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作者:弓青瀚      更新:2023-05-10 10:05      字数:3704
  偏这时,尹道元看向他说:“老夫便用自己的名声和人格担保,我学生慕书玉乃是堂堂正正的参加考试。”“无论是县试亦或院试,他绝不可能作弊,行此等卑劣之举。”“更不可能与林若林知县串通勾结,暗中将县试的案首安在我学生的头上。”“你凭借玉儿与林知县之子交好的事情,就编织出如此的罪名,手里可有证据证明?”“若没有,凭什么这样信誓旦旦,难道要一个人获罪,只凭着一张嘴就能颠倒黑白了吗?”尹道元气到一拂袖,继而怒斥道:“你可将我大盛朝的律法给放在眼里?”“何况,县试的卷子都会存卷留档。”“如果你依然要质疑不信,那就随老夫前往青州县一齐查证,将试卷全部公布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评证评证吧。”“先生说的没错。”陆才盛道:“这件事情容不得半分诬蔑,本官愿意一同前往青州县,将此事调查个清楚明白,各位监考也可随行。”“等到了青州县后,并将当年县试的监考尽皆叫来,看是不是真的有串通舞弊之举,倘若真有,本官决不姑息,但倘若没有……”说到这里,陆才盛威严凌厉的双眸看向齐辉,盯着他继续道:“按照我大盛朝律法处置,诬陷他人者,并此人乃有功名在身,杖二十……”陆才盛的话还未说完,齐辉便忍不住双腿膝盖一软,扑通跪地,满脸的害怕和恐惧升起,惊惶道:“大人,我知错了大人,学生、学生不应该因为一时嫉妒而胡乱说话。”“县试作弊一说是我乱讲的,学生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求大人开恩,饶学生这一回吧。”齐辉的脑子冷静下来后,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县试可以查卷,他本就是杜撰胡说,再加上此刻有简墨先生做为保证,更有院试主考官这一阵仗吓唬,齐辉早就心虚畏怯了。现在若早早的及时下跪认错,争取从宽处理,兴许还有回转的余地。因此,齐辉又赶忙转向慕书玉所在的位置,一脸悔恨地道歉:“对不起,求小公子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再也不敢了。”“看在我也寒窗苦读的份上,好不容易到了今天,实在、实在是不能丢掉啊,求小公子原谅我,我日后定会向小公子赔礼道歉。”齐辉以为慕书玉年纪尚轻,这会儿看到他如此痛哭流涕的样子,一定会心软不忍,继而说不定会放过他。只要这慕书玉原谅……但是,齐辉万没想到,慕书玉竟对他这个模样无动于衷,眼神无波无澜地转开,淡声说道:“兄台,请你也体谅我这一回。”“看在我也寒窗苦读的份上,好不容易到了今天摘得三案首,就凭兄台的嫉妒之心、无端诬蔑,倘若没有老师、没有如此公正严明的主考官以及各位监考大人……”“那么,我是不是要受兄台你凭空捏造的谎言而失了名声,甚至严重些失去了小三元的荣誉?”“再者,如果原谅兄台你这一回,兄台往后可保证自己不会再犯?”“因一点妒忌就能诬陷他人,旁人是否也会有学有样,只要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就构陷于他,造谣生事不需要耗费任何成本,只需要一张嘴就可以了。”“事后丝毫惩罚皆无,不用承担任何罪责,岂不是人人都可效仿于你?”先前齐辉求饶时,就有学子面露不忍,齐辉的朋友看样子更是想要跟着求情。但现在,慕书玉这话一出,周围的考生学子们便不禁纷纷露出嫌恶或认同的目光,就连齐辉朋友迈出去的腿都僵住了,又默默地收了回来,甚至后退一步。是了,不可有这先例,不然将大盛朝的律法置于何地?更何况,此人就是恶意诬陷,要是别人学去,那他们这些清清白白之人不就惨了?不行不行,这种人根本就不值得同情。眼见周围人态度的转变,再坚定,慕书玉不着痕迹地上扬一下眉梢,面对这种人,就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谁还不是寒窗苦读了呢,凭什么要同情你?凭什么你说道歉别人就要原谅?凭什么,一句“不是故意”的话,就妄想要抹消罪责?祸从口出,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否则的话,人就得为自己的言行而负责。是以,慕书玉道:“大人,请按照大盛朝律法,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不管是何结果,学生都毫无异议。”陆才盛赞许地看了慕书玉一眼,继续方才的话说道:“按照我大盛朝律法,诬陷他人者,杖二十,并废除取消以往的考试成绩,终身不得再参考。”“来人,剥下他的衣袍,就地行刑,杖打二十。”“是,大人。”衙役们走过去拉起齐辉。任凭齐辉怎么求饶喊叫、甚至到最后破口大骂慕书玉,又马上被吓到涕泗横流的地步,衙役们也仍旧无动于衷,动作利落地剥下齐辉的外袍,抬出长椅,将他按在上面,开打——逐渐地,齐辉的声音由高变弱,直至晕倒过去。