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作者:温三      更新:2023-05-15 15:39      字数:5385
  那夜她浑浑噩噩,身上无力极了,只能看见吴广寄那恶心的嘴脸不断浮现眼前,那双套着金质手套的双手游走了她全身,她恶心地想吐,哭得撕心裂肺也做不出半分抵抗来。吴广寄说她没了清白,隋城主便不会要她了,他要以此控制她,要挟她,要她永远受他摆布。英枬没有如他所愿,她顶着一身伤走到了隋城主的面前,只在那个男人的眼里看到了愤恨与心疼,他不嫌弃她,只是担忧她。英枬住进了隋家,隋城主为了消除她的顾虑,很快便与她成婚。他为英枬在府上建造了一所繁花小院,因知晓她喜欢竹子,便打造了一间凉快的竹屋,他知晓她喜欢槐花的香味儿,便亲自栽植了一株槐树,为了能让她那些毒蛇有处可藏,他在那所小院下挖了地穴,将吴广寄藏在里面。英枬做的一切他都知道,他理解她的仇恨,理解她的怨怒。他甚至理解她因为在吴广寄那里受过了伤,故而成婚前几年没有主动碰过英枬,吴广寄在地穴里受了几年折磨,英枬的心结略解,二人成为了真正的夫妻。拥有隋城主的包容与爱,英枬愿意为他做任何事,哪怕用自己几百年的妖丹结子,哪怕她知道隋云旨一旦出生,妖丹随之而去,她最多只能活二十年,她还是愿意这么做。只是几十年夫妻恩爱,她不舍得先一步离开隋城主,她一直记得吴广寄身上的那一股仙气,她知道是那股仙气支撑着吴广寄不死不灭,她想将那股仙气据为己有,好让自己不要那么早离开人世,至少……可以陪伴隋城主百年。越快临近死期,英枬便越急躁,她以毒蛇各种折磨恐吓吴广寄,才从吴广寄的口中套出了阿箬的消息,于是便有了最开始隋云旨找上阿箬,带她来胤城的原因。英枬讨厌所有金子,源于她对吴广寄的厌恶,她将吴广寄困在蛇窟,将他物尽其用,她与隋城主合力将胤城彻底发扬了起来,甚至在这短短几十年里成为澧国最富饶的城池。英枬原以为找来了阿箬,她便可以自救,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到头来她的幸福也仅有这般短暂,阿箬是来结束她这一生的。隋云旨知晓这一切,他终于知道为何会有一个能点石成金的男人突然出现,为何她母亲能招来那么多毒蛇,为何繁花小院的底下有那么大的蛇窟。他痛恨吴广寄,也痛恨那些用吴广寄变化出来的金子所换来的真金白银,他的爹娘不是天生的恶人,致使一切罪恶的源头到底是那一股仙气,是那点石成金的能力,是吴广寄的贪心。后来他的母亲变了,父亲也变了,隋云旨想,若人没了,那些金银留着又有何用呢?隋云旨将城主府的金子全都散了出去,让这些东西从哪儿来便去哪儿,他不稀罕,也不想要了。人大抵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所拥有的渺小才显得可贵,而一旦拥有的足够多了,便想要去觊觎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英枬在最初嫁给隋城主时,应当也想过哪怕相伴二十载也够的,只是后来得到的多了,舍不得的多了,想要的也就多了。今日碰见阿箬,隋云旨其实有满腹的话想对她说,这短短几天经历过的远比他过去十七年经历的更加起起落落。此刻他与阿箬坐在茶楼的角落里,靠窗户的位置,窗外架着几排竹架,茶楼内外也都在重新修葺,小二忙活不过来,放下两盏花茶匆匆就走了。