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作者:长亭君      更新:2023-05-12 09:04      字数:7353
  许秋实还想在妻子儿女面前维护下老屋那边亲爹娘的形象,再说也不想妻子又生气,一句话不提那边的事,反而和妻子讨论起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上海滩》的故事情节来。许青青则静下心来在屋里奋笔疾书到十二点才睡,新小说的进度不能落下,最近要帮着外公开店白天事多,她都是趁着晚上赶稿。码字的时间辛苦而寂寞,但想到能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赚钱改变家人的生活,许青青又是幸福的。第二天是周日,上午九点半许秋实和儿子许青松把卤味店的招牌挂上,又买了一封鞭炮放了,算是张记老卤店的开业仪式。今天第一锅卤味热腾腾的在店门口的炉子上翻滚,一条街都能闻到卤肉的香味。外公亲自捞出两只鸭子,几大快猪头肉,又捞出腐竹,豆腐丝和海带,土豆片,分门别类的用大钵头装好,从另外一口锅里捞出肥肠,猪肝和猪肚,天热卤菜的份量都做的不多。这些卤菜其实大清早外公和舅舅们就弄好了,现在不过是回回锅,增加卖相。这时段正是县城的人们吃早饭或买菜的时间,新开的店面三天香,何况昨天大半条街的人们都闻到了这边卤肉的香气,早就把有些老饕们的馋虫勾起。住在县城里的人大多数都是端着铁饭碗的双职工,吃饭穿衣上不差钱,周末改善改善生活是经常的。何况这家卤味店门口还在门口贴了张红纸,上面许秋实用正楷方方正正的写着,“新店开张,八折优惠”。这个主意是许青青出的,她想起前世超市货药店搞活动,前十名进店领个鸡蛋都会有老公公老婆婆拍长队去领,外公的店子头三天弄个八折优惠,来买的人肯定也多,这些优惠就当广告费好了,主要是让大家知道张记卤味的味道非常好,一吃忘不了。今天是外公家的大日子,张淑兰一家肯定得来帮忙,两个舅舅第一回 弄这么大场合的生意,忐忑不安的在店里面擦洗已经闪亮的洗菜盆,就连许秋实和张淑兰都在操心没人来买东西该怎么办?最淡定的人反而是青青的外公张正和,他嫌弃的看了两个儿子一眼,训道,“急什么,做生意主要就是要靠回头客,一天半天的能看出个什么,你们以为能一锄头挖出个金猫儿来?要是真这么容易,乡里还有种地的人,不都出来做生意了!”“知道了,爹。”两个舅舅恭恭敬敬的回话,看他们的样子,倒是安心不少。“青青,看到没,外公骂舅舅几句他们就不慌了。”张正和小声和坐在店里的外孙女说悄悄话。可惜悄悄话被闺女听得一清二楚,“爹,您老真是---”张淑兰忍不住念叨起老爹来。“好了,你和秋实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让两个孩子在这里陪我就行了!”张正和想把女儿女婿撵走,他们坐在这里真是压力山大。“师傅,这卤鸭怎么卖的啊?可以买半只吗?”一个中年妇女做了第一个光临的顾客。“一块五一斤,今天优惠的话就是一块二一斤。”外公笑呵呵的站起来在旁边的水龙头边洗干净手走过去,用铁夹子夹起一只卤鸭放在砧板上,问道,“买半只的话一边有鸭头一边没有,你要哪一边?”……外公把客人要的鸭子称好剁好在锅里重热了一遍后,用铁瓢舀了大半瓢卤汁,放进装卤鸭的口袋里,“多点汁味道浓!”中年妇女看着那油汪汪的卤汁,不仅没嫌弃反而笑着说,“谢谢师傅了!”外公还用小口袋把几样素菜一样夹了两片,浇上卤汁,和卤鸭一起递给她,“你是小店开张第一个顾客,这个素卤送拿回去尝尝,味道好的话下回再来!”顾客满意的付了钱后,还和外公说了一声生意兴隆发大财后,才提着卤鸭和素菜离开了卤味店。两个舅舅和许青青一家全程见证了张记老卤店的第一单生意,等客人走后,许青青竖起大拇指给外公点了个赞,外公得意的开始和两个儿子传授生意经。顺利开张后,光临卤味店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刚过中午十二点,外公和舅舅们准备的卤菜就全部卖光了。