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凶宅那几年 第482节
作者:娄十三      更新:2023-05-22 05:26      字数:4305
  我们四下环顾,却没看到人。这声音听着有些闷,让我们分辨不出是从哪个方向传出来的。我回身看了一眼那两扇木门,果然,从里面看,在那木门上面,写着很多数字和汉字,门旁边还散落着不少粉笔头。看起来那些数字都是棺材的尺寸,汉字估计就是生辰八字了。只是我不明白,这做棺材为什么还要人的生辰八字?那一句突如其来的话,在说完之后,再就没了动静。我们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个说话的人在哪。没办法,我只好提高了声音说道:“老板,我们不是做棺材的,是来找人的。这里有个叫黄文栢的人吗?”我说完之后,四周依然一片死静,也没人搭茬。我赶紧又说了一句:“是黄长富介绍我们来的。”这句话说完,就听到在院子里传出咔地一声响。我激灵了一下,我们几个同时转头看过去。就见摆放在院子里的一口棺材,那棺材的盖子正在挪动。棺材里有人?尽管是在白天,发生了这一幕,也让我心头一紧。不过这点事还不至于吓住我们,大中午的即便棺材里有什么东西,也不至于能掀起什么风浪。我们看着只是感觉到有些奇怪罢了。“啪嚓……”那棺材盖子被掀到了一边,一个人影从棺材里唰地站了起来。站起来的是一个老头,看着有六十多岁的样子,长的瘦小枯干。这体型和老摊头倒有些相似。不过他看起来比老摊头面色红润一些,脸上的褶皱也少了一些。老头可能是在棺材里面躺的,衣服显得褶褶巴巴的。他打量了我们几眼,点了点头:“我就是黄文栢。”“啊,黄老伯,可找到您了。您怎么……怎么在这……”远道而来,不知道这黄文栢的性子,我也不得不客气一点。黄文栢从棺材里跳了出来,看他岁数不小,身体倒是灵活的很。黄文栢拍着那棺材说道:“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里冬暖夏凉,遮风避雨,睡在这里舒服得很啊,你们要不要进去试试?我这做寿材的手艺可是远近闻名的。”“不用不用。”我赶忙摆手,心说这个黄文栢也是个怪人,哪有刚见面就让人进棺材的?我想应该是黄文栢本来就是做棺材的,所以他对棺材就像是一个木匠在看自己做的木家具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我们不一样,所以听黄文栢这么说就有点别扭,不过谁也都没往心里去。我终于找到了黄文栢,也看不出这个黄文栢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风尘仆仆赶过来,主要就是冲着他来的,可是一见面我有种来错了的感觉。这个黄文栢看着很精干,不过是那种手艺人的那种精干,不像是一个有特殊才能的人。当然人不可貌相,具体这人什么样,我们能不能从他身上再问出一些乾隆通宝王钱的线索,还需要进一步地接触看看。这时,黄文栢再次打量了我们几个,问道:“你们说是黄长富介绍来的?有什么凭证吗?”“凭证?”我一听,这一问倒是把我给问住了。三叔让我们直接来找黄文栢,也并没有提到什么凭证啊。而我们也没想到,见一个棺材铺的老板还需要凭证?见我们迟疑,黄文栢摆摆手:“没有凭证,谁能证明你们是黄长富介绍来的,对不起,我就是个打棺材的,你们不买棺材,就赶紧走吧。”胖大海在旁边说道:“老大,你不是有黄长富的电话吗?你打给他,让这位老伯和黄长富通下电话证明一下不就行了?”我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我摸出电话刚要打。这个黄文栢摆摆手道:“没用没用。现在什么都有假的,谁知道电话那边会不会有人冒充他的声音?再说了,我和他也没见过面,我哪知道他现在是什么声音?”“你们没见过面?你们……”我听了很意外。黄文栢摆摆手:“没见过面很稀奇吗?你们到底有没有凭证,没有就请便吧。我忙着呢。”我苦笑道:“老伯,你为什么非要见到凭证呢?您知道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吗?”黄文栢冷笑道:“你们?还不是为了那铜钱来的?”我们几个对视了一眼,我们都没想到这黄文栢竟然直接就说出了我们的来意。黄文栢接着问道:“我说对了吧?呵呵,你们又不是第一伙来到这边想得到那铜钱的人了。咱们都明人甭说暗话了。实话跟你说,黄长富是我家族的叔叔,我不能不给他面子。但是你们要是没什么凭据,是不会接待你们的。”“黄长富是你叔叔?他的年龄……”我想说,黄文栢的年龄,是黄长富的叔叔还差不多。但是后来一想,在家族辈分里这种情况也正常,年龄小辈分大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而且这么说起来,在黄文栢这里还真的可能有那乾隆通宝王钱的线索消息。三叔让我们来这边,还真的来对了。可是这凭据……看黄文栢也是一个死心眼的倔强人,看不到凭证,估计很快就会把我们拒之门外。我抓耳挠腮,又在身上胡乱摸着。这个我属实没有准备,黄文栢这一下真是把我给难住了。就在我身上摸索的时候,突然摸到了一件硬物。我心里一动,急忙把那东西掏了出来,递给黄文栢,说道:“您看这个行吗?”那东西就是我们在黄家老宅的地下挖出来的那枚安南钱。第968章 黄家家史这种安南钱的历史,还是三叔通过马谡得知的。而这种安南钱,更是和黄家的先祖,也就是当时的云贵总督有关系。这安南钱出现在黄家老宅,应该就不是偶然的。果然,黄文栢结果那枚安南钱,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当时就眼睛一亮:“这是……安南铜钱……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这铜钱……是黄长富给我的啊。