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皇太女是夫管严8
作者:小细风      更新:2023-05-14 10:06      字数:2212
  “不知道太女殿下以后打算怎么处理邹翎攸的事?”“……”早这么问不就好了么,非得拐弯抹角。“当然是按律法处置。”“按律法?殿下应该知道,律法之下,并非人人平等。”这意思,是怀疑她会私下给邹翎攸照顾?真是,想挺多。她又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孤不会徇私。”谢父放下手中的茶盏,凝神看了纪苏几秒,之后才道,“我相信殿下是个说话算话的储君。”“……”哦,谢谢你的信任,感觉这茬终于要揭过了。纪苏觉得,今天这么些事,都怪谢钦。要不是他,自己才不会有这么多事!要是以后他不给自己批奏折。呵……“今日天色已晚,殿下既然有事,那我们就不留殿下了。小钦,送送殿下。”“好!”纪苏一出将军府,就觉得浑身舒畅。“纪苏,”谢钦喊了纪苏一声,等她听到声音一扭头,谢钦就又趁机亲了她一下。亲完之后,还嘟起嘴,闭上眼睛一脸期待地等着。纪苏为了早日回家,干脆地遂了他的愿。“纪苏,我爱你。”“我回去了。”“嗯,路上小心!”“好。”纪苏转身,微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回到东宫以后,纪苏就早早地休息了。明天她还得上早朝。刚才下面的人说张家那边希望能和她见个面,上完朝之后,她还得去一趟张家。唉,好怀念上个世界当咸鱼的日子啊……第二天早朝一下,纪苏就跟着张丞相去了张家。路上,两人一直沉默不言。到了丞相府,纪苏一路跟着张丞相到了书房。书房的门关上之后,整个书房就剩下纪苏和张丞相两个人。这时张丞相才缓缓开口到,“殿下,之前,老臣对你很失望。”“孤知道,是孤的错。”不过这跟我纪苏没关系。傻的都是别人。“殿下能同意娶谢府的小公子,臣很欣慰。”“这……应该的。”圣旨都下了,她还能反悔不成?“往后,希望殿下能够善待将军府的小公子,莫要再和邹家小儿有任何纠缠。”“……”怎么所有人都认为她还喜欢邹翎攸?难道她的态度还不够明显?“殿下!”张丞相见纪苏沉默不会,以为她心里还想着邹翎攸,顿时气急。天下好男子那么多,这殿下,殿下怎么就非得喜欢邹翎攸!“丞相莫急,现在纪馨的事已经禀告给了母皇,邹翎攸的母亲也被罢了官职。纪馨和邹翎攸都成了庶民,正好适合在一起。到时候,孤会亲自为她们请旨赐婚。”纪苏见丞相急了,也不卖关子,直接就把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殿下这是?”“丞相觉得不好?”“好倒是好。可是纪馨谋反,应该是死罪。如果轻易放了她,会不会让宗室其她人,心存侥幸?”“丞相觉得守陵这活,亲王们会喜欢?”“守陵?”“是啊,”纪苏说了许多,觉得口有些干,寻了个位置坐下,喝了口热茶润了润嗓子之后,才继续说道,“前闲王私通敌国,导致大济边境差点沦陷。当初若不是谢家,现在大济指不定都没了。“私通外敌本就是死罪,当初若不是皇祖父以死相逼,纪馨当时也该随她母亲一同被处置。母皇只处置了前闲王一人,已是莫大的容忍。可纪馨贪得无厌,一心想着谋权错位。既然她不识抬举,那孤,当然要斩草除根。“纪馨一直以为大济的江山是因为有她们家守着,才能国泰民安。如今正好,让她去皇陵祈祈福,也算全了她的妄念。”张丞相一脸诧异地看着纪苏,“所以殿下,是为了让纪馨上钩,这才对邹翎攸装出一副深情不悔的样子?!”“……”这倒不是。当初“纪苏”对邹翎攸的喜欢,那可是实打实的。只是她不喜欢而已。不过这话纪苏没有说出来,只是朝着张丞相轻轻挑了一下眉。张丞相觉得自己终于察觉了真相,反应过来之后,哈哈哈的大笑立刻响彻了整个书房。“殿下英明!”“丞相理解就好。”“理解,理解!哈哈哈!”张丞相笑得很是开怀。不过笑着笑着,她的眼睛就红了。纪苏见状赶忙起身扶着她坐下。“老臣很欣慰,殿下没有被迷惑。之前一直误会殿下了,这都是老臣的错。”“外祖言重了。”“都是老臣的错,之前说了那么多误会殿下的话,殿下肯定是伤心的。”“没有。孤知道,外祖都是为了孤好。”“殿下是大济未来的君王,也是玉儿的孩子,老臣当自然要为你做打算。只是,说来惭愧,当时老臣是真的担心,殿下你对邹翎攸的爱护,会全了那纪馨的狼子野心。臣怕啊,怕大济江山难保,怕辜负了玉儿临终时的嘱托。”“外祖……”你的担忧都是对的。凭“纪苏”对邹翎攸的入魔程度,说不定她以后还真的会江山不保。不过,当初“纪苏”也不过是在中秋宴上,见了邹翎攸月下巧然一笑而已。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迷上他了?明明平时“纪苏”都很精明,是一个合格的未来帝王,可就是在邹翎攸的事情上,非要一意孤行!而且“纪苏”要颜有颜,要钱有钱,要权有权,那个邹翎攸怎么就不喜欢呢?这,不太符合常理啊!“殿下,您一直都是我大济最优秀的储君,也是臣,一直引以为傲的外孙。既然那邹翎攸只是殿下的诱敌之策,那臣就放心了。希望以后,殿下能谨记自己的职责,让大济的盛世更上一层楼!”“好……”吧?我觉得谢钦可以的。谢钦做得到!所以我就先替他答应了。“殿下今日,就在府中用饭吧,之后我再把这事告诉她们,好让她们都安安心。”“辛苦外祖了。”“殿下见外了,不是什么大事。何况,我们本就是一家人。”“外祖说的是。”在张家的饭桌上,一顿饭吃得很是沉默。只有在京安府工作的张大人一脸的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