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绑定贤臣系统后 第33节
作者:其桐其椅      更新:2023-05-16 20:01      字数:3655
  卓枝不禁微微脸红。她忙双手接来镂空檀匣,青纱袍衣袖宽大,抬手瞬间衣袖滑落,露出半截莹润如玉的小臂,她没在意,说:“殿下,我什么都没准备......”骤然,东宫目光凝住,他盯着她小臂上“居一”二字墨印,似乎失去了语言能力。他声音低哑,言不由衷:“孤有要事......”话未说完,竟冒着风雪径直走出院子,就连大氅也未披。东宫瞬间的失态,卓枝看在眼里。她不明所思,茫然无措看向手腕小臂,当她看到“居一”墨印,霎时慌了,那是官居一品系统留下的印记,如今被人看见了。东宫面色不佳,该不会是发现了什么.....第41章 殿下床榻睡着可格外松软……窗外风雪正急, 琼玉满地,不多时东宫留下的脚印就被白雪覆盖。卓枝不好留在书斋,毕竟书斋属于私人地界。卓枝起身整理衣袖, 方才她还忧心东宫为何离去,疑心是否与系统有关。可心念一转,便想到“居一”像个墨印,正常人也不可能知道那是系统印记,更何况东宫呢?他纵有天大的脑洞, 也不可能弄明白。这么一想, 她放心许多。幸亏当时她跟系统讨价还价, 没有让系统留下初始版本“官居一品”四个字,不然任谁一看都明白她有不可说的野心。当时分别在, “官居”“居一”“一品”中做选择,她理所应当选择了最不像词语的两个字。就是防着被人看见了,不言自明, 招人眼神。这就叫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至于东宫步履匆匆离去, 应当是有不好告知她的事发生了吧。卓枝对此地并不熟悉, 她没地方去, 只好又回到了醒来的那间厢房。※等待雪停,就可转道回关中书院。雪却一度未停,洋洋洒洒仿若鹅毛, 远处西岭更是覆上厚厚一层雪。卓枝闲得无聊,每日就是看书写字, 再无其他事可做了。自打那天起,她就没见过东宫,她住在此处, 除却两个内侍外,再无其他人。可她又不能要内侍近身,而且她也不好使唤东宫的人,只好这么无聊着过。在此期间,她问内侍许多问题,他们大都是一问三不知。趁着闲暇,她也没有浪费时间,反而借着无人打扰,仔细回忆起梦里的事。现在穿书都成为现实,她就算做一个有关预知的梦,也不是不可能。毕竟,防患于未然。当时那本《错嫁东宫》是她睡前看的,那书不长不短,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古早狗血虐文,她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书里内容几乎全都是围绕着女主角王嫣然展开的,肃王在书中担任深情男配。男配这种生物,女主失恋,他安慰。女主热恋,他受罪。理所当然,肃王极为不喜东宫。肃王屡次刺杀,可惜每每失败。后来连齐王,及东阳党人共同谋反,女主舍身救东宫。肃王眼见阴谋未果,制造女主死亡假象,掳走女主,后来东宫登基为帝,而女主被囚禁在西域某个小国。数年之后,女主终于逃脱,她不愿见东宫,住在江南小城了却残生。关于阴谋的描写,寥寥数笔,不过东阳党人确实是一个着力点。“东阳党人”属废太子恪党羽。废太子恪是先皇嫡长子,十八岁册立为太子,后来谋反失败,被先皇下令圈禁。废太子恪却不承认谋反,饮毒酒而亡,可他的幼子却被送了出去。那个孩子养在外,身周围绕着废太子恪的谋臣死士。自幼长在仇恨之中,他一心要为父平反。纠结数众,很快成了朝廷心腹大患,他出生在东阳,因而称之为东阳党人。卓枝将剧情全部理顺,抽出一张宣纸,将这些事画出脉络,心想这些事她应该想法子递给东宫,然后在将此事告知阿娘,毕竟在她无根据的梦中,阿娘也因此付出代价。虽然阿娘与世无争,可难防有心人栽赃陷害。她暂时不能离开上京城,必须将这件事办妥了,如果能出想法子全家离开上京城就最好不过了。她在心中暗自揣摩如何将此事说明白。就在这时,内侍之一的王祥和自门外禀告。——“卓郎君,黄维德黄将军来访。”好家伙,黄维德升职了!她忙将桌上宣纸折叠揣进袖中,收拾整齐书桌,她对王祥和说:“请黄维德、将军进来吧。”黄维德大嗓门,人不到声先到。——“小花卿,修养几天可好转了?”花卿!为什么这样叫她!一阵朗笑声,黄维德踏雪而来,他不似寻常绯袍银甲的打扮。他这次穿了身赤色袍,颜色深沉,留着短须,看着颇具威仪,与年画上膀大腰圆将军竟有十分像。原来年画并不夸张,纯粹是纪实绘画。黄维德脱掉大氅,递给内侍,大不咧咧坐在罗汉榻上,端详一番,促狭说:“殿下的屋子住着如何,榻睡着可格外软?”他这句话惊到卓枝,她一时顾不上寻问花卿的称呼之事。她磕磕绊绊:“殿下的屋子?”