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见鬼了吗
作者:呈心      更新:2023-05-19 02:55      字数:2227
  寝宫内;“臣秦舒(臣女程昕)见过皇上,太后、淑妃娘娘。”两人行礼。“乖孩子,快都起来吧。”淑妃让宫女接过了药碗,亲自走近虚扶了程昕一把。“多谢淑妃娘娘。”淑妃即二皇子楚肖晗生母,如程昕想象中的端庄美貌,尤其眉眼与二皇子如出一辙。“这就是昕儿啊。这都多少年没见了,一眨眼就长成大姑娘了。”太后在一侧激动的朝程昕招手。程昕快步上前:“太后娘娘万安。”太后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脸,仿佛要从她脸上看出朵花来。程昕目不闪躲,落落大方的任由她打量。太后娘娘已有凹陷的眼眸里微微湿润,突然一把拉过她的手:“你也该随舒儿,喊哀家一声皇祖母。”“程昕不敢。”程昕低头。说起眼前这位秦太后,称得上是个传奇女子。她是秦氏族中人在外捡来的一个孩子,自幼父母双亡,身世很是坎坷。后来被老秦国公,也就是小公爷的太祖父收养为义女,与老安国公情同手足。那时秦家一脉中落,只老安国公这一支留在了京城。秦太后及笄之后在一次宫宴上,被先皇看中,这才入了宫。“你呀,别学舒儿。他这人执拗,他只在无人时才会喊我一声皇祖母。可你不一样,贴心的女娃娃,你难道想让皇祖母难过?”程昕见太后的目光太后情深意切,拉着她的手越来越紧,好似她不答应就不放手。于是,程昕喊了一声:“皇祖母。”太后执意拉近关系,她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太后的目光变得极为慈爱,满意又动容的点点头:“好,好孩子。这些年委屈你了。等你娘想明白,一切都会好的。会好的……”程昕有些不明所以。难不成国公府太夫人与她还有什么隐情不成,什么叫等她娘想明白?这边,头脸都遮在金色帷幔里的皇上咳嗽了一声:“是小舒啊。你是多久没有进宫来看朕了。”“皇上,保重龙体。”皇上抬起手来,掀开帘子:“来,你近前来。让朕好好看看你。”“是。”秦舒上前来,站在了床前。皇上打量了秦舒片刻,有些中气不足道:“看着你,朕就想起了你父亲年轻时候的样子,你与他简直是一模一样。那时候,他入宫做伴读,朕第一眼就看中了他。只可惜,后来被三皇弟捷足先登了。咳咳……”皇后快步上前,轻抚了皇上的胸口:“皇上,龙体要紧,以前的事就先别想了。”“往者不可谏。”秦舒说完,缓身退后。却不想,皇上听完剧烈的咳嗽起来,皇后又是端茶又是送水,好半响才稳定下来。末了,皇上才看到站在一侧的程昕,突然间浑身一震,瞳孔更是猛地一缩。一直看着皇上的程昕也被他这反应吓了一跳。见鬼了吗?表情这么吓人。还是说她长得太丑了?下一刻,皇上对她招手:“你,上前来。”程昕看了小公爷一眼,见他微点头,这才走上前去,站在了和小公爷之前差不多的位置。“再近点。”皇上又道。程昕再走近。皇上对她招招手。程昕照做,俯身下来。皇上在打量她的同时,她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打量一个当朝皇帝。皇上的年岁不大,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和温丞相差不多。只不过看起来人很憔悴,眼眶深陷,皮肤状态都不是很好。照理说,当皇帝正当壮年,吃的好住的好。就算养不成个胖子,也不该是这般消瘦的形象。还是说朝中事务繁杂,奏折太多,给累瘦了?正胡思乱想间,皇上闭上了眼,眼角划过一滴泪来。我去!真龙落泪。这可把程昕给吓得退了一步。她看到了皇上的这样一面,该不会被灭口吧?“皇上。”淑妃俯身,遮在了皇上身前,手里的帕子适时贴到了皇上的面颊上。“您是不是头又疼了。”她双手放在皇上额间轻柔片刻。待放开间,皇上神色恢复如常,脸颊的泪迹也被淑妃自然而然的拭去。皇上道:“叫什么?”“单名一个昕字,随她娘,姓程。”淑妃娘娘说道。“昕儿,是了,当年我们几个闲谈时还谈论了孩子该取何名。他说若是有个儿子,就取名‘初’字,若是女儿,就取名‘昕’。如今他儿女双全,取得名字倒是都不落空。”什么叫做不落空?她疑惑的回头看了小公爷一眼。小公爷面无表情,视线也不知落在何处,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皇上,难得两个孩子来。不妨让他们在宫里多住些日子,也好陪太后说说话。”淑妃娘娘提醒道。“你说的对。舒儿意下如何?”太后期盼的看着秦舒。秦舒回神:“臣,恭敬不如从命。”太后大喜过望:“好,好,哀家这就派人给你们收拾住处……”程昕也没想到这次入宫还得多住几天。太后寻了内官,交代了许多事。看的出来,太后是真如传言那般对小公爷宠爱有加。程昕在一旁静静的扮演着一个国公小姐该有的样子,只是偶尔回答太后几句闲话。这边的皇上吃过药后精神好了些,对秦舒道:“朕听闻你这些年都在府中吟诗作赋,都作了哪些大作?”,“臣只是多看了几本闲书,不值一提。”“既然如此,不妨干些正事,入朝来为国效力。”秦舒眉眼低垂,声音清冷带着旁人无法察觉的一丝冷漠:“臣对朝堂之事一窍不通,恐力有不逮。”作为一个权力中心的皇上,少有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否了意,脸色微沉道:“你小子!你爹向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去军营里打拼了。可你,却对入朝推三阻四……”秦舒当下躬身:“臣不敢。”皇上久不见秦舒松口,叹了一口气:“太子的事情你也听说了吧。朕平日里忙于朝政,对他多有疏忽,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做下了如此弥天大祸。如今朝堂上局势动荡,不知要罢免多少与此事有关的贪官污吏。朝中正是缺人之际。你若肯入朝,定是能为朕分忧,为百姓谋些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