二人坐在方桌对面,两厢沉默,其实方才坐下时隋云旨的脑海里又过了一遍隋城主对他说的话,他想告诉阿箬他娘不是绝对的坏妖,他爹也不是绝对的坏人,至少他们俩没有她杀的吴广寄更恶。他想对阿箬解释,那夜那一剑刺出去时,他其实并未看清她的相貌,若早知是她,他必不会那么做的。隋云旨刚想开口,坐在对面的阿箬突然传来了一声轻笑。她生得极为好看,笑一笑便能让男子脸红,方才同意与他进来饮一杯茶的阿箬自坐下起,目光就没落在他身上。那杯放在阿箬面前的花茶,她连茶盖都没打开过,而她的一双眼正落在窗外两个抢藤球玩儿的小孩儿身上,其中一个小孩儿哭得一脸鼻涕眼泪,正是她笑的原因。淡淡忍冬的花香撞着菊花微微的苦涩,隋云旨的心跳忽而快了好几拍,他想起自己最初见到阿箬时,其实被她惊艳过许多次。他说不清此刻是何感觉,只是方才想好的那些话突然说不出口了。隋云旨想,即便他说了,阿箬也不在乎,一个人曾经再善良,都无法抵消他当下做的恶事。而他急于解释,滔滔不绝,最终也只会让阿箬更加看轻自己,他不想让阿箬看不起他,哪怕她已经足够轻蔑他,隋云旨也想保留最后一丝颜面。阿箬见那两个小孩儿一个哭,一个自知理亏弯下腰去哄,坐在对面的隋云旨忽而有了动作,她的余光瞧见,他端起了那杯滚烫的花茶,忍着疼一饮而尽。咔哒一声,空了的茶盏被隋云旨放在桌上,白瓷壁上还冒着烟。阿箬属实有些惊讶,她想隋云旨难道不烫吗?再朝对方看去,隋云旨的确是烫的,他烫得脸都憋红了。他豁然起身,十七岁年轻的身姿欣长,鬓角的白发却因为未束好的发冠而毛躁了几缕出来。隋云旨大喘了一口气,哆嗦着道:“茶、茶喝完了。”阿箬此时还坐在椅子上,有些愣怔,随后她听见对方道:“阿箬姑娘,我想起来我应是欠你一朵源莲的,待我将府上事情处理好,便去天际岭再寻一朵还你。”阿箬轻轻眨了一下眼,她从隋云旨的目光中看出了坚定,看见了几丝浮动的泪花,不知是他当真年少,经不住、委屈地想哭,还是方才那杯茶烫狠了。隋云旨说完这句话将花茶钱放在桌上便要走了,他临行前又看了阿箬一眼,这一眼有些久,最终他笑了一下。这应当是自出事以来,隋云旨唯一一次笑了,他是发自肺腑的,有些歉然,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一路顺风,阿箬姑娘。”隋云旨走了,那抹蓝影出了客栈便一路狂奔。阿箬一句话也没说,她不知道自己应当开口说些什么,只是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隋云旨说要给她重新在天际岭寻一朵源莲。他若真找到了源莲,又该去哪里还她呢?隋城主仅剩几年的寿命,他难道不陪在身边做个孝子吗?索性阿箬也不是很在乎隋云旨说的话,而如今她将吴广寄身上的那一缕仙气收回,自然也不需要源莲来保持身躯不腐了。阿箬没碰桌上的茶,起身离开茶楼时撇了撇嘴,没忍住对身后的背篓道一句:“隋云旨真怪。”这话,就像二人在天际岭碰见的第一面时,她说过的一样。阿箬沿着满是竹架的主路继续往城外方向走,出了胤城,她回眸朝城门上看去一眼,城门顶上挂着的牌匾也成了漆黑的石头,这才是阿箬最开始来到这座城池,所见牌匾的真容。褪去那些虚假的金,城里人也该从吴广寄堆砌出的奢靡假象里回到现实生活。阿箬收回目光,抿嘴一笑,这条离城之路上铺满了石板,两侧草地上长了不少蒲公英,风一吹便扬起一片白色的种子,似羽毛又似雪花,轻飘飘地落在了绿油油的草坪上,夹在了嫩叶的缝隙里。阿箬深吸一口气,轻嗅这风里连着几日大雨后的清新、潮湿的气味。