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林起笙      更新:2023-05-13 11:02      字数:3189
  这时,前头带路的阍者忽地停在路边,指着几步之远的凉亭,道:“谢公子,庞大人就在前边。”闻言,谢言岐眼神微动,看向了枝叶繁茂处,那锦衣华服的人。庞延洪今年不过知命之年,大腹便便,略微有些发福。他起身看向谢言岐,笑得很是敦厚:“想必,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谢公子吧!”思及礼数,谢言岐还是对他拱手一揖,道:“这些日子来了扬州,一直沉迷于游山玩水,倒是忘了来拜会庞大人,今日特来登门赔礼。”说着,他身后的奚平便托着一个木匣走来,启开一看,里边竟躺着一把镶满宝石的匕首。庞延洪收过的礼无数,便是更贵重的礼也见过。他拿起匕首掂了掂,细细端详了一番,神情微变:“这是……”“这是前朝安宁公主那把。”谢言岐道。前朝的安宁公主穷奢极欲,府中堆满的宝物熠熠灿灿,但却没有任何一件,有这把匕首能得她喜爱。相传,这把匕首上所镶的宝石,每一颗都价值连城,不止如此,便是刀身,那也是用千锤百炼的寒钢所制,看着花哨,却完全不是花架子,削铁如泥。庞延洪没料到,眼前这个年轻人,随便一出手,就是这么大方。一时间,他看着谢言岐的眼神,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庞延洪珍而重之地将匕首放回匣子,扬声道:“来人,给谢公子看座!”见状,谢言岐挑了下眉,便也知道,今日他这投名状,算是成了。晌午的时候,因为谢言岐的到来,庞延洪特意设了个席,与他把酒言欢。期间,不时旁敲侧击地打探他的身份和家世。能拿出这样的手笔,庞延洪可不信这位谢公子,会是个什么简单的人物。再加上,长安近来的一些变故,让他不得不警惕,也不得不提防。虽然,宫里来的那一波人,已经被他解决得差不多了。但眼下这位,他也不可能轻易相信。此一行,谢言岐本就抱着试探扬州水深的想法。他面对庞延洪的步步逼问,晃了晃酒盏,嗤道:“庞大人,我到扬州来,就是为了躲家中的那些烦心事儿,图个松快。所以还请庞大人莫要再问了,我家那几个老顽固,实在是没什么好提的,反正,他们高贵得很,都看不上我这个酒囊饭袋。”听着,倒像是个被家族鄙夷的纨绔。庞延洪心中了然,果真没有再问。看时机差不多了,谢言岐终是借机提了句:“庞大人,我这次登门拜访,其实是有事相求。”他要是单纯的讨好,庞延洪肯定会对他起疑。但他现在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而来,倒是令庞延洪有几分释怀了。庞延洪道:“哦?谢兄弟有什么事情,不妨说来听听?”谢言岐手抵眉骨斜眸看他,微微上勾的眼尾因为薄醉,染上了一抹轻红,看着,还真是风流到了骨子里。他勾了勾唇角,笑道:“说来惭愧,我看上了一个,纵火入狱的嫌犯。”为他的这番话,庞延洪眯了眯眼,眸中闪过精光,试探着问道:“那谢公子预备如何?”谢言岐笑:“我想了想,横竖她纵火烧的,都是我的画舫。不如,就将她赔给我如何?”画舫起火这样的小事,并不归庞延洪管,主要负责的,还是吴县丞。但这事儿搞得还挺热闹,所以庞延洪也略有耳闻。只是眼下,嫌犯已经认罪画押,被关到了牢狱之中,这姓谢的小子,是想让他触犯大燕条律呢!现在还没搞清楚谢言岐的真实底细,导致庞延洪不得不防。所以一听这话,庞延洪便道:“谢公子,恐怕这事儿,有些为难啊。”“难道真要关她三年不成?”谢言岐问。庞延洪以指尖点了点桌面,思索着道:“这倒不至于,只要谢公子这位当事人肯谅解,按条律,自然能减刑。”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谢言岐熟读律法,自然知道这大燕的律例疏议中,没有这样一条。庞延洪这样说,不过是以为这官府所有的律书,他不会仔细去翻阅罢了。谢言岐不动声色地在心中嗤笑一声,随后,对着着庞延洪举起杯盏,道:“那就多谢庞大人了。”等宴席散了,已近戌时。谢言岐迈着醉意朦胧的步子,在庞延洪的相送下,摇晃着上了马车。等曼帘落下,他眼中的醉意骤然消散,弥上了一层冷意。