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漫步长安      更新:2023-05-13 17:05      字数:3363
  黑衣侍卫半步不让,依旧拦在路中间。温国公望着梨园的方向,目光晦涩。又是驸马。这个称呼,原本应该是他的。他们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他是国公府世子,璃儿是先皇后所出的嫡公主。朝堂纷争,世事纠葛不曾将他们分开。哪怕是宫闱算计,岁月蹉跎也从未动摇过他对璃儿的爱慕之心。他等着,守着,初衷不悔。后来陛下登基,璃儿说要功成身退。她还说自此以后要做一个好妻子,与他朝夕相处生儿育女。那时他何等欢喜,迫不及待地告知母亲准备大婚。母亲不置可否,他以为是默许。哪成想一觉醒来,身边竟睡着一名女子。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视为晚辈的王家长房嫡长女。他心知,是被母亲算计。母亲中意王家嫡长女,曾不止一次提及。他以为他和璃儿的事人尽皆知,母亲的私心不过是一厢情愿,却不想母亲会做到那个地步。王氏才情不俗,且有贤名。出事之后不哭不闹,反倒自责自己大意疏忽。王家有女不妾的祖训,王氏身为嫡长女,更是不可能屈身做妾。母亲适时出现,逼他娶王氏。王氏不同意,说是她不能拆散自己和璃儿,还说她会隐瞒此事。他当时悔极乱极,唯恐失去璃儿。他以为如果王氏不说,此事或许能一直瞒着,谁也不会离间他和璃儿的感情。然而他忘了,母亲费心安排,岂能半途而废。璃儿终是知道了,亦是不哭不闹。初时他惶恐,惶恐过后他自责懊悔,在璃儿面前无地自容。他以为自己多年等待,璃儿会不计前嫌。他以为他们情深意重,可敌世间一切变数。但是后来璃儿告诉他,他们之间缘分已尽,让他娶王氏。再后来无论他如何乞求,璃儿心意已决。那段日子,他浑浑噩噩。最后他听从母亲安排,娶了王氏。谁知在他成亲后不到三日,传出胞弟尚主的消息。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是他的弟弟温华?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多年感情敌不过一个算计?他痛苦,因为他心里只有璃儿一人。他难过,因为他觉得璃儿并不是真的爱重自己。世间男子娶妾者众多,他与王氏的肌肤之亲并非自愿,为何璃儿不容?甚至他不无沮丧地想,或许对于璃儿而言,他不过是一个能利用之人。等到他无用的那一天,即便没有那件事,他可能也是一枚弃子。他曾负气地想,一别两宽也好。绝情的人是璃儿,不是他。他以为日子长了,后悔的人一定是璃儿。但是他没有等到那一天,他等来的是璃儿去世的噩耗。他们曾经那么相知,到头来竟是阴阳两隔。回想璃儿最后的那些日子,他们不曾见过,不曾说过一句话。往后年年岁岁,他没有一天不是活在悔恨中。即便是思念如疯长的草,他却是连祭拜璃儿的资格都没有。挡在他面前的何止是一个侍卫,那是世间礼教的鸿沟,也是人伦尊卑的天堑。“若我执意硬闯,你当如何?”“国公爷想硬闯吗?”一道含着怒气的声音响起,一青色褙子的妇人从暗处走来,手里还端着一盘祭果。温国公眯了眯眼,认出妇人。“十锦?”“难为国公爷,还记得奴婢。”这位叫十锦的妇人是安和长公主生前最为倚重的大宫女,早在安和长公主出宫嫁人之后就脱了奴籍,还受封了恭人。长公主去世之后,她跟着小主子重新回到宫中。小主子长大后,她又跟着出了宫。这些年她深居简出,留在公主府里荣养。哪怕是温老夫人见了她,都要唤她一声锦恭人。她此时自称奴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温国公记得他和璃儿两情相悦时,十锦极是活泼话多,也很恭敬有眼色。不想时隔多年,对方竟是老成这样,暮气沉沉满脸刻板之相,且言语含沙射影,再无恭敬可言。“这些年你过得可好?”“奴婢是个有福的,自然过得好。”“你手里拿着的是给璃儿祭品?”“国公爷自重,您应称我家主子为长公主。”长公主?那是他的璃儿!温国公沉痛闭目,二十多年了,昔人已是黄泉碧落,他却从未放下过。恐怕这一生他都不会放下,终将活在过去的记忆中。只是时至今日,他竟是连睹物思人都不能。“难道我想祭奠故人,也不可以吗?”