得通红通红的,明显已经在大榕树下等了很久。铁蛋本来不鸟他,可今儿实在是得意,谁让他的小姨让副主席给表扬了呢?那得是多大的光荣啊!“啥事儿?”要是有尾巴,此刻都能翘上天了。“听说县长找你那个骚货小姨啦?”“骚货”两个字一出,一群八九岁的孩子顿时哈哈大笑,像发现了大人什么了不得的秘密。“骂谁呢你?”铁蛋气红了脸,他虽然不是很喜欢小姨,可她是第一个给他做内裤穿的人啊。“就骂你家那骚货呢,咋啦?她是大骚货,那黄毛丫头就是小骚货!”牛蛋抓起两把雪,团了团,瞄准铁蛋,嘴里“biu——”铁蛋倒是反应快,险险的躲过他的攻击,可有其他人帮忙递子弹,源源不断的雪球砸过来,他是又疼又气,凭啥要骂小猫蛋,她还连话都不会说。***安然把小猫蛋哄睡,发现铁蛋同学还没回来。这么冷的天,怕他是不是滑倒了,正准备出去看看,门“咯吱”一声开了,有个黑影窜进来。她定睛一看,嘿,棉衣湿哒哒,头上还顶着不少雪:“站住,咋,摔跤啦?”“没。”小家伙气哼哼的,安然一把拽住,“流鼻血了,跟谁打架弄的?”铁蛋还是低着头不说话。从小到大,这样的打他已经挨习惯了,冬天的打挨起来很容易,因为脸已经冻麻了,几乎感觉不到疼痛。雪球打的,疼不了多久的。“何铁蛋你给我站住,到底是谁打的,你不说我现在就去找队长,不问出来今晚这小海燕谁也甭想睡觉。”铁蛋相信她真能干得出来,可她越是这么泼辣,别人越是会骂她“骚货”,犹豫一下,他决定实话实说。安然倒是很平静,这俩字她上辈子也没少被人骂。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俩字算是最大的恶意。但她相信,恶意不是来源于孩子,而是他们的家长,他们只是喜欢模仿大人那种暧昧的恶意。“你傻啊,有回嘴的工夫,咋不把他们揍一顿?”“我姥说不能还手,打坏了得赔医药费。”“我有个既能痛快揍他们,又不用赔医药费的办法。”“真的吗?”安然揉了揉他硬硬的头发,“放心吧,过两天我试验给你看。”天气冷,出血也不多,一会儿就给自然止住了。倒是铁蛋,歪着脑袋打量她,“你的文章,主席真的表扬你了吗?”安然扬了扬牛皮纸信封,“告诉我,谁欺负傻杜鹃,我就念给你听。”铁蛋瘪着嘴,终究是抵挡不住副主席的亲笔来信,半天憋出一句:“牛蛋他爸,好几次我看见,他总是抱着傻杜鹃。”“怎么抱,像我抱小猫蛋这样吗?”刚问出口,安然就觉着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两个成年人抱在一起,能是什么事?傻杜鹃傻杜鹃,说的就是姜德宝家大闺女,八岁那年一场高烧烧坏脑子,智商永远停留在八岁上。成年后也舍不得像农村其他智障女子一样随意打发嫁出去,姜德宝给她招了个瘸子女婿,小两口也挺争气,结婚一年就生下个健康聪明的男娃娃。然而,谁也没想到,闹饥荒那年为了捞条鱼打牙祭,父子俩双双淹死在海子里。村里人对着傻杜鹃都说是小孩不懂事玩水让龙王请去做客了,过几天就回来。她等啊等,盼啊盼,没盼回来儿子,下意识就把年龄差不多的铁蛋当成了儿子,村里孩子打他她就挡在前头,有吃的就分他一口。铁蛋摇摇头,带着孩子的纯真,“他还会吃傻杜鹃的嘴巴,每吃一次,就给她两块饼子。”然后每次傻杜鹃都会悄悄分一块给他,让他不要告诉别人。难怪他一会儿说傻杜鹃天天饿肚子,一会儿又说分饼子给他吃,貌似前后矛盾。可怜的傻杜鹃呀,有口吃的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当然要把她的幸福和“儿子”分享。安然拳头硬了,又追问了几个细节,气得哟,差点就给当场升天。“小姨,牛蛋他爸咱惹不起,他能打死一头牛哩,等我……等我有他那么大的时候,我就不怕他了。”安然深呼吸,“放心,我过两天就送他升天。”把手洗干净,郑重其事的拆开信封,那字,可真是漂亮,笔锋十分苍劲,每一个都像印刷出来的一样。老人家的字真就像他的为人一般,光明正大,开阔坦荡。这一夜,包淑英和铁蛋在这样一封饱含热切希望、赞赏、鼓励的来信里安然入睡,就连小猫蛋都乖乖的没蹬被子。只有安然,心头总是充斥着一股酸楚与气愤,为这个年代,也为傻杜鹃这样的女孩子。因为她也是最近才听妇女们说,傻杜鹃是因为流产给流死了的,大出血。