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蒙霄      更新:2023-05-15 13:06      字数:3336
  想想自己这辈子运气真挺好的,遇到善良好相处的同学。一整个下午,都有宿舍的姑娘们陆续回来,大家都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东北的大列巴红肠,无锡的排骨,南京的盐水鸭。而家住京城的吴秋儿果然带来了她爸爸做的酱牛肉。林晓带的是卤驴肉和豆腐干。有这么吃的,食堂是不用去了,大家商量着买点馒头,着这些好吃的美美地吃一顿。林晓承担了去食堂买馒头的任务。当她走到窗口跟师傅说要六个馒头的时候,那位40来岁的男师傅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他见过买这么多馒头的,不过那都是男生,毕竟大小伙子吃死老子。可姑娘们买这么多馒头,还是第一回 。最后,林晓拎着一大袋馒头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离开食堂,回到宿舍。一个馒头,切成四片,用两片馒头夹酱牛肉盐水鸭卤驴肉一口咬下,味道很杂,但是特别好吃。再来一块无锡排骨,这日子给个神仙也不换。姑娘们几天没见,相互间都有好多话要说,叽叽喳喳地好不热闹。一顿饭又笑又闹地吃了两个多小时才算完。林晓和大家一起收拾了桌子,把打印好的调查表给大家看。“明天请大家帮我做个调查。”100份呢,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是得请外援。303寝室自来团结友爱,又一向唯林晓马首是瞻,自然不会拒绝。第二天中午下课,姑娘们从教室借了桌子,一路搬着去了一食堂。快十二点了,正好是各路人马吃饭的时候。往教学楼方向看,就能看到乌泱乌泱的学生往食堂而来。“填调查问卷有奖品啦,快来看一看喽!”303寝室嗓门最大的张小美负责吆喝,清脆的声音很快吸引了一些人。大家一听有奖品都纷纷围过来。虽然能上大学的孩子们一般家境也都还行,但是毕竟有免费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有人过来直接问是有什么奖品?林晓把圆珠笔拿出来,“同学,你只要签了这份调查问卷就可以免费得一圆珠笔哦。”“女生红色,男生蓝色,如果有想给自己男女朋友要的,也可以。”要不说林晓眼光好呢,就算圆珠笔很便宜,但是样子看着清新活泼。大家都挺想要的。再说又不要钱,不要白不要。有人要了调查问卷。一看是一张关于平时阅读习惯的问卷。在b大上学的学生就没有不爱看书的,否则他们的高考成绩也不会名列前茅。所以,这个问卷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花个一两分钟就填完了,拿笔走人。不耽误吃饭还白的一支笔,咋想咋划算。有第一个人就有第二个,很快的,填写问卷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中午时12点半,问卷已经被填了四五十份了。“就到这里吧,晚上继续。”林晓招呼大家收摊,完了自掏腰包请全寝室去了校内美食城。吃饭的时候,有人问她做调查的目的林晓也没瞒着,直接说想卖书。张小美反正就是无条件支持林晓,她把后者一顿夸,还说隔壁寝室就有勤工俭学卖东西的,不过卖的是洗发水护发素。“咱们林晓这个好,提高大家的精神追求。”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林晓挺开心。毕竟买书啥的难免占用寝室的地方,再说还可能经常有其他寝室的姑娘出入303,毕竟要过来挑嘛。这两种情况都会或多或少地打扰到寝室内其他人的生活,可她们没有任何人说个不字。林晓想着,以后如果生意还行的话,就让寝室人跟她一起干。大家知根知底,也可以避免沟通误会。不过这只是以后的设想,现在没有必要提前提。晚上饭点儿,她们换了一个食堂。就这样,每天中午和晚上,303寝室分别去不同的食堂,接连几天下来,b大的几个食堂都让她们转完了,调查问卷也全部填完。林晓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把数据整理出来。最后,她得出了结论。b大的学生最爱读的是学术类书籍。但林晓不打算卖,毕竟图书馆有大量的专业书籍,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们的研读需求。而且这些书很贵,对于普通学生来讲,还不如从图书馆借来的划算。那第二类受欢迎的是社科类。这一类书籍倒是可以进一些。不过,林晓打算长期进那些经典的书籍。至于那些突然畅销的书籍,进货就得谨慎了。毕竟那些不是常青树,说不定要砸手里。第三类,文学类。她打算和上一种一样,主要进经典的书籍比如四大名著和国外经典的小说。