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作者:露笙      更新:2023-05-15 23:55      字数:4325
  “已经好了,即便中午回去了迟了也有吃的留着。”她说。“看来是我考虑不周,耽误你用饭,这倒是我的过错。”姜宝鸾一听有些急了,她不知谢珩是真心还是假意,若是假还好,若是真的万一不让她在书斋伺候了,那就不妙了。眼下能让蕊娘忌惮的,也有她在谢珩身边服侍的原因在,一旦她重新被打回去了,蕊娘万一想报复很有可能会变本加厉。“不是的,”姜宝鸾急道,“公子你实在过虑了,主子的事谈何耽误不耽误?这是我们做婢子的本分,便是有错也是婢子自己为人驽钝。”谢珩轻笑了一声,说:“打趣罢了。”姜宝鸾的指甲抠了一下指腹,低下头忽然有些心酸,原来不过是谢珩的一句玩笑话,她却当真了。短短的时日里,她已经慢慢习惯了卑躬屈膝,学会了小心翼翼。这是她从前十六年的人生中所从来没想到过的事情。做梦也没有。这时书斋外传来小厮的声音:“世子,夫人那里有要紧事,让您赶紧过去一趟。”谢珩正好也做完了要做的事,便起身对姜宝鸾道:“今日你也早些回去。”说罢便出去了。姜宝鸾的思绪一时还没有抽离出来,只看着他的背影出神了一会儿,然后才回过神,把书斋稍微整理了一下,便回房去了。她今日下值很早,喝了牛乳又身子暖烘烘的,到底想着要透透气,便干脆出了退思堂,往外面走走散心。远处她倒也不去,姜宝鸾深知见的人越多,是非也越多的道理,于是只在退思堂附近溜达。出了退思堂有一个长长的游廊,游廊一边临着一个小湖泊,养着几群锦鲤,有红的有金的,日上中天时来看特别有趣,另一边隔了漏窗就是一个花园,不远就是谢琮的致远堂,因退思堂和致远堂两边的来往并不多,所以这里素日也不大有人经过,清净得很。姜宝鸾提前就拿了鱼食过来,只站在游廊边上喂鱼,不往花园里去。她几颗几颗地撒着鱼食,也不心急,引着鱼一群一群地争先恐后往这里来,姜宝鸾看着看着,心境倒是开阔了许多。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之后,姜宝鸾才心满意足地把手上所剩无几的鱼食全都撒了下去,正拍拍手打算走人,却有细细小小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似是女子在说话。姜宝鸾一时不防,被唬了一跳,等转过身才发现身后是漏窗,声音并不是发自自己背后,而是从漏窗那边,也就是花园里传过来的。姜宝鸾没有偷听别人说话的爱好,便急急忙忙要走,但说话的声音她觉得有些耳熟,便忍不住往漏窗里看了两眼。只见那边一株海棠树下正立着两个人,竟是惜娘和沛橘。惜娘握着沛橘的手,而沛橘垂着头,同惜娘说着什么,方才的声音正是沛橘的。姜宝鸾的步子顿了顿,悄悄往后一退,便把自己的身形挡在漏窗旁。“……你走了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蕊娘的脾气你也知道,虽说大伙儿都是一块儿长大的,可有时我都受不了她,又跟只炮仗似的一点就炸,能有什么谋算?”“那蕊娘是怎么想的呢?”姜宝鸾听见惜娘问。沛橘答:“你别看她和新来的那位过不去,其实她也就那点出息,只敢使些小绊子。我问她,惜娘走了,咱们可怎么办呢,你猜她怎么说?”“怎么说?”“她说,她早就绝了给世子做房里人的心思了,咱们轮不到的,她就想嫁个合适的,日后能做到姚姑姑那样的管事姑姑就很好。蕊娘一听见你的名字就恨得牙痒痒呢!”漏窗边上的姜宝鸾挑了挑眉。隔了片刻后,只听惜娘道:“你若来了致远堂就好了,我也多个人说话。”