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西域方案
作者:泠雨      更新:2023-05-13 21:02      字数:2328
  丫的!终于搞定了,不用呆在长安这个风暴中心。到了岭南,那是杜荷说了算。山高皇帝远。爽!爽yy!“西域那里,帝国有五个整编师,驻扎有十万大/军。加上近二年来,技校学生好多听从朝廷召唤,到西域去任职,出任村、乡、县三级官吏,让西域发展起来。近二年来,西域基本没动乱出现,十万大/军只起到威慑的作用。三位想一下,怎么发挥五个整编师的作用,让薛礼,继续扩张。那要从什么方向扩张呢?”李二道。杜荷旗下四个产业园区,不与大家族争蛋糕,只着手培养基层官员,特别是乡、村二级。这样一来,各大家族反对声音小了许多。经过七年多时间的发展,四个产业园区已经成型,每个技校拥有学生三万人以上。学校更健全,有大、中、小三个等级的班次。有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三种模式。一年制以培养优秀工匠为主,二年制以培养乡、村官员为主,三年制培养县以上官员为主。当然,并非只培养官员,主要还是优秀工匠,有的工匠学习好,也会学习二年、三年。其实,现在叫技校已经不适合。技校传授的知识,比太学院一点不差。四个产业园区,一年能培养出十万工匠,提供给杜荷产业园区使用。毕竟,走政界的学生不多。现在,技校向朝廷提供大量基层官员,让四所技校名声大振。那些大户想要再打压四所技校,已经压不住了。几年下来,很多技校生走进西域,出任乡、村、县三级主官,让西域发展更稳。“陛下,西域很多多是游牧民族,不过,都有定居的地方。可以考虑让薛礼,在当地招一些郡兵,协助野战师团扩张、威慑地方。那样一来,兵力更充足。至于出征方向,肯定是继续朝西扩张。不过,步伐不能太快,打下一块稳固一块,彻底掌控才是正道。不能猴子搬包谷,搬一包丢一包。”李靖道。杜荷站起来,指着地图。“陛下,微臣建议,薛礼兵团朝西征伐,一直推到乌拉尔山脉,在那地方停下来。守好乌拉尔山脉,及河流即可。这里作为帝国最终边境线。不过,西域地盘太大了,五个整编师放进去,效果不大,让薛礼找到对方再打,将对方的地盘消灭、抓捕俘虏,再实施教化。”杜荷道。李二震撼!没想过,杜荷野心那么大。守住山脉,那意思是山脉以东,全成了帝国领土、疆域。呵呵!“陛下,不要瞎猜,这片区域虽然很大,但是,象这些、这些,暂时无法生存,只能先占据下来,以后科技发达了,再开发利用。地盘没有你们想象中的大。”杜荷解释道。“另外,还要告诉薛礼,这片区域要小心,我们刚击败的西突厥很可能聚集在这里。碰到西突厥,我们帝军只要往西面赶就好,没必要一棒子打死。让西突厥去祸害西方世界的人,削弱一下西方强国的实力,对帝国是有利的。”杜荷补充道。哈哈哈!李二笑了。“也好!搞个驱虎吞狼,让西方世界头疼去。让西方突厥与西方国家狗咬狗。”李二道。“对了,西域与孔雀帝国、安息帝国很近,再往前推进,搞不好会与这二个强大的帝国交锋。一旦交锋,咱们怎么办?”李二问道。孔雀帝国就是阿三。阿三那样的国家,杜荷并不惧怕。不过呢?此时的阿三还未被牛牛奴役过,真实战力不是很清楚。既然牛牛都能奴役,想别实力不会太强。到是安息帝国有点头大,那可是一直与罗马帝国交手,是真正的强敌。“孔雀帝国问题不大,那个帝国实力有限,到是安息帝国,一定要告诉薛礼,不能大意。那绝对是一个强悍的帝国,战斗力不比帝军士兵弱。”杜荷道。李靖摇摇头。“陛下,西域出兵,补给是关键。那地方太宽敞了。加上交通条件不好,一定要告诉薛礼,却保粮草供应前提下,才能出兵,否则,一旦粮草吃完,帝军会限入困境。”李靖道。“西域交通,帝国一直在修建,可是,地方太大了,短时间内要想有改善,基本不可能。微臣觉得,还是先稳住局面,一步步来,不要步子跨得过大,否则,会扯到蛋蛋。”房玄龄道。杜荷心中也明白,西域最大的问题是补给。可是,时间不等人呀!杜荷确实对西方世界不了解,不知道此时西方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陛下,咱们手上有大把俘虏,可以考虑多筹建几个工兵团,让少量士兵驻守,再调用一些工匠,干活用俘虏。加上,近年来,水泥产量迅速提升,给修建道路带来方便,可以缓解一下不利局面。”杜荷道。“大帅,这些事,军方整理个方案出来,送给薛礼,让他按此执行,稳重点,不要太急。”李二道。“遵旨!”李靖道。“杜荷,朕还是有点担心孔雀帝国与安息帝国,怕薛礼遇上会吃亏。”李二道。经过杜荷的夸张,李二对西方帝国也开始重视起来,这是一个好现象。“陛下,这个没有办法。帝国与帝国间迟早要碰撞,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微臣才建议,把西突厥继续往西面赶,让他们去入侵西方国家。只要西突厥拖延十多年时间,帝国发展会更迅速。到那时,咱们也不再惧怕西方帝国,有能力一决高低。前提条件是时间要足够,我们现在缺乏时间。”杜荷道。“少爷,饭菜做好了。”管家杜福道。“福叔,皇后殿下派人叫了吗?”杜荷道。“少爷,皇后殿下等人,已经回来了。”杜福道。“陛下、大帅、房伯伯,那咱们先去吃饭、喝酒,在酒桌上慢慢聊。”杜荷道。四人一起走出书房,走进饭厅。“见过皇后殿下!”房玄龄、李靖二人行礼道。“二位大人,客气了。”皇后殿下回礼道。“观音婢,朕怎么看你象脱胎换骨似的,年青了好几岁,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李二问道。“陛下,是杜荷那小家伙,为奴婢扎了几针,身体调理了一下。没您说的那么显著。”长孙皇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