“国公爷这般深情,真让奴婢惊讶。”“十锦,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是想缅怀一下故人,你何必说这些含沙射影之辞。”“长公主曾经说过,变了味的深情,还不如喂狗。”温国公闻言,眼底全是不信。他不曾变心,璃儿为何这么说。难道他的一片真情多年等待,竟是被璃儿弃若敝屣,视之为喂狗之物吗?何其可笑,可笑他居然还对过去的一切念念不忘。他缓缓转身,清瘦的背似是佝偻了一些。直到快到出府,他看到了等候在那里的人。温夫人一脸担忧,在看到自己等的人出现之后,明显松了一口气。她温柔地替温国公披上披风,眉宇间全是关切。温国公心中不无愧疚,眼中难得柔和了一些。“下次莫要等了。”“国公爷身子要紧,妾身不累。”成亲之后,他们分室而居。谁也没想到,那次被算计之后,王氏竟然怀上了。母亲很是欢喜,逢人就夸王氏有福气。王氏怀胎十月,产下长子。若论贤惠,无人能及。他悔不当初,婚后再没有碰过王氏。王氏不仅没有怨尤,且很是体谅敬佩他,时常为他和璃儿之间有缘无分感伤。多年后一次醉酒,他一时意乱又和王氏有了肌肤之亲,再然后王氏生下了玉姐儿。只是哪怕他们已经育有一子一女,却始终没有像寻常夫妻一样同床而眠。这些年王氏料理后宅,养育儿女,不曾有过半句怨言。这般善解人意的女子,实属难得。“这些年,辛苦了。”温夫人得了这句话,眼眶都红了。“能嫁给国公爷,是妾身几世修来的福气,妾身一点也不辛苦。苦的是国公爷,您这些年才是真正的辛苦。”温国公望着公主府的大门,若是璃儿有王氏一半温柔,他们的结局也不会是这样。“走吧。”“好。”温夫人跟在他身后,端庄而恭顺。……亥时已过,温如沁还未就寝。她坐在门楣凳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绞着帕子,遥望着自己院子门庭的方向。灯火通明中,红桑从外面疾步进来。“娉…二嫂可是歇下了?”“歇了。”红桑有些气喘,“奴婢问过三喜,郡王妃自己备了合适的点心丸子,倒是没有饿着。”“那就好。”温如沁虽未成过亲,却也知道大婚之日女子皆是从早到晚水米不进。府里没有长辈,祖母托病没来,大伯母原本是想帮忙的,却被二哥拒绝。一应婚宴事宜,操持的是锦恭人。锦恭人是嫡母生前最为重用之人,又得极得二哥敬重,安排宴席也还算是合适。父亲和常太傅迎客送客,国公府众人亦是客。“二嫂有没有说什么?”“没有。三喜侍候完郡王妃梳洗就退了出来,喜房里未留人侍候。”温如沁并不意外,二哥向来生人勿近,自来不喜欢下人们近身侍候。二嫂那般爱重二哥,能与二哥洞房独处,二嫂应是欢喜至极。日后府里有了主母,出门应酬之时再也不用跟着大伯娘和大堂姐,她不知有多松快。且一想到新进门的二嫂和自己感情极好,她心里更是如吃了蜜一般,比今日席面上的甜盘还要甜几分。二嫂新嫁,必是有很多不适应之处。这般想着,不免有些担心。一夜忧多觉少,翌日寅时便起。穿衣梳洗,出门时天色未亮。她不敢太过靠近二哥的院子,躲在树后张望,听着院子里传来的动静。天微亮时,终于看见有人出来。走在前面的人,是二哥。郡王冕服,冕冠上的三色旒珠流光溢彩。后面跟着的是二嫂,一品诰命服,头上的四尾凤钗熠熠生辉。晨光熹微中,如耀世而生的一对金童玉女。她喜之,羡之。暗道二嫂这般痴情的女子,最是该得偿所愿。远远看到二嫂的身体似是虚弱无力地软了一下,然后在她震惊的目光中,二嫂被二哥凌空抱起。她赶紧捂住双眼,再也不敢多看。叶娉同样震惊,惊呼一声后下意识搂住抱起自己之人的脖子。新婚夫妻初尝滋味,少有不贪欢之人。她以为温御会是一个例外,但她错了。天子赐婚是荣耀,荣耀之下亦有不通人情之处。春宵彻夜,还得早起进宫请安。早起时更衣梳洗,她像是被人摆弄的木偶。既顾不上自己一身的青紫,也无心在意三喜等人的面红耳赤。眼下被人这般抱着,她心安理得。一上马车,初时她是装羞涩不说话。随着马车缓缓前行,她开始昏昏欲睡。哪怕是美色当前,再想与之娇缠一番,也抵不住周公的召唤。马车停时,她一脸茫然。看到身上的锦衾,心知是温御替自己盖上的。不由想到那次他送自己回家,也是差不多的场景。“这就到了?”可真是美梦时短,恨不能与周公天长地久。“到了。”温御说着,递给她一杯茶。“润个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