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并筛法
作者:醉卧莲心      更新:2023-05-11 03:37      字数:2924
  快到中午的时候,茶农逐渐下山。不是扛着一个大布袋、就是提着一大菜篮子的茶。大布袋是摊在茶园阴凉树下,放着采下的茶,走的时候直接包走。但都没卖给等候已久的茶贩子,而是都奔着林立的家而来。今天的寿眉茶青茶贩子都是叫二十二块,甚至是二十块,而林立今天是统一二十三块与镇上白茶市场差不多的价钱。茶农一个个也知道了林立的厚道与真诚,大部分人还是拿来卖给了林立。甚至另外两个村居龙村,月朗村,经过这里本是准备去管阳镇的茶农也有人直接卖给了林立。“喂,林立,春寿眉都上好几天了,你没收茶吗?昨天怎么没来?”章华忽然打来了电话。“哈哈,章华啊,我不是没收,是收一些自己做晒着呢。”“章老板你要的话等我出了成品卖给你吧,哈哈哈。”接到章华的电话,林立不禁打趣起来。“自己做茶吗?可以啊,你在哪里做?”章华声音惊奇。“就在我老家,刚刚租下了学校当茶厂呢,过几天就能用了。”林立一笑。“租下学校?你们村那个钰阳小学?嘿,你小子不声不响的这是要大干一场啊,不错不错,今年准备做多少寿眉?”章华有些期待的问道。“没多少,先做做看吧。”林立摇头,几万块钱的成本做寿眉在章华他们看来或许就是小打小闹。“行,成品出来带给我尝尝,好的话你的茶我全要了。”“对了林总,要不要给你安排一辆车?”章华也调侃起来。“车?行啊,章总你要是收了我的茶我立刻就买辆车。”林立也的确想过先买一辆皮卡车,毕竟三轮车拉不了多少东西。而且等寿眉成品出来真要去镇上市里跑业务的话,没车也不方便。寿眉茶青虽然一斤才二十三块,甚至每天都在掉价,但却胜在量多。一般一个茶农一天都能采个三四十斤,厉害的能采四五十斤。就算到了七八块钱一斤全是叶子的时候,手脚麻利的茶农一天都能采七八十斤。但林立才收一千多斤的时候就已经没钱了。林建如,章英却是在吃完饭的时候塞给了林立三万块钱。这几乎是两夫妻将今年采头茶的钱都给了林立,如果减去施肥管理、人工采摘等成本,甚至还要倒贴进去。这是真正的血汗钱。林立想要拒绝,却开不了口。收茶要钱,学校修缮也要钱。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心投入,做到最好才是对父母的交代。所幸,第四天学校就已经修好,林立的茶叶全部转移到了学校。还请了两个人帮忙了十多天。但林立每天也就收五六百斤,多了也没有篾匾晾晒了。林立这几天甚至都睡在了学校。当然,现在已经不是学校,而是被称为林立茶厂了。因为这里面几乎都是茶,一匾一匾的寿眉。寿眉几乎都是叶子,晾青萎凋之后形似长寿老人的眉毛而被称为寿眉。林立没有烘干设备,只能日光萎凋,白茶自然萎凋时间不宜太猛,日晒七十二小时最好,却要掌握茶叶的干度,几个小时就要用茶犁翻一遍。所幸连续十几天都是晴天。否则也只能在室内萎凋,那就要做萎凋槽,再买几个风机、烘干机,成本更高。但连续十几天晴天,许多寿眉已经快要出成品。一旦成品就要趁热装箱,要不然容易受潮。“阿立,先别装箱,将两匾合并为一匾,然后三匾合一匾,在晒一下午才是真正的成品。”“这是最后的并筛法。”林贞,林立,带着斗笠在操场上将已经半成品的寿眉做最后萎凋干燥。“并筛法?爷爷这方法有什么讲究吗?”林立没有在书籍中看到这个工艺的名称。“当然。”林贞一笑,林立想学的他都会教。并筛法,是日光萎凋过程中的一个细节,是老师傅靠经验领悟出来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将两张或是三张甚至是四张篾匾或是竹匾上的寿眉在萎凋差不多的时候一次次合并继续萎凋。这样就能使得寿眉的每一面都被均匀萎凋,相互缠绵,可以改变茶叶的微环境,提升微环境的温度,提高茶叶中酶的活性以促进转化。使得茶叶转化空间更快更好。这就是老师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专注,同样只是萎凋、干燥两大工序,但做出来茶却是大有差别。