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作者:柠檬小打      更新:2023-05-12 03:36      字数:3624
  明明这女孩的年纪还这么小。女孩得到姜莞的承诺,心中最后一块石头放下,一下子感到十分疲惫,体力不支地闭上眼睛:“我说话说得有些累了,我睡一会儿,要吃药了记得喊我。”姜莞微顿,抿唇道:“好,睡吧。”有人再忍不住,从房中快步跑出去,院子里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声。女孩大概是太累了,很快就睡了过去。她一开始呼吸均匀,身体起伏渐渐微弱,很快就没了动静。姜莞伸出手在她鼻端一探,从床边站起向外走去:“不必叫人葬她。”“是。”带着哭腔。姜莞自房中出来,院子里的女人见着她先叫了声“郡主”,而后问:“小苗她已经?”姜莞轻轻点头。女人号啕大哭,房中跟着一起迸发出哭声。出了院子,是守在门口的姜琰。他实在是个很无所事事的一国之君,暖玉楼之事后依旧不曾回过皇宫。朝中死了大把大臣,更没人敢触姜琰的霉头,过来请他回宫。官职空缺,朝中疏漏,他依旧浑不在意,仿佛祁国不是他的国。“又死了一个。”姜琰听着院子里上气不接下气的哭声,语气肯定。姜莞看他一眼,没有否认。“所以何必救她们呢?出来也是要死,说不定看到更美好的东西还会心有不甘。如果因为不甘心而怪你救她们救得晚,不然她们也不会死,你岂不是救了白眼狼。”姜琰推己及人,想法十分阴暗。“我尽我所能,问心无愧。”姜莞没有半分动摇。她绝不会因“如果”开头的话而有所迟疑,更不会因自己没有救到太多的人而感到愧疚。救人本就是好事,救一人是好事,救一百人也是好事,因为好事而自责是错误的。从某种角度上讲姜莞的确是个理智到冷酷无情的人。姜琰见这么问根本无法引起她情绪波动,不由直接道:“你怎么不哭?”姜莞不解:“你怎么不哭?”姜琰哈哈大笑,趁姜莞不备快速出手将她发顶揉乱,夸她:“女儿啊,我真是爱你这性格。”姜莞狠狠给他一脚。姜琰挤眉弄眼,佯装痛呼。见姜莞不爱理他,他又自问自答:“你怎么不问我是什么样的性格?好吧,我告诉你,我爱你……”他幼稚地大喘气吸引她注意力,依旧没能得逞,不悦地补充:“我爱你这到死依旧冷硬如铁的性子。”姜莞停下脚步看他:“你很闲?”姜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点头。“你是皇上。”姜莞强调。姜琰理直气壮:“我做皇上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享受!如果不能享受谁愿意做皇上?吃力不讨好!不能只让人干活不让人享受!”姜莞淡淡:“我看你也没干活。”“呵呵。”姜琰被拆穿,皮笑肉不笑。“你闲着便为我做一件事。”她只让人办事,从不提报酬。偏偏姜琰也贱,乐意之至:“什么事?”“你去颁条条例,不许祁国再设青楼。”姜莞吩咐。姜琰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瞧了会儿,浑不在意:“行。”姜莞难得对他露出个好脸色,真心实意道:“谢谢你。”姜琰忸怩:“你真心谢我,那……那就叫我一声爹吧。”姜莞转身就走。姜琰嬉皮笑脸地去拉她手腕:“别走别走,叫声皇兄,皇兄就行。”姜莞这才站定,没有任何情绪地望着他。姜琰哄她:“你在暖玉楼中都叫了,如今叫一声也没关系。”姜莞面无表情:“皇兄。”叫的明明是皇兄,却有种叫仇人的感觉。姜琰听了觉得怪不对劲的,琢磨半天也没有他想要那味道,不大得劲儿。“听完了,快去做事。”姜莞把他当下属使。姜琰被她的冷酷无情伤害,本想耍赖不干活,在她极富压力的目光之下还是妥协:“不过是一道圣旨的事,我很快回来。”他颁布任何旨意都并不与大臣们商议,专断独行极了。小苗之后,其他得病将死的女孩听了她的事,做出同样决定。有段时间过去,郡主虽从未差人问她们家在何处,但山庄总有少许外人满脸忐忑地来看望人,她们知道这些人是被探望者的家人。只是愿意到山庄中来的家人寥寥无几不说,哪怕来了的也有见不得女孩如今模样,吓得跑了回去。至此,她们便彻底明白郡主不知从哪里得到她们家在何处,瞒着她们悄悄通知过她们家中。只是她们大约是让家中蒙羞,被家里放弃。暖玉楼之事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姜琰虽是个昏君兼暴君,但他有极大的一点优点,他从不堵祁国百姓的嘴。百姓怎么骂他他都并不在意。暖玉楼关停,人们知道是官官勾结贩卖幼女,逼之为娼,倒不敢在明面上说什么反对的话,也有对暖玉楼的骂声。但骂声多是因为暖玉楼威逼幼女,与暖玉楼中年纪正常的女子并没多大干系。只是贩卖幼女可恶,但是年纪相当的女子被逼着干这一行却没什么问题。