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作者:姜丝煮酒      更新:2023-05-13 01:44      字数:6003
  姜英跟姜年庆给几位叔伯家送了年礼,叔伯们都夸赞姜年庆懂事出息了,要他正月多留几天,在各家门上吃顿饭再走,姜年庆说初二给外公上坟,初四就得回去。出了叔伯家的门,姜英跟姜年庆说道:“哥,刘阿婆家是不是要去一下?”姜年庆挠挠头,“是要去一下。”刘阿婆跟林春风属于老来伴,林春风蹲牛棚的时候,刘阿婆跟他一块儿去的,后来林春风没熬到平反去世了,刘阿婆就回了老家,这些年都是一个人过。林春风最苦最难的那几年,是刘阿婆在照顾,临死的时候一个血缘亲人都不在他身边,是刘阿婆握着他的手送他最后一程。姜英是个爱恨分明的性格,刘阿婆照顾了外公,那回来了不能不去看看。刘阿婆住的在村里不算好,两间土坯房子,屋里昏暗的很,姜英进到屋里打量了一下,里面那小小的一间是卧房,外面一间是厨房兼堂屋。刘阿婆几乎不认得姜英和姜年庆了,喜的把他们俩拉到外面的太阳底下,“都俊,长的可真像你们外公哦。”姜英把若若拉过来,笑道:“阿婆,这是我女儿,姜若若,五岁啦。”若若乖巧道:“太婆婆好。”刘阿婆转身回屋里,出来后手里一个红纸包塞到若若的口袋里,“第一次见面,千万别推。”村里是有这个习俗,孩子第一次上门,都要给个红包,姜英就没推了,她给了刘阿婆五十块钱,说是孝敬她的,姜年庆也给了五十,刘阿婆捏着钱,不停的抹眼泪。姜年庆最看不得老人哭,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看刘阿婆家水缸空了,拿起扁担去河里挑水。门口有位眉目如画的中年女人,站门口轻声细语,“刘阿婆,这是你要的眼药水,我从县里给你带回来了。”刘阿婆忙谢过,介绍了姜英和姜年庆,又跟姜英说给她送眼药水的叫闻筠,是下放来的专家,已经平反了,她自己就是不愿意回城,对谁都淡淡的,刘阿婆有时候托她从县里带点药品,她倒是没推辞。姜英心里猛的一震,这位女专家,不就是叶教授在香山怀念的同学嘛,叶教授五十出头,闻筠跟他同学,那也应该五十多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了十几岁,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冰美人,气质不要太好。姜英打了招呼,没提叶教授的事,闻筠是一位空气动力学的专家,姜英想了想书里面没有正面提到闻筠的结局,只是从叶教授的视角,说叶教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去太平湖看一眼这位知己好友,可是闻筠每次的回信都是有缘再见,两人都垂暮的时候闻筠回京,这才见上了。姜年庆给刘阿婆家的水缸担满了水,姜英他们就先回去,闻筠没走,留下来跟刘阿婆说药怎么吃怎么用。刘阿婆今天心情真的很好,说道:“林春风是个好人,她外孙和外孙女也是好人。”闻筠嗤笑,“人家给你点钱,说两句好话就是好人啦?你可真好骗,他们想把孝子贤孙装到底,给你养老送终啊。”刘阿婆晓得一点闻筠家里的事,闻筠下放来这之前,丈夫跟她离婚,一子一女为了不被连累也跟她登报划清了界线,闻筠原本性子就冷冷的,现在心里更是结了冰。刘阿婆道:“我跟这俩孩子又没有血缘关系,人家凭啥给我养老送终啊,他们能来看望我就已经不错了。”闻筠道:“所以我才说你傻,你那年为什么要跟林春风去牛棚,你替林春风的子女照顾了他,人家回老家顺道来看看你,给你一百块钱,你就感动了?你赶紧清醒点,别对任何人抱有幻想,他们又不是特意回来看你,要换做是我,才不要他们给的钱,就要让他们内疚才好。”刘阿婆:“你这个性格哟,太倔强了,你儿子闺女都叫你回去,你咋就不回呢。”闻筠淡漠道:“我这不是倔,我是看的清清楚楚,心里明明白白,就老死在这儿也挺好的。”***年夜饭在林有为家里吃的,下午的时候,姜英帮着吴婶子做年夜饭,吴婶子瞧着姜英的摆盘那是比大饭店还好看,说道:“你外公以前做饭就讲究的很。”