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镜子
作者:泠雨      更新:2023-05-13 20:50      字数:2548
  彭越带着3000大汉铁骑训练,派出人手对高句骊国进行渗透、侦察。以便获取大量情报。杜荷呢?带着典韦、李德秋二人在辽西城中参观、闲逛。等候李二的旨意。在幽州,杜荷拥有绝对的权利,可以说不需要李二点头同意,也能操作。杜荷为了稳妥起见,依然向李二上报。不想留下后遗症,让朝中群臣弹劾。李二同意,意味着那几名重臣同意,那样有群臣弹劾时,李二压力会小很多。“杜二,这是炼铁厂?”李德秋惊讶道。呵呵!“是呀!钢花四溅,只有炼铁厂才会有的风景,其他厂很难见到,很震撼吧!”杜荷微笑道。“确实很震撼!那么大的规模,本小姐从未见过。”李德秋点头道。这座初炼厂,杜荷花了10万点经验值从系统商城中兑换出来。不仅有技术图纸,连同设备一次性解决。兑换的时候,杜荷好肉痛呀!“杜二,月产熟铁多少?”李德秋问道。“一个月大约50多吨,60吨不到一点。”杜荷道。吨!啥意思?李德秋听后有点朦圈!看到李德秋疑惑不解的神色,杜荷也郁闷,不知道什么地方说错。“杜二,你口中的那个吨是什么意思?”李德秋问道。哦!卖糕的!此时是唐朝,讲什么吨呀!连公斤、千克都无人说。这种计量单位还未问世呢?“那个,德秋呀!本少旗下工厂使用的度量衡,与唐帝国有点区别。其实,一吨等于二千斤。”杜荷解释道。没有办法,计量单位不方便,杜荷直接照后世的使用。哦!“意思是仅此工厂,一个月有五万多斤的产量,这可了不得。”李德秋计算后问道。呵呵!“这不算啥,本少旗下研究所正在研究生产量更高的设备,不过需要点时间。”杜荷点头道。确实如此,杜荷安排了一些打铁方面的工匠宗师,正在进行初炼铁的生产研究。首先是仿造,最后才到研发。等一切有结果后,还会建大量的高炉,提高产量,满足百姓的需求。毕竟,杜荷旗下的农具厂,就是专门为百姓生产锅、碗、盆、砍刀、斧头、钉耙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价格很低,基本不怎么赚钱。主要是为百姓服务。此时的唐帝国,严重缺铁、缺钢。上好的生铁全部用来打造兵器,没人会拿来生产百姓用品。哇塞!“真的好大规模哦!”李德秋感慨万端道。三人出了炼铁厂,又走向旁边的水泥厂。“杜二,这就是街道、城墙建筑用的水泥?怎么看上去是细灰,如何使用?”李德秋问道。“德秋,这要结合沙子、碎石子一起使用。把沙子、石子、水泥混合在一起,浇上水,搅拌均匀,然后铺上去,碾压一下,三天左右时间就全部凝固,就成为硬度堪比石头的路面、墙面。当然,如果要修建高层建筑,还要在中间加上钢筋之类的东西。”杜荷耐心解释。“这种水泥成本贵不?”呵呵!“目前产量低,成本有点高。不过,现在是内部消化,没有对外出售。”杜荷道。“这是啥厂,怎么叫玻璃呢?”李德秋指着玻璃厂问道。“琉璃知道吗?玻璃其实有另外的叫法,就是人们常说的琉璃。”杜荷道。“不要小看这家工厂,虽然刚刚投厂,一旦产品投放市场,绝对会引起轰动。”杜荷补充道。哦!“杜二,能引起啥轰动呀!千万别吹牛。”李德秋调侃道。丫的!小看本少,等会让你好好震撼一下。“德秋,现在你使用的镜子是铜的吧?见过用玻璃制作的镜子吗?那才是真正的镜子,铜镜没法相比。”杜荷自豪的道。“当然,玻璃的用途非常广泛。随便举几个例:象本少使用的望远镜,主要材料就是玻璃。还有如房子里的窗子等等,都可使用玻璃,那样既能采光,又明亮。”杜荷道。呵呵!“本小姐期待呀!”二人走进玻璃厂,看到工匠们正在压制平板玻璃。杜荷拿起一块立起来,让李德秋看。“德秋,是不是觉得很通透、很明亮呀!一旦在另一面涂上不透明的原料,就可以形成镜子。”杜荷道。李德秋彻底呆滞、傻眼!一下子狠狠震撼。冲击太大了。好半天李德秋都回不过神来。她眼神中,对杜荷又增添几分神秘感。普通玻璃生产技术不复杂,杜荷花了点经验值,从系统商城中兑换出来。主要是温度足够高,能融化石英沙就成。至于原材料,唐帝国遍地皆是。“好了,不要发呆,本少带你去参观玻璃制品厂,那里有你喜欢的东西。”杜荷道。李德秋被惊醒,才慢慢回过神来。三人进入玻璃制品厂,不断有人与杜荷打招呼。啊!“这真是镜子啊!”李德秋惊呼一声。拿起一面镜子左看右看的。太真实了!太明亮了!哇塞!这镜子制作得真好。李德秋兴奋了。杜荷陪在一旁微笑着。镜子对于女孩子来说,绝对是重要物资。何况,是玻璃镜子,唐朝真的没出现。杜荷来了,让其提前问世。“杜二,这里面的镜子,本小姐一样要一面。”李德秋道。呵呵!“只要你喜欢,一个厂里面的产品全送你也可以。”杜荷微笑着道。“这么大的镜子?”“那叫穿衣镜,衣服穿好后,看一下有什么地方不妥当。能将全身看个清楚。”杜荷解释道。穿衣镜全部使用高档木材制作,是用来宰有钱人家的q币。“杜荷,这穿衣镜多少钱一面?”呵呵!“具体价格没定,不过,再怎么说也应该收取5000贯钱吧!小的那类镜子,有的可以收数十贯,有的上百贯,这要看制作的复杂程度来订。”杜荷淡淡的道。“杜二,成本不会高吧!”“确实不高。但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吗?此物只有本少能生产,其他人真生产不出来,价格肯定要贵一点点。等本少钱赚得差不多了,再放开技术,那时再低价销售。”杜荷耸耸臂膀道。“奸商!十足的奸商。”李德秋狠狠鄙视了杜荷一眼。“德秋,不能那么说,本少也不容易。技术研发需要海量的资金,没资金支持,本少咋办呢?”杜荷苦笑道。弄出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为赚钱用的。不获得暴利怎么成。反正唐帝国那些大家族、官宦之家很有钱,从他们身上转移点财富有何不可。只要不伤害普通百姓,对于有钱人,杜荷心安理得的宰。有钱人的大家族、官宦之家,谁不是剥夺百姓的。趁此机会好好宰一刀,来推动唐帝国的科技发展,杜荷觉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