“你放心,只要你把我从退思堂那个冰窖里捞出来,事情我都会办妥贴了……”两人的声音越发小下去,姜宝鸾躲在后头听不清,怕有人过来看见,便也赶紧离开了。第9章又过了几日,李夫人那里送来一副画,是前朝末年的名画《东山行旅图》。她唯恐谢珩将谢道昇生辰一事敷衍了事,提早就已为他准备好。谢珩只打开画看了一眼,便让姜宝鸾收好,姜宝鸾便把画放在书斋的书柜里,等着谢道昇生辰那日送出去。而后李夫人又着人拿来了一本《金刚经》,据说是大师所赠,让谢珩抄了为谢道昇增福添寿,寿辰当日就送去庙里供上。誊写的任务自然又落在了姜宝鸾身上,但这次不比李夫人私下让谢珩抄的,于是姜宝鸾又多问了一遍。谢珩仍是不甚在意的模样,只让她抄着。姜宝鸾也就不再瞎操心。这日谢珩到了书斋,因这几日前来为谢道昇贺寿的宾客渐次到访,他作为世子自然事多,还要接待应酬,留了一会儿便很快离开,只剩姜宝鸾一个人在书斋抄书。差不多快要抄完的时候,蕊娘过来了,她先走过来看了一眼,然后才道:“姚姑姑那里叫人,说有事找你。”姜宝鸾便说:“还剩几个字,我抄完便过去。”蕊娘撇了撇嘴不再说什么,这时有李夫人那里的小丫鬟又送了吃食过来,今日是牛乳和燕窝。这小丫鬟是素日常来的,见谢珩不在,便笑道:“阿鸾姑娘趁热吃了吧,凉了就不好吃了。”他们早就看见东西都是姜宝鸾吃的,而谢珩向来不碰这些,年年如此,李夫人也清楚,便也不在李夫人面前多嘴什么,怕惹得谢珩不快。姜宝鸾打算抄完再走,才写了几个字,蕊娘又再次催促,姜宝鸾奇怪:“姚姑姑何事那么急?”“不清楚,”蕊娘摇头,“反正急着找你。”姜宝鸾更加奇怪,姚姑姑是知道她每日辰时要来书斋这边当差的,今日是谢珩不在,那把她叫走倒无妨,若是谢珩在,也没有这样急着找人的道理。蕊娘又轻哼一声:“知道你娇贵,还要把东西吃完了再走,我不等你了,你见了姚姑姑自己解释去吧!”姜宝鸾拉住她:“是姚姑姑亲自让你来叫我的?”“姚姑姑每日那么多事,她倒闲得慌了,”蕊娘道,“是沛橘让我过来的,你去就去,不去也不同我相干,反正我传到了话就了事了。”说罢,她又狠狠看了看一边小几上放着的吃食,说:“世子对你可真好,当初惜娘都未曾受到过这般优待,罢了罢了,装模作样的,我先走了,你自己去找姚姑姑。”姜宝鸾也没有说什么,看着蕊娘出门去,过不多时她把最后一字抄完,算了算时间倒还早,便不先急着把抄完的经书送去李夫人那里。她原本想先把经书收起来,但转念一想,又把经书放下,就那么原封不动地摊在桌案上,然后转身出了门。书斋这边平日极少人进出,为的就是怕打扰了谢珩,姜宝鸾出去也并未再叫个人过来,只是顺手把门阖上,从边上角门出去,没有惊动别人。还没走到姚姑姑那里,姜宝鸾就看见姚姑姑身边带着的婢女步履匆匆,不知要去哪里,她连忙过去道:“姚姑姑可是要找我?”婢女皱了皱眉,却疑惑道:“没有啊,我不知道这事,姚姑姑什么时候找你了?”“蕊娘说姚姑姑叫我。”“这会儿叶家的人刚到范阳,女眷正在夫人那里,姚姑姑一早就被夫人叫去了,我也急着过去,眼下怕是正忙着,莫不是传错话了?”她如此说,姜宝鸾便浅笑着应了是,也不再往鹤汀苑去找姚姑姑了,而是又回了书斋。回去途中她又顺道回了一趟住的地方,也没进去,只是站在门口往里眺了眺,蕊娘正躺在床上,面朝里睡着。姜宝鸾这才回去书斋,里面还是静悄悄的,只有院中那汪活水潺潺流过的声音,书房门还是和姜宝鸾走时的那样关着。姜宝鸾快步上前推开门,屋子里头却和她走前大相径庭。原本好端端放在案上的经书上面被泼了大团大团的墨汁,从桌子到椅子再到地上皆是肮脏泥泞不堪,连旁边的博古架和后面的书架都糟了殃,墨点子溅得到处都是。饶是姜宝鸾早有预料,也不由心里一惊,又看见书柜被大喇喇地打开着,急忙疾步过去,却见里面像被人翻箱倒柜似的乱糟糟一片,脚尖踩到了一样硬硬的东西,姜宝鸾低下头去看,是李夫人送过来的《东山行旅图》。