才走出没几步,心尖的位置突然颤动一瞬,阿箬脚下停顿,呼吸骤止,鹿眸闪烁惊喜之色。她似是不敢相信,慢慢抬起右手抚摸自己的心口,那里平静了片刻,忽而又动了一下。阿箬睫毛颤颤,她几乎有些急躁地将衣领扯开,把手掌探入里衣中,只隔着一层肉与骨去感受胸腔下的颤动。一下,又一下,是心跳声。自阿箬死了之后,她的心脏就再也没有过动静。风飞扬起的蒲公英顺着墨绿的裙摆扫过,上面的箬竹绣纹精致又生动,道路前后无人,唯有树叶在风声中沙沙作响,还有她心口扑通扑通的跳动。阿箬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幽香,这一瞬眼前场景骤变,像是回到了多年前的某个深夜,她握着箬竹根意外闯入了神明结界,记忆中过去的景象逐渐与现实重合再分离,她眼眶湿润,未眨眼便落下一滴泪来。路还是那条离开胤城的路,路旁仍是绿草坪上漂浮着蒲公英,没有高悬的冷月,也没有枯萎的树林,没有小银雀,没有小蝴蝶,只有熟悉的花香味从身后飘来,准确来说……是从她身后的背篓里传来的。阿箬没有回头,她看不见新买的藤篓上,藤条生芽,嫩绿的小叶将棕黄色的藤篓布满,发出了许多牙白色的小花。她反手碰了一下藤篓,胸腔传来的鼓动愈发强烈起来,指尖触到了柔嫩的花与叶,阿箬忍不住嘴角上扬,鹿眸弯成了月牙状。她收回颤抖的手,紧张地垂在身侧攥了攥,又掩饰不住高兴。阿箬抬起袖子擦去眼泪,笑得合不拢嘴,便连走路都蹦跶了起来。“神明大人,阿箬等到你啦!”迎面而来的风,风干了她湿润的睫毛,阿箬似乎久违地听到了那声有些清冷,又难掩温柔的哼笑。声音的主人,唤着她的名字。——阿箬,阿箬。作者有话说:神明掉落,注意查收。阿箬捧着大花篓:收到啦收到啦!【ps,今晚南昌突发封控消息,去超市排队抢菜了,更新迟了抱歉!】第18章 春之叶:一“澧国与翼国相争多年,说到底源于新帝的不安于分。澧国百姓安居乐业,事业蒸蒸日上,国有良法,亦有书勇,新帝却想效仿先帝开疆扩土,拿那一百多年前便割让给翼国的三城一宫做引,近年来频频生事,次次雷声大雨点小。如今翼国不堪其扰,出兵攻打,连夺九城……唉,实在是可怜,可恨,可笑!”老先生胡子花白,几乎垂到了胸前,他身形消瘦,眉目清隽,瞧上去便知是个饱读诗书、富有才学之人,提起如今两国交战的事实,也直戳要点。秋末枫林簌簌落下红叶来,远看像是野火烧着了一片山丘,树叶的形状随着风声而改,起起伏伏,似烈火海洋。老先生坐在一棵枫树下,身后跟着一大家子人,还有几个十几二十岁年轻的后生。那些后生穿着长衫,一副书生打扮,骨子里却是一个比一个傲气,听到老先生说起此事时,更是愤愤不平。“新帝无能又贪功,将这些罪过全都怪在先生身上,还说都是因为齐大将军是您侄婿,受您唆使才假病不听宣调,害得我国丢了九座城池。这齐大将军身上的伤,分明是前两年屡屡带兵攻打翼国,被翼国行刺落下的旧疾,况且将军都五十好几了,还能打几回仗?!”一名年轻人说起话来愤慨激昂,直将拳头往左手心捣。这周围除了他们几个,还有十几个散落的游人,都是从那被攻陷的九座城池中逃出来的。翼国忽而发起攻势猝不及防,不过短短半年便攻下了九座城池,有两城池的将领怕殃及百姓,甚至站在城墙上自刎以求翼国放过无辜之人性命,热血洒在城墙上滚烫又醒目,直叫人敬佩。翼国势如破竹,使者来话,说的也是这战争为澧国先挑起,澧国多年在翼国边境挑事,便像个不成熟的孩子总想着与人打架斗殴,结果被人拽着头发拖着打,又哭哭啼啼地想要求和。