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作者:弓青瀚      更新:2023-05-10 10:05      字数:3062
  有了秀才功名,就有了参加乡试考试的资格,也可称为“科举生员”。但是,天下有不少的读书人在好不容易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以后,却始终止步于院试。多次参与,却也院试多次落第。乃至到了白发苍苍,依旧被称呼为童生者不知凡几。所以,同考应试者的年龄有大有小,有分外年轻、也有早已衰老的人。尹道元便让慕书玉提早重视起童生试。童生三试,也被称为“小三元”——是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俱都名列第一,称案首,一人连得三案首,就被称为“小三元”。至于乡试及以后,对慕书玉来说暂且还尚远,可以先略过不提。尹道元:“老夫知道县试一般是由知县主持考试,考试的内容会涉及到诗赋、策论和八股文。”“其中,八股文很重要。”“玉儿,读完启蒙教材以后,就要读四书五经和其他的诸子百家,县试和府试主要在于考四书里的内容。”“五经就要比四书复杂得多。”“玉儿,你要知道,一个人很难精通全部的五经,专攻一经、两经即可,其余通读便行了。”慕书玉点头应了声。尹道元继续说道:“四书五经以后,就是读史书和诸子百家,比如《老子》、《庄子》。”“但古往今来,有人专门出了应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范例书籍,你也可以买来多看看。”“好的,老师。”慕书玉乖巧应道。“其余的老师便不多说了。”尹道元沉思一会儿,随后问:“玉儿,你如今书读到哪里?可决定什么时候去参加县试?”慕书玉:“已经读到四书了,老师。”至于什么时候去参加县试……慕书玉想了想,回答:“两年以后参加县试吧,老师,二月份考县试,四月份考府试。”“你想一年以内就将县试和府试同时考完?”尹道元惊讶道。“是的。”“玉儿,你有把握吗?”慕书玉:“若没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老师。”尹道元知晓慕书玉不同于寻常孩童,便不再说什么,转而道:“既然如此,玉儿你读书就要更加努力了。”“再者,老师还有一件事情要告知于你。”“什么事?”慕书玉好奇问道。尹道元:“老夫打算让我的孙子前来青州县读书,他是家中独子,母亲太过宠溺,从而导致性子顽劣,虽聪明,却无向学之心。”“其父亲平常又太忙,少有时间注意家里。”“所以,对于我这孙子就不甚管教,学业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起色……”随着尹道元的讲述,慕书玉明白这“孙子”是谁了。先前就说过尹道元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尹岳在京城国子监任司业一职,二儿子尹望,外放文官,在河间府任职都转运盐使司,是从三品官职。这“孙子”就是尹望的独子,尹煜之,比慕书玉要大两岁。作者有话说:这一小小节点过去,就换地图,去京城啦~第21章尹道元实际上早有这个念头和打算。尹煜之虽然性格顽劣,但从小聪明,若是能被接来他的身边教导,想必还有掰正性子的可能,继而收敛,一心向学。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玉儿这“朱者”在旁,长此以往,不怕训教不过来。……河间府,尹府上。尹煜之扯着嗓子干嚎,却不掉一滴眼泪,一看就是在无理取闹、博取同情。其母曾氏满眼心疼,劝道:“煜儿,这是你祖父亲自做的决定,娘也无权更改,你就快点从树上下来吧,赶紧收拾东西,要出发了。”曾氏虽然宠溺孩子,可也知晓该怎么做是为孩子好。若将煜儿放在跟前,她是铁不下心来去管教的,再不舍,也得听丈夫和公公的话,将孩子送走……可谁家母亲会舍得儿子远离。因此,当尹煜之为逃避离家而爬上树时,曾氏狠不下心来命人去抓尹煜之,只得嘴里劝说着,可收效甚微。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打扮的下人跑过来喊说:“夫人,夫人,大人回来了,今日提前休沐,要送少爷离家。”