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黍宁      更新:2023-05-18 21:20      字数:3808
  月上柳梢, 风驻尘香。兰灯哧地才吐出一捧新焰,在向晚的香风中微微摇曳。照亮了室内的一桌一椅,也照亮了桌前的人。这是个约莫三十多岁的成年男子。黑头发, 黑眼珠, 高鼻薄唇, 窄下巴, 身形落落昂昂。眉宇间隐隐有风霜雪色。男人, 或者说俞峻。劲瘦的手腕轻移,半截衣袖滑落, 露出微微突出的腕骨。吸饱了墨的笔尖,在纸上波磔成文, 谓点如高峰坠石, 横似千里阵云,却又细入毫芒,疾涩自然。【期生兄雅鉴仰企暌隔芝晖,时殷葭溯。敬想。】笔尖微微一顿。复又继续落笔。【弟驹阴虚掷,马齿频增。回首前尘,徒唤负负。】……剥开这些文绉绉的、体面的,甚至于做作的外壳,所述说的无非都是些平庸、寡淡无趣的琐事。【离京之后, 我无处可去,思索再三,终于想起了我昔日治水时曾经在越县短暂居住过一年。自我搬来越县已三月有余, 到如今基本已经安顿了下来。越县与从前并无异处, 我注意到那间桕烛铺已不再营业, 旧址上新修了一间社学, 每日都有学童往来。尹家书籍铺前多了两盆芍药, 其余油饼店、药铺、青篦扇子铺、漆铺、金银铺……等等并无变化。现住的地方不大,门前有一条河道,人们沿河而居,院落颇为规整,呈凹字形,进门有个天井,另有个花栏,栽种了些罂粟、兰草、虞美人、芍药。除却我之外,另住了三户人家,我所租住的这间每月只需二百余文。每日午后,桃柳烂漫有白头老翁高呼“磨剪子,戗菜刀”,光是听这中气十足的吆喝声,就足可消磨白日昼长,向晚夕照,更有放学小童,在柳树阴凉下嬉戏玩闹。越县的衣食住行比京城便宜甚多,米价每石约有六百文,干鱼每斤约有三十六文左右,白糖每斤约为六十一文,鸡一只约为一钱。在此处定居,日子不算艰难。】又细细地写下了衣食住行,生活这方方面面所需的花销。【自我落脚之处,右拐,有一家绒线店,专卖些针、线、头花。前几日衣服被附近人家的蔷薇勾破了衣角,我去买了个针线包,不过四五文。不必担心,破洞处如今已缝补妥当。回去的路上,又买了约有4两左右的鲈鱼,以豆酱佐之。越县的饭菜口味不比京城,较为清淡。话说回来,我的租户虽不通文字,但都足够称得上温文可爱,彬彬有礼。一意追求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质之弊。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我搬进去时,被褥上还残留着前任的头发,壁脚根头有些废纸,桌面上残存着些墨渍,整个屋子里好像还残留着上一任租户的痕迹。伸手晃了晃桌子,桌脚缺了约拇指大小的小块,不甚稳当,但将那废纸拾起垫在桌脚下,尚且能勉强支撑度日。】写到这儿,忍不住皱起了眉。【说来惭愧,这几日来未曾念什么书,不过偏安一隅,研究些许菜式。陶汝衡欲邀我去九皋书院教书,我尚未应允。你总说我太过拘谨沉寂,我试着放下负累,与你写下了这段话。中有诸多可笑之处,勿要见怪。】沉默了一下,又轻轻吁出一口气,落笔道。【误落尘网,久在樊笼。勿要嘲笑我的局促,或许真到了该我解脱之时也未可知。方才有一只鸟落在了盆中,头、颏、喉部白色,越县人唤之白头公公。】又顿了顿。【殊为可爱。】【这几日天气有些热,但尚且能够忍耐。临近水边,蚊虫偏多,不胜其扰。我只是有些担心跟我一起到此定居的那盆杜鹃。它这几日以来叶片焦边,干得利害。或许它需要一场雨】不置可否,不动声色地又补上了一句。【一场暴雨。】【……经年阔别,而相忆之情,未必不两地一致也。……弟危甫顿首。】手畔露出了一张字条,一笔一划可见其恭恭敬敬,认真真挚。【日前,晚辈在知味楼中偶得《四书析疑》一本,见公逸思丽藻,风骨遒警,不动声色。左思右想之下,于闲暇间冒昧操觚成文若干,夹在了书页之间。若先生有缘得见,还望先生能指点一二。鹄望德音,不胜瞻企之至。即请文祺。晚辈观复叩上】观复这是张幼双她爹张廷芳先生文青病给她起的表字,“双”对应“复”,出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当时还有个备选项目叫“云岫”,主要因为“双”这个字有个字谜叫“山影重叠云散动”。云岫则意味着指云雾缭绕的峰峦,出自她爹偶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她爹私心更喜欢他偶像这个,觉得女孩子家叫这个好听,不过沈兰碧女士嫌弃这名字太过烂大街,“观复”这个寓意正好能压压她这横冲直撞的性格,遂被残忍ass。自从把祝保才顺利塞进九皋书院之后,这几天上门来拜访的人可谓数不胜数。看来她这几个月的奋斗还是小有成效的,虽然还没撬动整个大梁,但至少已经撬动整个杏子巷了。张幼双慢慢整理着思绪。目前手头上最要紧的事儿解决了,那接下来的事儿就是搬出去换个更大的房子了。故而,这几天上门来拜访的人虽然多,张幼双俱都礼貌地婉拒在了门外。