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作者:百酒狂宴      更新:2023-05-10 10:34      字数:3178
  但比起那些不敢说话的内侍,此时的张彦却不得不开口劝劝,总不能让陛下就这样生怒下去。因而便只能硬着头皮往前一步,接着道:“陛下息怒……”天子却冷笑一声,声音沉沉。“以为一起上折子朕便会怕了?”他说着视线转而看向那些写来劝诫他的折子,半刻后,方对着下方的那几个内侍吩咐了句,“你们几个,将这些胡言乱语的折子尽数发回门下省。”那几个内侍闻言忙着躬身应了句,接着便赶忙上去将那些折子收拾好抱走,而先前那有几份掉落在地的也不例外。就在几人整理好折子准备告退离开紫宸殿时,便听得天子又沉声说了句。“折子送回去后,若是门下省的人问起,你们什么都不用说,只说是朕让送回去的便是。让他们把这些折子,哪收来的就发回哪儿去。”几个内侍自然不知陛下的意思,且谁也不敢问,便都忙应了声,接着行礼退出紫宸殿。而身为殿中监的张彦却是清楚陛下何意的。那些折子,陛下几乎全都看过了,里面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陛下才会如此生怒。而看过之后,陛下并未在折子上批阅,便叫人将折子发回门下省。若只是一两份如此便也罢了,可偏偏别的折子陛下都批阅了,唯有那些送来劝诫陛下的折子,一份都没批阅。这样发回门下省,再让门下省的人发回朝臣各自手中,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陛下的意思。这是陛下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不要再妄议此事。否则再有下回,便不只是将折子原封不动地发回他们手上这样简单了。思及此,张彦打心底地希望那些朝臣们不要再多事了。旁人或许不清楚,但张彦跟在陛下身边,日日伺候,自然知道魏王妃的真实身份。那些人折子中时常提及魏王妃乃魏王妻室,这样的话陛下见了如何能不生怒?且经过这两个月来,张彦也看明白了,陛下这是铁了心要将魏王妃留在京城之中。若非眼下还未想到更好的办法,只怕陛下早就让魏王妃入宫了。陛下心思如此坚定,那些朝臣连番上折子,岂不是主动往枪口上撞吗?正想着,张彦便听得天子忽然开口唤他。“臣在。”他回神后忙应了声。天子此时已经重新拿起一道新的折子,边看边问张彦。“阿月下午何时入宫?”原来今早他便又派了人去魏王京中的府邸,让阿月今日午后入宫。张彦其实早就想告诉陛下了,只是方才对方一直都在看折子,且面色十分不好,他便不敢轻易开口,眼下听得陛下如此问,便深吸口气,在心底做好准备,将自己一个时辰前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回陛下,才刚去传旨的人回来,说是殿下暂不得空。”张彦没有叫阿月魏王妃,也没唤对方的名字,因为他知道,这两个称呼陛下都极不爱听,因而很久之前,他便试着和以前一样,唤对方殿下。而陛下听后不仅没有训斥他,反而非常平静地接受了。显然,在天子心中,阿月还是他的皇后,一直没变过。因此从那之后,张彦便一直都称阿月为殿下了。不得空?天子闻言,双眉倏然一皱。“如何不得空,可有原因?”张彦在说出方才的话后就猜到陛下会问这个,但他心中还是绷着,皆因殿下不得空的缘由,说出来了必然不是陛下想听的。可他又不能自己胡编。因而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去传旨的人说,魏王这两日似是身子不适,殿下……殿下她说自己要留在府中照顾魏王,所以才、才不得……空。”最后那句话,张彦说的十分小声,但还是足够让陛下听清楚。他原以为陛下听后会发怒,谁知当他的话说完后,陛下竟一句话都没说。整个紫宸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张彦站在后方,半晌悄悄抬头看向前面的人。只见陛下坐在御座之上,一只手握着御笔,另一只手捏着一道折子。就这样维持着这个姿势,也不动,也不开口说话。