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作者:柳之易      更新:2023-05-15 21:30      字数:3612
  周围的人有捡着钱偷偷往自己口袋里揣的,也有帮着那个女的捡了还给她的。这时的高第街批发市场还不正规,也是一家家的个体商户组成的。只不过来这里批发服装的人多了就自然形成了服装批发一条街。武广旭和吴善全两人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又重新走进市场里面。这个女人这已经算是不错了,估计只是被人割破了裤子,钱还没来得及偷走,不然的话损失更加惨重。但是这一幕让两个人更加小心护着钱。刚才只是拿了衣服,这会儿该拿鞋帽了。第二天两个人去了海印桥下面,这边有几十个摊位,以毛线和布料居多,这次的布料吴善全打算从这里进一批。别看现在这些只是在桥底下的流动商贩,但就是这批商贩,队伍越来越壮大,几经迁徙和改革,最后才有了著名的中大布匹市场和海印布料总汇。虽然东北已经是数九寒天,但是“的确良”布料依旧好卖。毛衣里面穿一件“的确良”的衬衫是这个时代北方人的一种时尚。一件“的确良”衬衫要卖十几块,但是买布做就要便宜很多,连布料带手工不过十块。在这边进货两块左右一米的“的确良”,回去能卖到六七块一米,是布料里利润非常大的一款。这款布料幅宽很大,基本一米或者一米多点就能做一件衬衫。(“的确良”其实在广东地区最早被称为“的确靓”,也是译音来的,北方人听不明白这个“靓”字,最后就被称为“的确良”)这两个人一走十天,柳月芽算计着时间差不多这两天就该回来了。最近下了两场雪,柳月芽已经不去镇上了,每天早上把酱肉炖好,武文秀过来取了拉到镇上。其余的时间她就待在家里,给全家做棉裤,李奶奶没事做帮着她一起。柳月芽让武文秀找了几盒邓丽君的歌曲磁带,每天放着。要不然她就会唱那一首《老鼠爱大米》,搞得每天早上武广阳都要问她,“嫂子,你屋里是不是进老鼠了?”李奶奶拿着一个小布包,打开放在她面前,“丫头,你看看这虎头鞋好看不?”柳月芽拿起虎头鞋有些惊喜,“奶奶,这是您绣的?”李奶奶笑得眼睛一弯,“几十年没绣了,咋样?还能看不?你要喜欢的话俺到时再给你多绣几双!”一般的村子里讲究点的会在孩子满月或者周岁的时候给孩子送一双虎头鞋,寓意着孩子可以长得虎头虎脑,健健康康的。老虎是百兽之王,所以虎头鞋也有着“辟邪”、“驱病”一说。虎头鞋绣起来很有讲究,可不是什么人都会的。“太好看了!”柳月芽拿着虎头鞋有点爱不释手的,“奶奶,这已经有两双了,够穿了,不用再绣了!”虽然喜欢,但是柳月芽也不想李奶奶再劳累了,毕竟那么大岁数了,绣工活很费眼睛的。“等着看看你生出来看看是男娃还是女娃,俺再给你绣两双!”李奶奶说完,摸摸柳月芽的肚子,“你这肚子的形状看着有点奇怪呢!圆不圆尖不尖的!”很多老人都能从孕妇怀孕的肚子形状上猜测个八九不离十。不过柳月芽觉得这玩意儿也不会很准的,后世的b超有时候都能看错了,更何况是隔着肚皮猜呢!反正对于她来说,生男生女都一样!李奶奶正摸着,感觉手被震了一下,“哎呦,这小脚丫还怪有劲的!”柳月芽摸了下肚子,小声问,“奶奶,我感觉孩子动的好奇怪,有的时候会感觉好几个地方在动,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这样。”“你没去让汪大夫再给看看?”李奶奶也没见过这种情况,也不懂她说的这是个什么感觉。“之前看过一次,说挺好的。”柳月芽觉得中医号脉还是有一定弊端的,虽然她很相信中医,但是号脉毕竟不是做b超,很多问题还是号不出来的。现在这个年代应该有b超了,但是镇上的医院是别想了,估计有也只能是省城的大医院才会有。毕竟小城市和村里的老百姓怀孕了最多也就是号个脉,至于其他的也只有生下来才知道。(科普一下,我国六十年代{1963年}已经研制出第一代超生诊断仪,1983年研制出b超系统,并投入生产进行销售,不过一机难求,所以有的偏远地区的省城医院都未必会有一台b超机。1984年以后国外品牌b超机大批进入国内。其实我国在过去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突破着。大家不要把那个年代想象的太过落后。也许很多东西由于计划经济等各种原因没有普及,但是我们是有哒!)(另:之前有读者提出过质疑说八十年代没有电饭锅,顺便在这里科普一下:中国第一台电饭锅:1958年从国外带回研究,1961年我国第一台电饭锅研制成功并推入市场,也就是著名的“三角牌”电饭锅。