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作者:百酒狂宴      更新:2023-05-10 10:32      字数:2901
  “回去后,你便告诉他们,照着这上面所说的去做,卫三会和你们一起。”“切记,时间一定要掌控好,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那首领忙点头,从魏王手中接过那张纸条。借着手中的火把看了起来。半晌后,便听得魏王开口。“记下了吗?”亲卫首领便说记下来。“烧了。”待手中的纸条成了灰烬后,那首领才出言告退,接着快速离开此处。魏王这才看向卫三。“明日便行动了,你等会走了之后便暂时不必再离开南阳城,直到将那别驾救出,再按照先前本王告知你的计划行事。”“若那别驾问及什么,你只需说是本王派你们去的,至于本王的去处,暂且不必告知。”卫三闻言便拱手应了。“羽卫本王身边留一个,阿月身边留一个便够了,旁的你都带走。”卫三一顿。“王爷……”“就这样决定。若是担忧本王安全,你和他们便要速战速决,否则若得越久,便越危险。”“是!”最终,又嘱咐了几句之后,魏王才让卫三离开这里回南阳城。而他自己,则一直守在那草屋四周。偶尔见着草屋的门打开,那纤瘦的身影走出来时,他的眼中便隐隐有柔意显露。同时心中也有些担忧。尽管计划是很完美的。但谁也不能保证能绝对的万无一失。若是中途出了岔子,那他派去的那些人,包括卫三便都会没了命。因此他也想好了,若是真走到那步,便是放弃那还没炼成的药,他也要带着阿月先从这里离开。他想的最坏的结果便是卫三他们失败,南阳沦陷。而这边能够解除云沧城内那些人中毒之人的解药也没炼好,届时云沧便会成为下一个沦陷的城池。但只要回到渭宁,一切便还有转机。更重要的是看京城那边的动向。.第二日,魏王收到传书,看了之后,稍稍放下心来。因为卫三他们已经按照计划控制住那南阳长吏,同时将那几个库高国的人也逮住。南阳别驾被救了出来。“眼下便看那别驾能做到哪一步了。”在知道初步计划取得成功后,坐在魏王跟前的阿月道,“只有他在明晚之前将整个南阳的守备都调动起来,拦下库高国的人才有胜算。”单单靠着魏王的那几十个亲卫是没用的。就算控制住了南阳长吏,不让他下令将城门打开,也不一定拦得住库高国的人。唯有将城中守备都调动起来,再加强各个城门的布防,届时再让魏王的亲卫露面。给库高国的人营造一种大恒已然知晓他们计划,且做好充足打算,因此才派了魏王亲卫作为先遣的假象,这样才能让对方段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魏王显然也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因此先前便吩咐了,在未成功前,不要再往城外传书,以免打草惊蛇。“若此番计划成功,阿月你便是大恒功臣。”魏王看着她缓缓道,“救了整个南阳的人。”阿月闻言摆摆手:“我什么都没做,只是提了一点建议罢了,真正实行还是要靠王爷您,否则我一人也做不成任何事。”魏王却道:“若没你的计谋,我便是有再多人也无用。”阿月:“王爷快别这么说,我知道,就算没有我,你也能想到法子解决南阳的事情。”“但绝不会比你的法子好。”魏王道,看着她的目光灼灼。阿月挠头,不知怎么回答。最终便道:“明晚我跟丁先生告了假,打算和王爷你一起等卫三他们的消息。”魏王见她岔开话题,便也不再纠缠,而是笑了笑。“好,我们一起等。”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卫三他们行事谨慎,且南阳别驾虽被软禁了一段时日,但被救出后还是能够调集整个南阳的守备的。因此,阿月的计划彻底成功。库高国的人深夜前来发现不仅城门没开,反而守备加强,且还有魏王亲卫后,果然狐疑,不再冒进。可阿月和魏王没想到,就在他们庆幸着成功拖住库高国时,京城之中,因为是否出兵的事已经吵得不可开交。第四十六章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五)……原本朝中百官已然是大部分支持先派人去南阳城查看, 再决定是否出兵。因为仅凭魏王一道折子实在缺少说服力。毕竟递折子回来的是原本应当在自己封地的魏王,而不是南阳别驾。在根本不了解具体情况时,谁也不敢直接提出兵。天子也难以做这个决定。尽管库高国曾在多年前败于大恒, 但这些年两国之间再未有过龃龉。且大恒也有十余年未曾对外宣战,当初能带兵的将才如今都不再年轻,若眼下真要贸然派兵, 准备不充分也很容易陷于被动。而近几年库高国发展也十分迅速,比之大恒也相差无几。真到了两军对阵, 谁也不知会是个什么结果。若库高国眼下果真已对大恒宣战, 且兵临两国边界, 大恒应战是理所应当, 可偏偏明面上库高并无行动。谁也不愿因着魏王一封上书便去赌。若魏王所说有误, 大恒便是贸然派兵再加上主动挑衅,于战略上便限于不利。倒不若先派了人去南阳城查看情况再做决定。原本已经这样计划好了, 可天子在下旨前又想到当初曾领军于库高一战的镇军大将军。他觉着对方曾和库高国打过交道,比起朝中这些甚至有些都未去过库高的朝臣, 镇军大将军应当要了解得多。因此天子便专程派了人去镇军大将军府上,将魏王所书奏疏内容告知, 再问了他的意见。最终得到的答复是应当马上出兵。镇军大将军在了解情况后, 亲自写了封信,让那去府上的内侍带回宫中交给天子。而天子在看完那封信后, 最终力排众议,直接下旨, 认命在京中领了闲差,在家中休养的名威将军为帅,命其领兵二十万,即日出发前往南阳城外两国边境。这位名威将军也就镇军大将军曾经的副将, 当初魏王戍边时的上级。也是这次为数不多的支持即刻出兵的人之一。他和自己曾经的老元帅镇军大将军想的一样,库高国人素来狡猾,且擅长各种手段,而魏王不是轻易危言耸听之人。那奏疏中所言必定是真的,且魏王也提过,自己会调亲卫赶往南阳,先拖住库高一段时日。要知道,大恒律令,亲王国中亲卫无诏不得轻易离开封地,否则情节严重视同谋逆。魏王敢将自己亲卫调至南阳,便代表南阳城中确实情况危急,因此他才顾不得这许多。而之所以只有魏王上书,南阳别驾没有上奏告知情况,很可能确实已经被夺了权。往南阳城外驻兵,最终打与不打,是另一回事。总还会有回旋余地。可不派兵,若库高果真意在大恒,等到对方拿了两城后再宣战,届时便已来不及了。朝中百官之所以反对出兵,是因为担心若只是误会一场,会因此激怒库高,届时一场大战无法避免。但镇军大将军和名威将军都是曾和库高打过交道的,自然知道对方的狡猾之处。因此力主出兵。天子原本也是想着出兵的,只是先前反对之声多,便只好暂且搁置。眼下权衡利弊,他最终决定出兵。只是决定匆忙,有了元帅,还需左右将军,可朝中旁的武将有人称病,有的便是年纪尚轻,不过领了武将之职,甚至连边关都未去过。当个副将可以,做元帅左右臂膀却是不合适。天子因此于朝中寻觅良久,才寻得一能任左将军一职之人。可右将军一职却是只能空缺。不过后来那名威将军似是想到有人合适,便请示天子。于是大军出发那日,天子任命诏书便先一步叫人快马送去南阳城。那名威将军举荐了魏王。只因当初魏王曾在他手下戍边,他知晓魏王的才能。而如今魏王又恰好在南阳,库高眼下的情况她最为清楚,因此右将军由他担任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