等到最终打完后,齐辉的朋友到底不忍,叫人来将他抬走送医了。陆才盛又叫周围围观的诸位考生学子们应以此为戒,日后万不可再犯。不多时,人群才慢慢散去。今天这事势必会流传甚广。尹道元婉拒了陆才盛的做客邀请,很快便带着慕书玉和尹煜之两人返回到了青州县。院试彻底结束,不久之后,陆才盛也该回京述职了。他要向陛下禀明恭贺,大盛朝盛世安和,于青州府内出现了一位神童,九岁的秀才,并一人连得三案首,摘得小三元的荣誉,此乃陛下之功绩,代表着我大盛朝繁荣永昌。而“慕书玉”这个名字,想必要在京城里流传起来了。作者有话说:第32章京城。陆才盛回京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在一次早朝上向陛下禀明青州府内的九岁神童,事无巨细,从县试到院试全给说了一遍。最后不着痕迹、真情实意的拍了拍圣上的龙屁。——说什么有神童出现全靠陛下治国有方、内政修明, 如此大盛朝太平安宁、盛世之下, 才有这样的福迹。天晟帝自然被捧的龙心大悦。他不过不惑之年,仍然身强力壮,一双眼睛清明威慑, 自继位以来, 除却一直没有子嗣之憾事以外,励精图治、有雄才大略,也是节俭爱民、躬勤政事的好皇帝。是以, 没有子嗣的缺陷才更加令人感到遗憾惋惜。但如今, 天晟帝已召了王爷的儿子们入京, 想必心中是有了旁的成算。这事儿暂且不提。之前就在陆才盛讲话陈述的时候,二等安定伯慕史进本来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但等到陆才盛说到“青州县”“慕书玉”等这些字眼时, 安定伯慕史进的表情便陡然有了变化。——先是皱眉疑惑、然后加上惊讶诧异,最后想起什么一般, 整个表情就开始变得不受控制起来。如此显眼可称为失礼的表现, 自然很快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当即有那和安定伯并不对付的官员就明里暗里地指了出来。“怎么,看安定伯此时的表情, 似乎并不为我大盛朝有神童出现而高兴?”天晟帝随着这位官员的话音看向安定伯慕史进, 恰巧就也瞧见慕史进还未来得及收回去的神态。眼见天晟帝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心, 犹有不悦, 慕史进急忙跨步迈出, 拱手道:“陛下圣明, 微臣自当为此而欣喜。”“这说明陛下文武兼通、贤明果决, 治下才能有此聪颖伶俐的神童, 年仅九岁就已经成为了秀才,并且还是小三元。”“要知道大盛朝以前最为年轻的秀才不过才十二岁。”“微臣之所以有失态之举,是因为、是……”“是什么?”天晟帝眉心舒展,见安定伯似有迟疑便道:“但说无妨。”慕史进转头看向陆才盛,问道:“不知陆大人可否说明一下这名神童的籍贯出自哪里?”陆才盛虽然不解,但也说道:“这我倒是未曾注意,但此学子一直生活在青州县栖山村,而他自称也是青州县之人,籍贯应当亦是这里才对。”“不过,听安定伯之言……难不成安定伯知晓些什么?”陆才盛当初只扫了眼慕书玉的成绩。籍贯等记录的信息另外在册,陆才盛没有去翻看。再加上先入为主,慕书玉言语之间只谈青州县,简墨先生也并未说及其他,陆才盛便一直以为慕书玉就是青州县栖山村里的本地人。现下,安定伯这样一问,倒让陆才盛察觉出些许不对来——慕书玉……也姓“慕”。难道他与安定伯慕史进有什么关系?紧接着,便听安定伯道:“陛下,微臣之所以失礼,实在是因为我伯府三房的庶长子便名为慕书玉,只不过,此子……”慕史进将当初三房的庶长子与嫡子先后出生的事情讲了下。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有些相克,嫡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嚎哭不止,不得已请来了云游的大师到府上算命,得出要在十岁之前分开抚养的结论。否则稍有不慎,两个孩子都有无法健康长大、夭折的可能性。“因此,臣只得做主,将书玉这孩子给送去别处生活,他姨娘跟着一起前去照顾他。”“这送去的地方正是青州县栖山村……”慕史进说到这里一脸想念孩子并心疼地表示道:“臣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书玉这孩子毕竟是我伯府的第一个孙辈,送出去哪有不想的。”“所以,臣一直不敢去探听有关于这孩子的任何消息。”“直至方才,听见了陆大人所言,微臣才不禁变了脸色,恍然确定,可能青州县里的小神童就是我伯府三房的长子,慕书玉。”陆才盛惊讶。其他官员也不由得相互对视一眼,或悄声交谈。“这九岁的小神童果真是伯府的孩子?”“应当是,毕竟一查籍贯信息就能确定了,慕书玉……都姓慕啊,我记得伯府三房的嫡子好像叫、叫慕书垣(yuan)?”“都是‘书’字辈儿的,差不了吧。”“呵,这慕书玉参加童生试,一人连得三案首,成为九岁的秀才,此等能光耀门楣的喜事,安定伯府的人竟然皆不知晓,还得是从陆大人那里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