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作者:文理风      更新:2023-05-20 00:57      字数:4499
  皇帝哭笑不得,“你这孩子就是想捡现成的么!”林风瘪瘪嘴, 谁不想捡现成的,买个新房, 只要条件允许,人家都知道能买现房别买期房, 省得烂尾, 更何况培养人才了。皇帝看到林风的表情,用手戳他额头, “你呀,心腹还是自己从小培养的亲, 你这孩子这么懒可怎么办!”林风嘿嘿一笑,“皇爷爷您之前可不是这么教导孙儿的,您说身为君者,当任人为贤, 不能任人唯亲,既然如此,何必在意是不是自己心腹,只要是朝廷,管他是谁,只要能用不就行了。”皇帝听了一愣,突然觉得林风说的也有道理,他们以前养心腹,是因为要争,需要一个绝对对自己忠诚的心腹,自然需要从开始就培养,可他孙子如今已经马上就是国之储君了,也没有和他争的,满朝文武都是他的臣子,他自然可以想用谁就用谁。反应过来的皇帝顿时笑了,笑着骂了一句,“你这臭小子还真是好福气,算了,你既然觉得合适,那就符老四吧,不过符老四现在已经是节度使了,可不能给你当偏将,你既然想要他,那你打算如何安置?”“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已满,可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还有空缺,符将军正值壮年,做太子太师太年轻,做太子少师倒是正好,皇爷爷要是把符将军给孙儿,孙儿就请他做太子少师可好?”皇帝听了点点头,“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随你吧!”“多谢皇爷爷。”……林风既然非要选符家老四,皇帝也只得同意,不过在任命之前,皇帝还是把符家老四又叫来宫里一趟,打算问问他是否乐意,毕竟这事也得当事人同意。符家老四被皇帝叫来时,就猜到皇帝可能打算让符家出几个子弟跟着皇孙,毕竟他符家儿郎多,又有好几个和皇孙差不多年纪,皇帝想要施恩,挑个符家子弟进东宫,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可谁想到一去,皇孙挑中居然不是符家子弟,而是他。符家老四顿时觉得天雷滚滚,看着和自己儿子一般大小的皇孙,符家老四真想问问皇孙不嫌他老么?虽然他才不过四十来岁,可在年方十八的皇孙面前,也能称得上一句老臣了吧!符家老四隐晦地提了一下自己的年龄,表示了一下自己的顾虑,可谁想皇帝直接眼暼了一下林风身后的和凝。符家老四顾恍然,原来皇孙就喜欢这一款。符家老四立刻厚着脸皮应承下了。废话,能提前跟着未来皇帝,这机会谁不想要,只要皇孙不嫌他老,他就能上。于是符家老四进宫一趟,成功捞了个太子少师回去。符老四这一得了太子少师,可算是在朝廷上投了个惊雷。无数朝臣都在羡慕符老四的好运,符老将军去时,众人还觉得符家要稍微败落一下,毕竟符老将军可是符家的顶梁柱,可谁想到,一转眼,符老四就袭了节度使之位,本来众人还能安慰,虽然袭了可换了藩镇,根基到底丢了,可谁曾想,才一天,符老四又受到皇孙赏识,入了皇孙幕下。众人不由哀叹,一个幽州节度使比起跟着皇孙又算什么。这可是从龙之功啊,等皇孙一登基,符老四就算闭着眼熬,也能熬到枢密使吧!这符老四咋就这么好命!在感叹符老四运气太好时,朝中许多人心思也活了,尤其许多老臣,老将,明眼人都知道以现在皇帝对皇孙的态度,只怕不日就要立为太子。而一旦立了太子,势必就要安排东宫属臣,许多有远见的世家朝臣老将为了家族长远,已经早早开始遴选家中杰出弟子,准备林风一入主东宫,就送去。这也算默认的潜规则。可现在符老四的事一出,众家主瞬间改想法了,送什么年轻子弟,他们完全可以自己上啊!皇孙摆明了喜欢年纪大些,有能力、有经验,稳重的臣子,这些后辈小年轻,一个浮躁没定性,哪比得上他们!众家主顿时摩拳擦掌,打算等林风封了太子,众人就去试试。说起这举荐后辈,提携同族,大多数家主都没少干,并且还干得挺积极,可真是心甘情愿的么,那还真未必,可无奈皇子皇孙喜新臣,都讲究年少情分,无奈他们只能投其所好,每每为族中后辈让位,可说到底,有几个甘心。