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作者:易楠苏伊      更新:2023-05-09 20:46      字数:4433
  张招娣压下心头的喜悦,还不忘给女儿宽心,“我看那些选手个个都很强。下回复赛,你尽量争取,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更不能熬夜。小孩子不能熬夜,要不然将来长不高。”就算再怎么疼爱女儿,她也不能眛着良心说她女儿是第一。那里有几个好苗子,诗词量比女儿强多了。头一回参加正式比赛,她担心女儿承受不了失败的挫折,从而失去自信。那样可不行。苏以沫点点头,也没有说大话,她自己什么水平,她还是清楚的。苏爱国也在边上滔滔不绝,夸赞这些小孩子年纪轻轻就已经不得了,他还畅想当年,“我像你这么小的时候压根不会这么多古诗词,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下地干活。天黑了,晚上点蜡烛写作业。我们那时候的作业比你多多了,有一回我写到凌晨两点,外面雪花呜呜飘着,我手肿成馒头。”他连连感叹,“城里生活条件富足,你看那些孩子的父母都很优秀,有些甚至是大学教授,他们有的是时间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怪不得校长也让你参加呢?他是想锻炼你。你就算是天才,可这世上也不止你一个天才。你要好好努力。”苏以沫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一张一弛,你们是在唱双簧吗?苏以沫冲爸爸挤眼睛,“放心吧。就算为了你的奖励,我也会努力的。”张招娣见他们两个在打哑谜,好奇问,“什么奖励啊?”苏爱国给了女儿一个眼神“你看,是你自己说漏嘴的,不束我”,苏以沫立刻岔开话题问妈妈,“你泡菜卖得怎么样?”张招娣也没纠结,把情况说了一遍,“我新聘请的销售员在菜市场和各大小吃店兜售,卖得还成。但是你也知道咱们用的是机器,每天只上八个小时。不分早晚班,每天生产两千斤。现在只能销化一千斤,另外一千斤只能储存起来。国外的销售员正在打通关系,样品已经寄过去了,得过段时间才能回复。”因为泡菜厂几乎都是机器运转,用不到多少人工。现在工厂每天生产两千斤是很宽松的。如果紧迫点,八个小时生产五千斤都不是问题。业务好的厂子一般都是三班倒,张招娣销路还没打开,不得不控制库存。整个工厂总共只有十名员工,还包括郝厂长。其中五名工人负责生产。四名工人负责对外销售。负责生产的工人工作时间是:早上九点到晚上五点。真正的朝九晚五。同时也是双休。不过因为没有加班费,工人拿的都是基本工资。不过因为是在乡下,不耽误种地,所以没有任何工人表示不满。甚至其他村民眼巴巴等着下一波招工。苏以沫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只要能出口国外,这厂就能盘活了。”什么生意都是刚头难。之后需要慢慢扩大规模。苏爱国问她盒饭生意怎么样了?张招娣昨天刚去看过,“咱们这边还成。销量没有下滑,稳步上升。罗湖区由顾正光全权处理,他招的人还成。这个月净利润应该能有四千。再过两个月就能回本。”开一家盒饭分公司需要的本钱并不多,无非就是房租、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回本之后就是净赚。苏爱国点点头,“那南山区呢?你还打算开分店吗?”张招娣摇头,“我打算让顾正光扩大规模。然后提拔他当副手给予股份。”她之前想过了,“这盒饭生意很容易复制。趁他还没能力另起炉灶时,我能赚点是点儿。”苏爱国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儿。盒饭确实很容易复制,而不容易复制的企业成本却很高。苏以沫沉吟良久,主动把话题拉回到泡菜上面,“妈,咱们要不要在电视上打广告啊?”张招娣一愣,“广告?”这玩意儿挺贵吧?