有后来没买到的卤味的顾客抱怨,外公好脾气的解释天热卤得不多怕不经放,张记老卤保证只卖当天卤的新鲜货,明天早点来,依然是八折优惠。谈笑间安抚了客人又给自家店做了广告,大家对外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妈妈帮外公点了钱算了开支后,不算人工的话卤味店今天赚了二十八块六毛钱,外婆和两个舅舅都是一脸惊喜,心中的石头总算放下了一大半。“一天得除个五块房租,不能占青青的便宜。”外公放下烟斗后对两个儿子说。“是,青青的房租不能少。”两个舅舅齐齐点头,当舅舅的可不能让外甥吃亏。许青青从头就没想过要收外公的房租,只是想外公和舅舅们的日子过得好些,才想出这个主意,刚想开口拒绝,却被妈妈用眼神制止,“爹,二弟三弟,一天五块太多了,这附近的门面租金都在一百二十左右,你们每个月就给青青一百块房租得了,剩下的那些零头就当青青孝顺外公的,您老也不能伤了青青的一片孝心。”外公敲敲烟斗,沉思片刻,“好,我和你外婆也搭着青青享享福。”晚上张淑兰和女儿说,“知道为什么要收外公和舅舅的房租吗?”“堵住阿公阿婆的嘴。”许青青在再妈妈说房租的时候就想到了,外公一家都是要脸面的人,不可能让阿公阿婆抓着这个把柄。如果阿婆知道外公不给房租,上不上门闹时一回事,背后肯定说的很难听。“对,是这样,你阿婆那人最斤斤计较,估计准备拿这事做文章。”张淑兰准备开始慢慢的教导女儿这些人情世故,免得结婚了什么都不懂,不会为人处世,得罪亲朋好。“外公和舅舅既然出来做生意,连房租钱都赚不到还做什么?就是亲戚,也不能让他们有依赖的思想,你能管他们一辈子吗?如果你哥哥要你的门面开粉馆,也要照这样交房租。”“嗯,妈,我晓得了!”许青青点点头,心里大汗,亏她还多活了一辈子,还没有外公和老妈看得剔透!张记老卤就这么开起来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两个舅舅回去依旧干农活,赶场的时候进城来送些地里的小菜或者粮食,在生意还没做起来之前,外公不允许家里的田地荒废。“青青啊,人事局的杨哥打电话来问你,说现在有两个单位比较适合你,一个是县图书馆,一个是县二中,问你愿意去哪里?”老爸下班后带了个消息给许青青。“我还是喜欢去学校,主要是学校有两个假期。”图书馆其实也不错,但是学校更适合许青青,寒暑假有时间可以到处走走,弥补她上辈子几乎没出过远门的遗憾。“那你明天就拿着档案去人事局找杨哥办手续,工作安排好了我和你妈就放心了!”许青松嘱咐许青青快去办手续,女儿说起做生意一套套的,生怕她不愿意上班。许青青第二天去人事局找杨哥,在他的帮助下到编办把编制手续办妥,人事局开的单子是九月一日前报到,许青青暗自决定八月二十五日再去二中。从人事局出来,许青青跑到邮电局找到杨哥的朋友,交了三千六百块钱,准备在家里装个电话。现在电信和邮政还没有分家,装电话还是归邮电局管。交完钱,许青青一阵肉疼,想起以前手机普及后,家里都不用座机,装座机还倒送电话机。现在呢,不仅要交三千四百块初装费,两百块话机费,还得找熟人开后门才轮得上。前段时间许青青为啥不装电话啊,就是拿着猪头找不到庙门,正经排队起码要排到年底。回到家,许青青老实和父母亲坦白自己不仅装了电话,还定了一台18寸的彩色电视机,一共花了五六千。把张淑兰心疼得直想打人,许青青躲在爸爸背后撒娇,在老爸的“卫护”下,她成功的过了关。放下心中的包袱,许青青轻松多了,过几天家电都要到货了,邮电局的师傅们可能过两天就要来装电话,她不老实交待不行啊!女儿工作安排好后,许秋实和张淑兰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儿女都有了铁饭碗,以后能养活自己了,当父母的由衷高兴。虽然女儿靠写书挣了他们好几年的工资,但他们总认为不如铁饭碗稳定,这是如今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大哥的对象吴小燕到许家来做了一次客,按照惠城县的老规矩,儿子带对象第一次回家,父母应该给红包,张淑兰给吴小燕一个两百块钱的红包,还说过段时间去吴家拜访。