和刚刚送过来时的谨慎完好不同,此时这副名画被丢在地上,画上同样被刻意撒了墨汁上去,将画面毁得斑斑驳驳,惨不忍睹,连画轴也从中断成了两半。姜宝鸾拾起画,心也跟着凉了一半。*鹤汀苑。堂前香风袅袅,笑语声阵阵,今日李夫人膝下的几个女儿,不论嫡庶全被叫了过来,比过年还热闹。因谢道昇过寿,楚国公府的客人一时络绎不绝,今日河东刺史叶绍元便让其长子叶嘉带着贺礼来访,一同过来的还有叶家的几位女眷,要在楚国公府一直小住到谢道昇的生辰过完才回府。两家素有来往,河东一带又与范阳接壤,但叶绍元虽与谢道昇交好,多年来却并未完全表明态度,让人不免猜疑只是惧于谢道昇威势,而对于谢道昇来讲,范阳已是他囊中之物不必再多说,再往北边的平卢也早就对他俯首称臣,一旦叶绍元松口,谢道昇的割据之势将无人能抗。谢道昇虽觊觎河东地区多年,但也讲求徐徐图之,并没有步步紧逼,对叶绍元以礼相待。谢道昇如此,李夫人自然更不敢怠慢,叶绍元的嫡女叶宜采亦是幼时便与谢娆交好,经常书信来往,热络自不必说。叶家此次前来做客的几位女眷皆是小辈,李夫人只坐在上首榻上,倒也松泛,而另一边的谢娆早就牵着叶宜采的手坐到自己身边,两人悄悄说着体己话。李夫人一边同人说话,一边眼角余光也不断扫着叶宜采,心里暗中称赞。叶宜采从前也来过楚国公府几次,不过那时尚且还年幼,如今脸长开了,更是出落得春日的木兰花一般,清丽皎洁,文静娴雅,举止间落落大方,一颦一笑恰到好处。李夫人自己是个得体贤惠的主母,便也对叶宜采更为欣赏。恰好这时,叶宜采的嫂嫂冯氏又笑着对李夫人道:“看这两个孩子多亲热,在家时也是,一个月倒要通好几回的信,小姐妹俩恨不能黏在一块儿,我总说,怎么就没让你们投生成一家人呢?”李夫人敏锐地听出了冯氏话里的意思,这才笑着向叶宜采和谢娆看去。谢娆平日嬉皮笑脸惯了,又是在自己家中,自然不怕羞,叶宜采却红了脸,然而也不见扭捏之态。思及自家儿子清雅俊朗,与叶宜采是极为相配的,李夫人不由含笑着点了点头。谢娆道:“那就把叶姐姐再留下住一段时日,干嘛急着走呢?”冯氏笑道:“你叶姐姐比你还大一岁,今年也有十六了,回去还要相看人家。”“叶姐姐这么好的人,还怕说不到好人家吗?”谢娆把叶宜采的手臂缠住,无赖道,“我哥哥都二十了,爹娘也没急过,怎的叶姐姐就要着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胡说呢?”李夫人笑骂了谢娆一句,“你哥哥是男子,男子重在建功立业,你叶姐姐是女子,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终身大事。”冯氏听了只笑而不语。谢娆知道说错话,嘟哝了一句:“为何男子女子就不同……”冯氏想了想,便对李夫人道:“夫人这里可有合适的人家?河东不比范阳,穷乡僻壤的,我这个妹妹又自小娇惯,家里唯恐她日后受委屈。”李夫人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若有所思了一阵,这才说道:“一时倒想不起来,宜采这样的模样人品,可得好好挑选一番,确实别委屈了她。”谢娆又在一边道:“母亲,就留下叶姐姐吧。”李夫人与冯氏相视一笑。冯氏问叶宜采:“妹妹可想留在这里?”叶宜采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此刻冯氏问了,她才启唇道:“能与娆儿做伴几日倒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