苏爱国觉得可以试试,“电视上的广告不便宜,还得找导演拍摄,你手头钱不多,登广告不划算。你可以先登报纸。就在咱们鹏城本地报纸上刊登,效果好的话,再上电视。”张招娣想着那么多库存,h国那边还不知要等多久,也确实不能一直等下去,花点钱打广告说不定真能卖掉,这主意可能真的行。于是第二天,张招娣就给鹏城特区报打了电话,这个报纸在鹏城的发行量最好,而且还会卖到外地,在上面刊登广告效果最好。能花钱打广告都是财主,对方极力推荐广告位,为她出主意。报纸是一天一期,广告效果持续1-2天,周期很短,张招娣想先试效果,于是花了钱在最显眼的位置打了个广告。第73章苏爱国回家后,女儿正在客厅背书,看到他回来,立刻迎上来。苏爱国将报纸掏出来,两人坐在沙发上,将报纸平整摊开放在茶几上,四只眼睛在报纸上逡巡,终于在“哪儿呢?”苏爱国找了半天,愣是没找到,“你妈还说在最醒目的位置,我怎么没看到呢。”苏以沫眼睛尖,她挑了第一版,指着最下面的位置,“这儿!”苏爱国立刻丢下手中的报纸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好家伙,果然很醒目,第一版最下面,很大一片区域,有图片,有文字,而且还用红框圈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开业庆典呢。再仔细一看,可不正是庆祝开业吗?他将广告词念出来,“新厂成立,h氏风味泡菜,朝鲜族特产,富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提高食欲。”苏爱国有些好奇,“氨基酸是什么?你妈从哪听到的词?”苏以沫拍拍胸口,满脸自豪,“我给她提供的广告词。怎么样?”苏爱国看着下面一行小字,解释氨基酸的好处,嗯,确实挺好,他想了想,“如果写h国泡菜应该卖得更好。”现在h剧流行,比华国经济发达,年轻人都向往剧中人物优渥的生活,也觉得h国的东西质量更好。苏以沫摇头,“那怎么成?写成h国泡菜,那泡菜发源地就成他们的了。咱们要挣他们钱,可不能当汉奸。”苏爱国哭笑不得,“不就泡菜吗?怎么就成汉奸了,没那么严重。”苏以沫知道爸爸不是不爱国,他就是觉得咸菜不当大雅之堂,但是他哪里想到h国是偷国呢。看上什么东西都说是自己国家的。孔子是他们的,r本的武士刀是他们的,就连耶稣都是h国血统。赚钱归赚钱,但是文化传统可不能丢。苏爱国听着啼笑皆非,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咸菜而已怎么跟文化扯上关系了。其实爸爸的想法才是人们普通认知,苏以沫跟他讲文化宣传有多重要,“因为他们以文化立国。但是本国文化不够,就只能偷了。文化可以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从而转化为金钱。”苏爱国怔住,这不就跟广告差不多吗?他嗤笑一声,“还真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苏以沫颔首,“所以啊,做生意赚他们钱可以。但是不能让他们有窃取的机会。”苏爱国点点头,“你说得对。”广告打出去一天,张招娣这边接到的电话就打爆了。她自然不可能再拉一条电话线,而是跟好美味盒饭共用电话,好在咸菜的名字也叫“好美味”,所以也不用担心电话那头的人误会。张招娣忙得不着家,联络工人送货,一直忙到很晚才回家。苏以沫等不了那么晚,已经回屋睡了,苏爱国还在等她,看到她回来,赶紧问她卖得怎么样?张招娣也不卖关子,将结果如实回答,“总共卖了三千斤。”哪怕明天没有效果,她这广告费花得也值了。如果一个月打十天广告,那她就没有库存了。想想就美滋滋。苏爱国也真心为她高兴。库存就等于成本,只要库存没卖完,就一直不能回本。再打几天广告,她就能把所有库存都给清了。“我今天接到许多电话。有的是想从我这边定货,有的是想卖白菜给我。”最让张招娣高兴的是,“火车采购找我定货。虽然只定了一百箱,但是他们说了效果好的话,以后会多定。”苏爱国面露惊喜,“真的啊?那可太好了。”张招娣笑眯了眼,“是啊。多亏闺女出主意。