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
作者:赏饭罚饿      更新:2023-05-12 01:50      字数:3655
  “也不是。”嬴舟轻轻抬手比划,“你仔细看看,看见这条金线了么?这石头本身貌不惊人,玄机全藏在金粉上。”他放在鼻下嗅闻,“……是有一点高深莫测的力量,但不强烈。”小椿将信将疑地跟着去凑热闹。嬴舟斜眼睨她,“你闻什么,嗅觉又没我好。”“……”说完把青石还给老板,“这就和以玉养人似的,带着不至于让修为一日千里,不过有利无害,年幼的小妖用了应该能强身健体。留着吧,不妨碍。”“多谢多谢。”店主连声致意。“这谁给你的?”小椿在嬴舟身侧支着脸,随口好奇,“他既然觉得可以辅助修炼自己怎么不用?”听着就很可疑。“说来也有意思。”他把石头仍给怀里的幼崽戴好,笑道,“送我此物的,还是个人族呢。”第73章 白玉京(一)这么多年没来,想不到你……“人族?”嬴舟略感惊讶, “是修道之人吗?”“哪有这么好心的修道之人,还助妖精修炼的,追着我打都来不及呢。”老板哄着娃说笑, “那就是个寻常的凡夫俗子,看着挺面善, 真不知是从何处得来的小道消息,身为人族, 倒对妖怪颇有了解。”小椿顺口就道:“不奇怪啊,白玉……”名姓叫了一半,隐约是想起什么事, 她偷瞄嬴舟一眼, 好悬把第三个字吞回肚子里, 谨慎地沉默起来。后者慢条斯理地吃锅子, 将最后一口牛肉咽下, 也不看她,“你想说便说吧,我又不在意这个。”她嘴唇轻动两下, 还是决定别说了。毕竟嬴舟这个人……有时候挺口是心非的。小椿不甚利落地用零碎的几根指头去舀汤喝, 旁边听得他突然淡声道:“张嘴。”接着一块不冷不热的香菇就塞了进来。“要吃什么叫我,你手也不方便。”“哦。”看吧。她心想,刚刚若真如实说出口, 可就没得香菇吃了。知道小椿本不太会使筷子,嬴舟端着碗守在她身侧, 不时喂上两口。一顿饭吃得慢慢吞吞,他偶尔会瞥几眼那河狸稚子脖颈上的青石块,脑中兀自沉思着什么。回去的路上二人共乘一骑鹿蜀。此兽是上古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古老妖物。大概由于脑子不太好使的缘故, 常年被人当坐骑用,因为对灵力的需求不大,故而幸免灭绝。鹿蜀可日行千里,出门一趟能节省不少时间。沿途小椿犹在对着图纸憧憬未来。嬴舟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自打于市集里提到了白玉京,他忽地就琢磨起这个人来。以前老在小椿口中听见对方的事迹,大多是些琐碎,吃吃喝喝,家长里短的。彼时他不曾在意,而今细细回想,恍然发觉此人周身竟充斥着矛盾。不太像个寻常人族。白於山在极西的钤山山系一代,所处偏远,地势陡峭,满是大片深不可测的密林。很多地方连妖也不易涉足,正因这般,小椿待在其中才会终年难见外人。精怪尚且如此,作为□□凡胎的炎黄之后,白玉京又是怎么进去的?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当真是由于迷路误入此境,和一个树妖萍水相逢,于普通人而言,本能反应不该是明哲保身,早早离开是非之地么?连温蕙那样对妖怪热衷至此的,乍然瞧见小椿显露真身还要吓得半死,他一介文弱书生,不想着怎么快点出去,反而连着数月入山与异族交谈,教她言语,陪她聊天。合理吗?这是嬴舟头一次正视此人,越是深究小椿从前言语中的细节,越觉得他形迹可疑,身份成谜。更不提那所谓的“见多识广”。小椿一只妖,甚至还要由他教授常识,照她成日里讲的,白玉京“知道妖,知道人,知道仙魔神佛”,却不是道士之流。哪怕是对三界生灵过分好奇,终生浸淫此道,也不至于能得到如此多的情报。况且他出现时,似乎仅是个青年模样……“小椿。”嬴舟握着缰索略一垂首,“你曾说白玉京是个人族?”她不假思索:“是啊。”“你怎能这么确定他是凡人?你并非犬类,嗅觉不及我等灵敏,倘若对方有意隐藏气息呢?”大概是时日久远,小椿费了些精力回想,边皱眉边回答,“嗯……他在山中待了半年有余,这期间我一点妖气也未感受到。”“一般的精魅纵然隐匿气息,长时间里未必不会露出马脚。何况昔年我还是棵树,我当树的时候五官六感可比化作人形要敏锐多了,根茎枝叶都能捕捉空气中的异样,他当真从头到尾并无诡谲变化,满身尘世浊气,是人族无异。”说完又不解,“你怎么问起这个来了?”嬴舟自语半晌,不答反问,“你说他在白於山住了半年?”“嗯,对啊。”她如实点头。他一个凡人,出身书香门第,不惦记归家却在山中逗留这许久……为的什么?总不会真的就是为了教一只树妖学字认字吧?