姜年庆说:“那是,外公的手艺,我妹学全了。”姜英端了一盘鱼、一碗蜜枣花生炖猪蹄,猪蹄炖的软烂,胶质全部炖了出来,老人和小孩吃都特别方便,她记得书里面说过,林春风知道刘阿婆爱吃蜜枣花生炖猪蹄,可住牛棚那几年太苦了,肉沫子都看不见一点。有为叔过年杀了猪,姜英就把四个猪蹄都炖了,两个炖的咸口的,两个炖的甜口的。甜口的姜英留了一半下来,另外一半给刘阿婆送去,姜英送菜过去的时候刘阿婆不在家,隔壁邻居说闻筠喊刘阿婆去她家吃年夜饭,两个人都孤孤单单,约在一起过年。姜英问了路,找到闻筠家的小院子差点被绿意闪瞎了眼睛,院子里生机勃勃,花架子搭的层层叠叠、郁郁葱葱,一点冬天的萧瑟都没有,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闻筠家的年夜饭正在做,不多,就四五个菜,两个人吃也够了,可是过年嘛,谁家都是满满当当一大桌子,闻筠家的年夜饭看着就有些清冷。姜英把扣在菜盘子上的空碗拿下来,说道:“闻姨、刘阿婆,过年了给你们添两碗菜。”闻筠晓得这菜是送给刘阿婆的,也没推辞,拿自家的盘子腾下来,刘阿婆细心,给姜英带来的碗洗干净还她。闻筠从屋里拿出一个半斤装的铁皮罐,说道:“我自己炒制调配的花茶,不嫌弃就拿回去喝吧。”姜英哪敢嫌弃,接过来道了谢,摸不准闻筠的脾气也不敢多留,刘阿婆把那碗炖的色泽油亮香郁的蜜枣花生猪蹄端上桌子,用公筷、公勺给闻筠盛了一小碗,她晓得闻筠是有洁癖的,就跟着闻筠的习惯用公筷。“你尝尝,以前老林给我做过一次,我最爱吃这道菜了。”闻筠尝了一小口,忍不住又尝了一块炖烂的猪皮,喝了一勺子甜汤,忧郁的情绪像是被蜂蜜水洗涤过,温暖舒适。她道:“还不错,可惜呀,跟你没有血缘关系,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你就别傻乐了。”刘阿婆早就习惯闻筠的性格,人是冷冰冰的,话也是冷冰冰的,可是村里唯一照顾她的,就只有闻筠,过年还叫她一起吃年夜饭,要知道,闻筠这个花园一般的小院子,平时都不给人进来的。姜英这边也开始吃年夜饭,虽然是借住在林有为家里,年夜饭吃的也挺和谐,村里的年夜饭吃的都早,天没黑就开始祭祖吃饭,然后是给压岁钱。姜年庆给有为叔家的几个孙子孙女都包了大红包,他还买了许多烟花、二踢脚,喜的几个孩子都围着他转。另外一头,顾昌东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在顾平津那吃了就走,不给七大姑八大姨问东问西的机会。季墨生追出门问道:“四哥,你明天真的准备去太平湖找姜英啊,村里那么多叔伯,你咋解释你的身份?”顾昌东考虑过了,他一个陌生的男人,跑去村里找姜英说不过去,那村里的叔伯婶娘怎么看姜英、怎么看他?所以他并不打算进村,他可以住县招待所里,白天可以带着帐篷,去当初姜英救他上岸的地方等上一天,如果姜英这次也会去那个地方的话,他一定、一定要跟姜英说清楚,如果姜英没去那地方,他就一个人再回来。季墨生:……“哥,所以说家里这么多兄弟姐妹,我就服你,祝你好运。”初一大早,顾昌东登上了去皖省的火车,然后再转车去太平湖。同时大包小包去火车站的,还有姜富海和沈曼如一家,沈曼如的娘家就在林家村,她每年正月都回去,今年把女儿带上,是沈重梅要求的。沈曼如一看到沈重梅吓了一跳,结婚前养的白净圆润,这才几个月,就憔悴的双眼无神。她心疼道:“钱冬香是不是拿你当佣人使唤了,秦怀忆怎么不帮你?”“妈,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沈重梅说道:“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位贵人叫闻筠,这次我们回老家,一定要赢得她的好感,最好能让她回京市,对我们的帮助更大。”“那个叫闻筠的那么重要吗?”沈曼如说道:“妈打听了,闻筠是个冷心冷肺的,她儿女要接她回京,她都不肯呢。”