朝中多名官员因此受难,这位老先生也是其一。他原是先帝文师,门生遍布,如今也都成了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皇帝因那九座城池被夺,心中气愤,一时失言便将老先生的脸面撕得稀碎。皇帝虽无罚无责,可老先生到底是在京中坐不住,便称自己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京中。这几个跟过来的,都是前两年应试成绩不错的后生,便等再考就能入朝为官了,可年轻也有血气,直言有这样的皇帝,官不做也罢,气愤地组成了文人小队,说要护送老先生归家。路过这枫林,再往前走三百里,便将到澧国的边境。往边境而去,是澧国与翼国交界分出的诸多纷杂小国,平日里靠年年进贡生存,不与人为争,但求自保。到了枫林里,老先生才停下脚步歇一歇,他将如今朝中时局分析给几位后生听:“过了前面那个坡,再往右走便到了我家乡了,你们几个护送我家人归乡,我要继续往前走了。”“先生这是何意?再往前走……难不成要去东车国?西牛国?”一名男子脸上微僵,似是想到了什么,他豁然起身道:“先生这是打算去向那些小国求救?!”此话一出,周围人噤声片刻,又七嘴八舌地吵嚷起来了。有人说此举不可,有人说先生大义,就连那些逃亡的游人闻言,也顿时猜出了这名老者的身份。“阁下可是严老?”这些人能从九城之一逃到此处,多是家中富余,有些头脑的人。若非如此怎会往小国边境靠拢,不敢一路往京中奔去?他们都知道,若翼国没有收兵的打算,靠着这一股像是有天神助力的冲劲儿,还真有可能打到京中,打到如今皇帝的跟前。严老,四朝老臣,又是先帝文师,伴先帝三十载,声名远播,澧国上下但凡是会写字读书的,无不敬重。这严老如今已然七十好几,还要为国事操劳,更撑着一把老骨头想要去向那些小国求救,只为了保住澧国江山百姓,众人知其身份,心中敬佩。几声叹息之后,便是围坐一堆的劝说。有傲骨学子道他要去向小国求救,让老先生回去乡下,安生度过晚年,也有人道可书信给皇帝另派亲信执令前往,不必严老亲自去冒这个风险。那边对话激昂,一点儿也没打扰到一小部分人的心情——严家与逃亡而来身后带着的几名年不过五岁的稚童,还有背着藤篓,蹲在地上一路顺延过去捡枫叶的青衣少女。四个小孩儿男女都有,像个小跟屁虫似的,垂着脑袋跟在阿箬的身后,也学她一样捡枫叶。他们虽不是一家人,就在这枫林短暂休息也能立刻熟悉,不一会儿便交头接耳地说起话来,毫无城府地分享自己方才发现的秘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压低声音,睁圆了一双眼睛道:“我看见她的背篓开花了,真的开花了,白白的,小小的,这么大。”她那柔软的小手比了个圈。一旁剃了桃子头的男童也连连点头:“是是是,是开花了,我也看见了,不过我看见了以后,那花立马就没了,她那个背篓一定有古怪!”还有一个穿粉色衣裙的小姑娘,说话声音糯糯的,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阿箬的背影,低声道:“那里面装着一个人。”“啊?!”其他三个小孩儿一同看向她。小姑娘的脸骤然红了,她往后退了两步,捏紧手心里捡来的红枫叶,抿嘴道:“我、我看见了。”“骗人的吧!篓子里怎么可能装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