黄维德见他一脸惊讶,恶趣味得到满足,夸张大笑说:“是啊,不过没关系,殿下前几日忙得很整夜整夜宿在议事处了,这几日虽说不慎忙碌可仍守在那处,你就继续霸占东宫榻吧。”三清在上!东宫不回来,该不会是不好意思驱逐她离开吧......她怎么就没想到呢!卓枝懊悔,这事闹得她浑身紧张。黄维德喝了半盏热茶,拍拍桌说:“不说那些了,我的婚事定在三月十六,届时一定要来,若非你瞧着太柔弱,就请你做傧相,到时候弄新郎,就请你帮我代挨打了。”卓枝翻了个白眼。大昭成婚格外热闹,男方到女方家迎娶,便要任由亲属作弄玩笑,称作“弄新郎”。自然也少不了女方,女方嫁过男方家,也要来一遭“闹新妇”,新娘子面皮薄,多是姑姐善意玩笑几句。她见过几场婚事,作弄新郎的手段可太多了,跟玩大冒险似的。所以男方会请兄弟朋友,充当傧相分担一二。卓枝不理会他胡说八道,反将一军:“行吧,我身上无职,到了你大喜之日也就不过多准备,聊赠一枝江南春色于你,祝你与阿嫂年年今朝,岁岁知春。”黄维德连连摆手,笑说:“那就不必了 ,还是多送些金银物吧,你阿嫂是江南人江南春色看够了。”卓枝哑然失笑。黄维德威胁说:“你这小子!半点亏也不吃,等你结婚还不是要找兄弟们帮忙!我不像你小气,到时候你发话,对了寿春县主可为你定下婚事了?”卓枝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个话题太危险,她转开话题,随意问起东宫身体可好。这随口一问,不得了了。黄维德像是上了发条,他正色道:“这不过两日就是千秋节,听说皇后娘娘打算就在宴上,仔细观察好为殿下择一名门闺秀为妻,这几日上京珍宝阁都卖空了!”卓枝一愣,心中生出奇怪的酸涩,她不愿意细想。更不欲展露,她只佯装饶有兴味的样子,微微笑着听黄维德继续说。黄维德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说起了琐事。不经意间卓枝思绪飘远,翻过年来东宫已经十六岁了。若是今年皇后娘娘定下太子妃人选,内务府宫中司宝司珍司衣几局开始筹备也要一年之久,再加上过礼,礼部择定良日,算下来就算快也要一年半后了。那时东宫应该已经十八岁了,就是搁在她所在的时代也是成年人了。卓枝心中怅然,她想起书里的剧情,女主正是被认作杨氏嫡次女送进东宫,册立良媛。那一年正好是元令五年,东宫十八岁之时。这就是剧情不可抗力吗?黄维德人已经走了许久,矮几上唯余两盏残茶。卓枝看着凉彻的茶,端起一饮而尽,凉气瞬间渗透五脏六腑。暖阁温似春,炉炭正旺盛,她却不住打了个冷颤。良久,她垂眸继续写起肃王的脉络图。※第二日正午,连续数天的大雪终于停了。卓枝心想此地不知距离关中书院远近,大雪既然停了,她正好借机向东宫告别,将这间屋子腾出来。而且,她也不想在这里呆了。不想听见与东宫婚事相关的消息了。她换好衣袍,招来王祥和:“王内侍,此地距离关中书院远近?我叨扰多日,是时候后告辞了......”话未说完,王内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暖阁之内铺着厚重的地毯,寻常走动安静无声,王内侍这一跪动静如此大,可见他跪的很重。卓枝惊愕失色,不过是提一嘴告辞之事,何至于此。她伸手去扶,王内侍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奴婢伺候不周,自愿领罚。”这是做什么。一时她也不好提告辞的事,王内侍安心退下,依稀瞧得出王内侍努力掩饰双膝不适,卓枝心中愧疚更甚,竟也无话,心念此事日后直接向管事人提及,不可贸然。可是这园子里除了她,王内侍和另一个内侍,基本上见不到人。正发着愁,王内侍熟悉的声音响起,他的声音中带着喜悦和如释重负。——“殿下金安,卓郎君每日都问候您,正盼着您......”她确实问了,可是从王内侍嘴里说出这话怎么听着这样怪?东宫掀开帘子,见到她说:“天放晴了,走吧。”太好了,她马上就能回关中书院了。卓枝坐在马车里,看着身侧垂眸看书的东宫,心里悔恨至极,恨不得抽方才那个提出要走的自个。原来东宫嘴里的“走吧”指的是和他一道回上京城。机不可失,这时不问,若等到东宫走了,她可不敢再问王内侍了。卓枝急声问:“殿下,我不回上京城,关中书院开学了,我要回去读书.....”东宫放下书卷,反问她:“京畿之地州县封锁,你也去不了关中书院,太学念书不也很好?”“臣......”东宫翻了一页书,淡声说:“今朝正是千秋节,正好你同孤一道进宫为母后贺寿。”千秋节......忽然,卓枝想起黄维德说,皇后娘娘打算在千秋宴上为殿下择一名门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