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一方家庭成分有问题,夫妻举报、子女举报的也有,划清界线的也有,闻筠祖上是商人,闻筠本人先后留美、留苏,她的丈夫跟她提出离婚自保、子女也跟她划清了界线。闻筠一年前就平反了,但是她不肯回去,自己的子女都接不回去,沈曼如觉得沈重梅想赢得她的好感有点难,更别提劝她回京了。“就算她现在不回去,也要赢得闻筠的好感。”闻筠是沈重梅重点挑出来的贵人,平城其实离太平湖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上辈子姜英回秦怀忆老家后,每年的清明、冬至、年初二,都会回林家村给林春风上坟,就这么认识了闻筠。闻筠是个从血液里就没有温度的女人,心肠硬的很,说姜英没出息,落得那个下场都是自找的,她从来没有出手帮过姜英。可是,姜英病重的时候,闻筠竟然回京市来看过她一次,闻筠说:“早就跟你说过秦怀忆和他的家人都是白眼狼,你不听,你看你捂了一辈子都没给他们的心捂热。”“你精心教养的养子,昨天在泰兴楼给他亲妈过生日,正式相认了,你气不气,不过气也没用,你都快死了,不过呢,你女儿是个有用的,她劝不好你,就要给你报仇,要把秦怀忆的公司搞破产,她一个人办不到,就求到我头上。”闻筠轻轻浅浅的笑,“你自己是个立不起来的烂泥,所以这么多年我冷眼看着,懒的帮你,但是你女儿不错,很对我脾气,你放心的去吧,我会帮她做成她想做的事。”沈重梅那时候恰好在病房外头听见,压根没放在心上,闻筠不过是个呆在乡下快腐烂的木头而已,她凭什么帮姜若若。可是她错了,闻筠的娘家在海外资产庞大,在国内人脉也多,还有那个叶教授,之前一直帮秦怀忆,闻筠跟叶教授见面谈了一次后,叶教授对秦怀忆态度大变,不再借人脉给秦怀忆,反而对姜若若多方照顾。重生后,姜英没回平城,想来不会再有机会认识闻筠,那如果她把闻筠给争取过来,叶教授都有可能站在她和秦怀忆这一边。这样想着,沈重梅迫不及待,想尽快回到林家村,去见见这位闻筠,跟她处好关系,拿到闻筠的人脉。沈曼如带着一家人,回到娘家已经是夜里,沈家看到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女婿都回来,自然很高兴,已经提前给屋子都收拾好,外孙女婿是个大学生,明天又可以在村里炫耀一番。沈重梅跟家里人介绍了秦怀忆,被羡慕说她嫁的好,她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一点,虽然婚后的生活不如意,但是外面看着是相当不错的。她建议道:“妈,我听说外公去世之前写信留遗言,让爸爸照顾刘阿婆,既然回来了,明天去看看刘阿婆吧。”沈曼如道:“你去看她干嘛,她跟林春风又没有领过证,连你爸都懒得去看,每年给一百块钱打发一下就行了。”沈重梅皱眉,“在我梦里,闻筠每年的年三十都会叫刘阿婆过去吃年夜饭,还是去看看吧。”闻筠可是留美留苏、空气动力学的专家,现在可重视这样的科学人才,只要她肯回京,就能得到跟叶教授一样的待遇,就她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家,为人又高冷极了,却愿意跟刘阿婆那样大字不识的老太太来往。沈重梅总觉得,那个闻筠是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的,还是去探探情况。***年初二的一大早,闻筠问刘阿婆,“你每年的初二都要给林春风上坟,今天怎么不去了?”刘阿婆绣着手上的小书包,她没啥别的本事,就是绣活儿还过得去,绣出来的绣品闻筠都愿意拿自己种的茶叶跟她换,她在给若若绣一个开学就能用的小书包。“今天年庆和姜英肯定要给他们外公上坟,我下午再去吧。”刘阿婆一针一线的绣着,花蕊配了黄色的绣线,上面的腊梅远远看着就跟真的一样,刘阿婆想,她没名没分的跟了林春风几年是没错,但是林春风的后人未必想在今天看到她呢,她就不过去讨人嫌了。闻筠呵呵冷笑几声,也不去管她,自己都懦弱到尘埃里,别人可拽不起来。林春风临终的时候,找人代笔写的遗书,说如果有一天他死后能等到平反,就叫女儿女婿给刘阿婆接回去养老送终,虽然没有扯证,可是在林家叔公跟前磕过头,那也算是进了林家的门了。