你不是要信物和凭据吗?”我一看黄文栢真的认识这铜钱,便信口说道。黄文栢点点头,把铜钱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小心翼翼的。我看黄文栢那双老眼里面,竟然泛起了泪珠。“黄老伯,你……这铜钱行吗?”我问道。黄文栢似乎看着那铜钱在回忆什么,听到我的说话,才反应过来,神情明显一怔,忙用袖口抹了抹眼角,露出一丝笑意:“行。当然行。这铜钱就是我黄家的东西。”说着,黄文栢把那铜钱又颤颤巍巍递给我。虽然黄文栢说这是黄家的东西,但是我说是经黄长富给我的,所以现在的归属权应该还在我这里。不过我见黄文栢很珍惜这枚铜钱,而这铜钱在我们身上也没什么大用,只是靠着它我们想摸到更多的王钱的线索而已。既然见到了黄文栢,这铜钱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了。于是我说道:“黄老伯,既然这铜钱是黄家的东西,那我就把它完璧归赵,现在正式归还到你手上了。”黄文栢一愣,忙推却道:“这……这能行吗?这不是我叔叔给你的吗?”黄文栢说跟黄长富从未相见,估计俩人压根就不认识,只是慕名而已。但是这黄文栢很讲家族辈分礼节,对黄长富一口一个叔叔的倒是很敬重。我点点头:“黄老伯,我们来的仓促,也没给您带什么礼物。这枚铜钱我就借花献佛,转送给您了。”黄文栢喜不自胜,连连点头:“好。有心了有心了。那就多谢了……那……别站着了,屋里请。”果然是送礼好办事,黄文栢收了那铜钱,忙转身带路,从这院子里的棺材中间穿行,带着我们往正房去。路过他刚刚躺着的那口棺材旁边,我看了一眼,发现那棺材里面竟然铺着被褥,看来这老头是真的把这里当成休息的床铺了。黄文栢把我们让到正房,进去一看,这房间里简直是太简陋了,到处摆放的都是一些他打寿材用的工具,满地都是木屑。黄文栢有些过意不去,赶忙在地上简单清理了一下,给我们搬过来几个凳子。那些凳子我看也是手工打制出来的,做工非常不错,只是一看就少有人坐,上面落满了灰尘。黄文栢用袖子把那些灰尘掸了掸,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不住了几位,寒舍简陋,多担待。”我们几个也不是讲究的人,除了梁悦皱着眉头没坐之外,我们三个都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我看着黄文栢,说道:“黄老伯,能跟我说说这铜钱的故事吗?”黄文栢点点头:“其实也没什么。当年我先祖曾经任过云贵总督,参加过乾龍爷时期在本地的战争……”黄文栢说起了当年大清和安南国的那段历史,说的和三叔告诉我的几乎相同。只不过,黄文栢说的可能更详细一些,期间很多次提到他的那个先祖的一些英雄事迹。看的出来,他对自己的祖上还是十分推崇和敬仰的。很快,黄文栢就说到,当时的安南国,为了向大清王朝示好,便提出给乾龍爷铸造一批刻有安南字样的钱币。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当时也有很多安南钱币留存下来,这都是有据可查的。这些历史马谡通过一些途径,也了解得很清楚。可是接下来黄文栢讲的,更多的来自他家的家史。几乎在每个朝代,都有一本记录本朝的历史大事的书册,有的流传下来了,有的随着历史的更迭,也随着朝代销声匿迹了。这种于朝代中发生的事,称之为历史。也可以称之为国史。同样,每一个家族也都可以追溯到若干年以前的历史,像这些家族中发生的值得纪念的事件积累起来,便是家史。当然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会记录下家史。很多家族连生存温饱都有问题,当然没有条件来记录家族的变迁和事件。而一些家境富裕的人家,或者是达官显贵之流,肯定愿意用文字来记录下自己曾经辉煌的那一段历史,以便给后人瞻仰。而黄家祖上,是做过云贵总督的,这当时是很高的成就了。自然家中就传下了这样一种家史。而这本家史,恰好就存留在黄文栢这里。听到这里,我问黄文栢:“黄老伯,你和黄长富都是黄家后人,可为什么你和他却留在了两个地方,还隔了这么远?”黄文栢苦笑道:“这里面有些历史原因。当年我们黄家祖上只当了一任不到的云贵总督就辞官不做。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摇摇头,但是我心里一直也有疑问。三叔从黄长富那里也打听到了,黄家那个总督只当了不长时间的官就辞官了。我一直以为他是看透了人世荣华,淡泊名利,后来想想也不太可能。毕竟对于一个追求仕途的人,事业正在上升期,怎么会突然辞官不做呢?今天刚好黄文栢问到了这里,显然他是知道其中的底细原因的。黄文栢接着说道:“其实是当时我们黄家先祖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所以他不得不告老还乡,以便更好地执行任务。”我一愣:“秘密任务?什么任务这么机密,还需要他从官位上下来?在官位上不是更方便执行吗?”黄文栢摇摇头:“说是秘密任务可能还不足以形容那任务的保密程度,可能用机密,涉及到权力的机密更准确一些。”“权力?乾龍爷?”我惊问道。黄文栢点点头:“对。”“那是什么任务?”我追问道。第969章 神秘任务黄文栢苦笑道:“都说了是涉及皇权的机密了。所以关于这个秘密任务,并没有完整地记录在家史之中。我所知道的这些,也都是从祖上传下的家史中看到了只言片语。但是我知道,当时祖上为了这个任务,也付出了很多,不但辞了官,后来唯恐这任务出错,累及家人,便让家族里的一部分人离开本地。这部分人,就是你说的黄长富的那一脉。而我们这一脉,则一直留在这里。后来的事情证明,当年把族人分散出去一部分是非常明智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黄家被安上了一个私通他国的罪名,虽然没有被诛九族,却也被囚禁了很多人。”