一对准新人知道是张淑兰是去谈婚事,吴小燕羞得抬不起头,许青松则喜不自胜。至于开粉店的事情,吴小燕已经想清楚,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准备开学就辞职。许青松没做过生意,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看到这段时间外公卤味店生意稳定,每天二三十块是赚得到的,许青松心里有了底,就支持吴小燕辞职。要知道现在可是淡季,外公的卤味店做的卤味量小,基本到下午就卖空了,一天赚二十,一个月能挣六百块,比上班强了许多。附近的人们还没怎么注意,七月底,老刘家的粉店又重新开业了,不过老板换了人,换成了许家的准媳妇吴小燕。为了让吴小燕的粉店能快点开业,张淑兰火速到吴家商量了婚事,订婚就免了,国庆直接给两个孩子办酒。许家送了八百块钱彩礼,老许家也没挑礼。粉店开业后,张淑兰炒的肉沫臊子粉果然大受欢迎。她家的肉沫臊子都是用好的前腿和五花肉剁碎炒的,还专门买猪板油熬制猪油,这臊子肉多油多香料足,只开业几天就有了回头客。许青青得意的和妈妈说,“我早说过,你炒的肉沫臊子大家绝对都爱吃,现在信了吧?”“你这丫头长了个五香口,专吃好的,遗传你外公。”张淑兰忍不住打趣女儿。许秋实觉得自家女儿什么都好,自然是把女儿一阵好夸。电话许青青让邮电局的师傅装在自家买的房子里,免得搬家了又要找人移机。“老爸,老妈,我八月初要去广州一趟,黄莉陪我一起去,我要去出版社一趟。”许青青为了八月初顺利出行,先给父母打预防针。“两个姑娘家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行!许青青,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张淑兰坚决不同意,任凭许青青撒娇卖乖耍赖都没松口。这回许秋实也没站到女儿一边,坚决支持妻子的决定。两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小姑娘,竟然要跑到广州去,大人怎么能放心呢?许青青在父母的反对下是彻底没辙了。再加上这边八一节都过了,黄莉人没来,也没有个信来,许青青只好晚上给朱雪飞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和张宝妹,自己行程有变,到时再另行通知。黄莉是个很守时的人,怎么过了约定的时间也不来惠城县呢?许青青有点担心黄莉是碰到了什么事情?许青青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决定明天要爸爸陪他去一趟黄莉的老家惠远县。高考成绩还没有出来,目前最闲的人就是老爸,大哥许青松要去学校值班,空闲的时候还要去粉店帮忙,许青青只能求老爸帮忙了。在外公那吃完夜饭,许青青已经和爸爸说好明天搭早上的班车去黄莉老家,这回张淑兰没有反对,女儿不能去广州正不高兴呢,让丈夫陪着去县里同学家走走散散心也好。娘仨在院内歇了会凉,看看时间快八点了就往家里走,外公外婆要早起买菜,晚上要早睡,他们一家老坐在那里,影响外公外婆休息。到了一中门口经过传达室时,传达室的钱师傅招呼道:“许老师,这个女娃是来找你们家青青的,我不认识,就没让她进去。”许青青一听是来找自己的,下意识的以为就是黄莉,忙走进传达室。传达室的角落里坐的确实是黄莉,脸色苍白,瘦的几乎脱了形,下巴尖的像整过容,一双大眼睛都凹陷下去了,“黄莉,黄莉,我是青青!”许青青急忙走过去扶起她,转头对爸妈说,“我们先送黄莉去医院看看,她好像生病了。”“不用,青青。”黄莉虚弱得靠着许青青才能站得稳,真不知道她怎么能凑汽车站走到一中来,“我是饿的,看到你我就放心了。”“爸爸,你背着她,我们去医院。”许青青从没见过这么虚弱的黄莉,觉得还是要去医院才放心。一家三口把黄莉送到县医院挂了急诊,医生初步检查确实是营养不良,让住院先观察,马上就叫护士给她打营养针,至于其他的明天做了检查再说。