后来林春风平反,他女婿丧偶后迅速再娶,姜富海每年汇一百块钱回来,就当是给刘阿婆养老,真是可笑,那一百块钱的汇款单,刘阿婆连见都没见到过,全让她侄子带着刘阿婆的身份证户口本取走了。闻筠跟刘阿婆提过一次,刘阿婆找侄子要过,被侄媳妇堵在门上骂,问她死的时候还想不想要人收尸。姜富海要真有良心,就该给刘阿婆接回去,而不是用一百块钱来打发,稍微用脑子想一想,也知道刘阿婆拿不到他寄来的钱,姜富海给钱,不过是买他自己心安,压根不是为了让刘阿婆过好日子。就像她的一子一女,接她回去也不过是让他们良心好过一点,她早都已经看透了,这人世间也就这样了,不如伺候点花花草草,至少付出了,它们来年能开出更灿烂的花朵。闻筠正准备回家,转身看到姜英牵着小孩,姜年庆带着媳妇又来了,心里有些奇怪,“你们不去给林春风上坟,来这里干嘛?”姜英觉得闻筠的脾气是真琢磨不透,老老实实的回答,“我听有为叔说的,刘阿婆每年初二早上都去外公的坟上,那我就想着一起去吧,阿婆的腿脚不好,上山的路不好走。”闻筠惊讶了一下,说道:“有一年,姜富海回来看他的第二任丈母娘,顺道给你外公上坟的时候,看到刘阿婆也在,就挺不高兴的,说刘阿婆连续弦都算不上,不该跟林春风的后人一道儿来上坟。”姜英忙道:“姜富海有什么资格说这话,我跟我哥都不跟他来往了,刘阿婆想去就跟我们一块儿去吧,我们不讲究这些。”林春风的原配是难产死的,他一个人拉扯大了女儿,等女儿结婚生子后,这才找了个老伴就是刘阿婆,没多久林春风住牛棚,刘阿婆陪着一起去,其实刘阿婆完全没必要跟着,可她就是要去。书里面对这些配角都是一笔带过,可是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都有他们自己鲜活的一生,姜英昨儿晚上听林有为说,林春风临死前找人写过遗书,想要女儿女婿能给刘阿婆养老送终。那封遗书姜英和姜年庆都没看过,估计姜富海也早就扔掉了,姜富海每年一百块,钱却没有到过刘阿婆的手里。林有为也无奈,“刘阿婆那个侄子哦,真不是个东西,姜富海也不是个东西,真想孝顺,每年正月偷偷的给钱好了,他却偏偏寄汇款单,好叫村里人都知道,他按照林春风的意思给刘阿婆养老了,面子上好看,刘阿婆的苦,他看到也当看不见。”姜英心里就有点不好受,姜年庆也傻了,真不知道外公还写了遗书让后人照顾刘阿婆这事,姜年庆还跟姜英说:“那怎么办,要不我们每年把钱汇给有为叔,叫有为叔取出来给刘阿婆?”姜英没吱声,刘阿婆都这个年纪了,她最缺的是钱吗,不是的,她缺的是良心,原身、姜年庆、姜富海,都欠刘阿婆一份良心,刘阿婆替林春风的亲人照顾了他最苦最难的几年,轮到她需要照顾了,他们就用一点钱来买自己的良心不痛。姜英并不是个烂好心的人,如果她软弱烂好心,上辈子斗不倒渣爹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她只是觉得,像刘阿婆这样奉献了一生的女人,不该最后没有个幸福的晚年。姜英上辈子有个亲戚家,情况跟刘阿婆好像,那位退休的老人身体不好,但是退休金蛮高的,子女都忙只能给他送养老院,老人不愿意,自己找了个老伴,没领证,也是子女不愿意他们领证,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后来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又中风瘫痪,最后伺候在病床前的,可是那个没名没分的老伴。最后怎么样呢,老人一死,家里人只承认她是保姆,那个像刘阿婆一样的老人无人问津。姜英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不少报道,有些邻居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五保户,那她为什么不能给照顾了外公的刘阿婆接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