曾氏还未来得及说话,树上,尹煜之干嚎的声音便一下子戛然而止,犹如被掐住脖颈的鸭子一般,闭嘴的干净利落。紧接着,不待任何人反应和注意,尹煜之就动作迅速地抱着树干一出溜,落地,然后拔腿飞快地往房间里的方向跑去。他打算把自己给锁起来,谁都不能进。“小兔崽子,你给我站住!”但下一刻,尹望带着怒气的声音响起。一看不远处,尹望急匆匆的身影赶来,而尹煜之则跑的更快了。“煜儿,煜儿!”曾氏霎时喊了两声,脚步一动,就要追上去。不过身边的婢女却熟练地拉住曾氏的胳膊,嘴里劝说道:“夫人不能过去啊,老爷是为了少爷好。”“是啊,夫人,您就待在这里吧,一会儿老爷就会将少爷给带出来了。”婢女们七嘴八舌地软声说着,其实手中没有用多大的力道,以往类似这样的情况太多,都娴熟了。这些话也是曾氏叮嘱过、教给她们的,免得自己一时心软,前去护崽儿。曾氏闻言,顺着一点力道站定,手捂着胸口,叹了口气道:“唉,眼不见心不疼,煜儿、煜儿这孩子是该好好教导一番了。”罢了罢了,惯子如杀子,她可不想做尹家的罪人。最后没多久,尹煜之被他爹给揪出来了,随即打包扔进马车里,亲自送出河间府的地界范围。青州府与河间府相距不是很远。一路走官道,住驿站,待到了青州府内,就会由安山过来接人。曾氏拥抱儿子后,便洒泪挥别马车。而眼见留在家里无望后,尹煜之不再挣扎,垂头丧气地窝在车厢里一角,闷闷不乐。半晌,尹煜之抬起头看向他爹,问道:“爹,为什么一定要去青州府?”“祖父怎么留在那里了?让祖父回来不行么,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绝不会贪玩儿了。”为表决心,尹煜之还举起了手,神情充满认真。然而,尹望却不为所动,心知他儿子是什么德性,这会儿话说的再好听,之后也不会照着做。正所谓是语言积极,行为懒惰。想到这里,尹望横了尹煜之一眼。尹煜之见状,怏怏地放下手,不敢再言语。尹望面上通常不苟言笑,性格严肃,却并不代表不善言辞,不然他也不会坐到如今的官位上,只不过人生较晚才得这么一个儿子,不是舍不得管教,而是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如今父亲发话,让他将煜儿送去身边,他纵然也不舍,但却觉得这是一个教好煜儿的机会。是以,面对尹煜之先前的提问,尹望到底还是给解释了。尹煜之听完嘀咕:“祖父居然又收下一个关门学生,年龄还比我小……”尹望:“虽然这孩子年岁尚稚,但却聪明早慧,读书要比你好太多,在同龄者、甚至年岁超出者中也少有比得上的,你,更不及。”尹煜之不服气,心道,不过就是伯府三房的一个不受重视的庶长子,除却读书外,怎么可能和他相比得了。要是让他与庶子相处,真是掉价。他才不会搭理这慕书玉呢,哼。尹煜之眼睛一转,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对父亲夸赞别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转而问道:“爹,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才离开不久,我就已经想娘了。”尹望一皱眉:“小儿姿态,少惦记这些,日后留在你祖父身边,切记要孝顺、专心向学。”“要是让我知晓你仍然像从前那般不重视学业,回来便板子伺候。”“……我知道了,爹。”尹煜之一禀,蔫嗒嗒道。*四天后,安山在青州府驿站接到了尹煜之,随即返回青州县,终于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了别庄。恰巧,慕书玉刚刚上完“课外兴趣班”,正往别庄的门口走去。一进一出,两方遇见。安山跟在尹煜之的身后,而安水则跟在慕书玉的后面,要送慕书玉离开。安山与安水对视一眼,在慕书玉和尹煜之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互相打量时,开口为对方介绍。“原来是老师的孙儿,你好。”慕书玉打招呼道,表现友善。尹煜之却收回打量的目光,轻哼一声,道:“原来你就是慕书玉,长得倒不难看。”说罢,不管慕书玉什么反应,尹煜之脚步一动,不再停留,转头又继续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