许青青叫妈妈赶紧回家去给黄莉煮一碗面条来,面条要煮烂,里面再放个鸡蛋,也要和得稀烂,里面除了盐什么都别放。黄莉到许家来玩过耍,不过两三个月没见,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就变成这样,张淑兰和许秋实也心疼,两口子赶紧回去按照女儿的要求煮面条送来,不过在女儿喂黄莉喝这面条之前,他们去问了医生才送到病房让许青青喂黄莉喝下。晚上张淑兰和女儿在医院陪床,许青青不忍心妈妈跟着劳累,张淑兰却安慰女儿说,明天她可以请公休假休息一天。黄莉晚上除了要上厕所外,其他的时候都昏睡着。幸好张淑兰坚持留下来陪床,要不黄莉解决生理问题时许青青一个人搞不定,因为卫生间在走廊的那一头,病房里面没有卫生间。许秋实大清早就去菜市场买了一只老母鸡,熬了鸡汤煮了面条送到医院,黄莉吊了一晚上的营养针,又喝了鸡汤面条后脸上不那么苍白了。许青青要妈妈回去休息,虽然昨晚她只睡了几小时,但早上吃了老爸带来的一碗肉末粉后就立即满血复活,黄莉白天还有几项检查,老爸和她一起带黄莉去检查就行了。黄莉清醒后一直精神低迷,像个假人一样,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了几项化验检查后,医生说她的确是营养不良导致的,在医院吊了两天营养针就可以出院慢慢休养,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就行,年轻人恢复得快,十天半个月就好了。下午医生下班后,许青青把老爸打发回家去取晚饭,看着正痴痴的看着天花板的黄莉,许青青轻声问道:“黄莉,你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和我说一下吗?我们是好朋友,有什么我能帮你分担的我一定不会拒绝。”黄莉看了许青青一眼,眼中泛起泪光,许青青坐到黄莉身边,把手帕递给她,“黄莉,你救过我,让我免遭江浩的折磨,最害怕的时候是你陪着我度过,我觉得我们俩应该是可以分担一切的朋友,只要我能做到。”黄莉脸上的泪水越来越多,她用手帕使劲的擦着,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最后她不擦了,靠在许青青的身上哽咽着说:“青青,我没有家人了!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可怕的家人?”“可怕的人不叫家人,如果他们做了你不能原谅的事情,那就不再是你的家人。”许青青不知道黄莉的家人做了什么事情,但看黄莉的样子,精神上应该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是,从今以后,那些可怕的人不再是我的家人。”黄莉一字一句的说了了三遍,好像要催眠自己。许青青看到黄莉的样子,劝道,“黄莉,要是觉得难受就别说了,以后想说再告诉我。”“不,青青,我想说,说出来我会轻松点。”黄莉摇摇头,开始诉说她回到家后经历的事情。黄莉的自述断断续续,基本上是哭一阵说一阵,许青青听懂了,心里的愤怒无以复加,怪不得黄莉要说,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亲人?毕业后,黄莉做了班车回到惠远县城,又在县城搭车回到镇上,再从镇上搭拖拉机回到青山村的家里。黄莉是家里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八岁的大哥,大哥早已娶了媳妇,孩子都已经有两个,都是男孩,一个五岁一个三岁。黄莉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成绩都不错,所以黄莉一直想着自己参加工作赚钱了要让弟弟妹妹继续读书。她的父母身体不太好,不能劳累,一劳累就容易犯病,家里的壮劳力就是大哥和大嫂,在农村能干活的在家里肯定更有话语权,所以黄莉家的一家之主实际上是大哥。而大哥呢容易被大嫂的枕头风左右,久而久之,家里做主的人应该是大嫂,父母就像家里的隐形人,大事小事都做不了主。