今日之事,从因故拜访,到把酒言欢,都在他的掌控和意料之中。这个扬州刺史,还真是狂妄至极,敢视律法为无物!谢言岐合眼揉了揉太阳穴,脑中一幕幕地闪现过在刺史府的所见所闻,不经紧阖齿关,绷现了凌厉的下颌线。扬州流民四起逃窜,走投无路者,甚至都堵到了长安城门外。可还没等这些难民向上诉苦,就被尽数屠杀,埋葬在了城外的荒山野岭。若非是糜烂的气味四处弥漫,让附近的村民们发现了端倪,恐怕那上百条无辜的人命,就这样无人知晓。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可庞延洪这个扬州刺史呢,不仅不上心,竟还如此铺张奢靡。难民们的死,他还真的是,一点不清白。当然,他来扬州,也不只是为了难民们的案子。还有是因为,扬州有异动。据探子来报,那位庞刺史,怕是有不轨之心。谢言岐缓缓睁眼,眸中暗色沉沉。***三日后,七月十八。官府的牢房中,初沅抱着膝盖而坐,愣愣地望着角落出神。这时,狱卒甩着钥匙走近,打开了她这儿的牢门,道:“宋姑娘,你现在可以走了。”初沅闻言一愣,道:“为何?”狱卒道:“你哪儿来的这么多为什么?你只要知道,上边的开恩,愿意放过你一马,就行了。”直到恍恍惚惚地走出府衙,初沅还有几分不可置信。她看着乘车来接她的柳三娘,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因为离开牢狱而如释重负,还是要因为暗无天日的未来伤怀沉郁。她怀着复杂的心情,提裙上了车。等她在车上坐稳,柳三娘便关切地伸出手,探了下她额间的温度,道:“还好还好,烧退了……是不是狱卒给你找大夫了?”初沅坐在她对面,轻轻颔首,道:“是的。”虽然来的大夫并不算医术高明,所开的药,苦涩得难以下咽不说,效用也极其低微,但好歹也救她于水火,没让她烧糊涂不是?柳三娘叹道:“没事了就好,没事了就好。这几天可真是急死我了,生怕你被关在里边,一年半载地出不来!”初沅苍白地笑笑,怏怏地靠在车上,没有说话。她的烧虽然退了,但病去如抽丝,整个人还是十分虚弱的。但回来了,到底就不一样了。柳三娘忙是请了几位医术高明的大夫来给她看诊,让她好好调理,休息了几天。初沅享受着她的好,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心底只觉悲哀。三娘先前对她说,这世间,真情最不可信,所以,三娘现在对她的嘘寒问暖,又算什么?是怕她这个物件,有所损伤,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是吗?初沅心中郁郁,身上的病便拖着,始终不见好。而三娘左等右等,没有等到那位宫里来的人物,免不了的阵阵失望。——看来大好的机会,还真是和她错肩而过了。于是她就趁初沅生病期间,又重新筹备起出阁宴来。好在她把消息封锁得很及时,外边的人只知道初沅姑娘生病了,没法见客,并不知她曾出逃浮梦苑,还因此进了牢狱的事情。只偶尔间,会传出些风言风语来。否则的话,初沅还真成了她手中的弃子。初沅这病,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等十天半个月以后,她的身子终是逐渐见好,起码登台跳支舞,不是个问题。柳三娘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在这日为她梳妆时,捻起她泼墨般的长发,道:“初沅啊,三娘重新给你定了个出阁的日子,就在三天后的八月初七,如何?”时间如此紧迫,哪容得初沅说不?初沅只有乖巧颔首,道:“好,都听三娘的。”柳三娘扶着她的肩膀,拥着她凑近镜台。镜中的两人,亲密无间。一个姿色倾城,一个风韵犹存。柳三娘笑了笑,道:“你放心,这次啊,不会再有琼羽来坏事儿了。”提起琼羽的名字,初沅的脑中又不禁浮现起曾经的出卖和背叛。她低声问:“……她怎么了?”柳三娘道:“我想你应该最清楚了,不是吗?”闻言,初沅的记忆,一下子就被拉到了那年的冬天。她愣愣地望着镜中出神,眼中尤有惊恐。柳三娘却不容她沉浸于回忆之中,半拖半拽地扶起了她,道:“好了好了,事情都过去了,不是吗?客人们都还在外边等着你呢!”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