长江后浪推前浪,可他们作为前浪,凭什么他们就被拍死在沙滩上。好在皇孙又不嫌他们“老”,众家主觉得,扶他们起来,他们还能再干二十年!至于那些年轻后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慢慢熬吧,他们当初不也这么过来的么!于是,等到再一次大朝会时,林风突然发现,朝中老臣老将对他那叫一个热情。*端明殿皇帝和冯相正在下棋,旁边林风坐在凳子上,手托腮看着两人你来我往。皇帝下到一半,看到林风无聊的样子,就慈爱地说:“今日无政事,就别在这干待着了,去后宫找你皇奶奶玩吧!”林风一听眼睛一亮,“那皇爷爷,孙儿先走了。”皇帝摆摆手,“走吧走吧!”林风刚要走,又回头,“皇爷爷,孙子不是不陪你下棋,孙儿去陪皇奶奶做好吃的,您等会记得也来吃哦!”皇帝顿时笑骂了一句,“臭小子!”,但却很受用。林风笑嘻嘻地跑了。林风走后,皇帝下完一局,就让人上了茶,和冯相一起品起茶。两人品了一会茶,皇帝放下茶盏,突然笑了。冯相看了皇帝一眼,不紧不慢抿了一口茶,“陛下心里高兴就说出来,特地眼巴巴把臣叫进来,又是下棋,又是支走风儿,何必呢!”皇帝被戳破也不恼,反而笑着舒了一口气,“你这家伙,知道朕心里高兴,也不进宫来陪朕说说话,非得等朕去请着。”冯相放下茶盏,笑着说:“是陛下想要炫耀,又不是臣想要炫耀,难道还有臣上赶着的道理。”皇帝也被说笑了,“说来这次风儿做的真不错,朕这些年所虑者,就是朕一旦去了,朕那两个儿子,压不住那些沙场悍将,后来换成风儿,朕更发愁,毕竟风儿更小,朕真怕哪天朕一撒手,风儿就被他们架成傀儡,朕也尝试着收拢过兵权,可如今中原虽平,可北有契丹,南有吴国,还有一个蜀中也不安分,若收兵权,势必中原武力下降,真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却不想如今风儿喜用老臣,也敢用老臣,我看朝中不少老将都有意动,若风儿能够真顺利接下这个摊子,朕现在闭眼也算放心了。”“陛下这说得什么话,天下还指望陛下做镇山石呢!”冯相也感慨道:“常言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多少朝代,都二世而亡,要说这二世都昏庸,倒也不至于,更多的,少主继位,主弱臣强,新帝和旧臣相争,必有一伤,更甚者,是整个朝廷倾覆。”“是啊,新帝胜了,难免自毁长城,旧臣胜了,新帝轻成傀儡,重则国灭,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开国皇帝晚年大肆诛杀功臣,为儿孙开路。”皇帝也感慨道,“只是这样同样和自毁长城无异。”冯相整整衣袖,“不过说到底,还是新帝和旧臣君臣相忌,新帝登基后希望能如臂使指,自然更喜欢使新人,使自己人,而旧臣肯定不愿意相让,双方相争,最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今风儿能喜用老臣,确实在某种程度安了老臣的心,说句不该说的话,做臣子的,哪怕手握兵权,能真正不顾诛九族风险造反的,也没有几个。”“可又有哪个年轻的君主不忌惮根基已深的老臣。”冯相笑道:“如今皇孙不就用的很好么。我看他倒是乐在其中。皇帝哈哈大笑,“朕也没想到,风儿竟有这样的肚量。”笑了一会,皇帝停下,看着冯相,突然很认真地说:“如今已经快腊月,再有个把月就过年了,朕打算在过年祭祖前,把储君的事定下来。”冯相一惊,“陛下不是打算明年才……怎么如今这么急了。”皇帝看着外面,“兵权这一块,他早一天做储君,就能早一天接手,他若能顺利接下,朕也就无忧了,终究得他拿稳了,朕才能放心闭眼。”冯相拱手,“是,臣明白。”第164章陛下终于要立储了!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整个朝廷。刚刚听到消息, 众朝臣还误以为是谣言,可等听到这消息是从政事堂传出来,众人才纷纷反应过来。真的, 皇帝这次是真的要立储了。