甚至真正品茗起来都相差了一个档次。“爷爷,感觉怎么样?”第三天,所有的寿眉都已经成品装箱,林立泡了最新出炉的一款寿眉,虽然设备简陋但也有独立茶室。茶桌是用这里本来就有的老旧破门,门上充满年代感的痕迹,铜铆扣都还在,却凭添几分老意。让冲泡出来的寿眉更有一股韵味。“嗯,不错。”林贞对茶极为挑剔,能从林贞口中说出不错,那绝对是非常满意了。“好可口,鲜爽清透,回甘润喉,还有一股毫香。”林立也喝了一口,眼睛都在发亮。“这款寿眉转化空间大,存三年这股毫香就会转化为枣香,存上七年就会转化为药香,转化空间大只要存放得当,这款茶的价格就是越久越贵。”林贞老脸也有了笑意,仿佛是对自己的作品极为满意。“哈哈,爷爷,那我们这款茶卖多少钱合适?”林立再次为两人续杯。“我们茶青一斤二十八块收来,低的的时候是十四块,平均算二十二块,四斤三两的茶青做出一斤的成品。”“加上纸盒包装内袋,不算人工物品损耗等等,单单成本一斤就要一百一。”“成本太高不好卖,一般的茶厂就会与六七块一斤的寿眉茶青混合萎凋,降低成本。”“但我们不做这种事情,要做我们就做最有品质的茶,做出真正好白茶。”“好茶就该有好价,但我们是茶厂批发,这款茶就定一百四吧。”林贞脸色严肃,刚正不阿。让林立都能感受到一种正气。“一斤一百四?”林立微微皱眉,一斤一百四看利润是有三十块,但真正算起来几乎就是不赚钱,单单茶青成本一百一,还有时间、人工、场地、新买的篾匾、晾青架、请的工人,自己跟爷爷的工资……但账又不能这么算,真叫价一百八甚至两百或许也有人买,但这不是林立的目的。林立做茶的目的是想带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要带村民脱贫攻坚,走向绿色生态的发展。现在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自己要做的可不是赚点钱而已,而是要一带一路,带动乡村振兴,真正做出好茶。“阿立,你要记住,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钱只是工具,用工具做出有意义的事情钱才有了价值。”“如果你满脑子都想着赚钱,或许能让你赚到很多钱,但你却就是一个可悲的人。”“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人生的意义也不是求个大富大贵,而是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来干什么的,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最后喜欢自己。”“你的人生就有了意义。”林贞端起茶杯品茗,没有了乡村老头的谨小慎微,也不是一个爷爷的苦口婆心。此刻更像是一个老师,像是一个大智慧的学者。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才找到了自己,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来干什么的。但那个时候找到自己已经太晚了,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寻找更多的机会才有可能发现自己,喜欢自己。虽然真正的大器都是晚成,但若是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才有更多的可能。“我知道了爷爷。”林立深深点头,对爷爷是越发的恭敬佩服。相比林立见过的几个臭脾气的大师,这才是真正的教授,传道授业。甚至林立忽然感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真理。“收完春寿眉,立夏之后的寿眉我们就不做了。”林贞忽然说道。“嗯?为什么?这几天的茶青一斤才四块钱呢。”林立不解的问道,虽然差几天的茶青会差很多,但却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