今年惠远县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好分配,县里的几个厂效益都不行,不愿意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县化肥厂领导更是直接对黄莉和几个分配到化肥厂的大中专毕业生放话,上面硬要把你们压到我们厂我不敢不接收,但是你们到了这里一没事做,二没钱发,给你们落个户已经仁至义尽。事实上,化肥厂也是这么做的,真的把他们的粮食关系和户口关系都落到了化肥厂,以后就让他们自谋生路。厂里现有的职工都要下岗了,不会再安排你们工作。黄莉在县化肥厂怄了一肚子气,和几个一起分配的同学去县里其他部门反映,被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也没有个结果。回到家里面对父母弟妹期盼的眼神,她不敢说化肥厂不给安排工作也不发工资。家里有天来了两个大婶,其中一个是专做媒的,家里除了黄莉就没有适龄的姑娘,黄莉感觉有些不妙。果然晚上大嫂把和她同住一个屋的妹妹赶出去,要给她介绍对象,男方什么样住哪里大嫂一概没说,只说男方看上黄莉长得好,脑瓜子聪明,肯出一万元块聘礼娶她,如果黄莉给他生了儿子,就再奖一万块,除此之外,黄莉生完孩子还可以离开,只要把儿子留下。黄莉不是没脑子的人,先不说这门亲事好不好,就大嫂说的这些条件就处处透着诡异,哪个男人花了一万块娶了媳妇准她生了儿子就走?黄莉细问大嫂,大嫂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眼睛还躲躲闪闪的不肯看黄莉。晚上黄莉起来上茅房的时候,路过大哥大嫂的房间,听到里面有争吵声,才知道大嫂说的那门亲事是怎么回事?“为一万块就把我妹子卖了?”大哥在质问大嫂。“黄大宝,不是一万是两万,莫忘了生了儿子还有一万呢,你算算,咱俩在地里干十年挣得到一万块吗?”大嫂莫金莲低声劝道,“有了这一万块钱彩礼,我们可以盖上砖瓦房,给爹娘治病,让老三老四都读中专考大学,咱们到镇上去做个小生意,让两个儿子和镇上的孩子一样读幼儿园。这就像做梦一样,我都不敢相信马上就要当万元户了!”第24章 可怕的亲人黄莉在外面听的心惊,手脚不自觉的颤抖起来,原来自己被大嫂莫金莲卖了个高价,卖了自己家里马上就是万元户了。“大妹长得好,又是中专毕业生,全镇子都找不出两个呢!那个李大嘴年纪和我爹差不多,大妹无名无分的跟着他,不就像旧社会给地主老财当姨太太一样,那不把我们黄家的脸都丢光了吗?”大哥说话的语气明显已经松动,只是还觉得有些丢人,怕外面人说三道四。怪不得莫金莲说生了儿子就可以走呢原来是给镇上的暴发户李大嘴当生儿子的工具。李大嘴是镇上开砖厂的,这些年起砖瓦房的人多,李大嘴也很赚了一笔,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李大嘴钱花不完,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儿子,媳妇和他一样大,今年都45岁了,已经怀不上了,仗着家里钱多,就想出了找个黄花大闺女生儿子的主意。“我告诉你,黄大宝,黄家的脸面算个屁!能卖多少钱?如果李大嘴的条件开出来,说花两万块找大姑娘帮生个儿子,我怕这村里镇上心动的人不在少数,搞不好还轮不上你那宝贝妹子。人家还不是看上黄莉长得高,脑瓜子聪明,能读书。说什么地好,种出来的庄稼就好,指望黄莉给他生个聪明儿子传宗接代,要不轮得上她,哼!”“那无名无分的……”大哥已经被大嫂说服了,语气明显软了下来。“你个蠢瓜,无名无分才好,要是黄莉一举得男,生完孩子才不过二十岁,还年轻得很。我们给她留五千块钱让她当嫁妆,在外地躲几年,她一个中专毕业生到哪里找不到事做,如果能在外面重新嫁个人,哪个晓得她之前生过孩子?”大嫂莫金莲分析得头头是道,连黄莉的后路都想好了,还很有良心的给黄莉留了五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