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作者:观乎      更新:2023-05-13 11:28      字数:3982
  故而在他十岁时,便被父亲卖给了人牙子。因他相貌生得好,所以父亲讨了个高价,给家里换了二两银子。从十岁起,赵却寒便被辗转卖到过许多地方。但他脾气倔,不服管教,被打了只会更倔,每到一户人家待不了几个月便会被再次发卖。那段时日他始终怀着一股怒意,说不清是对谁愤怒,他只是单纯觉得这世间肮脏不堪。他受尽了毒打与苛待,在各个地方辗转了两年。终于,他被卖到了灵州柳家。第一日,他不听老仆管教,却没有被毒打惩处,第二日也没有,第三日时他便安静了下来。赵却寒为自己做了个决定,他想留在这户人家。第四日清晨,他被管家带到了主人的房间里。他以赵却寒的身份,见到了名为柳云景的小少爷。那是个病秧子,不过十岁,生命却已经显露出走到尽头的态势。寒冬腊月里,室内烧着滚烫的炭,将屋子烘得暖暖的。赵却寒刚进去便觉得燥热,那小孩儿却穿着厚厚的袄子跟他娘撒娇喊冷。柳云景说话的声音很小,脸上的笑似乎是强撑出来的,双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润。因此即使像个活泼的小孩撒娇,都尉夫人眉头却没展开过,只在眼里蕴着似有若无的笑意。赵却寒只瞥了一眼,便与小少爷好奇的目光对上了。那对母子长得很像,柳少爷继承了那双温润的眼睛和柔和的轮廓,看向他时眼里亮晶晶的,像是传说里的小仙童。小少爷脆生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赵却寒只站了这么一会儿,骨头都被暖意入侵了。他心想这么可怜又可爱的小少爷,一定不想看见他冷着一张脸,于是松开了紧抿的唇。“我叫赵却寒。”他说。这是他在柳云景那里的第一个名字。赵却寒当了几日柳少爷的小厮与玩伴,柳都尉与夫人却单独找到他,说要同他商量一件事。夫妇二人难以开口,再三犹豫下请他帮忙救救柳云景的性命。他们找到了救柳云景的新法子,是个玄之又玄的偏方。民间流传着一种做法,若小孩命里有灾病,出家便可挡掉灾祸。但大户人家哪里舍得将孩子真的送去修行,于是便有了找人替少爷小姐挡灾的做法。这法子也有讲究,不是谁都能替,也要八字相合才行。赵却寒的八字便与柳云景的相合。都尉夫妇这些年来遍访名医,走投无路了,最终还是想到了这个没什么希望的方法。他们和赵却寒商量,只需要他在庙里待三年,时间一到便接他还俗,想要什么报酬尽管开口,柳家定会兑现。对他而言,这是笔划算的买卖。出家也没什么不好的,有吃有穿有住,虽比不上柳家的日子,但比他前十二年的人生好了太多。更何况,赵却寒与柳云景相处了几日,那个小少爷虽已是强弩之末却依旧乐观,身上的病弱与天真化成一种让人心软的气质。他不想看到柳云景就这样死去。赵却寒答应了,索取的报酬是三年后给他自由。于是他住进灵东寺,出了家受了戒,得了一个敷衍的法号——慧知。这是他在柳云景那里的第二个名字,也是最常念叨的一个。赵却寒进了灵东寺,不论信不信佛,也专心当起了和尚。每日晨课晚课从未缺席,一天内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细读佛经了。寺里的大小师父对他不好不坏,顾忌着他与柳家的关系,只是偶有言语苛责,并不碍事。起初他无法知悉外面的消息,自然也不知晓那小少爷有没有好起来。直到小半年后,柳云景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灵东寺里。身体看起来好多了,能走能跳,脸色也像个正常的孩子。柳少爷带了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装了衣裳和吃食,甚至还有自己的玩具。“我昨日才知道你根本没走,是出家了,而且还是因为我…… ”柳云景脸上带着深深的愧意,不敢抬头看他,“我跟爹娘说了,如今我已经大好,你也不必在寺里待着,可是他们不听我的。”慧知一言不发地看着,柳云景没得到他的回应,更加慌乱了。“我给你赔礼道歉,我天天送好吃的过来,你打我骂我都行。”小少爷终于敢抬头看他,一脸恳求,“干脆你直接偷偷离开吧,我替你撒谎,就说你往反方向逃了。”“柳都尉没有跟你说,我是自愿的吗?”慧知毫不所动,有些冷漠,“在这里住三年,之后我就是堂堂正正的自由身了。你若让我此刻走,我便得不到自由。”柳云景便不说话了,失魂落魄地离开了灵东寺。然而第二日还是偷偷来了,依旧带了包裹。一日复一日,长此以往,慧知半推半就地成了柳少爷的玩伴。两个小孩之间的关系很奇怪。一个都尉府少爷,一个替少爷挡灾的小和尚,明明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却在佛寺后院那方小小的天地里成了朋友。赵却寒几乎无法拒绝,不是不能,而是他说不出推开柳少爷的话。柳云景仿佛生来就是爱人的,天真得让人心软。怀着最为纯粹的善意和温暖,将他的冷硬都捂化了,以自己的率真换来他骨子里未曾示人的稚拙。那段时日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心里的空洞终于被人填上,这肮脏的世界里终于也有了人间烟火。或许那时候便有一颗红尘的种子埋在了他心底。