1964年,新中国第一口压力锅在沈阳市黎明铝制品厂试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也就是老牌“双喜”压力锅的前身。)第237章 舔铁柱子柳月芽决定等着武广旭回来以后陪她一起去镇上医院看一下。虽然镇上医院条件也不咋滴,但是听听胎心也好的。之前汪有成一直建议她去镇医院找汪寒川,她也没在意。但是随着一天天过去,她总感觉肚子里和揣着好几个猫崽子一样,闹的不行。今天就是第十天,两人没回来,柳月芽想着明天也该回来了。第二天……第三天……两个人还是没回来。但是在第俩人走了半个月的时候,镇上邮局通知去取包裹。收到两包衣服和布匹之类的,还是从省城滨市寄过来的,和一封报平安的电报。但是从货物的数量上看,柳月芽断定这只是一部分,一万块钱不可能只进这点货。这俩人不会是在外面玩疯了吧?柳月芽索性也不去想了,大佬在里面待了六年,出来后也没到处走走,在外面玩两天就玩两天吧!柳月芽这些日子在家,把做饭的活都包了。之前她在镇上忙的时候都是武大勇做饭,吃的家里一老一小寡淡无味。柳月芽炒着菜发现酱油没有了,想着叫武广阳去小卖部买点,结果喊了好几声也不见影。这些日子,武广旭不在,这孩子一到星期天就和放了散羊一样不见影。武广阳这会儿正蹲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旁边,小女孩守着一堆雪在哭。“二丫,你别哭了,一会儿脸该皴了!”(皴cun: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小女孩还在那擦着眼泪。武广阳帮她把那堆雪又重新堆起来,“你要是不哭,等着我哥回来我让他再给我整一个套娃,比上回那个还好看!”小女孩抬起头看看他,真的就不哭了。武广阳笑了一下,“你等着,我给你报仇去!”说完他就朝着不远处正在打雪仗的几个男孩跑过去。到了近前,他站住脚,眼珠转了转,朝着其中一个小男孩喊了一声,“二狗子,你过来一下!”二狗子吸了吸鼻子跑过来,“武广阳你叫我干啥?”武广阳搂着他,故意大声说:“我有个好事找你,别让他们知道!”二狗子有点惊讶地看看他,武广阳冲他眨眨眼,二狗子好像一下明白了一样。跟着武广阳一起走,后面的几个小男孩也悄悄地跟着他们。武广阳把二狗子领到镇小学的大铁门那里停下,“我和你说啊,这根铁柱子可甜了,我都没告诉他们,我怕他们都来尝!”说完冲着二狗子使了一个眼色,“我尝给你看!”武广阳跑到铁柱子旁边伸着舌头好像在舔铁柱子一样,还满脸的享受模样。“太甜了!二狗子你尝尝!”武广阳说完又凑到他耳边小声说:“别真舔啊!”二狗子像模像样地走过去,学着武广阳的样子“舔”着柱子,“哎呀,真甜啊!”“对吧?我没骗你吧?”武广阳用眼睛看了一下后面躲在树后面的几个小男孩,特别是中间那个馋得快流口水的小胖小子。“走吧,我们去那边玩,以后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想吃糖了就过来舔一舔!”武广阳说完搂着二狗子就走了。树后的几个小男孩一看两个人走了,连忙跑出来,那个小胖子连忙跑到铁柱子旁边看着,刚要趴上去舔舔试试。其中一个小男孩一下拦住他,“小胖,你别舔,我听我哥说,冬天要是用舌头舔这个容易被粘上!”小胖现在满脑子都是武广阳和二狗子舔铁柱子时享受的样子,哪里还能听得下去。抱着铁柱子就舔,结果舌头一下粘住了,一拽就疼,疼得他“呜呜”哭。武广阳和二狗子躲在一棵树后面一看,拍了下手就各自跑回家。武广阳得意的哼着歌走到家门口,犹豫一下进了屋。看见柳月芽在厨房做饭,就想偷着溜进屋。柳月芽一听见门响就喊了一声,“小阳,是不是你回来了?”武广阳吓得一个哆嗦,低着头走过来,“嫂子……”柳月芽从兜里掏出三毛钱,又拿出一个小桶,“你去买三毛钱的酱油回来!”武广阳心里松口气,眼睛也不敢看柳月芽,拿着钱和酱油桶转身就跑出去了。没一会儿,柳月芽就听见门外闹哄哄的,以为是武广阳回来了,想着这小子还挺快的。结果才出来一看,陈彩芬领着自家孙子小胖在门口,抓着武广阳不知道在争执什么。小胖一直在抹着眼泪哭。陈彩芬一看柳月芽出来了,立刻就开始告状,“你看看你那个小叔子干得好事!”说完扒开小胖的嘴,让他伸出舌头,上面一层红血丝,血呼啦的。柳月芽皱了一下眉头,一把拉过武广阳,“怎么回事?”陈彩芬还没说话,小胖马上口齿不伶俐的抢着说:“你家武广阳说铁柱子很甜,结果我一舔就把舌头粘住了!他就是故意的,呜呜呜……”柳月芽看了武广阳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