而其中更偏娱乐性的小说,她不打算买新书,最好的办法是旧书往外租。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比较牵扯精力,因为每天都有人借住书和还书。这样的话,她恐怕都没有时间学习了。林晓立刻做了个决定:租书这一块暂时先不做了。挣钱很重要,可是学习更重要。她这辈子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不能捡了芝麻丢西瓜。有了这些数据,还差点意思,第二天中午林晓去了一趟京城最大的图书大厦。这个地方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以前是个特别小的书店,现在已经有了3层楼的规模。里头的人可是不少,跟菜市场似的,唯一区别是没有那么嘈杂。所以其实大家还是很容易很喜欢看书的图书,市场潜力巨大。林晓越发有信心。她直接到柜台上问服务员,“小姐姐,我想要一份最近的畅销书单,能给我吗?”服务员是的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被“小姐姐”这个称呼吸引,对林晓态度也不错。“你这个小姑娘,要这个做什么呀?”林晓当然不能说自己想卖书,这不是明摆着过来砸场子的吗?她说,“小姐姐,我是b大的学生。我们学院要给给学生们提供一批书籍,让我过来做一个调查,回去后我们拿着这个书单选一选,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前20本,我们会过来进货的。”这是生意来了。服务员听着就挺高兴,虽然说图书大厦的人流量很大,书也不愁卖,但是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她拿出了一个记录本,翻了几页递给林晓,“这是一个月内的销售清单,都在这里了,可你怎么记录呀?”林晓看着密密麻麻一行一行的字就觉得头皮发麻,她现在无比想念智能手机。如果有智能手机的话,这还用得着记录?直接拍下来就行了。但现在智能手机还没上市呢,林晓只能用笨办法。得亏她早有准备,来的时候带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一支笔。她翻着这几个记录本,一边翻一边做记录,写写画画画一个多小时,才记好一个书单。这个书单里头总共有20本书,是书店里买的最好的。当然了里面没有学术类书籍,林晓直接就没有记录这一类书的数据。林晓把记录本还给服务员,笑得单纯无害,“小姐姐,我们定下来就找你买书。”小姐姐这个称呼可比姐姐好听多了,透着一股青春活力的味儿。服务员也笑,“行,那我就等你过来买书了,到时候给你打个折。”林晓坐公交回但学校,把学校的数据和图书大厦的书单做了对比,最后定下来10本书。半点没有耽搁地到电话给书店老板打了个电话,把这份书单给对方念了一遍。末了,她提醒道,“每一种近两三本就行,我先卖卖试试看。”老板其实对林晓十分有信心,但听她这么说,也就同意了。毕竟一开始嘛,谨慎总是没错的。第52章这年月的物流极其不发达, 林晓估摸着二十来本书发过来得七八天。这还没有加上书店老板找货源和砍价的时间。如果把后面两项时间都加上,保守地说也得两周。所以,林晓也不着急了。她转而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现在是十月中旬, 去掉军训的时间,大一新生开课也快一个月了。别的课程倒是还好,林晓就预感着经济学这门课估计要整事。果然,这一天, 快下课的时候, 经济学陈教授严肃着一张脸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指着那行字对全班同学说:“这个是第一次大作业的题目, 给你们7天时间。下周的周三, 如果哪一组交不上来,那么这一项整个组员全部都不及格。”底下坐着的一百多号学生脸色青白。陈教授对此视而不见,继续道:“当然了, 即便你们交上作业也未必能及格,到时候还得看你们各自的表现。”说完, 他便背着手施施然离开了。同学们目送着他离开,一直到那个清瘦的身影真真切切地消失在门口,又过了几秒钟, 有人尖着嗓子哀嚎。“啊!我死了我死了,这什么作业啊?题目都看不懂的。”这一声好像是某种信号, 惊醒了被大作业这个噩耗砸得头晕目眩的学生们,顿时教室里一片抱怨声。人人脸上都是一派纠结忐忑。这作业留的, 实在毫无头绪啊。不做吧,陈教授那里根本过不去;做吧,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过,这么多人, 到底有眼明心亮的,有人悄悄蹭到坐在第一排的女孩子身边,哀求道:“林晓,我和你一组行不?你带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