张彦见状想要开口,可话到了嘴边,却又被他咽回去了。因为他觉得,眼下实在不是说话的好时机。尽管陛下没有任何动作,但从周遭冷凝的氛围他便感觉得出来,眼下的陛下只怕比先前更加生怒。事实上,张彦想的没错。秦淮瑾在听了阿月不愿入宫是为了留在府中照顾魏王时,他整个人便被心中那翻涌而出的怒意和细细密密针扎似的的疼痛所淹没。他想到这么些年来,他身子不适时,身为皇后的阿月几乎很少在身边照顾他。可如今她却为了魏王,而宁愿抗旨。如此的差别,让秦淮瑾原本攥着那御笔的手指都隐隐泛出青白来。而他自己根本没细想,为何原先的阿月很少在他生病的时候照顾他。皆因他是天子,一旦染疾,身边便是数不清的人围着,而那时身为皇后的阿月,都很难近身,日日陪着。因为愿意侍疾的嫔妃,整个后宫都是。这一点,身为帝王的秦淮瑾自然想不到。但他并不甘愿就这样让阿月和魏王时刻待在一起。所以他沉着心思想了半晌,最终再次吩咐张彦,让对方过两日亲自去魏王府邸宣阿月入宫。他想,魏王身子既不适,自然不会再陪着阿月入宫了。这倒也算个好事。只是秦淮瑾自己都没想到,两日之后,是他自己主动没再让张彦出宫。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新的消息。盘缙国忽然对大恒宣战了。第七十一章 别离滋味浓于酒(二)……盘缙原本和大恒互不相犯。二十余年前, 盘缙还只是小国,大恒并不将其放在眼里,自从盘缙换了个国君后, 这么些年来,便一直在对外征战,吞并了不少周边小国。可即便如此, 盘缙本身的国力和大恒相比还是有距离的。再加上两国之间还隔了个库高国。那库高和盘缙之间原便有世仇,两国针锋相对, 完全不可能和解。因此有库高作为缓冲, 大恒倒也不担心盘缙将战火烧至大恒周边。但毕竟盘缙这些年吞并的国家越来越多, 库高自然也感觉到了威胁, 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国力, 先前才会选择冒险出兵大恒。库高的想法是如今的大恒已然安逸了许多年,上一回大仗都是二十年前了, 再加上库高得到的消息,能够挂帅的人寥寥无几, 因此才会兵行险着,以图一举拿下大恒两城, 充实自身国力。只是库高没想到原本完美的计划会失败, 大恒城池没拿下便罢了,自己还元气大伤。而盘缙便是冲着这点, 趁势出兵库高,竟吞并了库高大半国土, 眼下国力愈发强劲。而恰好,库高落入盘缙的国土便是和大恒相接壤的部分。盘缙国君是个野心勃勃之人,短短二十年内便能将一个小国发展成如今这般,自然胆识过人。再加上他得了消息, 当初库高与大恒一仗,虽是库高大败,但前期大恒也着实吃了大亏,兵队损失大半。又因着那场仗结束不过七八个月,想来眼下大恒士气不如当初,趁着如今出兵才是最好。因而盘缙在吞并了库高大半国土后,趁着己方士气高涨,便马上向大恒宣战。且根本不给大恒反应的机会,很快便派了小股部队袭扰大恒边境,主动挑起战火。戍边的将士得了消息后,赶紧派人快马回京禀报。因此不到一个月,天子便得知了盘缙对大恒宣战一事。而第二日,天子便临时在宣政殿临朝听政,将此事告知百官。朝臣也未料到,上回和库高一战后才过了不到一年,竟如此快便又有了新的战事。要知道对好些近些年来才入仕的朝臣来说,在此之前他们听说战事,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原以为和库高那一战便会和二十年前一样,又会得到很长时间的宁静。不想竟半途杀出个盘缙国。可震惊归震惊,盘缙既已然宣战,大恒也没有避不应战的可能。只是众人都知道,当初那一战,大恒这边的元帅中伏,殒命沙场,而如今镇军大将军病重缠身,连清醒也难,旁的武将也没有一个能挂帅的。大恒便是有几十万士兵,可军中无帅,也难以出征。而眼下唯一还能指望的,便是……先前同库高那一战,带着大恒逆转局势,反败为胜的魏王了。但这话谁也不敢提出来。皆因魏王并非武将,而是亲王。原本亲王便不应当掌兵,以免节外生枝。先前那回,也是天子亲自下的旨,可眼下陛下还未开口,朝臣自然不敢轻易提及魏王。以至于之后几日上朝,陛下问及可有合适人选时,朝臣便都支支吾吾,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