这个白玉京,看样子果然不简单。他到底是什么人?嬴舟此时此刻也不禁萌生起念头,想着等安顿好了小椿,找机会要再去人界探查一番。他总感觉如白玉京这般的人族,在世间上不会一点痕迹都没留下。一定还有什么是被他们所忽略了。*开封府的春夜透着一股温煦的祥和之意,许是满城繁花盛开,连风里都夹杂花香。温家大宅内,各房各院仍点着灯,仆婢们照常忙碌。如今老太爷过世,夫人又回了娘家,府上真是肉眼可见的冷清——幸而大小姐还在,好歹能让这个家热闹几分。尽管近来小姐瞧着也不似往日那般跳脱飞扬了……温蕙正在书房内陪着她爹整理祖父留下的书籍古册,大多是孤本,乃家中祖上传下来的古籍,连翻动都要小心翼翼。老太爷下葬距今已有四月,温府里先是要收拾残局,继而出门向前来吊唁过的亲朋好友谢孝,忙完后事还要处理府衙积攒了数天的公务,待得一切尘埃落定,温同知才有精力整理父亲的遗物。夜间光线不佳,温蕙托起桌上的灯帮他照亮。老太爷的藏书真不少,字画珍本,名家手稿。此外便是冗杂的家族史册,许多纸页已泛黄发脆,她爹一面分门别类一面叮嘱道:“这几本瞧着也不中用了,过两日我得另誊一册,免得让鼠蚁啃得残缺不全。”“好嘞。”温蕙替他记着,刚要跟随往里侧而去,衣袖不知扫到了什么,“啪”地滑落在地。她赶紧弯腰捡起来,怕摔坏典籍,轻手轻脚地拈着册子,谨慎地拂去面上灰尘。孤本的封页有些斑驳了,只隐约可见得模模糊糊的几个小楷。“李……清晓……”温蕙吃力辨认片刻,回头在书架上找出处,不多时便寻得一个位置,看那标签上刻着一行字——“第五代家主李清晓”。这人居然还有个专门的隔间存放,她仔细一数,关于他的书籍足足十来本,是列祖列宗里最多的一位。“爹。”她捧着册子边翻阅边走上前问,“这‘李清晓’是谁呀?咱们家怎么会有姓李的家主。”温同知忙着给几本旧书归类,“我不是同你讲过吗?温氏家族渊源,最早能追溯到商周那会儿去了。”“我们这一支祖上曾经是姓李的,后来到宋时,出了个厉害的大将军,太宗皇帝便以其所生之地,赐‘温’姓以示褒奖。”他捧起一摞残卷从林立的书架间穿出,行至案桌旁打算修缮,言语依然三句不离老本行,“所以呀,为父总叫你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温家是世家大族,讲究诗书礼仪,讲究气质内涵。姑娘家要懂得秀外慧中,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温蕙仍在后头追着,才不听这些废话。“爹,为什么李清晓有那么多传记,其他家主……连大爷爷也只有一本啊。”温同知无奈地朝她手里瞥上一眼,自己给自己研墨,“你怎么老是关心这些有的没的……”口中嫌弃罢了,终究还是不情不愿地解释,“他啊……这问题,为父幼年亦曾问过你大爷爷。”“此人生卒不详,最早的记载是在秦汉两代。说来古怪——”他握着笔,形容正色地颦眉道,“历来关于他的生平众说纷纭,就连传世的志传也前后矛盾。”“有人说他活了三百多岁,是迄今为止,活得最久的人。从秦汉一直到三国,历经数代王朝更替,在家主的位置上稳坐不衰。”“也有人传言,他是个妖怪。”桌边的烛花爆了个不大不小的声响,火焰于灯罩中明暗不定。“当年秦王派其同众臣出使西域,一去三五年杳无音信,上百人的队伍凭空失踪,等到第六年夏,他却独自一人完好无损地回来了,称是在外遇到了大风沙,西去的人马全数覆灭。“那会儿正值二世掌权,各地起义不断,朝廷无暇顾及旧事,只能暂作搁置。”“自此以后他寿数漫长,容貌老得十分缓慢。日子一久,族中便渐起闲言,许多人私下猜测,会否真正的李清晓早已死在异域山川,而如今的李家家主则是被附身的妖魔。”温蕙从不知晓祖上还有此等秘辛,听到这里不禁“哇喔”一句:“这么刺激!”温同知铺开一本空白书册,准备开始誊写。“还有人传言,说他长生是假,为把控李家是真。其实根本早就死了,不过让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子孙每日坐在家主之位上发号施令,佯作一副天命所归的模样。”她将书册卷成个筒捏在掌心,自觉有趣:“那后来呢?后来呢?”“后来你自个儿翻族史查去——李家的列传上写他因受族中排斥,被逼离开了京城……不过写着是离开,实际人死了也说不准。”温同知不以为意地落笔。“唉,都是戏传。现在这许多年过去,也无从考究了。”虽然家中多事端,他到底还是不信鬼神之流。“怎么会是戏传呢,我认为很是有理有据呀。”温蕙仰着头畅想道,“您看后娘不就是妖精吗?既然妖魔真实存在,李清晓还留有传记,可见不是信口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