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方有佳木
作者:醉卧莲心      更新:2023-05-11 03:36      字数:3825
  南方有佳木,一尺二尺三四尺。茶圣陆羽《茶经》中第一句说的就是九州东南福建一带的茶树。尤其是福建省福鼎市的白茶,新时代的繁华中正在慢慢被发现,却是如同冉冉升起的茶界新秀。“整个钰阳村竟然有一千七百多亩的茶园。”望着眼前漫山遍野,层层梯田环绕如同绿雪覆盖大山一般的茶园,林立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看到两条山溪潺潺而下,汇聚成一条河流滋养着山下的悠悠稻田。一股热血与期待顿时萦绕在林立的心间。这里是钰阳村三百多户村民的茶山,大将山与莲美山。两山对坐如同牵手的夫妻环护着钰阳村一般的美丽、厚重,两大山海拔近九百米,茶园合起来将近一千八百亩。大学毕业的林立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了返乡。就为那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复兴、扶贫攻坚,绿色生态,林立自认这才是他们这一届毕业生该有的志向。返乡复农、绿色生态,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起码林立是无比坚信自己的志愿。仿佛是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一般激动,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回到了家乡钰阳村。而且大学生返乡创业更是有政策扶持还有诸多福利。看着眼前的满山茶园,林立知道这是一个机会。说的远大一点这是可以让整个钰阳村三百户村民能够脱贫的唯一希望。当然,回到农村想要做茶也是因为穷。大学本科毕业生虽然有更好的选择,更多的机会。但无论是创业还是进入大企上班。一切也是要从零开始。林立等不及,爷爷已经七十六岁,高中之后虽然一年才回来一次,但每次回来林立都能看到爷爷一年不如一年的身体。更有一生为务农年操劳年过半百的父母,两个姐姐虽然已经嫁人,但还有个正在上高中的弟弟。想起父母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农活,却是拿着最低的收入,还有那越来越多的白发,林立心中就有一股急切。怕自己的成长跟不上父母老去的步伐。他极度渴望有所成就,希望真正成为父母的骄傲。当然,毕业回来已经过完年,林立也想为父母,爷爷分担一些劳作的想法。因为春茶就要开始。务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不是在山上就是在田里,不是在雨中就是在太阳底下忙碌。“看政策的扶持方针,未来一定是个讲生态、重农耕,振兴乡村的时代。”“福鼎白茶虽然刚刚兴起,但茶叶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种,是福鼎乡村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更是家家户户最天然的饮品。”“常喝白茶不仅有保健药理、功同犀角,还能延年益寿。”“一定要抓住这个有机会!”林立再次看了眼漫山茶园,带着一股澎湃的心情下了山。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茶的功效不言而喻。而福鼎白茶历史也已经有九百多年,在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就提到了福鼎白茶,因满披白毫,又被称为白毫茶。但福鼎白茶也就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还是全国六大茶类最晚诞生的一个。不像普洱,铁观音火了几千年。但相比而言白茶就如同后起之秀,更有与大道争锋之势。无论是口感,品质,典故,形象,都已经集茶道之大成,不逊色于任何茶道内涵。而且从逻辑上讲白茶应该是出现的更早,因为白茶制作工艺最简单,通俗点说就是‘晒’,日晒萎凋就行。只不过没有形成规模。却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整个钰阳村如今虽然也就一千八百亩的茶园,却是能让这人均年收入本来只有六千不到的钰阳村,在这最近的四五年达到了人均年收入两万三的盛况,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一年收入有两三万,这对朴实的农民而言足以过上衣食不愁的生活。许多留村老人都买起了三轮电动车,盖起了独立洗手间,甚至新农村建设都改成了新楼房。农民。什么是农民?农民就是根本。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而农民就是江山。振兴乡村的政策就是为了让农民有更好的收入,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这样才能复兴种植业的生态发展。很多人提出农民为什么不去城里发展?为什么不进厂里拧螺丝?农民选择种地不是不懂的进城,而是没有选择。社会优质资源被瓜分,农民假如不种地,受限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不种地又能做什么?