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作者:弓青瀚      更新:2023-05-10 10:09      字数:3066
  不一会儿,一伙死士淋雨跪在山洞外面,为首的低声道:“殿下,那些杀手已尽皆抓捕,韩璋及其参与官员也被尹大人和诸大人控制了起来。”殿下,您和慕大人可以安全回去了。裴妙珩:“我知道了,等雨停你们再来、不,之后你们在山脚下等待即可,不必过来了。”死士有些不明所以,但忠心的下属不会多问,尤其像是他们这样的人。于是,不一会儿山洞外面跪着的人便又散开。裴妙珩走回去,望了眼正安静熟睡的人,伸手摸了摸,额头和脸颊的温度都退了些,看样子除却脚腕的扭伤外,其余应没什么大碍了。他又将火苗拨的旺盛,待山洞外的雨水停止不久后,慕书玉也慢慢苏醒。“醒了,感觉怎么样?”裴妙珩走近问。慕书玉坐直身体,刚清醒神情有些懵然,她动了动,除了脚腕仍旧隐隐作痛以外,其余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倚靠在山壁睡着,醒来竟也没有肩酸背痛……“我很好,殿下。”裴妙珩:“既然如此我们下山,这么久,诸劭亭的支援应该赶来了。”下山可以,但是慕书玉的脚伤却使她行动受限。尤其刚下过雨,山路湿滑泥泞,再一次差点滑倒而被裴妙珩稳稳扶住后,慕书玉抹了抹脸颊滑落的汗珠道:“殿下,不然您先下山吧,我就等在这里……”等到裴妙珩和诸劭亭的人会和后再回来接她,否则这样也太耽误时间了。完全不知晓杀手已经尽数被抓捕,慕书玉还在担忧着杀手会不会突然出现袭击他们。裴妙珩:“我怎能将你留在这里,上来,我背你下山。”说完,裴妙珩就转身背对着慕书玉蹲下。慕书玉愣住:“不、殿下,这怎么能行……”“还是你要我抱着你下山?”二选一。慕书玉只好选择背着。“殿下,那、那书玉得罪了。”慕书玉上前趴在裴妙珩的背部,但胸口用手垫着,留出些位置。裴妙珩背着慕书玉起身,轻轻松松,全然不费一点力气。慕书玉以一个双手交叠乖巧却又别扭的姿势趴在裴妙珩背上,她靠近一点点问:“殿下,你会难受吗?”“如果累的话就和下官说,下官自己慢慢走。”“不会累,慕大人轻得很,不像是一个男子的体重。”裴妙珩淡淡道。慕书玉的心跳差点漏掉一拍:“那下官回去多吃点饭。”裴妙珩似乎发出一声轻笑,不过声量太小,慕书玉没有听清。她的双手没有环住裴妙珩的脖颈,刚开始还好,时间一长,整个身体就忍不住下滑。裴妙珩停止脚步,双臂用力,往上一颠。慕书玉瞪大眼睛,完全没有防备,嘴唇直接擦过了裴妙珩的耳畔,触感分外明显。是以一时间,裴妙珩顿住身形,慕书玉的身体也变得略微僵硬。“殿下、我、书玉不是故意的。”慕书玉惊慌,甚至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裴妙珩的耳朵,等反应过来这一行为也不合适后,她僵住不动了。“我并不介意,慕大人怕什么。”裴妙珩笑了起来。裴妙珩继续背着她走,慕书玉这才逐渐缓神,可想起裴妙珩刚刚的话……他不介意,难道、难道不介意那种亲密的动作?慕书玉的心里顿时七上八下,脸颊控制不住地变红,嘴唇像被黏住一样,不知道说什么好。没过多久,前方隐隐约约见到人影。裴妙珩放慕书玉下来,两人与诸劭亭带来寻找的人会和。等顺利回去后,慕书玉才知晓原来韩璋等人已经抓获。祝清希被找到,一直被韩璋关在地牢最后面隐藏的密室里,人被发现时,浑身是伤,差点就剩下最后一口气。好在救了回来,但跟随着祝清希的下人却都死了。待钦州事了,他们可以准备启程回京了。临走前,钦州的百姓自发送别他们,接下来钦州一切事宜的安排就要交给陛下委派来的官员处理。但一路回京的过程却也不怎么平静,最起码来了两拨杀手。最后一次,诸劭亭过来禀报:“殿下,韩璋死了。”“怎么死的?”裴妙珩声音平静。诸劭亭:“一刀毙命。”之前他们抓获的杀手也早已咬破藏在牙齿间的毒药自尽了。裴妙珩:“看好祝清希和何灵婵。”“是。”