众大臣一时间五味杂陈,说不上是该高兴,还是该松一口气, 毕竟自从皇帝登基后,因为立储这件事, 朝廷已经折腾了太多次。从最开始皇帝刚登基时, 群臣请立太子, 皇帝留中不发, 到后来二皇子潞王争嫡, 朝臣被迫站队,最终以安枢密使被赐自尽结束, 再到后来二皇子一家独大,天天发疯, 群臣遭殃,到最终二皇子被圈禁, 这快二十年, 朝臣苦夺嫡久矣。好在,如今皇帝终于决定在年前把储君定下来了。众大臣觉得, 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另一边,政事堂, 冯相如今却忙得要命。皇帝特地叫冯相进宫,可不是只是为了炫耀两句,下个棋,而是和冯相通个气, 毕竟这立储一事,得有诸多操持,而这些活,都是宰相的活。冯相先让人传来礼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说了皇帝立储的事,并让礼部提前准备册封大典。又派人传来工部尚书,询问东宫是否修缮完毕,毕竟等立了储君,就得入住东宫。还有一些朝中重臣,也得一一通知,皇帝既然要立储君,那总得有人捧场有人搭台子。也是在通知这些群臣时,立储的消息才从政事堂传出,当然,对于这事,冯相也没打算控制,毕竟本来就是打算先给众人提个醒的。皇宫中林风得知他马上就要做储君,简直懵了。不是得等他娶亲后么,不是还有一两年么,怎么突然就提前了?这就仿佛你本来还有十天假期才开学,结果突然接到通知,明天开学一样,没有最懵,只有更懵!啊啊啊,他还没准备好啊!林风在屋里乱转了几圈,才终于回过神,忙匆匆朝他皇爷爷寝宫跑去。寝宫中,皇帝已经等他多时了。“你来了~”“皇爷爷,您怎么突然要立孙儿为储君了,孙儿年纪还小,还没准备好呢!”林风挠挠头,“这也太突然了吧!”皇帝慈爱地拉林风坐下,“是有些突然,不过却是朕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林风眨眨眼,看着皇帝。皇帝伸手摸摸林风的头,“风儿,你在朝堂也一年多了,你可知如今天下看着太平,实则暗流涌动?”林风点点头。“来说说你怎么看。”皇帝笑着说。林风想了想,开口说道:“天下的事,说到底,也就是朝廷的事,朝廷的事,分开说,也就是一文一武,文有政务,武有兵权,政务关乎民生、国库,本来是顶要紧的事,昔日先帝之亡,虽说是兵变,可说到起因,还是国库空虚,不过自冯相入主政事堂以来,政事清明,吏治廉洁,再加上稳定这么多年,政务反而没太大问题,所以如今朝堂上真正有问题的,反而是天下太平后,常常被人忽视的武将。”皇帝欣慰地看着林风,“风儿你能不被这盛世迷了眼,很好,很好。”皇帝站起身来,“从先帝立朝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就连当年兵变,到现在也快二十年了,天下百姓,已经久不闻战乱,甚至连朝堂之上,一众武将因为战事不多,也纷纷在府里颐养天年,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太平盛世,武将已比不上文臣,可事实上,却是大错特错。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藩镇节度使趁乱而起,相互争夺地盘,这一争,就是几十年,几十年的时间,前朝皇帝东躲西藏,犹如丧家之犬,这是这一躲一藏,让前朝几百年的皇权彻底瓦解,风儿,你大概想不到,当年,节度使在皇帝面前,都是敢动刀子的。所以,从当年活下来的那些将领,脑子中是从来没有什么忠君不忠君的,皇帝、诏书、御令,那都是狗屁……”林风听了点点头,乱世出英雄,乱世崩礼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这些将军,皇权没用,狗屁忠君更没用,他们所能认可的,只有武力,只有兵权。”皇帝笑着说,“这就是一群在刀口上舔刀的滚刀肉!”林风笑着打趣,“皇爷爷,您这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