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作者:露笙      更新:2023-05-16 00:01      字数:3646
  她自己先替他问出来,便等着他回答。没想到谢珩想了想却说:“没有。”“那你不问可不要后悔。”姜宝鸾眨着眼睛笑道。谢珩把她的长发拨顺过去一点,却问:“你呢?有想问的吗?”姜宝鸾愣住。按着常理,她该是一见到谢珩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惜娘说的事。可是她没有。反而要谢珩问她。在她内心深处,根本没觉得这事要问一问。她无心,谢珩也无意。他们二人,不会因这种荒唐事向彼此开口。“没有什么要问的。”她忽然喃喃道,然后慢慢伸手环住了他的腰。谢珩垂下眼睑,轻轻揉了一下她的头,说:“睡吧。”他怎会不知惜娘今日对她胡言乱语了什么,原本惜娘一个女子,谢珩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如今却是不能放过,早就让人处置了。回来前他就已经打算好,若姜宝鸾不问,他也不会说。这样的人和事,不必花费心力和时间。一夜好眠。*谢道昇一日比一日衰败下去,没有丝毫好起来的迹象,待元宵之后又半月,已是几近弥留,只是吊着一口气。所有的政务政令都由谢珩一手所把持,朝野上下早就默认了他是储君,无非是没有谢道昇当初那一纸诏书,但大多数人亦是对他心服口服。若是谢琮继位,大黎也不过就是流星那般转瞬即逝。只是朝中也有零星几人对姜宝鸾颇有微词,劝诫谢珩应当早日娶妻成家,不过也是关心情切。谢珩很快便上书谢道昇,求请立姜宝鸾为宣王正妃,谢道昇虽无法理事,但圣旨下得却快。亦对姜宝鸾的来历另有了一番解释。当初姜氏被迫南下避祸,徐太后不愿女儿落入蛮人爪牙,便暗中托付亲信将她护送到范阳谢家,以寻庇护,并向谢家许下女儿与谢家嫡子婚事。谢家为了保护公主,又怕被传扬出去横生枝节,连忙筹备婚事使二人成亲,却并未大肆宣扬。很快公主有孕,并且在谢家诞下一子,恰逢此时姜氏终于回到京城,公主年幼思家,便向徐太后陈情,请求再回京城居住陪伴,谢珩无法同往,于是二人暂且分别。之后大魏风雨飘摇,公主不忍离去,决意要陪在母亲和弟弟身边,直到叛军入京,谢珩从叛军手里将她救回来。而之后叛军退出京城,让贤谢道昇,那时姜氏遗孤正是敏感,怕因姜宝鸾身份引得内外议论,便先封了侧妃,等到时机成熟自然是要把名分正了的,岂有贬妻为妾的道理。知道实情见此也不敢再声张,何必自讨没趣,不知道实情只觉得这个说法合情合理,不再怀疑。姜宝鸾就这样成了宣王正妃。作者有话说:明天会有正文最后一辆车,番外上次已经说过了会是平行时空,尽量写得甜一点,其他几个人比如叶宜采容殊明他们的结局都会放在另开的番外里,没有兴趣的就别买了哦,我会在标题标注清楚的。感谢在2022-08-24 20:46:55~2022-08-25 20:54: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月亮?背面 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116章圣旨下来那一日, 她跪下接旨谢恩,直到诏书拿在手里,还是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这一世总归是怎样的泼天富贵都经过了,王妃之位对于她来说也仅仅就是一个名号, 一张诏书而已。若是以后成了皇后呢?姜宝鸾低头笑起来, 旁人只以为她是为了圣旨而高兴, 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在笑自己, 笑自己想得太远了。皇后也不过如此。后世之人若能寻得蛛丝马迹, 又会如何评价她呢?谢谨成跑过来拉住她,问:“什么是正妃?”姜宝鸾摸摸他的头:“就是妻子的意思,谨成以后也会有。”谢谨成似懂非懂,只牵着她去摘后山的梅花。从山坡上望去, 宣王府的屋檐覆着斑驳的雪,一时雪也要化尽了。姜宝鸾陪着谢谨成在后山上跑了半日,最后也只折了几枝梅花下来。母子两个都换了衣裳,然后窝在榻上吃点心, 丹琴已经找了琉璃花瓶出来, 插了梅花上去格外好看。吃了一半谢珩便进来了,悄没声儿的, 姜宝鸾倒还好, 谢谨成塞了一嘴的糕点差点噎住, 看得谢珩直皱眉。然后他也没让谢谨成出去, 只把他抱起来放到自己膝上坐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额头。谢谨成捧着茶咕咚咕咚喝着, 喝得满头大汗。谢珩对姜宝鸾道:“边地那里已经传来消息, 容殊明就要回来了。”容殊明还是谢珩出事前紧着被派出去的, 原来也过了这么长时日了。姜宝鸾点点头, 问:“那边怎么样了?”“也有意向把她们送回大黎。”