她的小猫蛋,上辈子跟着刘美芬,也不知道受没受过这样的欺负,如果被欺负了,她是多么无助?多么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接下来几天,包淑英又奇怪了,书记和队长每见她一次就得问一次:“你家小安同志怎么还不来帮忙算账?”毕竟吃了人家半个猪头,老太太总觉着欠大队部,得多去帮忙心里才过意得去。而然然呢,无论她怎么劝,就每天老神在在的,兜着猫蛋这儿溜达那儿闲逛,反正就是不去帮忙。公社送来的奖励里有二十斤大米,三十斤白面,至少能让她们敞开肚皮吃一个月。安然发了一盆面,揉一揉,搓一搓,再放滚烫的油锅里一炸,一根根金黄黄短胖胖的油条就出锅啦。虽然没有酵母粉,不够蓬松,但她白砂糖很足,又香又甜,铁蛋一口气吃了三根。正吃着,姜书记家那瘦条条的老伴儿进来了:“哟,我就说咋这么香,原来是正吃油粑粑呢。”她的眼睛落在铁蛋身上,那孩子站在他小姨身旁,在油条上摸一把,再把手指送小猫蛋嘴巴,让她咂吧个味儿。“小安同志啊,家里的事忙完了吧?”安然下油条的手没停,“差不多了,婶子来,吃油条。”别说油条,就是龙肉老太太也吃不下啊,要是队上的账抹不平,她连屁也吃不上一个。“你叔和我最近啊,满嘴火炮,可吃不下这些油煎油炸的。”见安然不接茬,把话题绕别的地方去了,老太太愈发急得火烧眉毛。上礼拜开始公社领导轮流到各生产队查账,有干干净净的,也有账目和实物对不上的,但也就几十斤出入……就这,那些大队书记还被叫公社革委会去写检讨,每天早上社员们干活的时候都能听见他们臊眉搭眼的在广播里念检讨书。老姜在旧社会是村长,现在又当了二十多年的书记,可丢不起这脸。当然,她更清楚的是,一千八百多斤的纰漏,不是念检讨这么简单,搞不好得枪毙。想到这儿,她两条枯木棍似的腿软了又软,差点就站不稳。安然看她实在可怜,心也软了,这两口子跟队长不一样,他们这么多年不仅没欺负过母亲,还时不时会帮衬一把,要不是他们主持着,包淑英还真讨不回这套房子。“婶子您回去吧,转告我叔一声,他晚上要有空就来我家一趟。”“有空有空,他一定来。”本来,她跟村里其他妇女一样,都觉着包淑英这城里闺女懒得不像话,一个工分不挣,整天就抱着孩子这儿走走那儿逛逛,整个海燕村哪有这样的妇女?可老姜硬说她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不仅会写文章还会算账,不是一般妇女,那么大个缺口,要不是她看出来,等到查账的时候让公社领导看出来,那他有嘴也说不清。自检自查发现问题,至少还能补救,总比上头揪住小辫子好不是?***“可现在的关键是,那天你已经在县长面前夸下海口,账已经抹平了,咱去哪儿弄那么多粮食填窟窿?”何队长的语气,不无责备。安然看着他,似笑非笑:“队长既然要把屎盆子扣我头上,那当时就应该大义灭亲,站出来否定我,反驳我,现在我帮你们渡过了危机,反倒成我的不是了?”“那你们还来干啥,都回去等死吧,最多三天,公社就得查到咱们队,到时候我顶多是不清楚情况,信口开河,而你们……我听说,河南有个生产队长,年底盘账少了八块钱,都抓去坐牢了呢。”顿了顿,“加上倒卖棉花的事儿,咱们小海燕生产队可就要在全县出名咯。”何队长哑口无言。他能怎么样?他也没办法啊!账目和储备这一块可是归他直管的,上面追究他就是首当其冲要被撤职的。姜书记瞪了队长一眼,心说这女娃子真不是好惹的,你让她一分不舒服,她就得三分的还回来,不由得放缓了语气:“小安啊,你要是有啥办法能跟我们说一说吗?”“姜书记,我知道您是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我确实有办法,但我怕刚帮你们度过难关又被你们扣个大帽子。”俩人只好讪讪地赔礼道歉,“不会,绝对不会,刚才是我着急了,说错话。”在这个大集体时代,他俩就是整个生产队头顶的“天”,谁能想到这俩平时趾高气扬的人,居然对着个十九岁的小女同志点头哈腰呢?当然,安然知道,姜书记也就罢了,何队长这样的伪君子,连真小人还不如,她这么让他没脸,他心里肯定狠狠的给她记了一笔,她要是不踩着这笔更上一层楼,站到比他还高的位置,以后有的是小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