慕书玉在一旁则是不免沉思,何灵婵只知晓端亲王和韩璋与相邑水灾的事情有关,可并不知道泰平发现铁矿一事。现如今韩璋死了,单单是靠着何灵婵的说词不足以证明什么,没准还会被端亲王反咬一口。至于他们被追杀,也可以推给旁人,反正死无对证。毕竟韩璋嘴硬得很,一直未说出什么有用的消息。那么,泰平铁矿一事要怎么揭露?慕书玉纠结回京,却没有想到裴妙珩悄然带着人进宫,诸劭亭随同,还有一人被按倒在地,竟是被杀死的韩璋。他没有死。裴妙珩跪下行礼道:“陛下,韩璋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招了。”殿内烛火幽暗,并未全部点燃。天晟帝面无表情,威严依旧,那双眼睛映着火光注视下面,韩璋双股颤颤,跪倒伏趴在地。待裴妙珩和诸劭亭离宫后,一切仿佛平静无波,无事发生般。第105章钦州地动之事令无数人为其牵挂。京城里的百姓自然也分外好奇担忧钦州地动后的情况又是如何。但京城和钦州距离较远, 消息想要传递过来就不怎么容易。好在现有京城报纸出现。据说钦州那边弄出一个实时报纸,专门每天报道地动灾情怎样妥善处理。比如哪位大善人又捐赠多少银子和粮食,是要被刻录在功德碑上面的, 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在赈灾结束后更是会有陛下亲自嘉奖。这消息引得不少富商都开始为钦州做出贡献。事实也的确如此, 有关于钦州实情的报纸在京城发行后,陛下的指令就下来了。捐款的乡绅富商等皆获得了陛下亲自书写的抗震救灾荣誉证书,这可是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宝贝, 说出去都可以炫耀一辈子。尤其裴妙珩殿下更是公开了捐款细目——某某富商捐赠多少银子和粮食都是有具体数字的, 每天都会张贴在公示处,并表明银子和粮食所用多少,用于哪里。这样做法便让钦州乃至京城的百姓们无不称赞起裴妙珩。再一听说这些办法俱都是慕书玉慕大人想出来的以后, 慕书玉的名声又进一步, 放在现代来说, 那就是大明星。京城里几乎快要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了。可见这位慕状元的受欢迎。现在,这些用于赈灾的细目报表便全部呈于陛下, 慕书玉特意采取了表格的形式,不仅分布明确, 而且看得更加清晰容易。天晟帝得此表格, 便想着推广出去。这样一来,报纸就又要起到作用, 不得不说, 报纸的出现着实重要。再比如钦州粥棚和药堂医馆每日能救助多少难民, 钦州参加院试的学子们亲自手写报纸, 每日为百姓们诵读, 花样多得很, 从精神上振奋钦州的百姓。那些小孩子聚集在一起, 露天听书学习, 孩子们纯真的脸颊,诵读声朗朗,瞧见岂不是能叫人从心底里生出希望。不管何时,孩子们才是大盛朝的未来。最重要的是,陛下亲自下令将能人义士出海寻来的最新农作物优先交给钦州种植。而这些农作物叫什么名字,模样,如何种植的方法以及产量全都详细不已的刊登在此次在京城发行的报纸上。可想而知,当这一份报纸到了百姓手里后会引起怎样的震惊和狂喜。“这、这这番薯、土豆和玉米种植后的产量怎么会如此之多,不会弄错了吧?”有人不敢置信。“怎么可能弄错,这可是那位海上义士专门留在海的那一边记录下来的,绝对不会有错,甚至没准在我大盛朝种植后,产量还会增多呢。”“那、那要是万一不适应我大盛朝这边的土壤怎么办……”“你这人就不会想点好的么,如果不行的话,陛下又怎么会下令叫人种植。”“说的也是,这报纸上还讲了出海寻找这些的经过,竟与年少的慕大人有关,诶呀,这么说慕大人又有功劳了?”“慕大人年纪轻轻,自为官后都做出多少事情来了,就说尚没有为官时,那也是才华横溢,寻常人比不得。”“不知道哪家的女郎才能配得上如此优秀的慕大人。”这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