而假如农民全都进城不种地了或者是凭空消失,那么社会地位更低的阶层人群则会补上空缺来保障社会的运行。最终还是有人去做农业。而扶持农业发展、乡村复兴,这才是根本上的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农民消失,也不可能消失。“你说什么?”“你要做茶?”“我辛辛苦苦培养你大学毕业,就是希望你能走出这个山窝窝。”“你不去大城市工作,竟然要在这山窝窝里做茶?”刚吃完晚饭的林家。林建如含怒的看着已经比他高出一头的林立。气冲脑门。大学生不去大城市工作,竟然要留在这山窝窝里做什么茶?灶台内忙碌身影的林妈妈章英看了一眼林立,神色微叹,却是没有说话。“爸,我读的大学就是农业,我的志向就是绿化祖国、振兴乡村。”“现在有绿色生态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福鼎白茶现在势态也很好,我们抓住机会,只要用心一定能做起来。”林立知道说这些自己父亲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但还是想要解释什么。“一定能做起来?”“一定的话还能轮的到你一个毛头小子?”“你知道什么是白茶吗?”“知道白茶分几种吗?”“知道什么是银针?什么是牡丹,什么是寿眉吗?”“做茶?”“做地瓜粉你都够呛!”林建如有恨铁不成钢的怒气。为了供林立读大学,这三年他腰间盘突出的身躯已经越发佝偻。此刻听到林立竟然要务农,顿时心脏都是一阵绞痛。在林建如的心中只有去大城市工作,去单位上班,考个公务员,那才能出人头地。起码不用像他一样,窝在这山沟沟里一辈子,面对黑土背朝天,不是在山就是在田。注定了没有出息。“我知道!”林立目光有些执拗,有着一个刚刚过完年二十三岁青年该有的逆反。“白茶分为四大类。”“春天第一次采摘的芽头,因为形如米针,色如白银,被称为白毫银针。”“一芽一叶或是一芽两叶的是牡丹,看品相又分为牡丹王与高级牡丹,或是二级牡丹。”“因为泡在杯中的时候像是绽放的牡丹而得名。”“一芽三叶的叫做贡眉。”“一芽四叶或是没有芽的白茶嫩叶就是寿眉,只要储存的好,年份是越久越好。”.com林立像是要与父亲斗气一般,掷地有声,言词有力。想要证明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或许以前不懂,但致力做茶之后林立就翻看了许多白茶的书籍,毕业回来的这一个多月林立对农作物的瓜果蔬菜更是已经了然于胸。许多以前不懂的现在一看就能知道。尤其是白茶,林立是翻阅了许多典籍,虽然不算专业但对白茶也算是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林立却是没看到林建如眼中越发震怒之色。一番言辞在林建如看来全是稚气,是不懂事的表现,是逆子的行为。“想做就让他做。”却不等林建如再喝斥,坐在门口竹椅上望着夜空始终没有说话的林贞,深深抽了一口水烟,吐着烟圈的说道。“爷爷!”林立目光却是一亮。“爸,他这是胡闹,他一个大学生不去大城市,难道要一辈子窝这山沟里?”“而且他一个毛头小子茶都没种过,能懂什么茶?”林建如连忙制止,但对林贞说话声音还是小了三分。“谁一生出来是什么都会的吗?”“阿立既然想做茶,就让他做。”“本来就什么都没有,还怕没了啥?”林贞转过头,皱纹如沟壑纵横的老脸上,双眼却是异常深邃。一眼就能洞悉人心一般。“我、这……”林建如不敢顶撞,只能朝着章英使了个眼色。但贤妻良母型的章英哪敢说话。林贞虽然已经七十六岁,却是一向严于律己,不苟言笑,充满威严。“爷爷,再过一个月春茶就上来了吧。”林立却是心中窃喜,小脸儿激动。他可是知道自己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当过钰阳村的书记,更早以前还当过兵,打过战的那种兵。那个年代的兵哪怕岁数再大,林贞身上依旧有一股凌厉之势。而且林立更是知道自己的爷爷在三四十年前就开过茶厂。只是被人拖了尾款,加上当时的行情世道,茶厂最终还是关了。后来又去镇上的大茶厂做过制茶师傅,算是一位非遗传承者,是位有名的老师傅。只是一次在茶园摔倒,大腿骨被砍断的树梗尖头贯穿了大腿,落了个跛脚。加上年纪一大就退了回来,之后就一直务农,插秧、种豆、养猪、采茶。这是农民赖以为生的根本。但黄栀、太子参的市场已经凋零衰败,农民的收入也就这几年兴起的白茶了。这也是让林立看到的机会,毕竟是大学生也算开过眼界。当然,之所以坚定的要回来做茶,更多的还是因为林立心中的那股闯劲。迎合政策发展,注重绿色生态家园,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起码比在大城市上班更让林立有归属感。成功,什么是成功?在林立看来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能把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不用一个月,有这天气,十多天就该有芽头了。”林贞拍了拍林立的肩膀,“外面的工作现在也不好找,等忙完春茶再说吧。”爷爷都是疼孙子的。但这一句话也有考验林立的意思。吃不了务农的苦,那还是乖乖的去大城市里上班。“是,爷爷。”刘景这一晚睡的特别香。甚至做梦都梦见自己在茶山、在茶海中腾云驾雾。男儿三十而立,立的是志向。林立虽然刚刚二十三岁,却是在这一夜立下了志向。在最迷惘的年纪能立下志向,那就是找到了自己,坚持下去就能发现自己,做的起来最后就会喜欢自己。但人这一生能找到自己或许比较容易。发现自己却很难。喜欢自己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