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作者:法采      更新:2023-05-17 03:32      字数:2498
  她却莫名听住了她的话。庭院里,俞姝喃喃。“恩怨了却,不会再造杀孽了么……”五爷亲自问斩了封林,看到那人头落地,放下心,却又担心家中的人,立即回了府。她就站在院子里,直楞楞的站着。姜蒲过来告诉他,“姨娘在这里站了半个时辰了,谁说话都不理会,暮哥儿来了也毫无反应。”姜蒲和薛薇都吓到了。五爷上前握了握女子的手,她垂着眼眸,手还是那么地凉。他默默叹了口气。庭院里秋风阵阵,他用自己的披风裹了她,陪着她在这里站了很久。直到她回过神来,用她不太灵光的眼睛看了看他。“冷了吗?回房吗?”他问她。她点了点头。……又过了一日,早间一场雨,已将午门外的斩台下的血洗净了。京城里似乎忘记了掌印大太监被问斩的事情,只剩下节庆的忙碌。下元节。不比上元节天官赐福、花灯满街的热闹,中元节地官赦罪、平和肃穆的安详,下元节水官解厄,人们更加忙碌而虔诚地祈祷着厄运离开。五爷抱了暮哥儿在怀里。暮哥儿因为娘亲两日都不理他了,就算张着小手到娘亲脸前,娘亲都像他的木头人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小人儿委屈坏了,贴在爹爹胸口,咿呀着,仿佛跟爹爹说娘亲变成木头人了,请爹爹快快想办法。五爷瞧着小儿,和小儿的娘亲,带着母子二人上了街。五爷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牵着俞姝的手。一家三口都穿着寻常衣裳,同街上的百姓人家,没有任何区别。“去附近的道观转转吧。”道观里有道士画解厄符,人多极了,但也要更加热闹一些。五爷问了俞姝,她点了点头。在道庙里祈福的什么人都有。俞姝险些被几个书生撞上,书生跟她道歉,又转头和同伴说话。“明岁春闱,我觉得我能中。”“呀,这么胸有成竹?”书生说是,嘿嘿笑起来,“方才抽了个上上签!”他说要是能中了春闱,他也算终于将十年寒窗苦读熬出了头。“我也不求旁的,能外放做个知县知府便是极好,做实事,为百姓谋福祉,是咱们读书人心中所愿!眼下战火未平,战乱之地百废待兴,就等着咱们去安抚百姓,为他们重建家园!”几个书生都道是,纷纷说着自己的抱负。俞姝恍惚听了几句,进入殿内上香的时候,等在了几个妇人后面。这几个妇人都是行伍人家的妇人,自己的丈夫儿子兄弟都在军中效力。她们手中阔绰一些,上了重香,还捐了大笔的香油钱。其中一个老妇人道,“不论旁的,只求我儿我孙都能平平安安,早日平息战乱,早日凯旋而归。”俞姝在她们之后也上了香。她看着前面的妇人们的重香,像是被香熏到了眼睛。酸疼。……暮哥儿就没见过这么多人,眼睛咕噜噜转着看人,不一会就把自己看累了,窝在五爷怀里睡着了。五爷低头亲了亲儿子,又问身边的女子。“阿姝祈了什么福?”俞姝没回答,看着络绎不绝前来祈福上香的人,她不知道自己该祈什么福?祈祷她哥哥的造反顺利,将这朝廷踏平吗?若是神明应了她的愿望,又怎么完成这千千万万其他百姓的愿望?他们不想要反贼作乱,他们只想要安详和平。俞姝不愿再在这里停留下去,离开了。但甫一回到家中,五爷这边得了虞城来的消息。穆行州来报,“五爷,俞厉被李榭派人刺杀,虽无性命之忧,但被砍伤了腿。”俞姝没有得到哥哥的消息,可见哥哥根本不想告诉她。她听到五爷这边的信,忽然心跳砰砰。“真没有性命之忧?”五爷看了她一眼让她不要急。穆行州说确实没有。“伤势不是很严重,刺杀的人已被解决。只不过李榭这厮,不敢同俞军正面对抗,便用这些邪门歪道。有道是,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那李榭让人来回刺杀虞城王十数次,终于被得逞了一回。幸好没出大事。”人没事,五爷拍了拍俞姝。“别担心了。”可俞姝却在这时,低声问了一句话。“是不是,我把哥哥架在火上烤了?”以他的性子,他可能不会想做什么反王,如果他不是反王,自然也不会有人日日夜夜地盯着他。李榭盯着他,朝廷盯着他,朝廷也盯着他。若是那一天哥哥造反未成,却战死沙场呢?俞姝从前,一直都以为他们是走投无路了,才被迫造反的。现在呢?俞姝再次站在了庭院里,仰头看向高阔的秋日天空,眩晕起来。五爷担忧地陪在她身边。暮哥儿不知怎么哭了起来,奶娘哄不好他了,只能抱过来寻爹娘。穆行州不知何时走了,庭院里,只剩下男人抱着儿子轻轻拍着哄着。秋风吹来清凉,吹得廊下缠绕的青藤簌簌作响。俞姝看向廊下的男人和孩子,那父子二人竟然都朝她看了过来。俞姝心头一疼,眼眶滚烫发酸。她走上了前去。五爷刚要问她怎么了,她哑声开了口。“五爷,如果俞军同意招安,朝廷能妥善安置他们吗?”五爷在这一瞬,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第77章 前夕同意招安。詹司柏想过这一天回来,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如果朝廷可以顺利招安俞厉,朝廷获得大片秦地土地的同时,也会把一定的自治权留给俞厉。他仍会是王,是朝廷赐号的异姓王,仍然留在他的地盘,与朝廷的关系,比藩王与朝廷更高。自古以来的招安都是这般,不会分割而制,不然就不是招安,而是再次逼反。五爷把这些情况同俞姝一一说了。俞姝都懂,除了要向朝廷低头、俯首称臣以外,其他都已经是最好。她还有些恍惚,在封林一事告破之前,她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跟朝廷俯首称臣的一天。可人生在世,不是横冲直撞总有好结果的,大多的人都只能死在头破血流的路上,之有极少的人才能见到道路尽头的光明。人总要学着妥协。以现在的姿态招安,可能是哥哥招安的最好时机。俞姝在五爷的话里,缓缓点了点头。男人揽了她的肩膀,“上次我跟你兄长见面的遍州,便是一个甚好的招安之地,双方皆陈兵于往水两岸,朝廷过桥招安,完成之后,俞地便可纳入朝廷了。”他跟她说了说遍州的情形,说到湖泊,还提及自己在湖泊边买下一个山庄。“唤作崖苑,距离湖泊很近,崖上风光宜人,到时候咱们可以提前过去,在附近转一转。”俞姝说好,“我想提前见一下哥哥,让暮哥儿见一见舅舅。”若能确定招安,五爷带着俞姝和暮哥儿先去见俞厉一番,也没什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