然而姜琰一道突如其来旨意叫祁国上下的男人们齐齐不乐意了,日后设娼馆竟是违反律例的大事,参与之人一旦被发现只有被凌迟处死这一下场。这道旨意十分富有姜琰的个人色彩,严酷至极,并没有什么转圜余地,敢开就要被凌迟,片成一片片。重罚之下哪里有人还敢顶风作案,而没了娼馆,男人们都觉得自己的日子暗淡无光了。反对声最多的就是那些文人墨客、才子雅士,他们深以为皇上手段毒辣过头,如此做是在因噎废食。暖玉楼固然有错,但处罚暖玉楼就是,何必要连累其它青楼楚馆?学子们旁日最爱到花楼中寻花问柳,好展示出自己风流倜傥。如今无处可去,一群人聚在一处喝酒,皆是不满。“皇上实在矫枉过正,将所有花楼封了,我们日后哪来灵感吟诗作对?若无红袖添香,这世上真是少了诸多乐趣。”“也不知我那心肝儿现在如何,她被那疯子郡主从暖玉楼中带走。她爱我爱惨了,如今被带走与我许久不曾见面,只怕她想我想得茶饭不思,哎。”“日后不能开设娼馆,那些暖玉楼中的妓子又该如何?她们本就是用身体伺候人的玩物,哪里会什么别的本事?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皇上此举不仅是叫我们不快,何尝不是断了她们的活路?”“是啊,暖玉楼中香软豪奢,女人在那分明是享尽清福。只消伺候伺候人就能过上纸醉金迷的日子,这样大的好事她们哪里舍得放弃?”……几个学子交口说着,深深理解彼此,更觉得自己很懂女人心。一群人好一阵长吁短叹,目光短浅又高高在上。第161章 可不可笑?郎君们心中苦闷,酩酊大醉一场,当夜宿在酒楼之中。翌日起来,人人头脑昏沉,更兼杯中之物不能消愁,心中反倒愈加空落落的。一群人结伴而行,群体的感染性最强,他们在一起情绪相互传染,催生出磅礴愤懑,向暖玉楼相携而去。他们要为暖玉楼那些无辜失去活路的女子们写诗作赋!要叫世人知道皇上此举有多严酷!这些女子没了生路又有多可怜!暖玉楼在京城中心,阡陌纵横,四通八达。时辰尚早,沿街只有小贩的摊位……怎不见小贩生火做饭?郎君们虽然感怀时事,心中幽愤,但其实也不是很幽愤,饭还是要吃的,只是小贩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他们果真怜惜暖玉楼中的女子么?自然不。那又为何要自以为体贴她们?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自古才子总是要红袖添香,有许多香艳事迹才堪被称一句风流。他们从未设身处地为那些女孩考虑过,也不曾真正了解她们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女孩子对他们来说只是立自己人设的工具罢了,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人。他们要彰显风流,就会咏诵些描绘女体下流诗句。男人们很爱听这些淫词艳曲,于是传播得也就更广,文名就这么被传扬出来。至于被他们写进诗中最女孩名声与感受如何他们却是从未考虑过的,这是恩赐,该开心才是,不开心就是不给面子,故意拿乔。他们也会让自己显得忧国忧民,有大志向大抱负,这时候又用到女人,只不过之前的旖旎情愫、风花雪月都像从未存在过。他们翻脸如翻书,叫她们“商女”,写她们不知亡国恨,只会唱靡靡之音,以此来警醒世人。他们还会咏暖玉楼,极尽所能地描绘出暖玉楼中富贵豪奢,好堆砌华贵词藻还显示出自己超凡文采。……郎君们高高在上地将自己想法强加在女孩们身上,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足够慷慨,愿意寻她们接待是对她们的一种恩赐。“人都哪去了?有钱不赚,怪不得一辈子只能做些低等活计。”说来真是奇怪,一条街上一家开张的都没有。郎君们无法,只得按下饿意,向着暖玉楼去。越近暖玉楼人越多,渐渐有了炊烟。几人叫了清汤面后坐在桌前闲聊等上菜,便问起摊主暖玉楼附近今日怎的这样热闹。前些时间因为暖玉楼里一下死了许多人,百姓们纷纷不愿经过此处,暖玉楼附近街上的生意受到极大影响,小贩们见状也不向着这里来了。“因为暖玉楼外摆了许多楼里女人的尸体!”摊主说起这话时先是四下瞭望一眼,紧接着才低声道,看上去像是怕惊动什么东西。郎君们纷纷皱起眉来,倒胃口:“谁干的?”“还能有谁,自然是那位郡主。”他们相视一眼,心头涌起无边愤怒,连饭也顾不上用,齐齐站起来往暖玉楼去,要为那些曝尸在外的女孩们讨回公道!这一刻他们觉得自己是怜香惜玉不畏强权的英雄。“郎君们,面!”摊主慌忙叫道。“如何还吃得下!”郎君们义愤填膺。面摊摊主气得“哎”了一声,对这些郎君们感到不满。面已下锅,若不盛出来,煮着煮着就烂了。然而盛出来也没人吃,放一会儿面就坨了。数把面就这么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