迟早都是要搬走的,没必要耽误别人家孩子。这段空闲的日子里,张幼双干脆上午跑到镇上找房子,下午就看看书,和张衍趴在榻上下围棋。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买房子都能算得上一家大事儿,跑了好几天,她都没碰上满意的,还真有那么点儿孟母三迁的意思。话说回来,张衍一天的课业基本安排如下:早上晨跑练字,上午学习经书,午休,下午学习历史,晚饭前和晚饭后的这段时间自由支配。这段空闲的时光,有时候张幼双会把棋秤和棋篓翻出来,拉着张衍一块儿下棋。围棋能培养张衍的算力。这个时代的人不大注重算数,但在张幼双这个文科生看来,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这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把张衍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男神!张衍也没辜负她的期望,在这围棋上的算力简直是突飞猛进,到了一种恐怖的地步。两人在棋盘上杀了个你死我活,分毫不让。微风闯过水晶帘,穿堂而过。一局终了。张幼双面朝上躺在榻上,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外如是了。又翻了个姿势,趴在了榻上。太幸福了,完全不想动弹。可是下一秒,张幼双又很苦逼地想到,家里的菜吃完了还得去买菜。穿越前作为个宅女,她基本上是能点外卖就不自己亲自动手,养了张衍之后,这才摸索着学会了不少菜式。不过养孩子弟弟妹妹是为啥,张幼双十分没节操地想,咳咳,不就是为了跑腿的么?想到这儿,张幼双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眨眨眼,热切地看向了张衍,这么多年的相处,张幼双递个眼神,张衍都知道她想干嘛。张猫猫十分体贴张幼双她这段时间以来的辛劳,乖乖地,主动站起身:“今日我做饭,娘,你在家歇息吧。”计划通!“嘿嘿嘿,衍儿真乖,啵啵~”却说祝保才这边儿,却十分挣扎了。虽然被九皋书院录取了,但他老有种自己是蒙混过关的担忧。要不了多久,他肯定会在夫子同学们面前原形毕露!真是甜蜜的忧愁啊~~~祝保才叹了口气。说到这个,他觉得,张衍才是应该去九皋书院上学的。谁说他是个痴呆的,这货简直聪明到恐怖好吗!可惜不论他如何挥舞着胳膊陈述这个事实,都没人相信他,就连何夏兰也不信。非但如此,邻里左右还用那种“可真是个好孩子的”目光看着他,看得祝保才几欲吐血。最近这几天实在太热了。祝保才实在热得受不了,捋了一把颊侧的黑发,拿起桌上的蒲扇,钻出了家门,刚一出门,正好与提着长耳竹篮的张衍打了个胸厮撞。少年穿着件普普通通的白衫,皮肤白若堆雪,褐色的眼瞳淡得近乎琉璃。他似乎是那种天生的冰肌玉骨,很少发汗。当真有种雪晴云淡的清孤之美。这点在他年岁渐长后,越发明显了起来。一看到张衍,祝保才就觉得身上这股热意不由一扫而空,凉风习习。祝保才惊讶:……张衍,你要出门?”张衍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祝保才,“嗯,去买菜。”祝保才左右无事,与他并肩而行,还没走多远就看到几个人妇人正坐在阴凉处择菜。曹氏本来在剥豆子,看到他俩走过来,愣了一下,匆匆忙忙端起篮子,掩面走了。两人继续往前走,还能听到身后传来的窃窃私语声。“这张家的竟然有如此才学,就生的儿子,实在是可惜了。”如今杏子街这些人提到张幼双,言语里都忍不住多带上了几分对读书人的恭敬之色。越恭敬就越可惜张衍。祝保才的脊背不自觉绷紧了,心里猛地漏跳了一拍,下意识去看张衍的反应,却看到张衍神色平静,显然是习以为常。祝保才叹了口气,有点儿忿忿的:“张衍,你就没想过要去九皋书院?”“你要是参加了那天的考试,这魁首定然是你的!”他说得笃定。九皋书院。张衍默默地在心里念了一遍,如实答道:“我尚未想好。”两人又走了一段路,在巷口分别了。张衍的确并未想好。在哪儿学不是学,他并不是特别强求学习的地点。走到一半,忽地看到一处绿荫下有一张石桌。附近聚了不少人,多是带着头巾的读书人,也有附近的住户,一边看着石桌一边交头接耳。“黑子有这一着,就能在中部大规模围地了。”“这白子还有活路吗?”石桌前,正有两人对弈。一人是个身量修长,高鼻薄唇,窄下巴的男人。他眼眸低垂,眉梢微蹙,一袭黑色的绢纱直身,乌发拢在脑后,明明日头炎炎,浑身却如同苍松覆雪,浑身上下散发着股极清极寂的气息。那黝黑的眼珠不经意间一垂的风情,仿佛攒剑的高山雪峰,投向人间的一瞥。只这一瞥,便如红炉点雪般,顷刻间,那股寒意便化了,消逝于无形。这是一种仿佛被风霜,被风雪,遗存下来的唯有清和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