我之前连想都不敢想。”苏爱国听她花式夸女儿,也情不自禁跟着笑起来。第74章翌日,苏以沫醒来时,张招娣早早就走了。说是去接电话,可能还有人订货。苏爱国把昨天销量说了一遍,苏以沫松了一口气,三千斤,泡菜厂现在每天剩一千斤库存,三千斤就是三天的库存。卖得挺快。没过两天,报纸带来的广告效应逐渐消失,张招娣在饭桌上,告诉丈夫和女儿她打算再打广告,而且还给两人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打十回广告,库存就没了。”只在本地报纸登广告,价格还是相当便宜的。苏以沫却觉得她应该抓住时机,扩大规模,“泡菜跟盒饭一样都容易复制。但是泡菜比盒饭好一点的是,它具有品牌效应。如果消费者吃惯它的口味,认可它的卫生,以后哪怕不打广告,依旧能有供货商过来定货。”张招娣抿了抿嘴,不得不承认,女儿说的是对的。对于好意见,张招娣自然是虚心接受,“那成,我在电视上打广告,扩大知名度。”苏以沫还提醒她,“妈,千万要把工厂管好,不能出现质量问题。食品靠的就是干净卫生。它远比夸夸其谈更重要。”有许多品牌就是因为质量出了问题,才失去消费者的信赖。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张招娣自然明白,“放心吧。我会让郝厂长盯仔细些。”张招娣是个急性子,既然已经要扩大规模,她自然是全面在电视上打广告。在华国做生意有个好处,采购商并不是当场结算,而是一个月才结尾款。之前她用的是村里的白菜,但是村里地并不多,白菜早就卖完了。想要加大生产量,自然要重新找个供应商。她需要负责找个批发商长期供货。而她卖货的商家都是小商家,比如小饭店、菜市场等地方,都是当场结算。她这边就等于有一个月的资金周转。刚好可以用来打广告。其实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她手头资金有限,而且又欠着银行钱。上个月盒饭盈余的钱,她打算留作扩充南山区的开支,暂时不能动用。好在广告打下去之后,效果立竿见影。鹏城本地人不喜欢吃辣,泡菜用的都是不怎么辣的辣椒,看着就有食欲,早餐搭配一些挺好。而且这时候的h剧在国内开始风靡,不少剧迷对剧里的东西开始着迷。他们吃食顿顿都有泡菜,甚至还有介绍。于是许多人都想尝尝这泡菜的味道。好美味推出的泡菜刚好填补这个空挡。张招娣也没想到电视的效果远远超过报纸,照这么打广告,她一天起码能卖出6000斤。当然这6000斤并不是鹏城一地的销量,有不少人觉得口感不错,运到外地销售。销量提升之后,工人每天的任务量增多,但是没人有怨言。因为之前每天只生产2000斤是处于亏本状态。老板亏本,这厂子就开不下去。只有老板挣到钱,这工厂才能开下去。当然也是因为工人负责的是检查工作,比如机器能不能正常运转,白菜有没有黄叶,工作并不累。张招娣忙的时候,苏以沫和苏爱国也没闲着。苏以沫不仅要做作业,而且还要背古诗词。为了增加词汇量,她几乎玩命地背,睡觉时都会念叨几句。张招娣每次回来晚了,给女儿盖被子,都能听到她嘀嘀咕咕,扭头就将这事告诉丈夫。苏爱国觉得太稀罕,赤脚跑过去围观,回来后躺在床上笑个不停,气得张招娣想打他,“女儿这么累,你很高兴吗?”啥人呢。一点都不靠谱。苏爱国见媳妇发威,忙憋住笑,连连讨饶,“咱闺女要强。平时懒懒散散,其实真正想办什么事,就会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性格像我,将来一准有出息。”张招娣已经习惯他什么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也懒得跟他计较。苏爱国见她这么忙,“明天你还有空观看她比赛吗?”张招娣一愣,这才想起来,原来明天比赛了,她猛地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给忘了。”她想了想,“没事儿。明天的事我往后推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