谢珩只说了这轻飘飘一句,旁的并没有和姜宝鸾提及,但姜宝鸾却知道,单他口中这一句话,又不知容殊明是经历怎样的艰难才求来的,而若大黎还是当初的大魏,先不说容殊明此行还有没有命再回来,他们也绝不会就这么乖乖把人还回来。姜宝鸾想了想,仍是绕开容殊明说话:“前些时日逃回来的那些女子们,有些找到了家人团聚,亦有没有找到的,虽朝廷说了供养她们到老,可若没有个妥帖的安身之所,便容易遇着点其他事,万一遇上了地痞流氓,说不清倒还在其次,被赖住了就不妙了,朝廷管得了一时,但总有个错漏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法子让她们能待得安心一些?”谢珩也没有想过这一点,男子终归不如女子心思细腻体贴,他稍想了一会儿,便道:“大魏旧宫已经差不多修缮完成,芳仪宫按陛下早先的意思改成了公主祠,便把她们安置在公主祠附近便是,另派了人守着,想必不会再有人侵扰。”“还有,不许不给她们出入,这是最重要的,”姜宝鸾急忙道,头上的流苏啪啪一阵乱响,一点都没有端庄娴雅的样子,“你这样说了,底下的人难免会错意,索性就不给她们进出了,本是好意变了味反而成了拘束她们。”谢珩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到底回了一句:“知道了。”姜宝鸾这才满意了,又一叠声把乳母叫进来,谢珩看出她还有话要说,但也没有问。一时等谢谨成被抱下去了,她眨了几下眼睛,稍稍正了正神色,对谢珩道:“等他回来了,我有事要见他一面。”她说完,只等着谢珩应答。姜宝鸾本以为谢珩不会多过问什么,没想到却听他道:“什么事?”“反正就是有事,”姜宝鸾胡乱搪塞了一句,想想又不大对劲,便道,“没什么事,你别问了,他有一样东西托我保管着,我要还给他。”谢珩“哦”了一声,神色淡淡,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下一刻,他却突然问道:“是不是一块羊脂玉佩?”姜宝鸾呼吸一滞,瞪大了眼睛。“你……”她张了张嘴,然后“腾”地一下起身,朝内室跑进去,途中还不慎在榻边磕了一下腿,但是也没喊疼。容殊明当初送给她的羊脂玉佩一直被她好好收放着,黑漆螺钿匣子每日都在她眼皮子底下,上面堆放了各种东西,连姜宝鸾都不信会有人发现下面藏着东西。她打开放在镜台边的黑漆螺钿匣子,一股脑儿把上面金镯玉钗全都倒出来,然后才拿开底下的那块木板。朝匣底望去,里面已经空空如也。哪里还见那块雕着小鹰的羊脂玉佩。姜宝鸾捧起匣子就一阵风似的又到了谢珩面前,气得眼圈儿都有些发红,问他:“你把我的东西放哪儿去了?”这是她自己的东西也就罢了,没了就没了,但这是容殊明的,还是他祖传的玉佩,要是丢了她可拿什么东西再去还给他?谢珩不疾不徐地抬起眼皮子看了她一眼,冷声说道:“我早就替你还给他了。”“还他?替我?”姜宝鸾更急了,跺了跺脚,恨不得朝谢珩踢上一脚,“什么时候?”“他去蛮族之前,来府上的那一次。”谢珩说。“你和他都说什么?”“没说什么。”容殊明是聪明人,玉佩到了手里,早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况且这玉佩无论是谢珩还还是姜宝鸾亲自还,都是总有一日要还给他的。姜宝鸾又有些不甘心,继续逼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把玉佩放在那里的?不是,你怎么知道玉佩是他的?”“早就知道了。”又是早就。姜宝鸾知道从他嘴里是再也撬不出什么东西了。谢谨成说话也总是绕来绕去地说不清楚,谁知道是年纪小,还是像了他的,故意打马虎眼儿。姜宝鸾一时气馁,抱着那只颇有些大的黑漆螺钿匣子在榻上坐下,喃喃道:“要是上了锁就好了。”也是她大意,以为放在这里不会有人发现,便是发现了也想不到那是容殊明的。闻言,谢珩却仿佛是轻轻哼了一声,姜宝鸾没怎么听清楚,只疑惑地侧过头看他。果然听他道:“那就把锁砸了,或是把你这一匣子破铜烂铁全都给了他便是。”破铜烂铁?姜宝鸾气得再次起身就走,她使劲儿眨了眨眼睛,有些想哭了。她把匣子仍在镜台边放好,一件一件地往里放方才被自己倒出来的珠宝首饰,越放越是心酸。其实谢珩说的也没有错,都是些零散不成套的玩意儿,对于寻常人家来说,一件便能算得上是珍宝贵物,但在他们眼中却根本不值一提。不知何时,谢珩也走到了里面来,在姜宝鸾身后站着,姜宝鸾从镜中看见他来了,忍不住道:“这不是破铜烂铁,这是我从宫里带出来的,都是我从小积攒着玩的。”她手上正拿着一支米珠蔷薇簪子,她记得很清楚,这是她五六岁时见徐太后戴着好看便从她头上拔下来玩,徐太后顺手赏给她的。谢珩怔了怔,旋即便上前两步,替她一起把东西再放回去。最后一件东西放好,姜宝鸾阖上盖子,想起那块玉佩,心里却还是空落落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