赵却寒彻底没了离开的心思,他习惯了柳云景的存在,直到快一年之后,柳家突然出事。一道闷雷骤然在天边炸开,那声响似乎很远,却又仿佛极近,近得贴在观尘耳畔。他猛地回神,目光落在膝下那个蒲团上。观尘收了思绪,垂眸答道:“弟子的确勘不破,但偌大一个悬清寺,不仅需要得道高僧,还需要能让它在风雨之中也能全身而退之人。师兄师弟们皆醉心修佛,不问世事,师父心中清楚,弟子是最佳人选。”觉明禅师沉默许久,疲惫道:“你素知我不愿悬清寺卷入朝堂太深,一心想要丢掉国寺这个称号,便以此来要挟我,是吗?”观尘恭谨答道:“弟子不敢,只是弟子欠悬清寺太多,亦欠师父太多,甘愿为悬清寺披肝沥血,偿还恩情。”老人放下了拐杖,呼吸声听起来如同一个破旧的风箱在鼓动。觉明禅师这一病终究是伤了根本,老人病不得,每病一次生命的光亮便黯淡一分。观尘不忍多看。许久之后,他才听见师父开口:“你看着尊者像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割舍下佛缘?又真的能偿还清楚吗?”他抬头,与尊者像对视。金刚怒目,那眼神仿佛可以洞穿世间任何东西,自然也能照见他内心挣扎。修佛数年,他早就难以脱身了。觉明禅师仿佛又苍老了许多,无力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此时之执着,到彼时还会如此吗?你始终是有慧根的,再好好想想吧。”老人又蹒跚着远去,留他一人在这里。观尘耳边回荡着师父最后那几句话,心中惘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世间没有定数,他不能保证自己选的路是正确的,也无法确定季别云会一直需要他。但他的确需要有季别云在的红尘。作者有话说: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早就缠绕在一起了。第53章 雨欲来日已西沉,夕阳却被厚厚的云层掩盖,天地间一片沉闷。宸京坐落在云层之下,从城门外看去,仿佛与天同宽,大得看不见边际。两匹快马从城门而入,一路向北,掠过繁华闹市直达皇城外。季别云下马时,天边正好划过一道闪电,随即一声炸雷乍然迸开。瞥了一眼巍峨宫城,他隐隐觉得山雨欲来,耳边也听见了不太安宁的风声。身上的旧伤有些不适,倒不是疼痛,只是阴雨天时惯常有的那种难受,仿佛有人在他骨头上倒了醋一般。他让戴丰茂在永安门外等着,自己跟着内侍步入宫内。季别云每回入宫都不太一样,第一回 姑且算意气风发,第二回是去挨训的,但好歹衣着得体。这一次风尘仆仆,没来得及回府上更衣,匆匆赶来,与金碧辉煌的宫廷格格不入。待他进入文英殿时,皇帝正靠在椅子里,拿着一本奏章看得入神,神色微滞,估计是不太高兴。他运气不好,又遇上了容易触霉头的时机。季别云抱着那卷诉状行礼,听见元徽帝让他平身的语气顿了顿,转而问道:“你这抱着什么东西?”“回陛下,是充州百姓的联名诉状。”他站定之后才答道。元徽帝恍然大悟,像是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派他去了一趟充州。放下奏章,好整以暇看向他:“既然带回来了诉状,那便证明刺史与长史死得不冤了?说来听听。”他将诉状呈上,两名内侍一同将白练展开,皇帝的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原本漫不经心的神情突然严肃起来,起身绕到了桌前,背着手端详起来。季别云趁着空当道:“臣不仅查到充州官员之恶行,还发现了御史台官员与充州刺史勾连,滥用职权,欺君罔上。”元徽帝像是没听到一般,面不改色地继续瞧着诉状,从一边走到另一边,看完之后还挥手让内侍翻出另一面。他被晾在一旁,心中焦灼却无法催促,只得强忍着。过了许久,元徽帝才让内侍将那卷诉状重新收好。“你说御史台欺君罔上?自然,自然。”皇帝自问自答,声音依旧听不出喜怒,“充州刺史如此为非作歹,自然是有人帮忙瞒着。”这反应太过平静了,季别云心里越发没底。他又道:“臣认为蔡涵并非灭门案凶手,这是臣在蔡涵家中找到的。”他将那封从蔡涵家中搜来的书信呈了上去。“此信应是蔡涵誊抄,字迹与蔡涵昔日笔迹相同。陛下可遣人去往大理寺牢狱,地面留有他自陈冤屈之血书。臣可以断定蔡涵被迫顶罪,实乃无辜,情急之下才抄留了一份刺史府上的书信。”皇帝将那张信纸展开,目光扫过去,忽的轻声笑了出来。“新帝初登大宝,朝中局势有变……好一个新帝,好一个初登大宝。”元徽帝竟笑得很是高兴,像是看见了什么笑话,“季卿,你私下也可曾如此议论过朕?”季别云哪儿敢承认,自己其实早在心里把元徽帝和他老子都议论过许多遍了。而且他现在就觉得这皇帝好像不太正常,都这会儿了还笑得出来,难道不该又气得摔几个花瓶吗?他恭敬垂首道:“臣不敢。”元徽帝又笑了笑,“朕实在不知,往日里监察百官的御史台,竟监察起朕来了。躲在暗处,见势不对便给下面通风报信……谁给他们的胆子,万良傲?”这季别云便不清楚了。以镇国大将军的身份,根本不会参与到这些事里。他养着手底下的势力为自己所用,却也为麾下势力提供庇护,估计充州发生的这些事情,万良傲以前全然不知晓。但御史台犯了错,便等于镇国大将军有了污点,环环相扣,元徽帝这下有了万良傲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